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嘗試複製動物冬眠 人類冬眠將不再是幻想

2021-01-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3日發表題為《人類冬眠恐怕不再是幻想》的文章稱,科學家從冬眠動物那裡得到啟發,正在把它們的經驗用在人類醫療事業上,有朝一日甚至可能用於太空旅行。

一些內科醫師正運用「低體溫療法」(使患者體溫下降若干度並維持數日之久)治療創傷性腦損傷或癲癇等疾病。還有科學家正通過實驗研究是否可以降低人類體溫,使人保持類似睡眠的狀態長達數天乃至數周之久,隨後在不造成副作用的情況下將其喚醒。

歐洲航天局高級概念小組負責人利奧波德·薩默勒說:「我們看到科學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足以將部分科幻情節複製到科學現實的領域。倒不是說我們很快就能培訓出能冬眠的太空人,而是說我們正在向大自然學習動物在冬眠時所經歷的一些情況,比如怎樣避免骨質流失和肌肉萎縮。僅這些知識就將極大地幫助我們開展遠距離太空飛行。」

據薩默勒透露,由歐洲生物醫學專家、生物學家和神經學家組成的專家組將很快針對未來各種人類冬眠研究以及資金問題給出建議。一名義大利科學家表示,他將在本月啟動一項實驗,降低一隻實驗動物的體溫水平並保持6小時之久,為後續人體實驗做準備。

美國航天局已經資助了一個初步項目的首輪研究,考察是否有可能讓太空人保持冬眠狀態達數周之久。從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來看,可能帶來的好處包括減少飛船上的飲食儲備,減少人體排洩物,縮小生活空間和用於儲備、健身和娛樂的空間。而且讓太空人保持睡眠狀態可以儘可能地減少心理問題。

生物學家正在積極解剖一些冬眠動物的神經通道和生物化學通道。比如,北極地松鼠可以在冬季將體內溫度設定在冰點上下;有幾種熊可以連續睡6個月且完全不會醒來。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生物化學家克莉·德魯說:「我們認為,如果能夠了解這些動物是如何做到的,我們就能將其原理複製到人類身上。」

德魯及其同事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負責這一過程的分子——腺苷A1受體。雖然她已經知道如果刺激這一受體就會讓動物的體溫降低,但尚未發現觸發這一過程的原理。

她說:「我們不知道冬眠的自然信號是什麼,也不知道信號是由大腦哪個部位發出的。」

下一步要研究的是如何安全地運用藥物刺激腺苷A1受體,讓沒有冬眠習慣的動物進入蟄伏狀態,並保持兩三個星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示意圖:蛇冬眠

相關焦點

  • 冬眠並不是動物的專利,科學家:未來人類也可以冬眠
    動物冬眠我們知道,但是人類冬眠也就是在小說中才看得見,但是科學家卻在一無既往的研究小動物冬眠的遺產因素,他們認為,人類也是可以冬眠的。假如人類也可以冬眠,那麼太空人就可以在宇宙探索的途中處於冬眠狀態,直到到達目的地以後再甦醒過來,這是多麼好的事啊。
  •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 它們是怎樣冬眠的呢
    冬天到了,很多動物都會有選擇冬眠。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它們都是怎樣生存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不管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1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到底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具有冬眠習性的動物有很多,但集中分布在溫帶和寒帶。在動物中,兩棲類動物大多需要冬眠,類似於蛇、蜥蜴、烏龜等,一旦到了冬天就會自己找窩爬進去冬眠。
  • 人類為什麼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
    人類為什麼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為了適應多變的地球環境,動物們都在不斷的進化,不同的生物鐘已經進化出了不同的能力,人類可以利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不斷創造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精彩。
  • 人類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用技術進行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
    動物們在寒冷的冬天由於食物匱乏,為了延續種族生存,會通過冬眠降低自己的代謝,來過冬。這也導致了科學家對動物冬眠感興趣,他們希望通過研究動物冬眠的機制,找到更多的線索,以便將來用在人類身上,解決一些醫學和地球出現冰河紀這類極端情況的問題。
  • 人類為什麼不冬眠?
    科學家從研究動物冬眠的機制和原因以及人類進化歷史入手,探明了人類為什麼不會冬眠的原因。要想弄明白人類為什麼不會冬眠,首先要搞清楚動物冬眠的原因。其中,最明顯的理由就是躲避嚴寒。冬眠是一種為了節省體力和能量的超長時間睡眠。冬眠的動物活動量大幅減少,呼吸、體溫、新陳代謝、心率也都減緩放慢或下降。在冬季,動物們這麼做也是理所當然的。
  • 日本科學家發現動物的睡眠開關,人類會不會進入可以冬眠的時代?
    日本科學家發現動物的睡眠開關,人類即將進入可以冬眠的時代2020.08.08 20:00甘雨本文,仍然是政治邏輯學專題。未來,由於科技的發達,人類可能產生一種新的生命狀態、生活方式,即冬眠。生物仿生學的課題應該包括探索某些動物為什麼會冬眠?為什麼能冬眠?冬眠中的動物生理變化?冬眠類動物進入冬眠的環境條件?是環境因素觸動冬眠閥門?還是環境因素促使產生某一生物化合物而觸動閥門?自身因素?化學物質是否影響動物的冬眠?化學物質如何影響動物的冬眠?人類是否可以找出動物的冬眠閥門?人類刺激動物的冬眠閥門是否可以使它冬眠起來?
  • 人類有可能在冬眠艙中實現冬眠嗎?
    電影《星際穿越》中馬特·達蒙使用的冬眠艙情感為何物?他只知道機器讓他知道的東西,除了外形和人類一樣,還有什麼意義?人類身體特點冬眠期間要保持生命體徵,呼吸、心跳都繼續,但是將新陳代謝降到最低。人類經過早期智人20萬年、甚至更遠時期靈長目動物的進化,註定了今天是一種哺乳綱、溫血、高智商的高級動物。
  • 動物的冬眠
    動物的冬眠 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它們為什麼要冬眠呢?
  • 人類或許有一天可以像動物一樣冬眠
    事實上,科學家們正在設想,人類能否像冬眠的動物一樣,通過事先儲備能量、降低體溫、減少代謝等方式進入低能耗狀態,為一些疾病的治療乃至太空的探索帶來新的可能。  探索人類體溫調節奧秘  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於2014年11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建立。
  • 冬眠動物的「秘密武器」
    冬眠動物的種類分為三種:第一種為蛇、蛙等兩棲爬行類的冬眠;第二種為松鼠等小型恆溫動物;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體溫只下降幾度,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還有一些昆蟲是以蛹的形式過冬。奇妙的冬眠現象 動物冬眠有很多奇妙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現象。
  • 人類也可以「冬眠」了
    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正在一步步向我們走來的現實:日前,美國探究動物冬眠基因的科學家認為,在人類體內或許也存在冬眠基因,如果該基因被激活,那麼人類也能進入冬眠狀態,這將對幫助太空人在睡眠中前往太空目的地和幫助患者保護大腦有重要意義。
  • 考古發現:早期人類或已學會冬眠
    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一處原始人類骨骼研究發現,早期人類可能也曾經是「冬眠人」,而且在數十萬年前,原始人類或許一直都是採用睡覺的方式,來讓自己渡過寒冷的冬天。早期人類可能也會冬眠在西班牙的背部,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骨頭坑」,這裡有很多來自於40多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碎片,通過研究認為,這些化石的主人,或許是尼安德特人,或者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
  • 為什麼很多動物需要冬眠,原來人類不需要冬眠是有原因的?
    人類作為地球上擁有高智慧的生物,站在地球食物連結最頂端,然而很多動物具有的功能我們人類且沒有。比如說:冬眠,季節性的遷徙,還有就是自然災害的提前感應—地震。很多人想不明白了為什麼很多動物都可以冬眠,比如:刺蝟,蛇,蝙蝠,青蛙等等。
  • 科學家發現「睡眠開關」人類冬眠可能成真
    科學家發現「睡眠開關」 人類冬眠可能成真>日本科學家在老鼠身上發現被稱為Q神經的睡眠開關,只要經過強烈刺激,老鼠身體就會變冷進入類似冬眠狀態,未來如果能讓人類成功冬眠,有機會廣泛應用在醫學及太空旅行方面。
  • 哪些動物冬眠 什麼動物冬眠
    那麼哪些動物會冬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需要冬眠的動物有:蛇、青蛙、熊、鱷魚、刺蝟、烏龜、松鼠、黃蜂、螞蟻、蝙蝠等。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真正的冬眠限於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冬眠的物種大致可分成兩類即主動式冬眠動物和被動式冬眠動物,後者如倉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溫度對這種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時起主要作用。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
  • 穿越未來:冬眠開關
    科學家首次在小鼠大腦中找到「冬眠開關」人為激活這些神經細胞,可以觸發小鼠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讓體溫和能量消耗都大大降低。並且,動物從這種狀態恢復後,沒有出現組織器官和行為異常。研究人員希望,基於這一發現,可以在人類身上實現「人工冬眠」。
  •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小鳥、小松鼠等動物都不見了。湖裡的魚也看不見了,烏龜也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這些動物都去哪兒了呢?如果你開動一下腦筋,你就會知道,它們肯定是嫌棄冬天太冷了。畢竟動物們沒有錢買衣服,也沒有裝著暖氣的屋子呀。它們只有靠自己的皮毛還有簡陋的巢穴才能取暖。那麼,這些動物到底是走了,還是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去了呢?其實動物們也有各種各樣的過冬方法。
  • 人類為什麼不冬眠—新聞—科學網
    這種人們熟知的生命現象——冬眠,至今依然是不少科學家探索的內容。這其中的原因自然離不開動物在冬眠中出現的一些奇特的生理和活動特徵。 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冬眠 選擇在冬天進行冬眠的動物,變溫動物即冷血動物首當其衝,因為這些動物自身調節體溫的機制較弱,主要靠自身行為來調節體熱,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來提高自身的體溫。
  • 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冬眠」了一周,該技術能否讓人類冬眠?
    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冬眠」了一周,該技術能否讓人類冬眠?自然動物在生存方面的選擇權並不多,季節變化時它們必須做出應對措施,否則可能因不適應變化而喪命。例如冬天來臨之前,許多動物會提前儲備好食物,或者狠狠地吃一頓,然後回到自己的窩裡安靜地沉睡以度過嚴酷的冬天。很早之前就有科學家發現動物冬眠的特點,體溫降低、代謝速率降低,這些意味著動物的衰老在冬天會變慢。如果人類也能冬眠的話,那麼太空人徵服更遠宇宙的可能性會更大。
  • 新思考:從自然冬眠到人類「休眠」
    這並不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幻想。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一些科學家就提出了通過抑制代謝來實現人類「休眠」的構想。進入21世紀,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與歐洲航天局(ESA)陸續提出誘導人類「休眠」設想,並著手進行設計研究【1-2】。對於這項前沿技術,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到「休眠」不是冷凍,而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降低太空人的核心體溫,並使新陳代謝變得「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