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動物小百科

2021-01-18 蒙草生態空間

什麼是冬眠?

   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動物很難找到足夠的食物來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於是它們的生命活動極度降低,進入冬眠狀態。主要表現為不活動,心跳緩慢,體溫下降,陷入昏睡等。動物以中止生活活動的狀態去越冬,稱為冬眠。其種類分為三種,第一種為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第二種為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之間;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

八種酷酷的冬眠動物

:只有四種熊冬眠,分別是:美洲黑熊,亞洲黑熊,棕熊,和北極熊。這些毛乎乎的大型哺乳動物,在冬季雖然有一段冬眠時間,但它們的體溫只是下降幾度而已。冬眠以前,熊會吃下大量食物,然後找一個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躲進去過冬。冬眠時間可持續4~5個月,然後在天氣暖和的時候甦醒過來。



松鼠:每年進入10月的秋天,松鼠們就開始停止進食,但在它們體內已經存儲了足夠的能量,所以不用擔心它們會餓著。冬眠中的松鼠通常睡得很死。有人曾把一隻冬眠的松鼠從樹洞中挖出來,它的頭好像折斷一樣,任人怎麼搖撼都不會張開眼,更不要說走動了。把它擺在桌上,用針甚至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爐把它烘熱,它才悠悠而動,而且還要經過頗長的時間。一般來說6個月以後,隨著春天的到來,松鼠們才會從冬眠期中甦醒過來。



刺蝟:冬天一到,刺蝟就縮進泥洞裡,蜷著身子,不食不動,幾乎不怎麼呼吸,因為它的喉頭有一塊軟骨,可將口腔和咽喉隔開,並掩緊氣管的人口。它們的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鐘只跳10~20次。刺蝟習慣在巢穴中冬眠,枯枝和落葉堆是刺蝟最喜歡的冬眠場所。此時人們如果焚燒落葉,將是刺蝟的滅頂之災。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蝟如果過早地醒來會被餓死。



蝙蝠: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習性,冬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時還會排洩和進食,驚醒後能立即恢復正常。



蛇:每當冬季來臨,氣溫降到7-8℃時,蛇就開始選擇高燥地帶的洞穴、 樹洞和巖石縫隙作為蔽身之地,進入冬眠。冬眠時,往往有幾十條或成百條同種或不同種的蛇群集在一起。蛇為什麼要集體冬眠呢?因為蛇屬於冷血動物,體內的溫度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冬天,外界溫度下降後,蛇的體溫也下降。因此蛇類就採取冬眠的方式來適應低溫環境。這期間,蛇不吃不動,僅依靠消耗體內越冬前儲備的脂肪來維持生命活動的最低需要。在冬季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散居冬眠的蛇類死亡率高達1/3到1/2。如果群聚冬眠就可使周圍溫度增高1-2℃,還可減少水分的散失。這就大大地降低了體內能量消耗的水平,減少死亡率,還有利於來年春天出蟄後增加雌雄蛇交配的機會。



:蛙類由於產熱和散熱的調節機制不完善,體溫隨環境溫度改變而變化,通常適宜在10~20℃的溫度下生活,因此當環境溫度降到7~8 ℃時,它們便進入休眠狀態,稱為冬眠。 蛙類(如黑斑蛙)冬眠,通常隱藏在樹根、石塊、洞穴或土層中,也有的(如大蟾蜍、中國林蛙)沉入河、湖底的淤泥中冬眠。青蛙在河流、湖泊、坑塘岸邊或稻田埂等處的土中冬眠。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青蛙選好冬眠地點,蹲在比較鬆軟的土地上,兩後肢左右搖擺,一點一點地坐進土裡。最後,在蛙的周圍形成一個蛙穴,其四壁非常光滑。如果把蛙取出,土穴就像翻砂鑄件的砂模一樣。


蝸牛:蝸牛冬眠,並不是為躲避嚴寒,它們能經受得住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冬眠,是因為在冬季無法找到足夠的食物。當它們冬眠時,先躲到牆角落,然後從足腺分泌一些粘液,將殼口封上一層防風的薄膜,使殼內環境保持溼潤,就安心地睡上一個冬天。這期間它們完全不需要進食。在一些乾旱少雨的地區,蝸牛的休眠期甚至可以長達幾年。



:當氣溫降低時,工蜂及雄蜂會死掉,但蜂王會通過冬眠存活下來。她通常在土壤中,腐爛的樹樁內或落葉叢中冬眠。待6-8個月天氣變暖的時候開始活動,並建立新的蜂巢和蜂群。



註:本文由蒙草綠空間整理髮布,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分享

點擊右上角在彈出菜單中,發送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訂閱

點擊文章標題下的蒙草綠空間關注;

進入通訊錄,搜索微信號mengcaolvkongjian;

長按上圖,識別圖中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哪些動物冬眠 什麼動物冬眠
    那麼哪些動物會冬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需要冬眠的動物有:蛇、青蛙、熊、鱷魚、刺蝟、烏龜、松鼠、黃蜂、螞蟻、蝙蝠等。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真正的冬眠限於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冬眠的物種大致可分成兩類即主動式冬眠動物和被動式冬眠動物,後者如倉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溫度對這種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時起主要作用。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
  • 《動物小百科》豈能成肢解動物百科?
    近日,有網友發現,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中,存在可以吃野味的不當表述。《果子狸》一文中稱,「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級原料,可以醫治燙傷,皮毛可做皮手套,尾毛和針毛可製成毛筆和畫筆……」涉事出版社回應稱,已第一時間通知全國各銷售網點全面下架該書,其他相關事宜正在繼續調查處理中。
  • 動物的冬眠
    動物的冬眠 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它們為什麼要冬眠呢?
  • 哪些動物會冬眠 什麼動物會冬眠
    寒冷的冬季來臨,人們會早早的提前購買好衣服來禦寒,而有些動物則是需要進行冬眠的。那麼,哪些動物需要冬眠呢?  1、蛇: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 家裡養的動物/寵物冬眠需要注意什麼 動物怎麼冬眠
    冬天來啦,動物都紛紛冬眠了。不要以為只有野生動物才會冬眠,家裡養的小寵物也有可能會冬眠喲。動物冬眠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動物冬眠冬眠之前,一定要讓他吃飽,這個很重要。我們知道野生動物在冬眠之前都是要儲存能量準備過冬的,家養的動物不用出去找吃的,但是原理還是一樣的,所以他想吃就儘量讓他多吃點,人家要過冬呢。
  •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小鳥、小松鼠等動物都不見了。湖裡的魚也看不見了,烏龜也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這些動物都去哪兒了呢?如果你開動一下腦筋,你就會知道,它們肯定是嫌棄冬天太冷了。畢竟動物們沒有錢買衣服,也沒有裝著暖氣的屋子呀。它們只有靠自己的皮毛還有簡陋的巢穴才能取暖。那麼,這些動物到底是走了,還是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去了呢?其實動物們也有各種各樣的過冬方法。
  • 冬眠動物的「秘密武器」
    動物冬眠的現象十分奇妙,引起仿生學家極大的興趣,開發出很多奇妙的產品,我們先從動物冬眠的現象說起。冬眠,就是一些冬眠動物在冬天連續睡覺,以度過寒冷冬季的行為。冬眠動物的種類分為三種:第一種為蛇、蛙等兩棲爬行類的冬眠;第二種為松鼠等小型恆溫動物;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體溫只下降幾度,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還有一些昆蟲是以蛹的形式過冬。奇妙的冬眠現象 動物冬眠有很多奇妙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現象。
  • 小朋友百科|動物的冬眠
    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它們為什麼要冬眠呢?冬眠呀,也叫「冬蟄」。是一些動物在冬季的時候,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也是這些動物適應冬季不好的環境條件的一種方式。比如到了冬天的時候,食物就會變的很少,天氣也會非常寒冷,為了適應這樣的惡劣環境,像熊啦、蝙蝠啦,還有刺蝟、極地松鼠、青蛙、蛇等等動物,就會開始進入冬眠狀態了,甚至有些魚類,以及軟體動物和相當一部分的多年生昆蟲類動物也有冬眠的習性。動物的冬眠呀,是一種奇妙的現象。生物學家們觀察了很多種動物的冬眠,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
  •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 它們是怎樣冬眠的呢
    冬天到了,很多動物都會有選擇冬眠。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它們都是怎樣生存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不管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1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到底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具有冬眠習性的動物有很多,但集中分布在溫帶和寒帶。在動物中,兩棲類動物大多需要冬眠,類似於蛇、蜥蜴、烏龜等,一旦到了冬天就會自己找窩爬進去冬眠。
  • 自然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今日8分鐘閱讀609字你可以學到一個自然知識寒冷的冬天要來了,你知道嗎,很多動物整個冬天都是在沉睡中度過的。
  • 冬眠並不是動物的專利,科學家:未來人類也可以冬眠
    動物冬眠我們知道,但是人類冬眠也就是在小說中才看得見,但是科學家卻在一無既往的研究小動物冬眠的遺產因素,他們認為,人類也是可以冬眠的。假如人類也可以冬眠,那麼太空人就可以在宇宙探索的途中處於冬眠狀態,直到到達目的地以後再甦醒過來,這是多麼好的事啊。
  • 武漢大學《動物小百科》童書野味風波
    武漢大學《動物小百科》童書野味風波正當疫情仍在中國各省肆虐之際,2月12日中國的各大媒體卻接到了網友舉報,指控由武漢大學出版的童書系列《動物小百科》,出現了嚴重且致命的編輯倫理瑕疵,因為童書內容「公開鼓吹吃野味」,在疫情不明原因爆發失控、且高度與非法野味相關之際,誇張的地緣與圖書內容,也引發了中國網路的一陣譴責、嘲諷與騷動。
  • 科學家嘗試複製動物冬眠 人類冬眠將不再是幻想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3日發表題為《人類冬眠恐怕不再是幻想》的文章稱,科學家從冬眠動物那裡得到啟發,正在把它們的經驗用在人類醫療事業上,有朝一日甚至可能用於太空旅行。倒不是說我們很快就能培訓出能冬眠的太空人,而是說我們正在向大自然學習動物在冬眠時所經歷的一些情況,比如怎樣避免骨質流失和肌肉萎縮。僅這些知識就將極大地幫助我們開展遠距離太空飛行。」據薩默勒透露,由歐洲生物醫學專家、生物學家和神經學家組成的專家組將很快針對未來各種人類冬眠研究以及資金問題給出建議。
  • 天津動物園動物不冬眠(組圖)
    動物的冬眠是一種奇妙的現象,冬眠時即使用腳踢它,也不會有任何反應。據動物專家介紹,黑熊、蛇、鱷魚等動物都會冬眠,而缺乏食物是動物冬眠的主因。在這個寒冷的季節,生活在動物園的動物們睡了嗎?昨天,記者一行來到了天津動物園。  記者在黑熊的每日菜單上看到,黑熊冬季的食物充足,每天比原來增加20%的魚、牛肉餡等精飼料。這麼一來,居住在這裡的黑熊,習慣了享受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徹底改掉了冬眠的習慣。
  • 為什麼很多動物需要冬眠,原來人類不需要冬眠是有原因的?
    人類作為地球上擁有高智慧的生物,站在地球食物連結最頂端,然而很多動物具有的功能我們人類且沒有。比如說:冬眠,季節性的遷徙,還有就是自然災害的提前感應—地震。很多人想不明白了為什麼很多動物都可以冬眠,比如:刺蝟,蛇,蝙蝠,青蛙等等。
  • 不愁溫飽 冬眠動物睡不著
    每當氣候漸漸變冷,食物缺乏的時候,地球上的許多動物就進入冬眠期。但是,那些生活在動物園裡的冬眠類動物就不同了,它們在飼養員的精心呵護下,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即使是大冬天,他們也很少冬眠,甚至不冬眠。這樣自然迎合了不少遊客的「動感心理」,但這樣也就打破了自然規律。
  • 動物冬眠會對染色體產生負面效應
    原標題:動物冬眠會對染色體產生負面效應   許多哺乳動物通過冬眠來度過寒冷季節。冬眠動物體溫越低,越可以減少能量消耗。但這不全是好處,奧地利維也納獸醫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較低的溫度易增加染色體端粒收縮,從而可能加速細胞死亡。要避免這一結果,動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才能修復細胞。
  • 很多動物都需要冬眠,為何人類就不需要?看看冬眠後果就知道了
    人類和動物還有各種植物和生物,為了適應地球的壞境而不斷進化,不同的物種進化不同的能力,比喻人類,人類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而去改變生活,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舒適、更加安全。像冬天的話,很多動物都是需要冬眠來過冬的,而我們人類就不一樣了!人類過冬天可以穿更多衣服來抵擋寒冷。
  • 《動物小百科》兒童刊物稱果子狸可以食用,原文:他們的肉可以吃
    ,不過近期卻有人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中發現了關於果子狸的不同言論。據發現人介紹說,在給孩子購買的《動物小百科》兒童刊物中發現有果子狸這一項,可是開頭第一句話就很讓人疑惑,原文是這樣寫的:「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僅這一句簡單的介紹就足以給孩子帶來嚴重錯誤的引導,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野味攜帶病毒」中果子狸這一項。
  •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
    對於人類來說,是沒有冬眠的,雖然冬天的時候,我們同樣會不想起床,但是還是需要起來的,而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冬眠是必須的,因為天氣過於寒冷,已經到它們沒辦法生存的地步了,所以才會採取的這種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冬眠的時候,往往身體的消耗是極少的,因此就算是食物短缺,它們也能熬過冬天,而不同的動物其實冬眠的時間是不大一樣的。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這種動物可以還說是相當奇葩了,怎麼還能把自己給睡死呢?這種動物其實就是睡鼠,簡直是輸入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