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們在寒冷的冬天由於食物匱乏,為了延續種族生存,會通過冬眠降低自己的代謝,來過冬。這也導致了科學家對動物冬眠感興趣,他們希望通過研究動物冬眠的機制,找到更多的線索,以便將來用在人類身上,解決一些醫學和地球出現冰河紀這類極端情況的問題。
這裡說一下為什麼要防止冰河紀情況出現:霍金曾提出2023年,地球將進入冰河時代,到那時全球將變冷,關於這一理論人們也不知道是不是會出現,但最近通過大量的數據慢慢證明,霍金的這一提議也許會成為現實,最近科學家們又提出,地球即將進入冰河世紀,而這一時間大約在200多年。
而且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信號,阿波斯小行星,它在2029年將會因靠近地球的引力而改變其軌道,因為它偏離任何小行星的軌道,很可能會在2032年撞擊地球。所以說,人類進入冬眠的科研顯得很有科研的意義。
那科學實驗究竟在動物冬眠中找到了什麼呢?將來的人類是否也能進行冬眠呢?
在嚴寒的冬天到來前,動物會儲存足夠食物,入睡,等到春天來臨時,體溫上升慢慢進入活躍狀態,而人類抵禦寒冬,需要藉助衣物,設備等。
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能參悟動物的自然冬眠規律,除了可以避免過不了「冰河紀」,也許還可以把這項技術應用於未來人類的星際旅行中,我們知道,宇宙的範圍是非常寬廣的,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時間更長,而且更長。
在旅行中,太空人不僅需要儲存大量的食物和水,而且還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如果人類像動物一樣能夠在星際旅行中做到冬眠,那麼一些物質的使用,例如食物和水,就會大大減少,另一方面,還能保證太空人的安全。
科學家們認為,在當前的研究中,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中,人類確實能夠在低溫中生存,在恢復後仍然能夠正常地生活,但這只是少數幾個群體,而且大部分人並不能全部做到這一點,我們也無法證明現在人類身體具有像動物一樣冬眠的能力。
由於人體是恆溫的,不能像其他動物那樣不斷地調節體溫,人體溫度的波動也不是特別大,只有生病時,身體發燒才會有較大的溫度變化,但人體的溫度一旦發生變化,就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命安全。
在冬眠的過程中身體也要消耗較多的能量,這些能量身體都要合理吸收,這對我們的身體新陳代謝率是個挑戰,傷害也是很大的,因此在短期內,人類就不能像動物一樣冬眠。
當然這是自然冬眠,還有一種是用科技技術手段,而且已經有了初步成果,有兩種方法:
1. 冷凍:急速冷凍人體,已經在動物身上有了成功的嘗試,不過技術上仍有難度。難點主要在冷凍與解凍過程中細胞和組織器官的破壞,不過原理上應該行得通。現在已有商業公司提供冷凍服務,目前暫不能提供解凍服務。
2. 傳統冬眠技術:類似熊一樣的冬眠,體溫扔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人體新陳代謝減緩。已有技術能促使人的冬眠。
這是已知的方法,不過,如果真的進入冰河世紀,對於人類生存無法預知,可以參考科幻小說《三體》的設想:
小說《三體》中為了使人類能夠延長生命,使用了冬眠技術。在《三體》第二部小說中,地球人類文明面臨三體文明的毀滅性佔領,為了能參透宇宙叢林法則的奧秘,讓地球活下去,男主邏輯冬眠180年,延長自己的生命,直至參透。
也正是因為參透了星球間的「黑暗森林」法則,理論是宇宙中的一方文明一旦被發現,就必然遭到毀滅打擊。
原理: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另一個獵人。在這片森林中,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所以說如果人類進入冰河世紀的生存模式,不亞於人類處在「三體人」的亂元紀(出現晝夜季節無規律更替的階段),只能通過「縮水」(就像卷柏或者肺魚,在嚴重乾旱季節失去90%以上的水,遇到水後又可以復活)過渡,讓自己保持最小的消耗,期待「恆元紀」(晝夜穩定,適合生存)的到來。
在這期間如果外界有新的文明發現了自己,很可能整個文明被毀滅。如用高科技的「二向箔」或者「光粒」。
對未來科幻世界,宇宙構想有興趣的朋友強烈推薦《三體》,它不僅科幻方面的概念設計做得好,人文哲學的思考也貫穿其中,小說中很多經典的話,初讀時簡直是振聾發聵: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歲月,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當然,目前這些都只是猜想,但不能否認的是,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絕對是科幻界的裡程碑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正是這些顛覆的新概念,挑戰人類想像力極限的思想實驗,《三體》的鐵桿粉絲中不僅有雷軍,還有馬雲、馬化騰,甚至曾經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歐巴馬尤其喜歡劉慈欣的《三體》。曾在讀完第二部《三體》後,讓白宮工作人員發郵件給劉慈欣催更,喜劇的是劉慈欣以為是有人搗蛋,把郵件當作垃圾屏蔽了,直到後來白宮通過官方渠道聯繫上他,他才知道真的是白宮發來的郵件。
歐巴馬不僅催更,當他以私人名義來訪中國的時候,別人都是給單價30萬的錢求能與他合影,他卻點名要見劉慈欣。
《三體》劉慈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翻譯出版的第一部作品獲得了長期被歐美作家壟斷的「雨果獎」,成為首個亞洲作家獲得該獎項的作品。
此外,到2020年4月,它已被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教材開發中心(2020年版)中小學生閱讀指南目錄中的指定中段文學閱讀書目。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馬上元旦,過年了,送自己、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