
在地球上,很多科學成果的出現,其實都與偶然的事件有關。比方說牛頓之所以發現萬有引力,是因為童年那棵恰好落下蘋果砸到他的蘋果樹。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這項科學研究成果,也與一次偶然有關。
日本男子「休眠」為科學家提供新思路
人類並不是冬眠動物,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的,雖然對於漫長的冬天來說,睡一覺就可以度過數月是一件非常讓人期待的事情,不過,這並不符合人類的發展規律。
那麼,為何有動物會選擇冬眠呢?研究認為,這是因為對於這些動物來說,漫長的冬天不僅氣溫極低,而且還會出現食物短缺的事情,所以,它們才會選擇冬眠的方式來讓自己進入到「超級節能」的狀態。
當體溫和新陳代謝都降到最低,自然也就可以舒舒服服的通過睡眠的方式來度過冬天,不用擔心自己會餓死或者是凍死。
在2006年,日本救援隊在六甲山救起了一名發生意外的男子,這名男子已經在山中困了24天的時間,救援隊發現他的時候,他的體溫僅有22攝氏度,而且已經進入到了一種「低溫休眠」的狀態。
科學家們覺得這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也正是通過這件事,開始對「人工冬眠」進行研究,並且在多年的試驗中,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冬眠開關」被找到
什麼是「冬眠開關」呢?簡單來說,就是處於機體之中,可以讓原本並不需要冬眠的動物,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進入到「冬眠狀態」之中。
在老鼠的身上,科學家們發現Q神經元就是「冬眠開關」。當科學家們通過強電流等方式刺激老鼠的Q神經元後,發現老鼠出現了體溫降低、代謝減弱的情況,而且很快就進入到「冬眠」的狀態之中。
在實驗中,科學家們已經成功讓多隻老鼠進入到「冬眠狀態」,雖然這項技術目前還不十分成熟,不過對於科學家們來說,已經意味著成功了一大半,未來人類或許也可以通過刺激Q神經元的方式,來實現「冬眠」。
人類為何要冬眠?
科學家表示,研究人類冬眠,主要是希望可以通過人類冬眠,來滿足太空人們長途飛行的需求。
因為未來人類將登陸到火星等其它星球之上,這些星球距離地球都很遠,在人類沒有辦法實現光速之前,人類飛去火星需要至少7個月左右的時間,漫長的太空航行會讓太空人們孤獨感倍增,自然也就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讓他們可以舒舒服服的抵達火星。
未來如果「人工冬眠」的技術成熟,那麼,未來太空人就可以睡一覺來度過太空之旅,同時,也將對太空航行的資源、能量消耗等方面,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
看起來好像是科幻片中的場景,不過,伴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會有更多的科幻照進現實,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0日文章《「只要進入某種模式,人類也可以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