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隻鷺鳥在綠樹叢中撲騰著翅膀,與鳥兒們一牆之隔的是液化氣充裝站,160米處是航煤貯罐,最近的煉油裝置距離它們只有470米。
4月22日,第51個「世界地球日」當天,以「探秘智慧能源」為主題的中國石化公眾開放日「雲開放」活動正式啟動。截至當天下午4點,活動累計在線觀看人數突破3000萬,直播間互動留言20餘萬條。
中國石化全部油田、煉化企業參與本次活動,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南京等40多座城市的70家中國石化所屬企業,以「雲開放」、「網紅」直播的形式,圍繞防疫抗疫、復工復產「百日攻堅創效」相關話題,帶領3000萬網友共同「雲」遊綠色工廠。
文章開頭的一幕就是直播間裡中國石化鎮海煉化生產廠區內的景象。這裡是全國唯一的石化企業白鷺棲息地,對了,這裡也是《大江大河2》的取景地哦~
跟著美女主播的鏡頭,來到鎮海煉化廠區內2200平方米的小樹林,就看到樹上布滿了鳥巢,有的是五六隻鳥蛋,有的是剛孵化的鷺寶寶,將鏡頭慢慢拉近,網友們就能與剛剛孵化的小白鷺零距離親密接觸啦~
主播介紹,每年春季,廠區就陸續有白鷺在此安家,初時有上百隻,隨著天氣轉熱,白鷺越來越多,出現了大白鷺等珍稀品種。半年時間內,就會集結上千隻白鷺,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這裡也成為了鎮海煉化的「白鷺園」。
鷺鳥對生存環境極為挑剔,被稱作大自然的「生態檢驗師」,然而,越冬歸來的大白鷺、牛背鷺、夜鷺、池鷺等已在鎮海煉化歷經多代繁衍生息。
據了解,鎮海煉化治理汙水的氧化塘中有魚有蝦,時常有成群野鴨前來覓食,附近水域質量優良,經處理後排放的汙水能夠養殖魚蝦,灘涂裡黃鱔、泥鰍、跳魚等野生小動物數量充足。這才吸引了白鷺飛越千山萬水來築巢。
為了給鳥兒讓路,鎮海煉化重新設計方案,管道拐了3個彎,光是管道工程費用投資就增加了兩百多萬,還不包括裝車運輸、維修保養等成本。
普通的廠區雨水溝都有蓋板,以防樹枝等雜物堵塞下水。可在鎮海煉化,蓋板緊了,白鷺就沒辦法喝水和吃雨水溝裡的小生物。於是,3-9月份白鷺在這裡繁衍棲息的時候,員工們就貼心地不蓋蓋板。真是暖心透了~
在公眾開放日直播中,鎮海煉化工作人員介紹白鷺園裡的鷺鳥種類和趣事
接著,網友們又隨鏡頭來到「港通天下」世界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通過航拍俯瞰著從世界另一邊駛來的30萬噸大油輪朝著恢弘寬闊的碼頭駛去。
廣大網友還通過直播參觀了中國石化的企業生產控制中心、汙水處理中心、生態環境基地等,全面深入了解中國石化上、中、下遊安全綠色生產全過程。
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表示:「這次『雲開放』活動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我們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有益嘗試。今年中國石化所有生產企業環保設施將全面開放,並以多種方式繼續做好公眾開放日活動,講好中國石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勇擔政治、經濟、社會責任,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動人故事。」
公眾開放日活動累計現場參觀者超過17萬。2012年,中國石化在全系統組織發動了「開門開放辦企業」活動。在此基礎上,於2016年4月升級為「中國石化公眾開放日」大型品牌活動,至今已有70多家所屬企業在國內近百座城市持續開展此項活動,累計現場參觀超過17萬人次,成為央企首個品牌化公眾開放日活動及我國工業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公眾開放日活動。
在上海石化汙水處理廠(生態園),作為生物監測站,裡面養著梅花鹿、黑天鵝、鴕鳥等對環境較為敏感的動物
中國石化已連續5年在「世界地球日」期間集中組織公眾開放日活動。五年來,公眾開放日活動傳播覆蓋影響人數過億,並榮獲SABRE亞太區域品牌和聲譽管理傑出成就金獎、全國企業文化優秀成果特等獎。
來源:中國環境
原題:石化企業「養」了一群白鷺寶寶?中石化「雲開放」3000萬人網遊綠色工廠
編輯:邢翰韌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原標題:《石化企業「養」了一群白鷺寶寶?中石化「雲開放」網住3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