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氣候漸漸變冷,食物缺乏的時候,地球上的許多動物就進入冬眠期。但是,那些生活在動物園裡的冬眠類動物就不同了,它們在飼養員的精心呵護下,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即使是大冬天,他們也很少冬眠,甚至不冬眠。這樣自然迎合了不少遊客的「動感心理」,但這樣也就打破了自然規律。
兩棲爬行館裡溫暖如春
昨天上午,南京氣溫在8℃左右,因為沒有太陽,又刮著大風,室外顯得特別冷。紅山動物園裡的冬眠類動物,主要集中在園林深處的兩棲爬行館裡,記者進去後,頓時溫暖了許多。館內的各類動物有近百種,其中以蟒蛇類、蜥蜴類和龜類居多,它們被分別放置在一個個獨立的籠舍裡,有的縮成一團,有的趴在水中,有的盤在樹枝和假山上。最惹人喜愛的是烏龜,他們十幾個排成隊趴在水邊,瞪著圓眼瞅著外面的遊客,悠閒自得。記者注意到,籠舍裡溫度表顯示23℃。
飼養員可以控制動物冬眠
爬行類動物的飼養員是一位26歲的小夥子,他叫董軍輝,農技專科畢業,在該館工作已經6年了。據董師傅介紹,館內的爬行動物差不多都屬冬眠類的,其中的蟒蛇類動物冬眠期為6個月,一般來說,巨型網蟒在15℃以下、小蛇在10℃以下時,它們就開始冬眠,從每年11月開始,一直到次年4月才能復甦;蜥蜴類動物的冬眠期就短了,一般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
董師傅說,目前,該館裡冬眠類動物都沒有冬眠,雖然有的不動彈,那只是正常休息,原因是他們採取了控制措施。首先是館舍建築為雙層結構有固定的加熱通風設備,可以隨時調整館室內的溫度。針對各種動物的特性,他們又分別在它們的籠舍裡增加了設備,有加熱燈、暖氣片、棉被和溫水等。例如,巨大的黃金蟒需要保持26℃左右的溫度,它的籠舍裡就有全套設備,可自動調整溫度,黃金蟒如果感覺熱了,它自己會鑽出被子喝點水,降降溫。所以,這裡的兩爬類動物仍然很精神。
控制冬眠是為了吸引遊客
為什麼要改變動物的冬眠期呢?董師傅表示:一方面是為了吸引遊客,另一方面有利於增強動物的體質。原來,每到冬天,兩爬動物就會進入冬眠期,如果它們趴在籠舍裡一動不動,遊客就會很失望,有的遊客為了讓動物動起來,甚至敲打玻璃,在外面喊叫,往往到這個時候,遊客對兩棲爬行館就沒了興趣,所以要改變它們的冬眠期。董師傅說,動物在冬眠後身體很虛弱,有些體質差的動物可能永遠不會再醒來了。在調整溫度後,它們就不會冬眠,每周進一次食,可以增加營養,使動物保持一個很好的精神狀態。當然,對於那些體質好的動物,他們也會讓它們冬眠一段時間。
在展館內,記者先後與幾位遊客進行了交流,大家對此事的看法也不同。市民張女士說,她本人喜歡獵奇,尤其喜歡大蟒蛇,但這種動物進入冬天后就要冬眠,動物不動,那就一點也不刺激了。市民張先生認為,動物園裡的動物要冬眠,有什麼不好的,它們冬眠時的狀態也很可愛,但他在這裡卻看不到冬眠的動物,感到非常遺憾。
專家:人為幹擾要適可而止
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教授計翔認為,對於動物冬眠而言,它既是一個適應外環境而延續生命的調節過程,又是一個適應內環境而防治疾病的調節過程。所以說,作為低級動物而言,動物冬眠現象是其適應環境生存的一種重要功能。在非自然條件下,人為改變動物的冬眠期,主要的方法就是改變溫度和環境,像動物園等人工飼養場所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動物的冬眠期是可以的,但不能過度調整,改變它們的自然生命規律,否則會影響到動物的繁殖,甚至減少它們的壽命。計教授建議,對於冬眠類動物的人為幹擾不宜過大,要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