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怕冷人士而言,在寒冷的冬天窩在溫暖的被窩裡美美地睡上一覺,這種情形實在是令人悠然神往,而倘若這一覺睡醒之後就已經是春暖花開,那絕對是妙不可言。可惜的是我們人類並沒有這樣的本事,在地球所有的大型哺乳動物中,只有熊才可以做到一覺睡到春暖花開,這樣的行為被稱為冬眠。
事實上,科學家認為熊的冬眠方式非常棒,還將其稱為「超級冬眠者」,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熊是怎樣冬眠的,以及為什麼科學家會將熊稱為「超級冬眠者」。
熊冬眠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怕冷,而是因為食物短缺,在這個冰冷的季節裡,熊的菜單裡的大多數動植物要麼逃走了,要麼躲在某處休眠了,要麼乾脆死掉了。為了不讓自己挨餓,熊就只有「先睡一覺」這個選項了,而在食物充足的地方,即使天氣寒冷熊也不會冬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極熊。
熊的冬眠期一般都是幾個月,長的時候可以達到7個多月之久,處於冬眠狀態的熊,其心率與呼吸頻率會顯著下降,基礎代謝率也隨之大幅降低(降低50%以上,極端的可以低至25%),在冬眠期間,熊不吃任何東西,也不用喝水,甚至還不用大小便,它們可以僅憑消耗自己的脂肪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按理說需要冬眠的動物都會在進入夢鄉之前找一個非常隱蔽的藏身地,這樣才可以有效地保證自己的安全。但熊卻偏偏不是這樣,儘管它們也會找個安身之所,但這些地方的隱蔽性往往都不怎麼強,比如說下圖中的這類樹洞。
這不禁令人擔心,雖然平時的熊威風八面,幾乎沒有動物敢去招惹,但是一頭冬眠的熊就相當於一大坨香噴噴的肉,這對於其他的肉食動物來說是一個很強的誘惑,特別是在食物匱乏的冬季,這種誘惑更是無法抵擋。那麼問題就來了,正在冬眠的熊會被食肉動物拖出去當成食物嗎?
其實熊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它們有一項特殊的本領,那就是即使處於冬眠狀態,在遇到外界刺激的時候,它們也隨時可以很快地甦醒。研究表明,熊在冬眠的時候,其體溫下降的幅度很小,通常都保持在31攝氏度以上,這與其他的冬眠動物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小型哺乳動物冬眠時的體溫通常只有幾攝氏度,而那些冷血動物的體溫則更低。
(上圖為一頭從冬眠中醒來的熊)
如此高的體溫能夠使熊可以快速地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但同時也給熊帶來了另外的問題。這是因為要維持這樣的體溫,就需要更多的能量,這必須消耗掉更多的脂肪,在消耗脂肪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更多的代謝廢物(主要是含氮化合物,例如尿素)。而熊在冬眠時基本上是不會大小便的,這就意味著,這些代謝廢物不能正常地排出,它們會在熊的體內大量堆積,從而嚴重威脅熊的身體健康。
然而熊卻完美地化解了這一問題,科學家發現,在熊的體內有一種神奇的「廢物回收利用機制」,它能夠將消耗脂肪時產生的代謝廢物進行分解,並且還可以利用其中的氮元素來重新合成蛋白質,以供身體所需。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種機制的存在,熊在冬眠時可以有效地避免自身肌肉因為長時間「臥床不起」而發生萎縮,使其隨時具備熊的力量。
上圖為科學家拍攝到的在冬眠時被驚動的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冬眠時的熊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毫無防備,在遇到外界刺激時,它們就會很快地醒過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那些肉食動物全都是牙尖爪利,來去如風的「殺手」,假如它們偷偷地靠近處於冬眠狀態的熊,然後突然暴起攻擊,那熊豈不是就在睡夢中嗚呼哀哉了?
需要指出的是,熊是一種皮糙肉厚的動物,並且它們的體型一般都很大,即使像老虎這樣兇猛的食肉動物,都不可能對熊做到一擊必殺。因此可以說,假如某隻食肉動物真的這樣做了,那麼熊被攻擊以後會立刻甦醒,然後將它的「下床氣」一古腦地撒在這只不識相的食肉動物身上。
要知道「下床氣」是很可怕的,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感受過,由此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出面對著一頭有著一肚子「下床氣」的熊,會是一個多麼恐怖的畫面。所以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正在冬眠的熊是不會被食肉動物拖出去當成食物的。
熊的這種特殊的冬眠方式完美地解決了惡劣環境以及肉食動物這兩大問題,其「超級冬眠者」的稱號可謂是實至名歸。不難看出,熊的冬眠方式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一旦有所突破,我們人類將受益匪淺,比如說在不久的將來,飛往比鄰星的載人宇宙飛船就可以用到這種技術。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