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瀏陽市高坪鎮三合水村,白鷺正準備覓食。
養殖戶羅任平正展示被白鷺啄死的小龍蝦。組圖/記者辜鵬博
8月1日,瀏陽市高坪鎮三合水村,羅任平從水裡撿起被白鷺啄死的小龍蝦。他高價買來的種蝦還沒產卵,就被這些白鷺啄食。圖/記者辜鵬博
本報記者劉雙實習生吳慧敏王涵瀏陽報導
8月1日中午12點50分,瀏陽市高坪鎮三合水村。鬱蔥的稻田、清澈的池塘邊,偶有幾隻白鷺低飛而過,看似一幅畫,村民卻很為難。
「它們是來搞破壞的,池塘的種蝦一天就要被吃掉10多斤。」村民羅任平指著飛來停駐在池塘邊的白鷺介紹。
成群來早晚「多的時候有二三十隻」
今年4月,羅任平和3個合伙人在自家門口新建了一個30畝的池塘,投放了近2噸的種蝦。本想等下半年繁殖之後,明年收成。沒想到,半路殺出了一群「破壞者」。
每天早晨四五點和傍晚時分,是白鷺集中飛來蝦塘覓食的高峰期。「多的時候有二三十隻,就停在水邊啄蝦吃。」正說著,一隻白鷺從山那邊飛過來,「你看,它停在那裡就是準備吃蝦了。」
三合水村前後都是山,白鷺也一直存在,但今年比較集中。羅任平介紹,平時不出來覓食時,白鷺就躲在山裡面。「蝦塘建起後,它們就有固定覓食的地方了,早晚各一次,中間也會零散幾隻飛來吃蝦。」
巧妙吃糞便當誘餌吸引小龍蝦
在羅任平看來,這些白鷺還很「狡猾」,「它們覓食很有自己的一套,把糞便拉到水邊上,小龍蝦聞到氣味之後就會爬過來,然後就被站在邊上等著的白鷺吃掉了。」此外,白鷺還會到小龍蝦打的洞穴邊上守株待兔。
「以前也會吃稻田裡的泥鰍和小魚,但魚比較靈活,小龍蝦就反應沒這麼快,所以容易被吃到些。」他說,白鷺不僅聰明,還很會吃。「只吃蝦肉,那些殼就剩在池塘邊上。」羅任平指著池塘邊上已經曬乾的蝦殼說。
白鷺啄食小龍蝦,讓羅任平「頭都大了。」他告訴記者,辦法不是沒想過,除了一看到就立馬過去趕走、吆喝和用石子扔嚇跑它們之外,羅任平家裡還常備著鞭炮,「而且要用很響的那種,這樣才能把它們嚇走。」
但這些辦法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跟村上也反映過情況,但說是國家保護動物,打也打不得,很無奈,不知道該怎麼辦,24小時人守著也不實際,用網把蝦塘圍起來,造價要10多萬,也划不來。」他說。
算帳
白鷺每天的「夥食費」要五百多
4月份放種蝦以來,白鷺就開始來侵擾了。「天天來。」羅任平說。
「每天起碼吃掉上10斤。」他介紹,投放下去的全是種蝦,「還沒有繁殖幼蝦的,明年收成就靠它們了。」
羅任平給記者現場算了筆帳,一斤種蝦有十一二隻,每隻四五塊,每斤種蝦進購價是50多塊錢,每天被白鷺吃掉了上10斤,就有100多隻。
「也就是說,這些白鷺每天在我這片蝦塘就要吃掉五六百,這還沒有算其他間接損失的。」羅任平介紹。 記者劉雙
回應
村支部:只能求助專業部門
8月1日,記者向村上其他村民了解情況。40歲的村民劉英亮介紹,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看到過,「但沒有現在這麼多。」
羅大叔說,飛到村裡來的白鷺不會去破壞莊稼和菜,只吃池塘裡的小魚小蝦。
瀏陽市高坪鎮三合水村支部委員會劉孝蒲介紹,白鷺啄食種蝦的事村裡已經知道。白鷺是國家保護動物,肯定不能去傷害它們,村裡也沒有好的辦法,「只能向上級政府反映情況,請求專業的技術部門或者專家來幫忙處理。」
「養殖小龍蝦這個項目也是村上支持的,每天要吃掉幾百塊的成本,確實太可惜了。」劉孝蒲說。 記者劉雙
專家
白鷺生存空間被壓縮
這些白鷺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停留在該村?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周燦英解釋,白鷺之所以在這裡落戶,肯定是這裡有適宜它們生活的條件,比如食物等。
「之前比較少聽說哪裡有大批白鷺,現在就經常發現了,還有白鷺破壞農作物。」她說,表面上看是環境保護做得好,生態好才有白鷺願意來,但實際上深層次剖析,是因為在城市化進程中,很多山林溼地都被推倒了,用來建房子和發展商業等,動物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棲息地也被破壞得越來越多。
周燦英介紹,國際上存在一種「生態補償」,雖然我國目前尚無相應的政策規定,但既然保護動物會影響到農業生產,可以選擇「替代生計」的方式,給受影響的村民新的生存方式或經濟補償,「這至少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