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現在已成為天文愛好者心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除了今年的「天問一號」等火星探測器相繼升空,讓火星再一次燃燒起來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人們心中,火星一直被視為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
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儘管火星現在看起來很荒涼,但在遠古時期,也曾有過與地球相似的可居住時期,而且不排除在火星上曾存在過生命。
也就是說,火星也許可以被「喚醒」,簡單地說,可以通過某些人的努力,把火星變成「第二個地球」。
像「天問一號」這樣的火星探測器的任務之一,就是去火星上尋找水源,尋找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化石,如果真的找到了,那麼改造火星的計劃就有了先決條件,以後人類移居火星,或許也將指日可待。
要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並非易事,在上個世紀末,科學家曾提出一個改造火星的計劃,他們認為大約需要200年左右的時間,火星上的氣候環境,才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存活下來。
第一個步驟就是在火星上進行化學燃燒,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這不僅會增加火星的大氣密度,而且還會提高火星上的溫度。
第二,科學家們準備在火星上進行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結束後,火星上的原始海洋也將出現,此時的火星,已經開始與早期的地球相似,只是還沒有生命存在。下一步,第一個來自地球的火星居民將會出現。
病菌,海藻,或者成為火星的第一個居民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鄭永春說,如果將來火星能夠真正改變命運,第一批從地球來的移民就會變成細菌和藻類,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早期的地球上,他們也是最早的居民。
我們都知道早期地球上沒有氧氣,而藍色細菌的出現改變了地球的大氣結構,因此,未來的細菌和海藻會被轉移到火星上,一方面通過光合作用在火星上製造氧氣,另一方面通過活動使土壤肥沃。
歸根結底,對人類而言,移居火星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農業文明,「人民以食為天」,只有在火星上能夠自給自足地種植莊稼,人類才有機會在火星上生存,並找到其他適合居住的行星。
自2016年起, NASA已經開始對首批火星「先行者」進行篩選,為以後改造火星做準備,而我國在這次成功發射後,必然也會陸續進行火星載人登陸、建設火星基地等一系列任務,大家覺得火星真的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嗎?請留下您的意見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