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閱讀:去火星的路途遙遠枯燥,科學家建議讓太空人在路上冬眠

2020-11-14 塗博士

在去火星的旅途上可以讓太空人進入冬眠狀態

翻譯:塗博士

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透露,將來在去火星的旅途上可以讓太空人進入冬眠狀態,為此他們建議要進一步研究冬眠狀態對大腦的影響。

An astronaut about to fly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 Roscosmos Press Office /TASS

領導這項研究的弗拉迪斯拉夫·維亞佐夫斯基(Vladyslav Vyazovskiy)教授說,長時間呆在密閉的太空飛行器中可能會損害太空人們的身心健康。

他說,如果將太空人的身心置於一種「停滯狀態」,那麼可能可以減輕這些「巨大的影響」,但還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冬眠狀態對人的大腦會產生哪些可能的影響。

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副教授維亞佐夫斯基(Vyazovskiy)教授說:「冬眠是一種令人著迷的生物學現象。當動物冬眠時,它看起來就像在睡覺,所以人們有時會把冬眠與睡眠混淆起來,但冬眠和睡眠是根本不同的狀態。」

「例如,想像一下你飛往火星的長途旅程,你這一路上需要攜帶多少燃料,水,空氣。如果你在整個旅途上都是處於清醒狀態的話,在這個高度封閉的環境裡面生活這麼長的時間,對於你的心理健康肯定會有巨大的不利影響。所以說在去火星的旅途中如果將太空人置於一種停滯狀態(冬眠)確實是有很多好處的。」

「因為冬眠是一種生理狀態,動物在冬眠期間體內的生化過程變得非常緩慢,所以許多關於冬眠的研究都集中在冬眠期間身體的狀態上面,但是很少有人研究冬眠下大腦的狀況。冬眠中的大腦可能會經歷類似於麻醉或類似睡眠或昏迷的狀態,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這種狀態的真正的含義。」

冬眠是動物的長時間不運動,這段時間通常可以持續數月之久。在冬眠期間,動物的諸如新陳代謝和呼吸頻率之類的生理功能會顯著慢下來,體溫也會降下來。

與冬眠不同,睡眠是持續數小時而不是數月的溫和的休息狀態,在此期間身體的生理功能不會發生很大變化。

維亞佐夫斯基(Vyazovskiy)教授說:「冬眠是自然界的一種普遍現象,許多動物都有冬眠。」

「我們知道一些靈長類動物能夠冬眠。因此,我想不到人類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無法冬眠。我們只需要找到這個可以讓人冬眠的秘密。」

「我們可以通過使用藥物來人為地使人進入冬眠狀態,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最有前途的方法。我們應該向其它動物物種學習,看它們是如何自發地觸發冬眠這個過程。動物們知道這個竅門,但是出於我們目前還不知道的原因,我們人類現在失去了自發冬眠的能力。」

在開始閱讀英文原文之前,請先複習下列核心詞彙:

astronaut - n. 太空人

hibernation - n. 冬眠

Mars - n. 火星

reveal - v. 揭示,透露

coop - v. 拘禁,關進

cooped up - adj. 被禁錮的,被困住的

confine - v. 限制,限定

spacecraft - n. 太空飛行器

physical - adj. 身體的,肉體的

mental - adj. 思想的,精神的

implication - n. 可能的影響,含意

mitigate - v. 減輕,緩和

fascinating - adj. 極有吸引力的,迷人的

biological - adj. 生物的,生物學的

phenomenon - n. 現象

state - n. 狀態

stasis - n. 停滯,靜止

state of stasis - 停滯狀態

anesthesia - n. 麻醉

comatose - adj. 不省人事的,昏迷的

extend - v. 擴大,延長,延期

extended - adj. 延長了的,擴展了的

inactivity - n. 不活動

last - v. 持續,長久

physiological - adj. 生理學上的

metabolic - adj. 新陳代謝的,代謝的

respiratory - adj. 呼吸的

widespread - adj. 普遍的,廣泛的

promisting - adj. 有希望的,有前途的

approach - n. 方式,方法

spontaneously - adv. 自發,自然,自動地

reason - n. 原因

在複習了以上詞彙後,請將下面的英文原文一口氣讀完,不要在中途停下來去查那些不認識的單詞。有了上面的核心單詞打底,你完全可以將整篇文章讀完並且理解裡面的大致意思。記住,你只要做到大致明白就可以了。

閱讀能力和閱讀量成正比,要提高閱讀量,必須是大量的泛讀,如果要對每個不懂的單詞都去查字典,那麼就不可能通過大量的泛讀來提高你的閱讀量。

這篇英語原文是《塗博士原版聽讀寫輔導課》直播班上用來訓練學員快速閱讀的文章之一。能夠快速閱讀各個領域的原版文章並找出文中的核心內容,是真正學好英語的最最基礎的技能之一,另一個最最基礎的技能就是聽得懂原版的廣播。有了這兩個最最基礎的技能打底,學員就可以利用好網上大量的原版英語文章和聽力資源,不出國就可以把自己沉浸在英語的環境當中。在建立起強大的語感之後,口語和寫作能力都會自然成長起來。

如果你對某篇泛讀文章特別喜歡,可以在泛讀一遍以後再慢慢地精讀。如果在精讀的過程中對某些句子不是太明白需要講解,或者你希望以後多看到哪方面的雙語閱讀,請直接聯繫塗博士。

Astronauts could be put into hibernation to travel to Mars

Phoebe Southworth

The Telegraph

Astronauts could be put into hibernation to travel to Mars, European Space Agency scientists have revealed, as they call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its impact on the brain.

Being cooped up in a confined spacecraft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could take its toll on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ccording to Prof Vladyslav Vyazovskiy, who is leading the research.

He said these "huge implications" could be mitigated if astronauts were put into a "state of stasis", and sai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needed to establish what effect this might have on their brains.

"Hibernation is a fascinating biological phenomenon. Sometimes it is confused with sleep because when an animal is hibernating it looks like it is sleeping, but it's a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state," said Prof Vyazovski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euroscience at Oxford University.

"Imagine you had to take a very long-haul flight to Mars, for example, and how much fuel, water supply, air you'd need to take along. If you were awake all the time, there are also huge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spending so much time in a highly confined environment - so it would be really advantageous to put the astronauts in a state of stasis.

"A lot of research on hibernation has focussed on the body because it is a physiological state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body are slowed down, but very little has looked into what happens to the brain in this state. The brain could experience something similar to anesthesia or a sleep-like or comatose state, but we need more research to know what it means to be in this state."

Hibernation is an extended period of physical inactivity often lasting months, during which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metabolic and respiratory rate slow down significantly and the body temperature drops.

In contrast, sleep is a gentle resting state lasting hours rather than months, during which thes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do not change to such a great extent.

"Hibernation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and many animals hibernate," said Prof Vyazovskiy.

We know that some primates are able to. So I can't think what is special about humans that means they can't hibernate. We just need to find the secret.

"We can produce an artificial state of hibernation by administering drugs, but I don't think this is the most promising approach. We should learn from other animal species and how they trigger that process spontaneously - they know the trick but we have lost it for reasons we don't know yet."

相關焦點

  • 只需「睡一覺」,就可以抵達火星!科學家找到了冬眠的辦法
    科學家們覺得這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也正是通過這件事,開始對「人工冬眠」進行研究,並且在多年的試驗中,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簡單來說,就是處於機體之中,可以讓原本並不需要冬眠的動物,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進入到「冬眠狀態」之中。在老鼠的身上,科學家們發現Q神經元就是「冬眠開關」。當科學家們通過強電流等方式刺激老鼠的Q神經元後,發現老鼠出現了體溫降低、代謝減弱的情況,而且很快就進入到「冬眠」的狀態之中。
  • 只需「睡一覺」,就可以抵達火星!科學家找到了冬眠的辦法
    科學家們覺得這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也正是通過這件事,開始對「人工冬眠」進行研究,並且在多年的試驗中,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冬眠開關」被找到什麼是「冬眠開關」呢?簡單來說,就是處於機體之中,可以讓原本並不需要冬眠的動物,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進入到「冬眠狀態」之中。在老鼠的身上,科學家們發現Q神經元就是「冬眠開關」。當科學家們通過強電流等方式刺激老鼠的Q神經元後,發現老鼠出現了體溫降低、代謝減弱的情況,而且很快就進入到「冬眠」的狀態之中。
  • 若想實現星際航行,人類必須要擁有冬眠技能,科學家作出解釋
    提起星際航行,很多人都會想到遙遠的宇宙空間和未知的目標行星,但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只能夠支持我們在太陽系內進行有效探索,太空人也僅僅到達過月球,甚至火星表面都沒有留下人類的腳印。可想而知,漫長的星際航行對人類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 冬眠並不是動物的專利,科學家:未來人類也可以冬眠
    動物冬眠我們知道,但是人類冬眠也就是在小說中才看得見,但是科學家卻在一無既往的研究小動物冬眠的遺產因素,他們認為,人類也是可以冬眠的。假如人類也可以冬眠,那麼太空人就可以在宇宙探索的途中處於冬眠狀態,直到到達目的地以後再甦醒過來,這是多麼好的事啊。
  • 未來太空人將能「睡著」去火星?還能減小太空飛行器尺寸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8日,歐洲航天局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太空人在前往火星的旅途中保持「睡眠」狀態,也稱「假死狀態」,這將有助於減小太空飛行器尺寸,使其更容易到達火星。據報導,歐洲航天局稱,研究人員研究了當太空人處於「持續睡眠」狀態時,對載人火星任務太空飛行器設計的影響。研究發現,通過減少活動艙,可以將太空飛行器的重量減少三分之一,太空人所需的消耗品也會減少。資料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好奇」號火星車的「自拍」。
  • 新思考:從自然冬眠到人類「休眠」
    這是因為即便是去到離我們最近的可登陸行星-火星,也需要500天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往返。而去到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單程就有4.22光年的距離。除了路途遙遠,長期太空飛行中航天員所面臨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問題以及太空飛行器上極其有限的資源等等,都是限制我們邁向深空的阻礙。在科幻小說與電影中,太空人往往會進入一個「休眠」狀態來完成長距離飛行。這並不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幻想。
  • 人類或許也能冬眠?科學家在小鼠身上發現「睡眠開關」
    圖據《日經新聞》僅僅通過人為激發Q神經元就能使小鼠連續幾天進入休眠狀態的想法有些出乎意料,畢竟,小鼠原本是不會冬眠的。櫻井武教授團隊的這項研究讓許多人感到興奮:「人工冬眠試驗成功了?」「人類是否也能夠這樣?」一些科學家表示,這是非常具有激勵意義的研究。因為冬眠可以降低體溫、減緩新陳代謝,把能源消耗控制在最小程度,是「一種非常節約能源的方法」。
  • 【雙語視頻】人類為何想要踏足火星?
    中國天問包含軌道器、著陸器、火星車,預計將對火星表面進行詳細調查並研究其宜居性的演變過程,為人類揭示更多太空奧秘。人類為何想要踏足火星?這顆紅色星球有何特別之處?免費雙語視頻《人類為何想要踏足火星?》火星自古以來就承載著人類的想像,古人用戰神的名字(Mars)為它命名。甚至在人類踏足月球之前,它就被認為是下一個要登陸的星球。與地球的相似之處是人們一直希望探索火星的原因之一:它的一天有24個小時,一年有四季。雖然空氣稀薄、地表寒冷,但對太空人來說,火星還是要比其他星球友好得多。至今火星上還可能存在著液態水——這正是帶來生命可能性的關鍵。
  • 科學家稱,前往火星的太空人應該首先經過金星
    但是,如果你是一名太空人,在去往或離開火星的路上,你可能會在途中做一個令人驚訝的中途停留:金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諾姆·伊森伯格(Noam Izenberg)說,如果「在去往或從火星回家的路上路過金星飛過」,那麼飛往(或離開)火星的飛行可能會更快、更便宜。伊森伯格是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中的一員,他們倡導載人火星任務也訪問金星。
  • 太空人去火星前要先做手術,女性比男性節約三分之一
    再過幾個月,新時代的十字軍遠徵就將拉開序幕,由NASA、SpaceX、歐洲、中國、印度甚至阿聯各自組建的太空艦隊先遣隊,將排著密集隊形,向著遙遠的火星進發
  • 科學家嘗試複製動物冬眠 人類冬眠將不再是幻想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3日發表題為《人類冬眠恐怕不再是幻想》的文章稱,科學家從冬眠動物那裡得到啟發,正在把它們的經驗用在人類醫療事業上,有朝一日甚至可能用於太空旅行。還有科學家正通過實驗研究是否可以降低人類體溫,使人保持類似睡眠的狀態長達數天乃至數周之久,隨後在不造成副作用的情況下將其喚醒。歐洲航天局高級概念小組負責人利奧波德·薩默勒說:「我們看到科學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足以將部分科幻情節複製到科學現實的領域。倒不是說我們很快就能培訓出能冬眠的太空人,而是說我們正在向大自然學習動物在冬眠時所經歷的一些情況,比如怎樣避免骨質流失和肌肉萎縮。
  • 4億公裡的火星之旅,天問一號是如何規劃的
    拍攝:Tea-tia從地球到火星:路上有多遠?每26個月,地球上會有一小段時期特別適合發探測器去火星,這時地球和火星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而地火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事實上,人類六十年火星探測史上,絕大多數探測器都是在這樣的「火星發射窗口」出發的。
  • 3男3女科學家共處封閉艙室一年,出來後整個人麻木,沒有隱私!
    六位科學家的經歷告訴我們未來的火星之旅NASA為了未來的載人火星登陸展開的工作是實實在在的,已經展開了4次火星模擬生存實驗:HI SEAS,其中最長的一次是開始於2015年8月28日,結束於2016年8月28日,三男三女總共六位科學家到底經歷怎麼樣的故事?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火星!」是人類一直嚮往探索的一個未知而又充滿神秘的星球,而如今,我們人類擁有了先進科學技術為何不能從容得去探索這個充滿神秘面紗的星球呢?接下來和大家一起暢談這個話題「火星為何難以接受我們人類去發掘它的另一面?」大家一起討論個人看法以及個人觀點。
  • 去火星容易,為什麼太空人不能從火星返回?
    1965年,美國成功發射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它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到達火星的探測器。隨後美、蘇、歐、日等國相繼發射了數十個火星探測器,既然探測器50多年前就可以去火星,為什麼太空人還不能去火星呢?這主要受到兩個問題的限制。
  • 科學家:找到了小鼠生命的「暫停鍵」
    以與我們地球同處於太陽系宜居地帶的火星為例,當前我們的飛行器前往火星的飛行時間需要半年左右時間,再加上火星與地球公轉軌道的差異,大約每隔26個月才會有一次火星發射窗口。意味著,當我們太空人離開地球前往火星,需要飛行近半年才會到達火星,當太空人到達火星以後,再次返回到地球,可能已經是2年多以後的事情了。如果我們人類飛往更加遙遠的外星球,甚至飛出太陽系,需要的飛行時間更長。
  • 成功登陸火星的太空人,為什麼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對火星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月球,因為這裡與地球有較高的相似度。加上,星球之間的距離合適,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就有望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然而,也有觀點認為,雖然我們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幫助太空人們實現登陸火星的目標,但是在返航的問題上,仍然面臨著技術上的瓶頸。
  • 「只要進入某種模式,人類也可以冬眠」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不幸遇難也不奇怪,但這名男子一息尚存,最終撿回一條命,他當時「仿佛進入了冬眠狀態」。10多年後的今天,一則新聞開始讓人聯想到,「只要進入某種模式,人類也是可以冬眠的」,因為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了「冬眠開關」。一旦「人工冬眠」成真,既可以為病人贏得救治時間,也能夠助力實現載人火星探測。
  • 只要進入某種模式,人類也可以冬眠
    《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刊載題為《人類能實現冬眠嗎?》的報導,文章分析了「人工冬眠」的可能性及其對現實的意義。文章編譯如下:2006年10月,一名男子在日本神戶市六甲山被困。24天後被救援人員發現時,他的體溫僅有22度。
  • 音樂才子陳俊霖全新單曲《路途》傷感上線
    據悉,才華音樂人陳俊霖的新單曲《路途》已於近日在各大音樂平臺上線,該曲作詞和作曲均由陳俊霖本人獨立完成,他的歌詞真的是很美好,旋律大多很輕快明媚的感覺,聽著滿滿的少年感。「走在人潮擁擠的路上,我的內心卻無處安放,看著來往的車子啊,突如其來的迷茫,這路途遙遠且漫長,但有著太多美好風光;背上理想拖著行囊,走在漫漫路上,卻找一個角落停靠,我如何去原諒,你給的一身傷,曾經和過往。」有些傷害,身體和心靈都記得,又怎能說原諒就原諒了呢,所以有些原諒,不是原諒了,而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