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活指南#近兩個月,各國相繼發射火星探測器,先是阿聯希望號升空,緊接著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於海南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經2000多秒高空飛行後,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計軌道,正式拉開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的序幕。而美國毅力號也在多次延期後成功發射,使火星一度成為今年深空探索的重要目標。
近兩個月,各國相繼發射火星探測器,先是阿聯希望號升空,緊接著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於海南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經2000多秒高空飛行後,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計軌道,正式拉開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的序幕。而美國毅力號也在多次延期後成功發射,使火星一度成為今年深空探索的重要目標。
不只各國官方牽頭頻頻發射探測器探索火星氣候環境,SpaceX公司馬斯克也將畢生夢想放在火星移民上,據悉,馬斯克造汽車,搞新能源,造火箭都是為將來火星探索移民奠定技術資金基礎,並計劃在2050年將100萬人送上火星,一圓火星移民的畢生夢想。
那火星到底有何獨特魅力,引得諸多航天大國,航天大咖耗費巨資去深入探測?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有實現可能嗎?我們距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下面讓我們就這些疑問仔細探討一番!
一、火星獨特魅力
人類航天探索歷史上火星是永遠繞不開的行星,火星移民熱度也從未冷卻過,無論是影視,還是著作中,都能看到火星移民的相關情節,且據數據調研顯示,人類對火星探索源於20世紀60年代,全球上下共發射過44顆探測器去火星上,足可見人類對火星的情有獨鍾。而鍾情於火星的根本原因也無非兩點:
一是源於好奇心的驅動,我們人類究竟是從哪來的?宇宙中到底還有沒有生命出現?等等。最開始我們以為這些答案會在月球上找到,畢竟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是與地球關係最為密切的半星,不過隨著多次探月任務這一希望幾近渺茫。但人類並未放棄,將目光鎖定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經過人造飛船,太空飛行器對這些行星的訪問探測,火星生命存在的希望最大。據科學家推測,火星可能在40億年前有過生命存在,當時火星氣候溼潤溫暖,河流海洋皆有存在痕跡。那這40億年到底發生何種變故,導致火星如此荒蕪,孤寂,火星的變故是地球的未來還是過去……問題都是吸引科學家們頻繁造訪火星的一大原因。而對火星的進一步探測也有助於人類深入認知星球的形成演變緣由,從而應對地球未來可能發生的變故。
二是火星與地球同是太陽系的行星,是距離地球較近的類地行星,而且根據之前深入探測研究,人們發現火星在氣候,大氣,環境上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首選火星也有公轉和自轉,火星的一天是24小時37分,幾乎有著與地球等同的晝夜交期時長,另外,火星上看太陽也是東升西落,同時還有著有地球傾斜角度相近的25.19度的赤道傾斜角,這使得火星也具備春夏秋冬四季變化條件。同時火星還有著與地球相似的巖石表層,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化合物,火星表面同樣籠罩著大氣層,而科學家也在火星上探測到水資源存在,由此可見,火星是太陽系中環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
另外,火星的探測成本相較其他行星更低,火星據地球大約5000萬公裡到4億公裡,不過每個26個月會出現一次火星衝撞日,這時火星距離地球相對較近,進行火星探測發射,可以極大降低能源以及飛行時間損耗,因此火星成為人類最執著研究探測的異性行星。
二、火星探測史
人類對火星探測源於20世紀69年代,這時期的火星探測主要被前蘇聯和美國壟斷,美國發射的海盜一,二號探測器於火星生成功著陸,並對火星土壤進行簡單採樣,因技術原因並未進行深入探測,也未發現有機分子和生命存在的跡象,第一階段的火星探測就這樣告一段落。到了1996年美國重啟火星探測計劃,接連發射火星勘測者和探路者兩個飛行器,其中探路者還攜帶世界上第一輛火星車,對火星全面探測,以確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接著進入2000年,二十一世紀,印度,歐洲航天局也加入到火星探測中,打破了美國和蘇俄對火星探測的壟斷局面,而且隨著航天科技的突飛猛進,火星探測率也大大提升,2004年美國機遇號成功發射,在火星進行長達14年的漫遊探測,最終到15年失聯,同一時間發射的勇氣號成功找到火星上水資源存在的證據,再次激起科學家對火星探測的熱情,之後美國更是頻頻發射飛行器上火星,11年的好奇號,18年的洞察號以及剛剛發射的毅力號,繼續對火星氣候,地貌,地形進行深度探測,以及對火星上存在過的生命的探尋。而我國也在今年7月抓住火星探測這一熱潮,首臺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也將於火星一次實現繞落巡任務,開啟中國火星探測新徵程。
三、移民火星的可能性
關於火星地貌特徵,探測歷史大家都有了簡單了解,那火星移民到底靠不靠譜呢?
首先火星移民這個猜想是有實現的可能的,按照目前科學家預測,我們圍繞著的太陽如今處於壯年期,但它會不斷進行演化,當演化到老年期時可能會膨脹成一顆紅色巨星,甚至伸展至地球軌道附近,加上人類這些年對地球生態的持續改變,地球將不宜居住,那移民就是首要考慮的解決方案,而火星是目前發現的行星中最接近地球環境,人類有可能宜居的第二棲息地。
當然,火星的適宜是相對的,對比其他行星火星是最佳的宜居選擇,但相比地球環境,火星環境還是比較惡劣的,火星上雖有水資源,但那卻在極地冰層之下,很難滿足人類用水需求,其次是大氣層問題,火星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氧氣水汽含量極少,且火星表面溫差較高的溫度,平均溫度較地球低30度並不適合人類居住。
再加上目前人類對火星的認知還較為淺薄,航天技術也不甚成熟,所以說,人類未來移民火星難度還是很大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需要浩大工程改造火星環境,建立適合生存的火星基地,再者還需要加強航天,火星探測技術,對火星有一個更全面透徹的了解。
關於火星移民,如今只能存在於現實與幻想之間,隨著科技的發展,移民火星確實有實現的可能,但距離現在還十分遙遠。不過只要堅持探索,終有一日夢想也會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