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實現星際航行,人類必須要擁有冬眠技能,科學家作出解釋

2020-12-05 科學探索說

提起星際航行,很多人都會想到遙遠的宇宙空間和未知的目標行星,但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只能夠支持我們在太陽系內進行有效探索,太空人也僅僅到達過月球,甚至火星表面都沒有留下人類的腳印。可想而知,漫長的星際航行對人類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人們普遍認為,走出地球是必然的,因此我們要在有限的條件下發揮無限的創造力,從而更好的尋找新的家園。在已知的類地行星中,火星是人們探索的主要目標,其他的類地行星都在距離地球十幾光年之外,不過相比整個宇宙的天體,距離也已經足夠近了。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想要進行星際航行,保障太空人的安全以及物資補給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還要注意的是長期的星際航行會對太空人的身體造成影響,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太空生活對太空人的基因造成永久性的改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此,未來有望將冬眠技術作為航天事業中的重要研究計劃。

冬眠技術並不像科幻作品中描述的那麼簡單,目前人們能夠對摘除下來的器官進行冷藏保存,但是也僅僅能夠維持24小時,一旦細胞失去活力就無法進行再次移植,冬眠技術也是同樣的道理。

如果希望太空人在保障活力的前提下進行冬眠,低溫環境是必須的,但這也就意味著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永久性損傷。因為人體的特殊結構無法適應長期的低溫環境,不像蛇、蜥蜴等冷血動物,我們體內的溫度調節機制很有可能與冬眠技術所需的條件相悖。

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我們需要研製出精密的計算機來保障冬眠技術的順利應用。一方面,精密的計算機能夠幫助太空人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隨時監測太空人的健康;另一方面,精密計算機可以對人體內每一個細胞進行監控,能夠使每一個細胞都進入冬眠狀態,從而保障人體的穩定,在解凍過程中也起到相同作用。

科學家們需要確保太空人不會在航行過程中受到低溫損傷,因此每一個細胞都至關重要,只是以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來看,我們尚未研製出如此高精度的計算機。不過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不容小覷,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以精密計算機為支撐的冬眠技術應運而生,人們可以進行星際航行,同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自身的壽命。

相關焦點

  • 面對未來的星際航行,應該選擇人體冷凍還是人體冬眠?
    從理論上來說,以上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但人類文明今天的科學技術水平,大家也有目共睹,所以想「跨越時間」,就必須另闢蹊徑。比如經常出現在科幻作品中的「人體冬眠與喚醒技術」劉慈欣曾在《三體》中盛讚人體冬眠技術,稱它是「人類在時間上的首次直立行走」,而在國外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漫遊》《阿凡達》《星際穿越》中,人體冬眠技術也被認為是「長時間星際航行的標配」畢竟相比自然界無慣例可循的「冷凍」,「冬眠」的的確確是普遍存在的。
  • 人類只要具備4個條件,將會實現星際航行,為何專家如此自信?
    對於星際航行,科學家始終保持信心。按照目前科技的發展速度,他們認為大約在20年後,人們就有望實現星際航行,為何專家會如此自信?從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至今,也不過只有幾十年的時間。人類對太空的了解,可以說進步飛速。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已近初步已經破解星際航行的秘密。各種探測器的出現,為人類進入太空提供了先決條件。從上個世紀開始,載人飛船就已經在技術上有所突破。
  • 冬眠並不是動物的專利,科學家:未來人類也可以冬眠
    記得有一本小說《天皇巨星》裡面說過,原振俠為了尋找愛人瑪仙,在浩瀚的宇宙中航行,卻在飛回地球的途中發生了意外,他迷失了方向,最終冬眠在宇宙中。動物冬眠我們知道,但是人類冬眠也就是在小說中才看得見,但是科學家卻在一無既往的研究小動物冬眠的遺產因素,他們認為,人類也是可以冬眠的。假如人類也可以冬眠,那麼太空人就可以在宇宙探索的途中處於冬眠狀態,直到到達目的地以後再甦醒過來,這是多麼好的事啊。
  • 現有技術下,人類能否使用冰凍技術在冬眠艙中持續很長時間的冬眠...
    看過科幻電影的人都知道,當人類在進入星際空間的時候,跨星域的遙遠航行中,會把太空旅客都放在冬眠倉中度過哪些遙遠的距離,然後到達目的地後再重新甦醒!《星際穿越》中就有類似的情節!如果這個如冬眠一樣的「冰凍技術」在現實中真的能實現麼?要是可以的話會對人體機能有什麼樣的影響?
  • 如果未來我們實現了冬眠,人類文明會等級倒退?來看看原因
    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對很多生物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它們不得不向更加有利的方向進化,而冬眠就是最佳選擇。這一過程註定要承受壓力,但人類的祖先並沒有選擇這一條道路。這時,冬眠機制的優點就得以體現,科學家們也因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 人類為什麼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
    在寒冷的冬天,動物們度過的方式也比較有趣,那就是冬眠。科學家們都表現出了對動物冬眠的興趣,他們想要通過了解動物冬眠的機制,來找到更多的線索,在未來可以應用在人類的身上解決一些醫療問題。那麼他們到底在動物冬眠當中發現了什麼呢?人類在未來是否也可以進行冬眠呢?
  • 考古發現:早期人類或已學會冬眠
    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一處原始人類骨骼研究發現,早期人類可能也曾經是「冬眠人」,而且在數十萬年前,原始人類或許一直都是採用睡覺的方式,來讓自己渡過寒冷的冬天。早期人類可能也會冬眠在西班牙的背部,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骨頭坑」,這裡有很多來自於40多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碎片,通過研究認為,這些化石的主人,或許是尼安德特人,或者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
  • 人類有可能在冬眠艙中實現冬眠嗎?
    電影《星際穿越》中馬特·達蒙使用的冬眠艙情感為何物?他只知道機器讓他知道的東西,除了外形和人類一樣,還有什麼意義?人類身體特點冬眠期間要保持生命體徵,呼吸、心跳都繼續,但是將新陳代謝降到最低。人類經過早期智人20萬年、甚至更遠時期靈長目動物的進化,註定了今天是一種哺乳綱、溫血、高智商的高級動物。
  • 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這個時候人類又產生了另一個更加偉大的夢想,那就是實現星際旅行,走遍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對宇宙的浩瀚越來越了解,不少人產生了一種悲觀情緒,認為人類有可能永遠也實現不了星際旅行。那麼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我們生活的地球,距離單位以米為基準,而在浩瀚的宇宙中,基本的距離尺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ly)=9.4607e+15米(m),這是一個龐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數字。
  • 冬天這麼冷,人類能冬眠呢?
    是否有朋友會想過:既然冬天這麼冷,人類能否冬眠來度過呢?像冷血動物一樣,睡一覺,就來到了春天。現在即便不能冬眠,未來有可能嗎?人類其實有冬眠的潛能!人類能不能冬眠?這好像是個小學生都能回答的問題:因為人類是恆溫動物,無法做到像冬眠動物那樣在冬天使機體的呼吸、代謝、心率都大大下降,也無法做到在秋季往身體裡儲存大量的能量,更無法使得心臟在身體低溫下還能跳動。
  • 人類實現星際旅行,還遙遠嗎?科學家:造出這個就可以實現了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對太空深入探索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開始論證 「時空傳送器」和「星際旅行」的可能性,正常情況下,一個人身體內大約有10的25次方個原子,要複製並且傳輸這些原子的信息,需要的信息量是無法想像的。科學家根據人體的結構做過計算,要傳輸一個人的細胞,大約需要100億比特的信息量,而要傳輸一整個大活人,最少需要的數據量有10的42次方比特,在現有的帶寬下,星際迷航中兩三秒內搞定的傳輸,實際上要耗去10的15次方年,也就是需要1000萬億年,顯然 「時空傳送器」是靠不住的。
  • 如果人類像動物一樣能冬眠,我們就能實現星際旅行的願望嗎?
    在人們看來,動物們的冬眠機制十分神奇,它們可以不吃不喝數個月,只需要呼呼大睡,睜開眼睛就迎來春天,這一點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其實,冬眠並不是「待機」,動物們仍然需要消耗能量,只不過這種速度遠遠比平時要慢。加上,冬眠之前它們用幾個月的時間來儲存糧食,就是為了保障自身在冬眠期間的安全以及營養的供應。
  • 未來或許存在4種宇宙飛船,人類實現其中一種,星際航行不再是夢
    未來或許存在4種宇宙飛船,人類實現其中一種,星際航行不再是夢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越加深入,我們就會對宇宙廣袤無垠充滿敬畏。人類文明相比於整個宇宙而言真的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人類文明想要得到更大的發展,只有衝破地球的束縛,進入宇宙中才有可能。
  • 如果人類需要冬眠了,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刺蝟屬於異溫動物,異溫動物不同於變溫動物、恆溫動物,異溫動物有個特點,在不冬眠的時候,體溫可以維持恆定,就像恆溫動物那樣,而一旦進入冬眠過程中,體溫只比環境溫度高几度,且隨著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這類異溫動物有刺蝟、蝙蝠、熊等。所以,冬眠並不只是變溫動物的過冬法寶,異溫動物同樣也需要這一法寶。那麼人類為什麼不可以冬眠呢?
  • 很多動物都需要冬眠,為何人類就不需要?看看冬眠後果就知道了
    人類和動物還有各種植物和生物,為了適應地球的壞境而不斷進化,不同的物種進化不同的能力,比喻人類,人類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而去改變生活,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舒適、更加安全。像冬天的話,很多動物都是需要冬眠來過冬的,而我們人類就不一樣了!人類過冬天可以穿更多衣服來抵擋寒冷。
  • 研究發現:幾十萬年前,原始人類已學會冬眠,為何現在不行了?
    通過對比,研究者們發現他們的身上有著很多冬眠動物才有的特徵,這意味著,當漫長的冬季來臨,原始人類在面臨寒冷和食物短缺的時候,為了活下去,曾經和冬眠動物們一樣,躲在洞穴裡睡上幾個月。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基因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那麼,為何原始人類的「冬眠基因」在現代人類的身上卻消失了呢?或者說:為何現代人類不再冬眠了?為何我們不能冬眠?
  • 人類到達比鄰星需要多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實現星際航行?
    雖然人類是一個誕生在地球上的種族,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停下探索外太空的計劃。50億年之後太陽會膨脹到地球軌道,那時候地球的環境將變得不適合居住,所以我們遲早要離開的。本期節目我們來討論一下人類什麼時候才能實現星際旅行
  • 科學家發現「睡眠開關」人類冬眠可能成真
    科學家發現「睡眠開關」 人類冬眠可能成真>日本科學家在老鼠身上發現被稱為Q神經的睡眠開關,只要經過強烈刺激,老鼠身體就會變冷進入類似冬眠狀態,未來如果能讓人類成功冬眠,有機會廣泛應用在醫學及太空旅行方面。
  • 倘若人類掌握冬眠技能,會發生什麼情況?
    其中,一部分動物到了冬天就會冬眠,例如松鼠、熊類、蛇等等。這些動物無論在體型、質量還是習性上都不存在太多的相似之處,那麼為什麼它們都會選擇冬眠來度過寒冷的冬天呢?雖然人類有方法抵禦寒冷,但如果人類像熊類那樣通過冬眠來度過冬天,會發生什麼呢?下面一起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動物冬眠的現象,從生存的角度來看待,這種行為更有利於生存。
  • 我們為什麼還不能星際航行
    迄今為止人類到過距離地球最遠的地方也不過就是月球而已,這距離科幻小說電影遊戲裡那些星際穿越可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啊,那麼究竟是什麼在阻止人類對星辰大海的徵途呢,歸根結底,就算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也有四光年多,光尚需四年多那麼飛船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