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火星或成現實,科學家已找到先行者,微生物將率先改造火星

2021-01-22 大林哥講科學

火星,如今儼然已經成了天文愛好者心目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對於火星的探索,人們也是越來越看重了,畢竟火星在人們看來是 「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

通過研究發現,雖然現在的火星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是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的,而且也並不排除在這段時期裡是存在過生命的。不過現在看來,火星不知道經歷了什麼,才會變得如此荒涼,但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火星是可以再次被「喚醒」的,只要科學家在未來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就可以將火星改善成為「第二個地球」。

改善火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上世紀末,科學家們曾提出過一項火星改造計劃,並且認為改造周期大概需要200年左右,然後火星上的氣候環境,才會適合地球上的生物生存。不過要想真正的改善好火星,首先就需要大量的水源,畢竟水是萬物之源,如果沒有水源,人類在火星上也是很難生存的。

其實對水源的要求也是很簡單的,人類只需要在火星上進行一次規模非常龐大的人工降雨就可以,不過在這個時候,火星上是沒用生命體存在的。但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火星真的被改善了以後,那麼第一批生命體或許將會是細菌和藻類,因為地球上的最古老居民之一,就是這些生命體。

其實經常看科學知識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早期的地球上是沒有氧氣的,是藍細菌的出現改變了地球的大氣結構,從而給地球帶來了氧氣。所以如果將藍細菌移送到火星之上的話,它就可以給火星帶來氧氣,還可以讓火星上的土壤變得非常肥沃,這樣也有助於我們人類的開發和生存。

不過這種辦法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對科學家們來說是很難的,畢竟現在的火星探索度並不是很高,如果在火星上有什麼隱藏的危險,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作為探索火星的腳步,科學家們也一直沒有停止過,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火星真的能夠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

那麼對此大家又是怎麼看待的呢?你們會希望到火星上生存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哦!

相關焦點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火星,現在已成為天文愛好者心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除了今年的「天問一號」等火星探測器相繼升空,讓火星再一次燃燒起來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人們心中,火星一直被視為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像「天問一號」這樣的火星探測器的任務之一,就是去火星上尋找水源,尋找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化石,如果真的找到了,那麼改造火星的計劃就有了先決條件,以後人類移居火星,或許也將指日可待。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火星是目前太陽系中和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它的自轉周期和地球為相似,因此也有白天黑夜,自轉軸傾角相似因此也有春夏秋冬,它與地球相鄰,移民計劃選定了火星,因此改造火星將成為現實。科學家認為改造火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將火星變成早期的地球,在火星上模擬出早期地球的氣候環境,比如說濃厚的大氣層、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火星何時會成為「第二地球」,但火星迷們都相信人類一定可以做到,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人類若想移民火星,都需要完成哪些任務?火星該如何改造?我們都知道,按照火星目前的情況,顯然它並不適合人類。但是,未來如果對它加以改造,火星還是有機會變成「第二地球」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雖然如今的火星看起來一片荒涼,不過在遠古時期的火星上,也曾經有過一段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時期,而且不排除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這意味著,火星或許是可以被「喚醒」的,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通過一些人為手段,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
  • 人類移民火星真的可行?究竟有什麼辦法,火星能改造成宜居星球?
    ,不過科學家們提出這個設想也絕非是緊緊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基於改造火星的大前提之下。科學界以及一些官方機構對於火星以及移民火星的研究早就在路上了,而民間的科技團體和公司也躍躍欲試,比如,科學怪咖馬斯克和他的SPACE X公司。可見,移民火星應該有其可行性,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官方機構和民間組織投身其中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火星移民計劃如何才能實現。
  • 火星移民,科學家正努力把腦洞變為現實
    美國宇航局就曾宣布,準備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向火星運送第一批人類。而火星移民這個議題,也早早就提上日程,並時不時因為各種專業人士拋出的新腦洞一次次引起熱議。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關於火星移民,都有哪些有趣的腦洞吧。 核彈與氣凝膠,誰更靠譜?
  • 移民火星成為現實!專家:「將水轉化成氧氣就可以了」
    太空機構和私人公司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移民火星」的計劃,越來越多的類地行星被發現,使得人類渴望太空旅行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然而「移民火星」的過程中,人類在太空中生存並不容易太空中氧氣稀少(太空中並不是空無一物的),而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太遠,物資很難進行快速補充。但是最近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移民火星」已經有了一些更加可靠的方法,該報告說明人類「移民火星」或將成為現實,那麼這份研究報告是如何使「移民火星」成為現實的呢?
  • 火星改造計劃:給火星加裝人造磁氣圈.火星磁場將重現?
    其實火星在沒有變的荒涼以前是存在磁場的,但是由於火星的內核幾乎已經停止了運轉,天然形成的磁場就這樣慢慢的消失了.為了進一步了解火星,科學家先後向火星發射了幾十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前後已經探測火星長達半個多世紀,人類對火星有了一定的了解.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眾所周知,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應該是金星,但科學家卻將重心放在火星人類目前的探測器根本無法在金星表面探測,所以,火星成了我們探索的最佳星球。
  • 火星也在太陽系宜居帶,人類能把火星改造成宜居星球嗎?
    我覺得在未來人類遲早會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的。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要想長期的發展下去,就必須離開地球去開發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火星是人類移民的最佳候選。一些科幻電影中的情景最終會變成現實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登上火星。
  • 30年內,我們人類有可能移民到火星嗎?
    所以在未來我們是有意向把火星變成我們「第二地球」,而且也有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是具備成為人類第二個家園的潛力,那麼在30年內,我們人類有可能移民到火星嗎?科學家們目前想到合適的的辦法就是在火星表面鑿鑽水井,融化一些冰來形成一個水池,然後將融化的水抽取上來,不過這個過程需要持續地向地下水池泵入熱量,以此來逐漸形成一個蓄水池和一個持續供水系統,並且關鍵的是這個方法所需的技術難度不高,我們科學家也已經在地球上進行一些實驗,可以說這是十分適合在火星這種環境下取水的計劃。
  • NASA開始計劃火星移民,2024年第一批太空人前往火星,能成功嗎?
    所以不管是從距離還是成本看,移居火星都是最好的選擇。改造火星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那就是火星的環境。眾所周知,人類只是所以能夠生存在地球上,就是因為地球的環境是獨一無二的,人類對生存的環境很挑剔,必須要滿足有空氣有水分有食物,並且還要有適宜的溫度。這也是我們很難找到「另一個地球」的主要原因。鑑於這種情況,不少科學家都表示我們可以改造火星。
  •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將火星改造成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近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在遙遠的未來,火星會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嗎?請聽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書香上海」名家之作系列講座活動中講解人類改造火星的方法。以下是演講的部分內容。『怎樣再造一個地球』人類為什麼對火星感興趣?
  • 科技小小說《火星移民》:馬斯克改造火星成功,美國攜反物質威脅
    看到這條信息,馬斯克重重的將防護頭盔砸在了地上,他已經開始後悔早上給美國政府發回的信息了。早上馬斯克和首批落戶火星的科學家在戶外測量火星大氣結構,當看到大氣檢測結果時,馬斯克臉上終於露出了久維的微笑,隨後脫下了身上笨重的防護服。
  • 科學家著手改造火星,只需二百萬美元可移民,種植物解決食物問題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登陸計劃已經啟動。根據白宮的計劃,美國人將在2030年登陸火星。俄羅斯向火星上輸送太空人的計劃也非常積極踴躍。雖然經過科學家的探索,火星上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表面平均溫度在零下55攝氏度,目前還沒有發現外星生命的跡象,當前的環境也不適合人類生存。但科學家們依舊沒有放棄對火星的探索,甚至希望在未來能夠實現移居火星這項計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球環境越來越惡劣。
  • 火星被證實有液態水,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是否可能
    義大利科學家近日發現,火星南極冰蓋表面下約1500米處存在一個約20公裡寬的液態水湖。這一發現在國際上尚屬首次,有望引發對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新探索。這一研究成果於本月25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一直以來,科學家將穩定的液態水源視為生命存在的關鍵條件。
  • 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可能性大嗎?其實一切皆有可能!
    文/仗劍走天涯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可能性大嗎?其實一切皆有可能!人類能夠生存在地球上是一種幸運,但是隨著人類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突然把這種幸運看作成一種限制,如果長此以往的生存在地球上,當地球上的資源耗盡了之後,人類還怎樣去發展呢?很顯然,人類需要找到第二地球,來供人類在地球資源消耗之後,繼續的發展自身。火星是被科學家們看作是,最有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顆地球。
  • 探測器在火星上的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堅信:人類移民火星能實現
    奧德賽號上的伽馬射線光譜儀,發現南極和北極的地表之下有著大量的水冰,這一發現被隨後的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所證實,如果冰層全部融化,火星將不再貧瘠。2004年,機遇號火星車發現了一種藍彈珠形狀物體,被形象稱為火星藍莓。
  •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人類探索太空不足百年,太空旅遊已將成現實。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行星科學家鄭永春指出,人們對火星的期望遠不止旅遊一趟。鄭永春表示:「對於火星來講,我們顯然有一個更宏大、更長遠的計劃,它要作為人類在應急狀態下的一個避難所,它要在地球出現危機的時候,我們仍然能夠在太陽系中延續人類的火種。」 要完成這樣的創舉,需經歷探測火星、載人登陸火星、改造火星、移民火星四個階段。
  • 用「氣凝膠」真的能改造火星嗎?科學家:實現移民火星的一種可能
    目前正在探索火星的「好奇號」探測車,以及深海管道、消防設備,甚至地球上的房屋,都使用了類似的氣凝膠隔熱。科學家們可以先將氣凝膠小規模部署,然後再進行更雄心勃勃的項目。研究的目標是製造一種氣凝膠毯,讓地球上的藻類和微生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