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冬眠
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它們為什麼要冬眠呢?
嗯,這個問題提得很有趣。
冬眠呀,也叫「冬蟄」。是一些動物在冬季的時候,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也是這些動物適應冬季不好的環境條件的一種方式。比如到了冬天的時候,食物就會變的很少,天氣也會非常寒冷,為了適應這樣的惡劣環境,像熊啦、蝙蝠啦,還有刺蝟、極地松鼠、青蛙、蛇等等動物,就會開始進入冬眠狀態了,甚至有些魚類,以及軟體動物和相當一部分的多年生昆蟲類動物也有冬眠的習性。
動物的冬眠呀,是一種良奇妙的現象。生物學家們觀察了很多種動物的冬眠,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
熊在冬眠之前,總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也就是一到深秋季節,它就會每天花上20個小時,在山林裡找東西,大吃特吃上整整一個月,把自己吃得又肥又胖,讓自己的體重,足足增加40多公斤。到了冬天的時候,它就會躲大樹洞裡,有時候也會在樹下挖一個洞,藏在裡邊度過寒冷的冬天。一般小型哺乳類動物在冬眠的時候,體溫會急速下降,但熊的體溫只會下降大約4度,不過心跳速率會減緩75%。一旦熊開始進入冬眠以後,它的能量來源就從飲食換成它身體裡儲存的脂肪。也就是靠消耗身體裡的脂肪,來維持生命。
熊在冬眠的時候,會正常的呼吸,有時還會到外面溜達幾天再回來。母熊會在冬眠中生小寶寶。一旦醒來,它身旁就會躺著1~2只天真活潑的小熊。
在一般情況下,新陳代謝會產生毒素。但熊在冬眠的時候,它體內的細胞會把這些毒素分解成無害的物質,再重新循環利用。而我們人類身體裡卻沒有這種機制,如果毒素累積起來,人類就會有生命危險了。所以,我們人類是不可能像熊那樣,通過消耗體內的脂肪,來進入冬眠的。況且,我們人類也會用我們的勞動和智慧,儲存好糧食,抵禦寒冷的。因此,我們人類不需要用冬眠這種方式來適應外界環境的。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長達半年。冬天一來,它們就挖好地道,鑽進洞穴內,把身體蜷縮成一團,開始呼呼大睡。它們的呼吸,由逐漸緩慢到幾乎停止,脈搏也相應變得極為微弱,體溫更是直線下降,可以達到5℃左右。這時候呀,即使用腳踢它,它也不會有任何反應,就像是死去了一樣,其實,它卻是活的。
松鼠科眠的時候,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隻冬眠的松鼠從樹洞裡拉出來,它的頭呀,就好像折斷一樣,任憑你怎麼搖撼,它就是連眼睛都不睜一下,更不要說讓它走動了。把它擺在桌上,用針都扎不醒。只有用火爐把它烘熱了,它才慢慢地開始動一下,而且還要經過很長的時間。
刺蝟冬眠的時候,簡直連呼吸也是停止的。原來呀,在它的喉頭上,有一塊軟骨,可以把口腔和咽喉隔開,並蓋緊氣管的入口。生物學家曾經把一隻冬眠中的刺蝟,放進溫水中,浸上半小時,才見它甦醒過來。
動物的冬眠真是各有特色,比如,蝸牛是用它自身的黏液把殼密封的起來。而絕大多數的昆蟲,在冬季到來的時候,會把自己變「蛹」或「卵」的形式進行冬眠。
動物冬眠的時間有的長,有的短。生活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東方旱獺和我國的刺蝟,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蘇聯的黑貂每年卻只有20天的冬眠時間。
小朋友,關於動物的冬眠呀,還有很多我們人類不知道的奧秘呢,如果你喜歡研究動物,希望你長大以後,當個生物學家,繼續研究這些我們沒有解開的迷團,為我們的科技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好嗎?
(圖片選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