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2021-01-17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據報導,伴隨著我國「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也已經順利展開,很多火星迷們都對於火星,開始了無限的遐想。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火星何時會成為「第二地球」,但火星迷們都相信人類一定可以做到,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人類若想移民火星,都需要完成哪些任務?

火星該如何改造?

我們都知道,按照火星目前的情況,顯然它並不適合人類。但是,未來如果對它加以改造,火星還是有機會變成「第二地球」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科學家認為,改造火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將火星變成早期的地球,在火星上模擬出早期地球的氣候環境,比方說濃厚的大氣層、原始海洋等等,這樣,才有機會將地球上的生物移民到火星上,才有機會在火星上完成生命的延續。

如果模擬早期地球環境呢?科學家認為,在火星上建造核電站和化工廠,通過不斷燃燒排放溫室氣體,大約只需要100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在火星上形成一個濃厚的大氣層,之後,會在火星上下一場大雨,當大雨過後,原始海洋也就出現在了火星之上。

接下來,就是將地球上的生物移送到火星之上了。最先抵達火星的會是人類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科學家表示,人類或許是火星上最後的移民者,就好像是在地球上,人類出現的時間非常晚了一樣。

未來火星的第一批居民是誰?

那麼,既然人類不會是火星的第一批居民,未來火星的第一批居民會是誰呢?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鄭永春表示,未來火星的第一批居民,應該是細菌和藻類,因為從地球的角度來看,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之一,也是它們。

它們有什麼作用呢?上文中我們提到過,通過建造核電站在火星上模擬出早期地球的氣候環境,不過這裡有一個關鍵性問題大家可能會忽略,那就是雖然如今地球上的生物是離不開氧氣的,但是實際上,早期的地球上並沒有氧氣。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早期地球的生物都是厭氧生物,一直到藍細菌的出現,通過光合作用來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地球的大氣結構才逐漸變成今天的模樣。

所以,未來火星初步改造完成後,也需要將細菌、藻類等送上去,它們可以在火星上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然後因為細菌、藻類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它們也可以很快適應火星上的環境,通過活動來產生有機質,讓火星的土壤變得和地球類似。

之後,通過將一些低等動物運送到火星之上,讓火星變得和遠古時期的地球越來越相似,之後,才會將人類陸續運送到地球之上,人類的火星移民之旅,也才會正式開始。

如何在火星上建造人類基地?

雖然人類並不會是火星上的首批居民,但是這是相對於普通人而言的,畢竟前期改造火星的時候,是需要科研人員等登陸火星的。

那麼,在火星還沒有變成「第二地球」的時候,這些先驅者又該如何在火星上生存呢?對於這個問題,研究員鄭永春表示,可以先在火星上建造一個密封的臨時基地,這個臨時基地裡有著可以滿足基本需求的居住艙,同時還有物資儲備的地方,確保先驅者可以在火星上得到充足的生命保障。

因為火星上的氣候環境非常惡劣,所以,臨時的火星基地最好是建造在地下或者是半地下,這樣當火星上吹起可怕沙塵暴的時候,才可以將損失減到最小,同時,也可以避免來自於太空的超強輻射。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在這個臨時基地裡,先驅者還需要自給自足,比方說種植一些農作物之類的,這樣才可以確保一旦地球運送火星物質出問題,不會因為食物短缺而餓死。畢竟火星和地球之間距離遙遠,即使是在近地點,運送一次物資最快也需要7個多月的時間。

研究員鄭永春也表示,他對於火星上的「臨時基地」是非常嚮往的,因為火星上的很多情況都與地球很相似,如果可以在火星上進行科學實驗,那麼,對於地球來說,或許也將有全新的認識,幫助我們揭開很多地球上的未解之謎。

相關焦點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火星是目前太陽系中和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它的自轉周期和地球為相似,因此也有白天黑夜,自轉軸傾角相似因此也有春夏秋冬,它與地球相鄰,移民計劃選定了火星,因此改造火星將成為現實。,冰冠可以提供一定水的基礎,但是這並非是長久之計,因為火星的冰冠是有時間存在,有時間不存在,並且極端條件下是很難開發出水資源,所以綜合「改造火星」,讓火星變成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地球」才是最為關鍵的。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如果真的找到了,那麼,火星改造計劃也就有了前提,人類日後移民火星,或許也將指日可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並不容易,在上世紀末,科學家們曾經提出過一項火星改造計劃,認為大約需要200年左右的時間,火星上的氣候環境,才會適合地球生物生存。首先是第一步,在火星上通過化學燃燒來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不僅會讓火星的大氣層變得濃厚,同時也會將火星上的氣溫升高。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火星,現在已成為天文愛好者心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除了今年的「天問一號」等火星探測器相繼升空,讓火星再一次燃燒起來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人們心中,火星一直被視為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像「天問一號」這樣的火星探測器的任務之一,就是去火星上尋找水源,尋找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化石,如果真的找到了,那麼改造火星的計劃就有了先決條件,以後人類移居火星,或許也將指日可待。
  • 移民火星或成現實,科學家已找到先行者,微生物將率先改造火星
    火星,如今儼然已經成了天文愛好者心目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對於火星的探索,人們也是越來越看重了,畢竟火星在人們看來是 「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通過研究發現,雖然現在的火星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是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的,而且也並不排除在這段時期裡是存在過生命的。不過現在看來,火星不知道經歷了什麼,才會變得如此荒涼,但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火星是可以再次被「喚醒」的,只要科學家在未來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就可以將火星改善成為「第二個地球」。改善火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為了太空移民,馬斯克又有新計劃!2024年將誕生第一批火星居民
    ,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馬斯克多年來的心願之一,就是希望可以早日實現太空移民,將人類送上火星。 前段時間,在採訪中,馬斯克透露了未來企業的發展規劃,表示目前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將人類送上火星,按照此前的計劃,第一批人類應該在2024年抵達火星,不過從目前來看,想要實現這個計劃還是非常困難的,而且由於人類至今尚未登陸過火星之上,所以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失敗和犧牲出現。
  • 誰會是第一批改造火星的生物?並非人類,科學家認為是它們
    今年夏天以色列、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對於以色列和中國來說,這是這兩個國家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是各自航天史上的裡程碑,而對於美國來說則是火星探索的後續計劃,因為它們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實現了首架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也就是說人類早在四十多年前就開始探索火星了,那麼現在可以在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了嗎?
  • NASA開始計劃火星移民,2024年第一批太空人前往火星,能成功嗎?
    前言人類一直都非常憧憬火星,因為火星是位於宜居帶的星球,研究火星或許能夠為研究地球提供幫助。因此有不少人認為火星就是地球的未來。火星的環境很惡劣,顯然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相比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來說,火星卻是人類宜居星球的最佳選擇。為何?
  • 埃隆-馬斯克計劃2030年前送第一批人類移民火星,這個現實嗎?
    埃隆-馬斯克這位太空紅人曾計劃在2030年前將第一批人類送到火星移民,並且是單程票,有去無回的火星移民之旅,富人們將在火星開啟新的生活,這個消息一經傳出,許多富人甚至搶著要買這張火星單程票,但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不現實。首先,送這幫人上火星讓他們怎麼活?人類才剛剛探索火星,還是初級階段,火星上目前就有幾個衛星和火星車,連火星基地都沒有,這幫人去火星要如何生存?
  • 人類移民火星真的可行?究竟有什麼辦法,火星能改造成宜居星球?
    important}人類移民火星的討論,一直以來都不絕於耳。有人可能認為,火星大氣稀薄,沒有氧氣和足夠的水源,溫度也太低,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移民火星還太遙遠。科學界以及一些官方機構對於火星以及移民火星的研究早就在路上了,而民間的科技團體和公司也躍躍欲試,比如,科學怪咖馬斯克和他的SPACE X公司。可見,移民火星應該有其可行性,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官方機構和民間組織投身其中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火星移民計劃如何才能實現。
  • 未來成功移民火星的人類,將居住在地下空間,還會產生火星語言?
    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未來人類將主要的探索目標設定為登陸火星、在此進行太空移民,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人類將擁有全新的發展方向。移民火星已經不僅僅存在於人們的設想中,不同功能的火星探測器正在研製中,未來都將為人類登陸奠定基礎。
  • 火星移民能否實現?NASA開始計劃,2024年第一批太空人將前往火星
    所以,不少科學家就提出了改造火星的計劃,他們認為,只要能夠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舒適的生物圈,人類就可以移居過去。而且,科學家經過研究也發現了,火星上曾經是有液態水的,在火星的南北兩極,都存在著大量的乾冰。迄今為止,因為技術有限,我們還無法從火星上獲取土壤樣本,美國NASA稱他們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會正式獲取火星土壤樣本來進行深入研究,為人類進入火星做好前期準備。
  • 火星移民,科學家正努力把腦洞變為現實
    美國宇航局就曾宣布,準備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向火星運送第一批人類。而火星移民這個議題,也早早就提上日程,並時不時因為各種專業人士拋出的新腦洞一次次引起熱議。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關於火星移民,都有哪些有趣的腦洞吧。 核彈與氣凝膠,誰更靠譜?
  • 馬斯克:第一批火星移民很有可能無法返回地球
    和我一起擁抱科技,讓未來不再遙遠。——數據解構世界矽谷鋼鐵俠馬斯克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移民火星,在新的星球上生活。他為之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成立了Space X公司,在無數的心血澆灌下,終於逐步踏上徵服火星的旅途。可是,到了火星就足夠了嗎?
  • 小龍蝦或成火星的第一批居民!科學家要用它們來蓋房子
    、火星移民的話題越來越火,不過,卻有一個關鍵性的難題擺在大家面前:如何改造火星?當然,這個時期距離人類一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先從地球上移送一些生物過去,比方說古老的微生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植物等等。等到火星上擁有氧氣了,就會陸續從地球運送更多的生物去火星,一直到火星上已經是生機勃勃後,才會開始進行人類移民。不過,人類去往火星之前,需要在火星上蓋房子供人類居住,蓋房子的材料又來自哪裡呢?
  • 火星也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嗎?
    我覺得在未來人類遲早會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的。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要想長期的發展下去,就必須離開地球去開發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火星是人類移民的最佳候選。一些科幻電影中的情景最終會變成現實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登上火星。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人類目前的探測器根本無法在金星表面探測,所以,火星成了我們探索的最佳星球。馬斯克還表示說,在未來,太陽終究會將地球「吞噬」掉,所以人類想要延續文明
  • 100多年後,人類啟動祖柏林的計劃,火星移民將成為現實?
    地球上,人們都喜歡談論關於移民火星的各種話題。假設,人類已經擁有火星移民技術,而且第一批人類已經坐上了飛船,經過大約9個月的時間,最終抵達這顆乾燥沒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試想像,您能在這裡生存多久?首先,火星的含氧量非常稀薄,幾乎95%大氣都是二氧化碳。因此,為了讓人類在火星上生存,從地球攜帶的氧氣,遠不夠維持之後的呼吸,人類必須製造出足夠多的氧氣,可以通過中國航天技術製造的機器,從二氧化碳中提取。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或許不再是夢想
    自從人類探索宇宙以來,從來就未停息過,比如中國古代對星空的觀察,以及神話中的嫦娥奔月,這些都是人類對宇宙探索的強烈欲望,特別是近代人類登上月球之後更是對宇宙探索充滿了好奇。為了解決地球上資源缺乏和人口眾多的問題,人類把目光瞄準了火星,所以近段時間以來,有些發達國家已經將探索車送到了火星,通過傳回來的圖片可以看出,火星上一片荒涼,就像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一樣,一眼望去毫無生機。
  • 人類移民火星還要多久?
    在太陽系中,人類如果想要完成星際移民的壯舉,火星可以說是第一選擇了。如今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很多探測器,而更多的探測器也蓄勢待發。那麼,我們距離實現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呢?但是,這種方法的可行性極低,需要高昂的人力物力成本,火星上嚴酷的自然環境還會隨時威脅人類的安全。另一種可行的方法就是將火星改造成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移民。那麼,如何將火星改造呢?科學家認為,有三個關鍵點:人工引力、層厚大氣、生態系統。只有解決這三個關鍵問題,人類才有可能在火星生存。
  • 火星被證實有液態水,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是否可能
    義大利科學家近日發現,火星南極冰蓋表面下約1500米處存在一個約20公裡寬的液態水湖。這一發現在國際上尚屬首次,有望引發對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新探索。這一研究成果於本月25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一直以來,科學家將穩定的液態水源視為生命存在的關鍵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