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水溫跌破「2字頭」,小龍蝦顯然也接收到了天氣越來越冷的信號。專家說,目前揚州本地小龍蝦大部分已鑽洞保暖。
正在打洞的小龍蝦成了「泥蝦」
水溫降低,小龍蝦鑽洞越冬
儀徵馬集鎮一生態農場主人楊伏兵養殖了小龍蝦。最近,他發現堤埂上多出了許多小洞,洞口直徑4-6釐米。而這些洞,其實就是小龍蝦越冬的「房子」。
楊伏兵說,小龍蝦最近入洞的越來越多,有的甚至是「抱籽入洞」(抱卵蝦)。對小龍蝦養殖戶來說,這些入洞越冬的小龍蝦,是種蝦,「明年小龍蝦收成好不好,關鍵看越冬蝦多不多、壯不壯。」
楊伏兵大致估算了一下,每畝小龍蝦種蝦量在20斤左右,「今年養的第二批小龍蝦,基本都沒有上市,主要作為種蝦保種了。」
裡下河地區農科所研究員張家宏介紹,小龍蝦越冬的洞,其實在一個月前就開始建造了。小龍蝦打洞前,先要選擇好地方,少量的小龍蝦喜歡在水底打洞,而更多的小龍蝦喜歡在水位線上下位置打洞,因此有不少洞人們一眼就能看到。張家宏提醒,冬季小龍蝦的養殖水位不要隨意變化,要保持平穩,不然它們就有可能重新選擇地方打洞,過度消耗體能。
成對小龍蝦入洞繁殖後代
張家宏說,小龍蝦入洞的時間,跟水溫有很大關係。「當水溫低於15℃時,它們就入洞了;當水溫低於10℃時,它們就會把洞口封住,進入保暖越冬狀態。」冬季有時會持續多天溫暖,小龍蝦也有可能會離開洞穴覓食。
小龍蝦入洞保暖越冬,都是成雙成對的。張家宏說,入洞小龍蝦都是一雌一雄,這個長1米左右的洞,其實就相當於它們的「婚房」,它們入洞房後的主要任務就是繁殖後代。「不過,也有一些小龍蝦雌蝦在沒進入『洞房』前就抱卵了。」張家宏說,抱卵蝦入洞後,不會影響來年的繁殖。
明年4月小龍蝦才會出洞
小龍蝦保暖越冬的時間長短,同樣跟水溫有關係。張家宏介紹,一般而言,4月初就開始出洞,而4月中下旬是出洞的高峰期,那時水溫已經變暖了。通常,出洞後的小龍蝦,親蝦已經產過卵,可以捕捉上市,但量比較少。
小龍蝦生長速度較快,蝦苗只需經過2個月的生長就能長大,大部分每隻都可達到7-9錢重,大的可以達到甚至超過1兩。
看完別忘記分享朋友圈哦!
分享美德傳承,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