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動物為了適應自然環境,進化出了很多種不同的生存策略,一些動物的特殊本領對於人類來說,無疑是十分稀奇的,現代科學中仿生學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分支,動物在數千萬年的進化中,把身體構造設計的近乎完美,人類的造物儘可能地去模仿動物,會獲得很好的幫助。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設計師,在數億年的進化中,只有最優秀的生物才可以倖存。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動物界中一個神奇的現象「冬眠」, 很多生物在面對極端寒冷的冬季時,都會選擇冬眠,等待天氣溫暖萬物復甦的時候再次恢復正常,有趣的是冬眠的本領並不是一種生物的特長,哺乳動物和一些變溫動物都具備冬眠的能力,這說明「冬眠」是生物進化過程中一個十分優秀的選項。
拋開青蛙烏龜這些變溫動物不談,我們來討論一下和人類類似的哺乳動物是怎麼做到冬眠的,畢竟對於人類來說,是無法長時間不進食還可以保證正常的生命體徵的,現代人類在研究「人體冷凍」技術,為今後可能出現的星際旅行做準備,哺乳動物冬眠的例子,或許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在可以冬眠的哺乳動物中,「熊」是比較特殊的一個,首先大多數熊都是以捕食者的身份出現在生物鏈中的,可以真正威脅到它們的或許只有人類和大自然, 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可以對熊類造成直接威脅的天敵,就連老虎等捕食者遇到熊如果沒有意外也會退避開來。
但是就算是熊類這樣的捕食者,在冬天也會進入很長一段時間的冬眠期,甚至可以高達6個月之久,在秋季為了應對冬天,熊類會拼命的大吃大喝,提高自己體內的脂肪含量,這樣就可以保證在六個月的時間內,不去捕食仍然可以保證自身的營養消耗。
通常在冬眠的時候,就是生物最脆弱的時候,冬眠的松樹就像是一根木棍,完全沒有任何反應,如果被捕食者發現,只能成為一頓每餐,因此大多數的動物在冬眠時都會選擇拼命的隱藏自己,降低心跳和體溫,甚至呼吸頻率都被降到最低,就是為了不被其他動物發現。這樣追求極限的冬眠當然是有弊端的,很多進入冬眠的生物,都會因為外界幹擾或者自身營養等原因,一睡不醒。
熊類的冬眠卻是一個意外,雖然長達六個月,但是在這段時間內,如果有其他生物解決,熊可以在短時間內醒來,身體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這就避免了捕食者趁熊類冬眠偷襲的想法,同時熊類這樣的冬眠方式更符合人類的需要,雖然進入冬眠期,在遇到危險時仍然可以選擇自主的醒來,由此可見熊類是領先大部分冬眠生物的。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人類有沒有可能和熊類一樣,做到這樣的冬眠呢?答案或許會讓人失望,因為基因的問題,人類無法和熊類一樣,首先熊類在冬眠前會大量進食,提高自己的體重和脂肪含量,而人類如果體重過高,會引起很多疾病, 熊類因為特殊的基因,在冬眠期到來時,會自動保證自身的健康,甚至在六個月的時間年,是可以不用大小便的,這就又造成了一個難關,如果人類不排洩的話,內臟會因為各種化合物無法排洩受到很大的損傷。
所以說,熊類的冬眠是它們進化了無數年的結果,體內的基因針對冬眠做出很大的改變,人類想在短時間內完全模擬是不顯示的事情,就算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也會有很多的難題,並且人類的肌肉在長時間不運動後就會萎縮,可是科學家卻發現冬眠中的棕熊完全不用面臨這樣的問題,它們的肌肉不會萎縮,這就保證了在冬眠後熊類可以快速的恢復,不用恢復,這對於人類的「冬眠」設想來說熊類這樣的能力無疑是十分優秀的。
雖然熊類針對冬眠的特殊基因讓我們羨慕,但是自然選擇中人類沒有進化出冬眠的能力自然是有原因的,我們無法判斷長時間的睡眠和營養補給不足會對我們的大腦造成怎麼樣的影響,人類文明可以發展到今天,證明我們不需要冬眠也可以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