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否可以移民火星?首先,我們要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2020-08-26 李博士的宇宙觀

李博士的出版書籍《我們是火星人?》中,曾提到地球生命可能是乘著「火星開往地球的隕石列車」來到地球的,這意味著我們人類可能是「火星人」。


而當下人類文明發展快速,認知度已遠超地球範圍。那麼,就生存角度而言,人類可能脫離地球,跑到火星上居住嗎?


即便是地球上最惡劣部分的環境,也比火星好一萬倍。但人類登陸火星卻是必須要做的事,其一,這可以展示人類文明的先進,作為大國之間科技競爭發展的動力;其二,登陸火星,人類就可以了解它的「移民條件」。以現在的太空科技發展狀況來看,登陸火星在50年內有可能實現。


當人類了解清楚火星後,就擁有了移民的可能性。但這是全人類的事,且成功的可能性不高,因為很難先回答那個「為什麼?」 要移民火星這個大問題。移民火星,耗資大到人類無法想像的程度。所以我想,直到人類文明毀滅的那一天,人類也不可能實現「火星移民」,即在火星上傳宗接代。



不過,我們倒是可以探討一下人類火星探索方向以及在火星上生存的可能性。


探索火星,本為尋找生命


人類登陸火星後最想得到的答案,其實是火星上「有生命」。在人類科技範圍內,從宇宙一眼望去,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就是火星。雖然其環境惡劣,但它首先是巖石類星球(像木星、土星都是氣體星球),其次它的環境相較其他星球較好(金星水星太熱、或氣壓太高)。


人類尋找火星生命的主要目的,是回答我們地球生命是否孤獨存在的問題。找到地球外生命後,也可與地球生命對比,其中也許可以發現珍貴的資料。


地球的真核生命,是以碳為基礎、DNA為藍圖、左旋胺基酸為組成結構的蛋白質生命,而火星上的生命,其是真核、原核生命尚不可知,也許胺基酸是「右旋胺基酸」,都有可能。



在了解火星可能具備「生命基礎」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再來審視一下移民火星的可能性。


創造火星生存條件可能耗時百年


火星大部分是二氧化碳,人類想在火星上呼吸需要氧氣,這時候大家可能很自然地想到「藍綠菌」(舊稱藍綠藻), 因其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這並非天馬行空,通過光合作用在火星上製造氧氣是可行的,但我想可能需要很多很多藍綠菌,需時上數百年,對火星充氧,大概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實現把火星大氣轉換為氧氣。


此外,由於火星質量較輕,很多氣體會脫離火星控制。我們曾在之前的內容中提到,脫離火星速度是5公裡/秒(點擊查看往期內容→),如氣體分子流動速度超過5公裡/秒,就可能逃離火星,消散在宇宙中。比如氮氣分子在火星的流動速度為6公裡/秒,我們就很難在火星上找到氮氣的蹤跡。氮氣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氫氣等更輕的氣體了。


所以說,人類還是應該聚焦如何「登陸火星」,而不是移民火星,那太遙遠了。


並且,即便是人類登陸火星,也有很大難度,因為我們不僅要保證太空人能到達火星,還需要保證他們能安全返回地球,不能像「神風特攻隊」一樣一去不返。


目前探測火星的成果與方向


截至目前,人類對火星的探測仍基本上停留在美國的海盜一號、海盜二號的成果上,雖然累積了一倉庫新的數據,但尚無巨大的突破。得到的成績是人類的生命探測器已經知道如何登陸火星,奠定了21世紀人類探尋火星的方向。


在火星探測過程中,科學家發現火星沒有「有機物」。如若地球而言,有有機物不一定表示有生命,但生命的吃喝拉撒一定得和有機物共存。火星表面就好比被「整體消毒」,除了甲烷一類可能由無機物自然產生的簡單有機物分子外,空無較複雜的有機物。



但探測器發現,火星表面存在許多「混亂地形」,這些混亂地形如在地球上,就像是乾涸的河床,即曾被大水衝過的樣貌,這才給科學家以信心,因為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於是,21世紀探索火星的新方向確定了——跟著水走。


就目前對火星表面的研究分析,科學家認為火星曾經可能是一個「水球」,其表面可能被水覆蓋,且水的深度達10公裡至100公裡,要知道,地球海洋深度平均也僅有3.8公裡。


不過,在時間的推移下,火星表面的水分都蒸發了,變成了現在這般模樣。


但是這並不代表火星上找不到水,在太陽系的奧爾特雲團中存在大量彗星,向地球、火星方向飛來,彗星就有可能像「冰錐」一樣,狠狠地插入火星地表,到達火星地下深處,所以火星地表下有「水冰」就不奇怪了。


固態的水冰雖然不是液態的水,但即便火星溫度一直保持零下狀態,水冰依然有變為水的可能性。火星表面有高氯酸鉀、高氯酸鈣等「鹽」成分,可以降低水冰的熔點,這也方便了我們對火星水源的進一步探索。



截至2018年,NASA有關資料表示已經在火星上找到了「鹹水」,但仍未在其中發現細菌生命,這便是人類當下對火星探索的極致了。


回到最初的話題,面對這樣一個氣壓為地球150分之一的大氣,其中95%是二氧化碳、夜晚溫度達零下80℃左右,且仍充滿未知的星球,你對它還有移民的興趣嗎?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真的存在生命嗎?移民到火星是否靠譜?
    上述照片顯示的地形地貌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有人開始討論「移民」火星的相關話題。  天文學博士、科普作家高爽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則表示,火星是一顆類地行星,也一直是人類進行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標。  究其原因,高爽說,首先,空氣稀薄、一直晴朗的火星,比較容易被人類派出去的探測器「親密接觸」;另外,火星圍繞太陽的運動軌道,和火星自轉的平面之間有一個夾角,地球也有這個夾角。
  • 火星被證實有液態水,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是否可能
    義大利科學家近日發現,火星南極冰蓋表面下約1500米處存在一個約20公裡寬的液態水湖。這一發現在國際上尚屬首次,有望引發對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新探索。這一研究成果於本月25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一直以來,科學家將穩定的液態水源視為生命存在的關鍵條件。
  • 40多次火星探測,人類能在火星找到生命嗎?
    隨著科技的進步、對火星持續不斷的探索,火星在我們面前一點點掀開神秘的面紗。那麼,隨之而來的關鍵問題就是,人類能在火星上找到生命嗎?這與地球極其相似,只不過火星上的四季要比地球四季稍微長一些。火星有稀薄的大氣層,地表溫度常年在零下50多度,與太陽系其它行星相比,火星溫度非常溫和,與地球氣溫更為接近,生命在其上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 火星上有什麼?為何人類一定要移民火星?這些因素讓人類不死心!
    為了防止地球在某一天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也在不斷尋找第二家園,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不斷探索外太空,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地球」,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要想找到另外一顆和地球一樣環境溫和,並且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還是非常難的。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雖然如今的火星看起來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曾經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而且不排除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這意味著,火星或許是可以被「喚醒」的,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
  • 曾在火星上有重大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活!
    曾在火星上有重大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活!宇宙當中的行星數量是非常多的,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星球找到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物質,比如說像天然氣石油等等,同時也希望找到第2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我們找到了非常多的類地行星,在所有的星球當中,科學家認為火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一顆。甚至埃隆馬斯克更是放出豪言,要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實現真正的火星移民,將第1批人類送到火星上生存,但是我們知道想要在一顆全新的星球上生存,並非是易事,要滿足人類身體的需求才可以,首先就是厚重的大氣層,其次要有充足的氧氣,最為重要的是水資源。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儘管火星現在看起來很荒涼,但在遠古時期,也曾有過與地球相似的可居住時期,而且不排除在火星上曾存在過生命。也就是說,火星也許可以被「喚醒」,簡單地說,可以通過某些人的努力,把火星變成「第二個地球」。
  •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提到火星,很多朋友會想到一顆赤紅色星球上毫無人煙。但你知道嗎?火星是一顆類地行星,之前曾遍布河流和液態水,和地球相似。火星每年都會有沙塵暴發生。火星表明有很多乾涸的河道也從側面證明其早期是存在大量液態水的。人類為什麼想移民火星呢?首要原因就是火星和地球極其相似,而且相對距離也是比較近的。火星存在大氣,也存在水源,如果以後技術發展了,人類也許就能在火星上種植植物,提高火星大氣中的含氧量,最終打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 30年內,我們人類有可能移民到火星嗎?
    ,於是在不斷尋找第二家園,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地球」,因此走出地球移民到其他行星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所以在未來我們是有意向把火星變成我們「第二地球」,而且也有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是具備成為人類第二個家園的潛力,那麼在30年內,我們人類有可能移民到火星嗎?
  •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火星表面上有河流的痕跡,曾經有大量的液態水在火星表面流動,為什麼今天一滴水都看不到?這是非常奇怪的。如果有大量液態水存在,就表明人類有可能在上面居住。判斷一個行星對於人類是否宜居,第一個標準就是表面必須有大量的液態水流動,即河流海洋。其次,是大氣裡必須有氧氣,即使大氣裡沒有氧氣,只要有水,可以用水製造出氧氣,所以,水是最重要的。
  • 人類會移民火星嗎?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如果有大量液態水存在,就表明人類有可能在上面居住。判斷一個行星對於人類是否宜居,第一個標準就是表面必須有大量的液態水流動,即河流海洋。其次,是大氣裡必須有氧氣,即使大氣裡沒有氧氣,只要有水,可以用水製造出氧氣。現在已基本知道,在過去幾十億年裡,火星表面的液態水逃逸到行星際空間去了。所以我國的火星探測,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是水是怎麼通過大氣層逃逸的?
  • 火星是否有生命的存在?NASA在火星上的兩項重要發現告訴你答案
    我們知道太陽系內只有地球有智慧生命,地球的生物系統很繁華,生物種類繁多,那麼在太陽系的其它星球上是否也存在生命呢?探索宇宙生命的存在一直是人類不斷追求的夢想,而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我們的探測器只能在太陽系範圍內進行實地勘測。
  • 火星探測器紛紛上天,人類離移民火星還遠嗎?
    據說,馬斯克造汽車、造火箭、挖隧道,還有搞能源公司,用賺來的錢和研究出的技術,為「火星移民」做準備,並計劃在2050年送100萬人上火星。對於我們這些整天在地球忙忙碌碌的人類來說,可能會非常好奇:火星到底有啥獨特的魅力,吸引這麼多國家投入巨資去做探測?還吸引著馬斯克這樣的科技狂人要去搞什麼「火星移民」?現在我們距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呢?
  • 人類計劃將來要移民火星,那麼從地球到火星,到底要多長時間呢?
    人類計劃將來要移民火星,那麼從地球到火星,到底要多長時間呢?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兩百多萬年了,從猿人到現在的人類經歷很漫長,以前人類因為吃的不好,營養問題和醫療不到位,所以很容易生病,一點小病都會失去生命,以前拉肚子都是絕症,但是現在各種條件都好了,人口繁殖也越來越多,對環境的影響很大,慢慢的就有人不滿足了,想要去外太空找新的「地盤」,有人看上了火星,如果人類計劃移民火星,那麼從地球到火星,到底要走多長時間呢?
  • 人類即將登陸火星?火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選擇移民火星?
    最近幾年科學家還發現了火星上有水的條件,2018年7月25日,義大利航天局宣布,在火星冰蓋之下發現一個直徑20公裡的冰下湖。這是太空科學家在火星上探測到的首個大型液態水體,這也是後來為什麼大家都對火星產生了移民信心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源嘛!
  • 科學家在火星上有一個重大發現,讓人類對火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想要移民外星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需要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無法到達的,因此暫時只能在太陽系內尋找人類的第二地球。科學家通過探測發現,太陽系宜居帶內的行星只有金星,地球和火星。金星的環境非常惡劣,表面溫度高達400多度,完全是一個煉獄星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
  • 火星上發現生命?科學家:找到證據,像是昆蟲、爬行動物
    有一些星球的環境比較溫和,可以孕育生命,比如說地球,當然也有一些星球的環境極為惡劣,比如說金星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外星球的環境介乎兩者之間,也就是說,有一些外星球的環境不是很惡劣,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潛力,但是我們暫時還沒找到外星生命的存在。在太陽系內,其實就存在一些可能具備孕育生命潛力的外星球,比如說火星。
  • 火星上的生命去哪了?生命的源泉在火星被發現!西瓜視頻漲知識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存在生命,也就是我們人類所創造的文明世界,那麼宇宙中是否還存在其他生命呢?太陽系中是否還擁有其他的文明存在呢?這些都是人們想要探究的問題,因為我們地球只是太陽八大行星中的一位,離我們最近的金星和火星上面到底有什麼我們還不清楚?
  • 火星和地球差不多,但地球的生命,能否幫助我們,找到火星生命?
    在人類尋找宇宙其它星球生命的過程中,有一個地方看起來總是很有希望,它就是離我們比較近的火星。火星和地球一樣是一顆巖石行星,圍繞著同一顆恆星太陽運行,距離行星上可能存在水的地方很遠。然而火星是一片貧瘠的荒地,數十億年前火星表面上曾經有過的任何水都早已不復存在,而火星大氣則是曾經可能更厚的屏障。但或者在過去可能存在生命嗎?
  •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來自火星的隕石是否能夠給我們答案?
    羅賓·貝克/AFP/Getty Images在一顆來自火星的隕石中,真的找到了生命嗎?來自火星的隕石上並沒有發現生命。在火星隕石上看到的是被認為可能是生命的化石證據的物體。在來自火星的隕石上發現生命了嗎?這還很難下結論。我們找到了ALH84001-一顆火星隕石,上面帶有看起來像是微細胞的結構,同時還有一開始被認為只能由生物沉積形成的磁鐵礦,以及一些有機物。但後來的發現認為這一切都可以以非生物的方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