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春困秋乏夏打盹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
小夥伴們是不是越來越愛犯困了
早上也越來越難以離開溫暖柔軟的被窩
每到這時
肯定不少人都想要仰天長嘯:
「人類為什麼不能冬眠?!!」
要想了解人類為什麼不能冬眠
首先要了解一下動物為什麼需要冬眠
動物冬眠的一個最明顯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寒冷。這是它們避開食物匱乏的寒冷冬天的一個「法寶」。動物冬眠其實是一個節能的過程,冬眠時它們的身體機能會減慢,呼吸、體溫、新陳代謝和心率都會下降。
對於動物來說,冬眠是一個直覺,它們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惡劣的環境、少得可憐的食物讓它們不得不靠冬眠來度過整個寒冷的冬天。許多動物在夏天時都會「有意」增胖,以此來為冬眠儲備足夠的脂肪,一直到它們醒來。
那麼問題又來了
既然人類也是動物
那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呢?
首先,人類是恆溫動物,不可以像其他的一些動物一樣不斷地調節自己的體溫,我們體內溫度的波動也並不是特別的大,只有在生病的時候,身體發燒才會有比較高的溫度變化。
而且人身體的溫度一旦發生改變,將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命安全,同時在冬眠的過程當中,身體也需要耗費比較大的能量,這些能量需要身體進行合理的吸收,這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是對代謝率的一種挑戰,傷害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短時間內,人類無法像動物一樣實現冬眠。
其次,特殊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不需要冬眠。我們所處地區的天氣和食物供應決定了我們不需要通過冬眠來躲避惡劣的生存條件。而同樣重要的一點是,人類是頂級的捕食者,可以對付比自己大得多的獵物,我們也沒有通過冬眠來躲避天敵的需求。
另外,我們體積有點大,冬眠的動物體形通常都很小,平均體重在70克左右。當然,這個規則也有例外,熊就是最明顯的,不過,它們不像其他動物一樣進入深度冬眠,其體溫下降的幅度也不大,因為它們需要很多能量來維持身體的體溫。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人類似乎已經失去了一些關鍵性的能力,比如,我們的心臟在太冷的情況下是無法正常工作的。
人類的心臟會對鈣產生收縮反應,如果鈣太多的話,最終結果就是心臟驟停。在一定的溫度下,人的心臟不能去除多餘的鈣,因此,當中心血液的溫度在28℃以下的時候,人類的心臟就會停止工作。
相比之下,冬眠動物的心臟即使在1攝氏度的環境下也能繼續跳動,因為它們的心臟可以自動去除多餘的鈣,這是人類所做不到的。那麼,人類為什麼沒有可以去除鈣的心臟呢?我們的生活方式可能是一個關鍵因素。
值得一提是,冬眠帶來的並非全部都是益處,研究團隊還給我們列出了冬眠的一些缺點。比如,動物在冬眠時,其免疫系統是不工作的,因此會有被感染的風險。此外,200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冬眠似乎也會影響動物的記憶,經過迷宮訓練的睡鼠在冬眠之後完全忘了它們曾經學到過什麼。
怎麼樣?
看了以上內容,你還想冬眠嗎?
其實冬眠對於動物來說也是有風險的!
說不定小動物們
還羨慕我們有暖氣有空調不用冬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