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火星改造、火星移民的話題越來越火,不過,卻有一個關鍵性的難題擺在大家面前:如何改造火星?改造過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從何而來?
要知道,火星可和地球的氣候環境是截然不同的,火星大氣層很稀薄,而表面溫度極低、太空輻射極強,這就導致人類必須在火星上完全模擬出和地球類似的氣候環境,才可以不需要防護在火星上生存,否則不存著幾十斤重的防護服,根本就沒有辦法在火星上生存。
那麼,該如何改造火星呢?科學家曾經提出過一項「火星改造計劃」,簡單來說,就是在火星上建造化工廠和核電站,通過大氣排放來讓火星上形成溫室效應,這個時候,火星上的大氣層就會越來越濃厚,並且伴隨著氣溫的升高,科學家也會在火星上來一場人工降雨。
這樣一來,早期地球的氣候環境也就都會形成了——適宜的溫度和原始的海洋。當然,這個時期距離人類一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先從地球上移送一些生物過去,比方說古老的微生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植物等等。
等到火星上擁有氧氣了,就會陸續從地球運送更多的生物去火星,一直到火星上已經是生機勃勃後,才會開始進行人類移民。
不過,人類去往火星之前,需要在火星上蓋房子供人類居住,蓋房子的材料又來自哪裡呢?前段時間,來自新加坡的科學家團隊通過研究,將火星上蓋房子的原材料,選定了小龍蝦和蘑菇。
研究者表示,完全可以利用動物的甲殼提取物,也就是小龍蝦的殼,在火星上蓋房子。看到這裡,相信大家肯定都一頭霧水,不過事實上,這還是很好理解的,因為通過化學方法,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將小龍蝦殼中的提取物轉化成了建築材料,也就是全新的「生物水泥」,自然也就可以在火星上蓋房子了。
之所以選擇小龍蝦,研究者介紹,是因為小龍蝦的繁殖能力驚人,而且它們適應能力非常強,同時,它們也都非常好吃。
這樣一來,未來人類就可以將小龍蝦作為首批「移民者」投放到火星之上,然後改造火星的前期部隊就可以在火星上以小龍蝦作為食物來源之一,一邊吃小龍蝦,一邊積攢小龍蝦的蝦殼進行提取轉化為「生物水泥」,在火星上蓋房子。
而且除了小龍蝦之外,研究者表示,蘑菇也可能會成為未來火星上的建築材料,目前已經對真菌類生物展開研究了,主要是希望可以掌握它們錯綜複雜的結構,來幫助人類在火星上建造更加堅固的房子。
當然,雖然看起來一切都在準備之中,但事實上距離人類真正實現火星移民,還差得非常遠,甚至有科學家表示,可能數百年內都無法實現。大家覺得未來人類能成功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