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視頻】人類為何想要踏足火星?

2021-02-28 經濟學人集團

學生訂閱特惠進行中!掃碼直達

去年7月NASA發射的 「毅力號」(Perseverance)於今天成功登陸火星,開啟一項為期兩年的任務。這是美國迄今送往火星表面的最先進探測器,也是人類歷史上「首個以探尋外星生命證據為主要目的」的火星探測器。它的旅程並不孤獨,去年發射窗口期先後升空的阿聯「希望號」(Al-Amal)以及中國 「天問一號」目前也已開始繞火飛行。中國天問包含軌道器、著陸器、火星車,預計將對火星表面進行詳細調查並研究其宜居性的演變過程,為人類揭示更多太空奧秘。

人類為何想要踏足火星?這顆紅色星球有何特別之處?


免費雙語視頻《人類為何想要踏足火星?》(Why do humans want to set foot on Mars?)已經發布在《經濟學人·商論》2020年二月刊(時效性內容未作更新)

👇 試看片段 👇 

完整視頻發布於《經濟學人·商論》2020年二月刊

這顆紅色的星球不僅有巖石和鐵,也有神話和寓言。火星自古以來就承載著人類的想像,古人用戰神的名字(Mars)為它命名。

甚至在人類踏足月球之前,它就被認為是下一個要登陸的星球。

與地球的相似之處是人們一直希望探索火星的原因之一:它的一天有24個小時,一年有四季。雖然空氣稀薄、地表寒冷,但對太空人來說,火星還是要比其他星球友好得多。

至今火星上還可能存在著液態水——這正是帶來生命可能性的關鍵。

👇 雙語字幕 👇 

免費雙語視頻《人類為何想要踏足火星?》(Why do humans want to set foot on Mars?)已經發布在《經濟學人·商論》2020年二月刊。


掃碼即可直接訂閱商論獲取完整版雙語視頻經濟學人視頻系列講述全球值得關注的商業、科技、社會大趨勢,帶你了解一個不同的《經濟學人》。現在打開《經濟學人·商論》App即可觀賞雙語字幕精選視頻,融合《經濟學人》報導實力和頂尖製作水準,為你打開更遼闊的「視界」。


商論App內搜索「視頻」或「film」

更可回顧過往精彩內容

怎樣觀看《經濟學人·商論》雙語版視頻?

Step 1 -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下載商論App,下載月刊

Step 2 - 在每月的月刊目錄中找到視頻(注意右下角的紅色攝像機小標示)

Step 3 - 進入視頻頁面後點擊播放鍵,開始播放(請確保網絡流暢,並注意流量)

Q:為什麼找不到視頻?

A:請確保商論App已更新至2.8.0以上版本 - 長按月刊封面刪除當前內容 - 重新下載月刊進入

下載《經濟學人·商論》可試讀App內免費文章,直接訂閱後即可同步解鎖《經濟學人·商論》一月刊更多文章及發刊至今的3000多篇往期文章,包括2000餘篇文章的英文原聲音頻

【學生訂閱特惠持續進行中】長按識別下方海報中的專屬二維碼,即可以299元的優惠價訂閱全年《經濟學人·商論》。每天僅需0.81元,就能全年不間斷閱讀最新《經濟學人》原文+官方中譯版本,並免費加入官方譯者主理的商論英語學習社區(一年)

*如您是在校學生但沒有含edu後綴的郵箱,請在本公眾號後臺回復「學生無edu郵箱」進行人工審核。

點擊「閱讀原文」,學生立享299元訂閱全年《經濟學人·商論》

相關焦點

  • 馬斯克「殖民火星計劃」細節曝光 2025年人類踏足火星
    BI中文站 10月15日報導美國連續創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一心想要殖民火星,這就是他在2002年創立火箭公司SpaceX的精神所在。但火星是個寒冷、荒涼、幾乎沒有空氣的巖石星球,距離地球約2.25億公裡。如今,即使是一艘小型飛船要在那裡著陸,都需要驚人的聰明才智,更不用說未來裝滿人員和貨物的巨型飛船了。這就是為何SpaceX要吸取過去16年的經驗教訓、籌集越來越多的資金、招募更多員工,以齊心協力打造名為「大獵鷹火箭」(Big Falcon Rocket,簡稱BFR)飛船的原因。
  • 為何人類執著探測火星?西瓜視頻帶你看火星有何特別之處
    地球這顆蔚藍色的星球至少已經存在46億年了,換句話說,地球的壽命已經達到了46億歲,芒芒宇宙,人類恰恰選擇了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試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復存在,我們又將去哪裡生存呢?這一疑問促使了人類對其他星球的探索。
  • 人類什麼時候能移民火星?網易新聞《一起去火星》科普來了
    《一起去火星》大型策劃除了專題、現場直播報導外,還有八大火星知識官現身科普火星知識、七大優質知識短視頻號視頻解說人類火星探索歷史和任務,網易科技將派出小編前往文昌發射現場,第一時間發回「天問一號」的報導。
  • 馬斯克為何執著於上火星?100萬人移民火星現實嗎?
    馬斯克作為企業巨頭為何會對移民火星如此執著?  天才和瘋狂之間有一條很好的界限,想要真正改變這個世界,需要同時具備這兩種特質。或許這句話是很多人對馬斯克的評價,認為馬斯克殖火星的計劃,將促使人類科技向前邁進一大步,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馬斯克殖民火星更多是為了完成個人夢想,以滿足內心的哲學欲望,因為馬斯克得哲學觀認為,人類應該成為跨星球物種。
  • 上世紀60年代,人類就登上了月球,為何至今無法登上火星?
    一開始,前蘇聯遙遙領先,因為他們先是在1957年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來在1961年,前蘇聯的太空人也成功進入太空之中。但不甘落後的美國也在暗中努力著,想要趕超前蘇聯,於是阿波羅計劃便應運而生了。1969年,美國太空人成功從地球出發,第一次登上了月球,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踏上地球之外的其它星球,人類的太空夢也由此被正式點燃。
  • 火星為何被稱為「探測器墳場」?探測就等於豪賭,西瓜視頻聊科技
    但探索未知從來不是一件能一帆風順的事情,探索無垠宇宙同樣也是如此,人類對火星的未知探索不僅帶來了收穫新數據的喜悅,同時帶來的還有無數次失敗後無人處的悲痛和壓力,當然,最終這些情緒都化為走向新一步的動力。
  • 火星已邁過太陽系宜居帶,人類為何還想移民火星?其實答案很簡單
    文/仗劍走天涯火星已邁過太陽系宜居帶,人類為何還想移居火星?其實答案很簡單人類如今的科學技術雖然能夠登上太空,但是對於太空的探索和了解依然是非常薄弱的,而太陽系中的行星就已經讓人類煩惱不已了。對於外部星球的探索是人類發展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畢竟人類只有一顆地球,這樣的風險性是人類不可以去冒的。火星是被科學家們公認的,曾經處在太陽系的生命宜居帶中的一顆星球。
  • 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人類明明可以在地球上生活得好好,為何天天都想往「地外走」?還不是因為金星的基礎分析結果,並不是適合人類,所以站在多重因素之下,人類都不願意前往金星,相比火星來說,到金星的成本可能還遠高於火星,所以這就是人類的「選擇之道」,捨近求遠,完全是屬於正常的情況。
  • 為何月球土壤能帶回地球,火星卻不行?事關人類存亡!
    自進入工業時代以來,人類的科技就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人類不僅能上天攬月,也能潛入萬米深海。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著宇宙,畢竟宇宙中隱藏著太多的奧秘,要是能揭開宇宙的奧秘,或許我們就能站在宇宙之巔了。
  • 人類第一次了解火星後,發現了什麼?為何要隱藏關於它的消息?
    人類第一次了解火星後,究竟發現了什麼?為何要隱藏關於它的消息?在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有數以萬計的星球,這引起人類的好奇心,不斷向外太空發射大量衛星。人類首次接觸火星人類近幾年想要研製出宇宙飛船,希望能通過飛船去到從未去過的星球,來一場「星際旅行」,結果並沒有我們想像的美好,想製作出飛船格外困難。
  • 假如一去不回,你願意前往火星嗎?
    無奈,受制於地球引力的束縛,這個夢人類做了很久。現而今,地球的引力已經無法牽絆人類的步伐,人類不僅可以將大量的人造天體送入地球軌道,更可以發射太空飛行器去探索地球以外的空間,不僅如此,人類還能夠通過載人航天技術親身踏足地球以外的土地。不過,迄今為止,人類真正踏足的地外星球還只有一個,那就是月球。
  • 想要把人類帶到火星?這的確是一個挑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向世界證明人類登上月球是可行的。如今,離首次登月也已數十年之久,人們又再次尋求前往其他星球的旅行,但這次卻不僅是前往月球了。目前,人類想去火星上走走。實現這一目標將需要宇宙飛船、材料和設計上的革新,新一代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也正面臨著這些挑戰。要想拜訪和徵服這些星球需要複雜的宇宙飛船,它們不僅能將人類送到那裡,還能在他們一登陸時就保衛他們。
  •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提到火星,很多朋友會想到一顆赤紅色星球上毫無人煙。但你知道嗎?火星是一顆類地行星,之前曾遍布河流和液態水,和地球相似。火星每年都會有沙塵暴發生。火星表明有很多乾涸的河道也從側面證明其早期是存在大量液態水的。人類為什麼想移民火星呢?首要原因就是火星和地球極其相似,而且相對距離也是比較近的。火星存在大氣,也存在水源,如果以後技術發展了,人類也許就能在火星上種植植物,提高火星大氣中的含氧量,最終打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 「開荒」火星是否意味著擁有火星主權?我在西瓜視頻找到了答案
    因為根據以往消息:2024年,SpaceX打算送首批人類,踏上前往火星的為期半年的徵程。這趟旅程將是馬斯克的「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目標的第一步,為了達到這個目標,SpaceX需要建立人類第一個火星基地,並慢慢將其變成首個火星城市。由此可見SpaceX的這個目標很遠大,甚至說得上是人類「開荒」火星的「前哨」。
  • 為何冒險者都不敢輕易踏足?嫌命太長嗎
    自然界存在著一些人類還沒去探索甚至無法探索的地方,原始森林就是其中之一。原始森林樹木茂密,遮天蔽日,裡面生活著無毒、有毒,大型、小型等多種多樣的動植物。為何冒險者都不敢輕易踏足?嫌命太長嗎?但同時亞馬遜原始森林也被稱作人類的"禁區",裡面生活著數之不盡的物種,每年探索都能發現新物種的存在。
  • 人類想要登陸火星需要多長時間?科學家:可能會渴死
    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科學家們也是正在努力的尋找其他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人們登陸了月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研究且登陸其他星球也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問題。而科學家們表示,下一個人們登陸的星球很有可能是火星。
  • 火星登陸計劃真的可行嗎?短時間內人類登上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宇宙浩瀚無盡,似乎等待著人類去探索。自從人類登月成功以來,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止,而火星作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已經被列入探索計劃。事實上,全世界已經發射了幾十個火星探測器,甚至有非盈利機構宣布將載人登陸火星!
  • 火星有一個弊端,使得人類移民火星成為幻想,這顆星球或許更靠譜
    人類對於頭頂這片天空有著極大興趣,所以上世紀以來,太空探索事業就如火如荼的進行了起來,人類探測器踏足太陽系內各個行星,為科學家們發回了寶貴的地外星球的信息,我們了解到了太陽系內各大行星的信息。科學家們探索宇宙星體的目的有很多,其中探索地外行星是否宜居也是一個重要課題。
  • 當年人類文明首次登陸火星,明明發現了生命存在信息,為何卻隱藏
    文/貓行圖/網絡 當年人類文明首次登陸火星,明明發現了生命存在信息,為何卻隱藏?宇宙太空之中有很多的星球,都是科學家們所想要去探索的,在科學家們看來,如今的地球已經有很多問題了,所以人類未來的發展,是不能夠被局限在地球上的。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為何這麼難?「西瓜視頻」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總共實施了46次火星探測項目,但成功率只有43%左右。「天問一號」計劃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難度可想而知,這在人類火星探測歷史上也是罕見的。1962年,人類邁出火星探測的第一步。這一年,蘇聯發射「火星1A號」探測器,但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與地面失去聯繫,最終失敗。此後,蘇聯的「火星1號」與美國的「水手3號」等火星探測器探測任務也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