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還不能星際航行

2020-07-30 幸福的味道a

迄今為止人類到過距離地球最遠的地方也不過就是月球而已,這距離科幻小說電影遊戲裡那些星際穿越可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啊,那麼究竟是什麼在阻止人類對星辰大海的徵途呢,歸根結底,就算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也有四光年多,光尚需四年多那麼飛船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為什麼還不能星際航行


在《三體》當中,除了三體問題啥都解決了的三體星人從比鄰星飛到地球得花400多年,這麼漫長的航行必須解決的就是生態維持,我們必須在飛船內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但這就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生態系統太複雜了上到人類自身下到一個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哪怕是一丁點疏忽,都足以在這數百年時間的漫長積累中讓整個生態平衡毀於一旦,在1991年在一位土豪的資助下,美國人民雄心勃勃地建設了一座巨大的封閉空間,稱為「生物圈二號」,其中的物質和能量可以完全不與外界交換,並且由多名科學家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機制來維持其中的生態平衡,結果這個宏偉的人造生態系統僅僅維持了兩年時間便宣告失敗,確切地說,確切地說根本是慘敗,在這段時間裡這個封閉空間內的氧氣濃度從21%降到了14%,與此同時二氧化碳濃度暴增了9倍。

我們為什麼還不能星際航行


引進的25種脊椎動物滅絕了19種,傳粉昆蟲幾乎全數團滅,同時因為幾種雜草的瘋長讓糧食近乎絕收,以至於第一批進駐的八個科學家最後不得不靠挖紅薯根果腹,而藻類爆發則讓其中的飲用水近乎枯竭,兩年尚且搞成這幅德行,百年飛船之內會淪落至何地,所以太陽暗閃的時候咱還得費勁吧啦地去推著整個地球一塊溜呀,不過好消息是這個問題倒是可以繞過去,根據狹義相對論只要飛船航行足夠快,快到接近光速飛船上的時間會相對於目的地緩慢很多,旅途也就不會那麼漫長了,相對論是個在科幻作品中非常好用的理論,馬澤·雷漢就通過持續不斷地近光速飛行,強行延長壽命來給百年之後的安德傳道授業。

我們為什麼還不能星際航行


相對論在壓縮時空的同時,也會給大大提升一切相對於飛船速度很高的物體的質量,高質量與高速度使得隨便一粒宇宙塵埃都會成為超級武器,比如說一艘以90%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如果迎面撞上一粒0.1克重的灰塵,其衝擊就足以釋放出相當於五分之一顆廣島原子彈的爆炸能量,其衝擊就足以釋放出相當於五分之一顆店高子彈的爆炸能量,因此星際飛船必須具備遠超人類現有理解能力的強悍裝甲,所以在三體當中,三體星人一顆水滴探測器直接憑愣對幾乎團滅了人類整個宇宙艦隊,其實是個相當合理嚴謹的設定,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科幻作品中星際戰艦更是不僅配備結實的裝甲,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科幻作品中星際戰艦更是不僅配備結實的裝甲,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科幻作品中星際戰航更是不僅配備結實的裝甲,達裡屏障,可我又馬上想到這些黑科技對於目的地明確的星際航行,可我又馬上想到這些黑科技對於目的地明確的星際航行,大概也許可能是夠了,但在浩瀚宇宙之中探索未知不才更加激動人心嗎?

我們為什麼還不能星際航行


那就意味著飛船必須得有辦法在沿途獲得補給,太空固然空曠但理論上說在一顆巖石星球上採集一次礦產,太空固然空曠,或是在巨型氣態行星表面採集一次核燃料就足夠飛船幾十年消耗了,當然前提是飛船上無法自行生產的零配件耗材得帶足,但這卻會面臨一個在所有科幻作品中都無解的問題,飛船無論多快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中勻速飛行都不會太費燃料,但如果為了採集資源停下來,這一加速一減速的消耗很可能會導致採集得不償失,此外在相對論級速度下加速減速所經過的距離可能會異常龐大,既然是探索那勢必情報有限,既然是探索未必情報有限,要提前這麼大的空間尺度規劃飛行軌道還是有點困難的如果把目光更放大一些長期在宇宙中以相對論速度飛行還會遇到一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還不能星際航行


由於時間的相對性,對飛船上的人而言僅僅幾年的航行時間,在地面上的人看來很可能已經過了成百上萬年,因此星際穿梭不僅是空間上的穿梭,更是某種意義上的時間旅行,到地了卻發現那裡早就變成一處遠古遺蹟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太空科幻中隨處可見的外星遠射遺蹟好像也挺合理的哦,但問題是如果真的嚴格按照現實的話,我們所知的絕大多數文學作品的故事架構就根本沒法建立起來了,所以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作者們一般都會在科幻作品中加入一個徹底無視相對論的設定,那就是星際躍遷,簡單來說就是飛船「鳴」地一下就瞬間穿越了幾光年,完全不用擔心相對論效應,更不用擔心急劇加減速帶來的超重直接把船員都壓成人渣,反正太空中沒重力各種棺材板你本來就壓不住,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已經對星際航行非常惜了,對這也是我剛玩開頭提到的那款遊戲時的感覺。


本文由幸福的味道a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核聚變是不是星際航行中最基礎的燃料能源?答案——是的
    首先要說:這是必然的,核聚變絕對是星際航行中最基礎最低級的能源了,不能再低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已知能源中比核聚變能量轉化率略低的就是核裂變,但核裂變的燃料補給太困難了,能用於核裂變的放射性元素可不是哪裡都有的,在星際航行過程中基本上難以補給,因此它不適用於星際航行。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實現星際航行?
    4.2光年,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進行如此漫長的航行。,然後在航行的過程中利用太陽的引力進行加速,速度達到每小時幾百萬英裡,我們仍然需要6600年才能到達比鄰星。即使我們有能力達到光速,遨遊宇宙好像還遠遠不夠,因為宇宙中的星系距離我們動輒就是上百光年、上千光年。
  • 人類只要具備4個條件,將會實現星際航行,為何專家如此自信?
    對於星際航行,科學家始終保持信心。按照目前科技的發展速度,他們認為大約在20年後,人們就有望實現星際航行,為何專家會如此自信?從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至今,也不過只有幾十年的時間。人類對太空的了解,可以說進步飛速。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已近初步已經破解星際航行的秘密。各種探測器的出現,為人類進入太空提供了先決條件。從上個世紀開始,載人飛船就已經在技術上有所突破。
  • 未來或許存在4種宇宙飛船,人類實現其中一種,星際航行不再是夢
    未來或許存在4種宇宙飛船,人類實現其中一種,星際航行不再是夢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越加深入,我們就會對宇宙廣袤無垠充滿敬畏。人類文明相比於整個宇宙而言真的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人類文明想要得到更大的發展,只有衝破地球的束縛,進入宇宙中才有可能。
  • 面對未來的星際航行,應該選擇人體冷凍還是人體冬眠?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科學界仍未能,成功解凍任何一個冷凍人,但「冷凍人」數量卻陸續增加的原因。畢竟近幾百年的歷史,已經讓很多人都相信了「明天會更好」以及「未來科技充滿無限可能」那麼如何在短時間內大幅度跨越時間,抵達未來呢?物理學家會告訴你,到黑洞周圍去吧,那裡的時空結構被引力扭曲著,足以讓你在一來一回中,跨越時間抵達未來。
  • 若想實現星際航行,人類必須要擁有冬眠技能,科學家作出解釋
    提起星際航行,很多人都會想到遙遠的宇宙空間和未知的目標行星,但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只能夠支持我們在太陽系內進行有效探索,太空人也僅僅到達過月球,甚至火星表面都沒有留下人類的腳印。可想而知,漫長的星際航行對人類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 這兩種星際航行方式都能超越光速,但關鍵已不是發動機,而是時空
    人類要想進行宇宙間星際航行的話,理論上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常規的宇宙旅行,就是靠發動機來推動飛船,隨著發動機的進步,人類星際旅行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但是根據廣義相對論來看,這種方式之下的航行,永遠不可能超過光速,因為凡是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的話將需要無限多的能量,所以這樣看來將來的星際航行要超越光速簡直是不可能的
  • 彎曲時空、引力彈弓……我們如何實現宇宙航行?
    作為一艘遠距離航行飛船卻沒有體積巨大的燃料艙,離子發動機功不可沒。不過這裡也說出了離子發動機的弱點。那就是推力還不夠大,要想獲得大的加速,需要犧牲空間和時間,通過長距離的持續加速來換取最終的高速。進入曲速航行之後,飛船被曲速泡所包圍,曲速泡內部的空間未被扭曲,飛船相對於曲速泡而言是在做亞光速飛行,但是曲速泡本身相對於宇宙空間的運動卻可以超過光速。在星際迷航的世界裡,公元2063年進行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曲速一級(光速的一倍)航行讓地球人被宇宙中另外的智慧生命——瓦肯人所感知並與之接觸,由此掀開了波瀾壯闊的星際傳奇。
  • 流浪地球時代和未來星際航行,我們靠什麼導航?
    今天就讓我們由近及遠地介紹一下在未來進行星際旅行可能用到的導航系統。首先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如何導航。一提到導航,我們很自然的就會想到各種導航軟體,其實它們都是都是利用導航衛星來確定方位的。
  • 為什麼我們看不見外星人?他們在哪裡?
    第一種,就是我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論,大意為:假設宇宙中確實有很多智慧生命體,那些還沒發展到宇宙文明的就不說了,他們沒有星際旅行的能力,但是一旦意識或觀察到宇宙有其他智慧生命,則開始了一種黑暗森林的思維,即生命的演化過程是黑暗的,充滿了殺戮與掠奪,人性本惡,不能寄希望於對方的善意,則需要在對方科技進化超過自己來碾壓自己之前,就把對方文明毀滅
  • 《星際迷航》又見曲速:壓縮時空中的航行
    《星際迷航》系列科幻故事設定在地球未來發展路線的一個平行時間線上,從21世紀中期直到24世紀,人類於21世紀中期後進行了第一次曲速飛行,這意味著人類進入了曲速時代。其中,電影《星際迷航:暗黑無界》的譯名被網絡化翻譯了,將darkness翻譯成暗黑而不是黑暗。正像中文譯名的表面炫目,電影本身也是表面炫目,故事一般,想像力一般,只有讓人過癮的感官享受。
  • 《星際穿越》帶給我們了什麼?
    而《星際穿越》中繼續帶領我們回味的是廣義相對論中對於蟲洞,對於時間的相對性,對於更高維度的探索和認知進行了新的描述和展示,讓我們發現了除了之前書本上所展示不到的那個想像中的世界,都惟妙惟肖的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的認知又上升了一個新的層次。
  •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銀河系中心?我們看到的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地球所在的銀河系中心有一個亮度極高的核,我們不去討論這個核到底是什麼,我們比較好奇的是,亮度這麼高的核,在地球上為什麼看不到呢?是被其他恆星或者行星擋住了嗎?
  • 比光速還快的星際旅行?
    比光速還快的星際旅行?扭曲時空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知的速度極限,但如果我們能扭曲時空呢?>阿爾庫比爾的模型阿爾庫比爾的模型阿爾庫比爾的模型被認為是提出紙上星際航行最正式的模型之一奧爾特雲是布滿著不少不活躍彗星的球狀雲團,一個理論上太陽系的極限邊界,半徑大約為1光年,通過曲速引擎飛船,我們將在1個多月的時間到達這裡。但這,並不是目的地,望一眼太陽系家園後,我們講繼續在星際空間度過4個多月的時間。終於,我們到達勒4.22光年的比鄰星。而比鄰星B將可能作為人類第一個太陽系外星級移民地。
  • 國防部回應美軍「自由航行」:航行不是「橫行」,自由不能違法
    記者:不久前,美軍政官員在不同場合表示,美軍將持續開展南海「航行自由行動」。請問對此作何評論? 任國強: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在中國和東協國家的共同努力下,當前南海形勢總體向好。在這種情況下,美方「不請自來」,一再派遣艦機擅闖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空域,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踐踏國際法和國際準則,危害地區和平與穩定。我們對此堅決反對。
  •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戰列巡航艦的艦長老是想棄船?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戰列巡航艦的艦長老是想棄船? 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
  • 為什麼外星人不來地球,外星人科技令人類咋舌
    人類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文明,目前科學界共識是,外星人肯定存在,至於為什麼外星人不來地球,依舊沒有見到真正的外星人呢?  人類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文明,目前科學界共識是,外星人肯定存在,至於為什麼外星人不來地球,依舊沒有見到真正的外星人呢?
  •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蟲族女皇不能離開菌毯?
    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星際爭霸遊戲的蟲族玩家一定會發現,蟲族單位在菌毯上的移動速度會有所提高,到了菌毯以外又會變成正常的移動速度。然而在遊戲當中蟲族也有幾個單位一旦離開了菌毯幾乎就是寸步難行,比如星際2中的女皇還有感染蟲。
  • 為什麼光速不能超越?聽完科學家的認真分析後恍然大悟
    光速在物理學中是一個常數,為什麼物體的速度無法超越光速呢?早期的科學家,伽利略和胡克等認為,光子在太空中的運動速度是絕對最大值,是終點,而且所有物體的運動速度都不能逾越光速。這是最早提出光速是速度極限值的時期,1676年,丹麥科學家奧拉夫·羅默有史以來第一次估計了光速,而且估計值與光速的真實值比較接近,即:220 000公裡/秒。
  • 三體人利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航行,結果被滅了
    在20世紀60年代的科幻系列劇《星際迷航》中,超光速飛船的推進裝置叫做「曲速引擎」。影片中,只見星艦艦長一聲令下,機器運轉,飛船前方的星星都被拉成細線。目前還不知道怎樣引發這樣的波動,或是一旦引發了,飛船該怎麼離開它。因此,阿庫別瑞發動機仍屬於理論概念範疇。對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突破推進物理項目的前主管馬克米利斯指出,在宇宙大爆炸後早期的快速膨脹期間內,時空以遠高於光速的速度嚮往膨脹,「如果大爆炸能做到,為什麼我們的飛船做不到?」答案在於能量。宇宙大爆炸具有開天闢地的能量,如果人類也能掌握這種能量,拉伸空間就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