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年輪
人類是這個地球上最神奇的生物,因為人類具有智慧,這點任何動物都無法與之相比,人類也憑藉智慧使自己遠離了危險與飢餓,在近幾百年間,人類科技迅速崛起,進入了先進文明的科技時代。
人類對於頭頂這片天空有著極大興趣,所以上世紀以來,太空探索事業就如火如荼的進行了起來,人類探測器踏足太陽系內各個行星,為科學家們發回了寶貴的地外星球的信息,我們了解到了太陽系內各大行星的信息。
科學家們探索宇宙星體的目的有很多,其中探索地外行星是否宜居也是一個重要課題。經過幾十年的探索與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太陽系中只有火星與地球環境最相似,所以,很多人將太空星球移民的目光投向火星。
太空移民聽起來相當科幻,很多人認為這至少需要1000年才能實現,其實,就人類移民火星而言,並不止是時間問題,而是到底是否可行的問題。科學家們就研究過移民火星所需條件和難點,那麼移民火星會面臨什麼難題與挑戰呢?
第一,火星雖然與地球環境相似,但僅僅是相似,它與地球還有很大區別。就生命宜居條件而言,火星表面只有兩極存在少量冰,還有可能存在的地下液態水,但是這些水畢竟不是地表湖泊與海洋,利用起來很難,所以水資源是一個問題。
第二,火星大氣比地球稀薄,並且大氣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人類無法呼吸必須要合適的氧氣才可以,所以火星現在的大氣條件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到火星表面只能在太空船中或者密封基地中才能脫下太空衣呼吸。

第三,火星引力太小,僅為地球的五分之二,因為火星比地球小很多,使得火星表面的引力較小,人類長時間在這樣的低重力下生活對人體骨骼是有壞處的,因為人體構造就是為了適應地球重力,突然到一個低重力星球上人體肯定要出問題,我們都知道從太空站回來的太空人或多或少都存在骨骼問題。
第四,火星距離地球很遠,目前的火星探測器在地球火星最近的時間段也要飛行近半年,所以,在火星表面建立基地,太空人進行火星科研是現實的,但是要大規模火星移民,那需要超級強大的宇宙飛船,人類目前科學技術造不出來這種飛船。
以上是火星移民面臨的最大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科學家們是如何設想火星移民計劃的。首先,先解決火星大氣問題,要想使火星產生和地球成分與含量差不多的大氣,那麼就要在火星上種植植物,讓植物產生氧氣,並且人類還有用各種手段製造合適的大氣。
但是即使方法可行,這還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火星引力問題,火星引力可能無法吸附過多大氣,這就會造成大氣不斷散逸到外太空,這是棘手問題。
科學家們還計劃在火星軌道上空建造超級反射式人工太陽,解決火星溫度問題,並且為了解決火星水源,科學家計劃將火星地下水移到火星表面,或者人工製造湖泊。就算這些都能解決,但是最終還是回歸一個問題上來,火星重力太小。
人類不可能能增大火星重力,就重力這一點,人類想要改造和移民火星就幾乎不可能。所以,人類大規模移民火星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小,將火星改造成地球這樣的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的難度極大。

所以,改造火星並且移民火星可能只是人類一個美好的幻想,也正因為這種困境,很多人將改造星球的想法投向了金星。金星環境惡劣,相比火星,人們可能選擇火星也不會選擇金星。但是我們要知道,金星大小几乎與地球一樣,重力0.903G,重力也相似,這是改造星球最重要的條件。
不管人類未來能否改造火星與金星,人類目前的家園只有一個,就是地球,只有保護好地球,才是對人類的子孫後代負責,人類文明才能得到更好的延續。能夠保護好母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高級文明。
科學年輪/專注科學與宇宙探索,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