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可以冬眠,人為什麼不行?-虎嗅網

2020-11-26 虎嗅APP


熊是一種典型的冬眠動物。


對於熊來說,一年主要分為三個季節:春至秋的享樂季節;秋至冬的大吃特吃季節;冬至春的睡覺季節,因為時間延綿了整個冬天,所以這段時間又被稱為「冬眠」。


冬眠前的灰熊 (圖片來源:National Park Service, via Reuters)


一起冬眠嗎?不大小便那種


熊在冬眠期間,新陳代謝速度會減慢,它們的體溫會降至1℃到9℃。所有身體機能會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變慢,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這段時間,它不會大便或小便。大小便可以排出含氮化合物,因為含氮化合物不能正常排出,熊的血液中非蛋白含氮量急劇上升。但奇怪的是,這並不會損害熊的腎臟或肝臟。


要知道,如果人類血液中非蛋白含氮量超出正常值,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健康問題。人體中血液的正常含氮量為20~25毫克/100毫升。其中尿素所含的氮最多,超出這個值說明你的腎可能有問題了。血液中非蛋白含氮量的測定是臨床上判斷腎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當腎功能衰竭的時候,血液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就會升高。這也是人類為什麼不能冬眠的原因之一,因為代謝速率過慢,導致體內的有害物質積累過多。


熊:我胖我健康,你行嗎?


並且,熊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


前文提到說,熊在冬眠開始前,會大吃特吃,變成一個大胖子。美國阿拉斯加卡特邁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甚至還為熊舉辦了「胖熊周」活動,看看誰吃得最多,讓全世界的網友都可以參加投票,看誰才是最肥的崽。今年冠軍是熊435號Holly,它是一個妹紙。


圖片來源:ABC News go.com


人類如果想冬眠就也得大吃大喝來囤積脂肪,但人要吃成Holly這樣的大胖子,可就出大事了。人類如果體重大幅增加時,脂肪、肝臟以及肌肉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會降低,進而胰島素水平升高。胰島素增加反過來又會阻止脂肪細胞的分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最終發展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引起的血漿中高胰島素和高糖含量,則經常會導致代謝症候群、痛風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機理 (圖片來源:Frontiers)


這點上,熊就很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科學家曾觀察過熊在冬眠前、冬眠中和冬眠後的血糖水平、胰島素水平、體重以及其它代謝指標。發現它們增重超過約45千克後,它們的細胞依然對胰島素敏感,血糖和胰島素水平也保持在穩定。雖然在冬眠開始後,熊們會經歷暫時的、季節性的胰島素抵抗期。但當春天來臨時,一切就又完全恢復正常了。


所以每年春天醒來,熊都不會因為冬眠而遇到健康問題,儘管剛起來有點昏昏沉沉的,但整體來說是健康的。簡單來說,它們在冬眠前中期雖然是一個胖子,但卻是一個健康的胖子。真是氣skr人!


最後,春天熊冬眠醒來之後,除了脂肪差不多沒了,看起來瘦了些,肌肉基本沒變化,通過吃吃吃就又能恢復了。然而,如果一個人在床上躺太久,就會出現肌肉萎縮的問題。如果一個人一直躺著不動,肌肉會以每周10-15%的速度下降。當然這種減少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和你一天的能量收支持平以後,就會停止。


同一隻熊的增重前和增重後的對比 (圖片來源:Washingtonpost.com)


為何熊冬眠不出毛病?全靠基因


那為什麼熊不會有這些冬眠帶來的毛病呢?


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一組研究人員今年9月在《通信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解釋了冬眠中的灰熊的細胞發生了什麼。


這所大學是美國唯一的灰熊研究中心那共有11隻熊,其中一些灰熊要麼是被圈養的,要麼是在野外被認定為存活有問題的熊之後,被轉移進來的。


灰熊(圖片來源:WSU Bear Center)


研究人員在一年中共3次從6隻圈養的灰熊的肝臟、脂肪和肌肉組織中提取樣本。然後在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分析了樣本的DNA,以了解細胞在一年中發生的變化。研究發現,冬眠對每個組織的細胞影響都是不同的。


其中,熊的脂肪組織的基因表達差異性在冬眠期間最大,而肌肉組織幾乎沒有變化。



熊的脂肪表達差異遠大於肌肉和肝臟的 (圖片來源:文獻1)


並且發現即便是同一隻熊的脂肪細胞,在一年的不同時間段,脂肪細胞中的大部分的基因也會改變它們的表達水平。要知道,研究人員之前觀察馬達加斯加矮狐猴冬眠時,它們的脂肪細胞中,只有幾百個基因會季節性地改變其表達水平。換言之,如果我們想通過基因編輯來獲得類似熊的冬眠能力,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不是修改一兩個基因就可以搞定的……


這些基因中,與胰島素信號傳導、肌肉蛋白降解和尿素生成的相關功能基因表達量減少,而與肌肉蛋白合成相關的基因表達增加。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灰熊在冬眠期間能保持肝臟和腎臟的健康,並且還能夠肌肉不萎縮。說到底還是基因啊!


雖說未來人類也許會用到冬眠的能力,比如星際旅行什麼的,但那是未來的事,現階段想要完美控制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保持相對健康的水平,還是一件很難的事。所以還是趕緊在寒冷的冬日裡早起搬磚吧。



               

相關焦點

  • 【小知識】熊為什麼會冬眠?人類行不行?
    動物可以通過冬眠挨過寒冷的冬天,那麼人類可以麼?一、無法減少新陳代謝人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來維持生命周期,在進入冬眠不久,就會因為體能能量供不應求而被「餓」  醒二、外界刺激與動物進入冬眠不同,人類對外界因素十分敏感,稍有響動就會被驚醒。
  • 熊貓為什麼不冬眠?正在冬眠的熊戰鬥力究竟怎麼樣?
    我們知道,地球上的熊類動物大部分都會冬眠,但有一種比較特殊,那就是熊貓,熊貓到了冬天是不冬眠的。冬眠對於熊來說,意味著什麼?為什麼熊貓不冬眠呢?首先,熊貓和北極熊簡直是兩個極端,熊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萬年前,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熊類動物,所以也被叫做活化石,野生熊貓主要生活在四川,以竹子為食,而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翠綠的,所以就算在寒冷的冬天,熊貓也能夠找到食物,所以熊貓不會冬眠。不冬眠的熊貓,似乎還沒有其他熊類動物快樂。對於其他熊類來說,一到冬天熊就會鑽到溫暖的窩裡,美美地睡上一覺,睜開眼睛就是春暖花開。
  • ◆為什麼熊要冬眠?
    直到來年春天,它們才會從冬眠中甦醒,搖搖晃晃地走出洞穴。熊為什麼要冬眠呢?那是因為冬天到來後,小動物們的活動量逐漸減少,這也就意味著,它們能夠找到的食物減少了。有些動物就會死去,還有一些便會選擇和熊同樣的方式,利用寒冷的冬天好好地睡一覺,借冬眠將身體的能量消耗降至最低。冬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睡覺,而是動物用來降低體溫、減緩心跳的一種特殊方法。只有這樣,動物才能在寒冷又沒有食物的冬天保存能量。
  • 熊為什麼可以冬眠,遇到意外怎麼辦?人類可以和熊一樣嗎?
    拋開青蛙烏龜這些變溫動物不談,我們來討論一下和人類類似的哺乳動物是怎麼做到冬眠的,畢竟對於人類來說,是無法長時間不進食還可以保證正常的生命體徵的,現代人類在研究「人體冷凍」技術,為今後可能出現的星際旅行做準備,哺乳動物冬眠的例子,或許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 【不冬眠的熊】
    野生冬眠的熊                                                                    雖然熊是雜食動物, 只要餓了,什麼都吃; 但是在冬天、在野生環境之下, 可以提供給熊食用的物質還是較為貧乏。
  • 揭秘熊在冬眠時候需要刻意起床上大號嗎?
    雖然世界上的熊種類非常多,不過它們大部分都會選擇在入秋的時候開始尋找安全的庇護所,好為可以長達6個月的冬眠做準備。不過神奇的是,有的科學家說熊「不算是冬眠」,有的則說熊是「超級冬眠動物」。為什麼差這麼多呢?原來是因為,那些被認為會「冬眠」的動物,能讓自己的體溫降到0度以下,即使體內的液體都結凍成一根冰棒了,還是能在回溫之後恢復原本狀態。
  • 熊是怎樣冬眠的?正在冬眠的熊可能被東北虎拖出去吃掉嗎?
    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冬眠只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出現,並且可以分為「主動冬眠」和「被動冬眠」兩種,也就是說一些動物可以主動性的選擇是否進入冬眠狀態,而一些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會在溫度降低的時候被動進入冬眠。無需對熊擔心在可以冬眠的眾多動物中,「熊類」可以說十分的特殊。
  • 熊冬眠嗎 熊在冬季會不會冬眠
    導語:我們知道,很多動物在冬天到來之際都會進行冬眠,常見的有青蛙、烏龜、蛇、蝸牛等等。那麼,那麼熊冬眠嗎?到底熊在冬季會不會冬眠呢?動物之所以冬眠,是因為食物匱乏,體能沒法支撐正常活動。由此,我們來看看熊需不需要冬眠。
  • 冬眠的熊提前一個月醒了
    今年的3月,走進樹林裡的動物學家們會大吃一驚,因為全球各地的熊都不合時宜地提早醒來,原因是冬天變暖了,最近的一次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冬天之一。俄羅斯、芬蘭和英國的圈養熊和野生熊都很早就脫離了冬眠,有些種群根本就沒有開始冬眠。冬眠是熊一年一度的固定節目。冬季幾個月的長時間睡眠使他們可以在食物匱乏的時候等待最惡劣的天氣結束。
  • 熊在冬眠的時候,是不是很好獵殺?真實情況讓人不敢相信
    在所有冬眠動物當中,熊的體型絕對是最大,在大多數時候,熊都有著絕對碾壓其它生物的力量,可是冬眠時候的它們無疑是最虛弱的,有科學家對冬眠時的熊進行過監測,熊在冬眠時的呼吸從每分鐘六到十次縮減為一次左右,心率從每分鐘50次左右下降為每分鐘15次左右,另外,它的新陳代謝水平也下降為了原來正常活動時的四分之一。
  • 為什麼熊冬眠可以睡很久,而人類卻不行?
    熊的冬眠可能持續 6 個月,在這期間,它們有特殊「姿勢」維持一定的機體功能:當它們處於冬眠狀態時,體內會進行蛋白質和尿液循環,且冬眠結束後肌肉不易萎縮。 其中北美黑熊(Ursus americanus)可以將心率從 55 次/分鐘降低至 9 次/分鐘。在冬眠期間,它們甚至數月不用拉便便,這是怎麼做到的?
  • 熊的冬眠和蛇有什麼不同?如果叫醒正在冬眠的它們,會怎麼樣?
    而且,這兩種動物對於人來說都是危險的,雖然很多時候它們也不喜歡主動攻擊人,但是當領地受到威脅或者感覺到自身有危險時,它們會攻擊人。 所以,我們最好不要靠近或驚嚇這些動物,畢竟熊那麼強壯,而蛇有可怕的毒液。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叫醒正在冬眠的它們會怎麼樣呢?
  • 熊的冬眠和蛇有什麼不同?如果叫醒正在冬眠的它們,會怎麼樣?
    而且,這兩種動物對於人來說都是危險的,雖然很多時候它們也不喜歡主動攻擊人,但是當領地受到威脅或者感覺到自身有危險時,它們會攻擊人。所以,我們最好不要靠近或驚嚇這些動物,畢竟熊那麼強壯,而蛇有可怕的毒液。
  • 自然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今日8分鐘閱讀609字你可以學到一個自然知識寒冷的冬天要來了,你知道嗎,很多動物整個冬天都是在沉睡中度過的。
  • 人類為什麼不能冬眠?
    :「人類為什麼不能冬眠?!!」首先要了解一下動物為什麼需要冬眠動物冬眠的一個最明顯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寒冷。當然,這個規則也有例外,熊就是最明顯的,不過,它們不像其他動物一樣進入深度冬眠,其體溫下降的幅度也不大,因為它們需要很多能量來維持身體的體溫。
  • 人類為什麼不冬眠?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寒冷的冬季,許多動物都有冬眠的習慣,包括昆蟲類、兩棲類、鳥類和靈長類等,比如冬眠鼠、熊、蝙蝠、大黃蜂、刺蝟等等。對於所有種類的冬眠動物來說,冬眠似乎是必須而且是有益的。人類在冬季也喜歡躲進溫暖的被窩呼呼大睡,既然冬眠有益,可是人類為什麼就不會冬眠呢?
  • 研究發現:幾十萬年前,原始人類已學會冬眠,為何現在不行了?
    比方說刺蝟會縮在自己的巢穴中、熊會躲在洞穴裡,就連在夜晚出沒的蝙蝠,也會躲進人類的閣樓中或者是洞穴中睡覺,只需要休息幾個月,就可以度過漫長又寒冷的冬天。看起來是不是非常厲害?那麼,為何人類卻沒有辦法進行冬眠呢?有趣的是,近日的一段研究發現,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也是會冬眠的,那麼,為何現在不行了呢?
  • 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不同類型的癌症有著不同的復發率,許多癌症可以安靜地潛伏多年然後再次出現並引起復發。對於腫瘤學家來說,了解這些癌細胞是如何休眠並隱藏多年的仍舊是個謎。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  最新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所有癌細胞作為一種生存機制都可能有能力進入休眠狀態以此來避免化療所帶來的破壞。這些癌細胞形成的機制跟冬眠動物的過程非常相似。
  • 研究揭示熊如何在冬眠期間強身健體
    原標題:研究揭示熊如何在冬眠期間強身健體   本報訊 黑熊開始冬眠後,幾乎整個冬季不會翻身。這樣長久不動對於人類來說容易導致骨骼弱化並變脆,但是當熊在春季出窩時,它們的骨骼幾乎沒有變化。   科學家在4個冬眠季裡捕捉了13隻黑熊,同時在將它們放歸大自然之前每十天採集一次血液樣本。研究團隊在《實驗生物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發現,這些黑熊體內的一種被稱為骨特異性鹼性磷酸酶的骨生成標記物和一種名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骨吸收標記物的水平在冬眠期間下降了,這暗示總體骨代謝降低。
  • 研究: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不同類型的癌症有著不同的復發率,許多癌症可以安靜地潛伏多年然後再次出現並引起復發。對於腫瘤學家來說,了解這些癌細胞是如何休眠並隱藏多年的仍舊是個謎。資料圖有針對性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可能會利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停滯狀態,從隱藏在脂肪組織到跟免疫系統達到新的平衡。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