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著手改造火星,只需二百萬美元可移民,種植物解決食物問題

2021-01-17 鄰居不如狗

英國《泰晤士報》稱,美國宇宙探索技術公司總裁兼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首次對媒體透露了移民火星建立人類社區的計劃。他還說,他制定了一個長遠的目標,要把人類移居火星的成本控制在兩百萬美元左右。人們不用節衣縮食,在地球上買房攢下來的錢可以幫助他們在太空裡生活。這個想法聽上去非常的大膽,讓世人震驚。但這個想法並非憑空想像,因為地球上已經派出了多艘探測器對這顆紅色的星球進行了勘探。美國宇航局的火星登陸計劃已經啟動。根據白宮的計劃,美國人將在2030年登陸火星。俄羅斯向火星上輸送太空人的計劃也非常積極踴躍。雖然經過科學家的探索,火星上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表面平均溫度在零下55攝氏度,目前還沒有發現外星生命的跡象,當前的環境也不適合人類生存。但科學家們依舊沒有放棄對火星的探索,甚至希望在未來能夠實現移居火星這項計劃。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球環境越來越惡劣。近年來,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如果人類現在不著手準備尋找新的家園,當未來的某一天,地球環境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這個種族將會面臨滅絕的境地。因此,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探索太空,希望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地球。太空中有很多的星體,如果火星完全沒有移民的希望,他們也不會花費那麼多精力,耗費那麼多人力和物力,對它研究這麼多年。他們選出火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經過長期探測,發現火星上存在一個液態水湖,還存在巨大的地下蓄水層,有豐富的水資源,這是生命生存發展最重要的條件。

火星也和地球一樣存在大氣層,其中還有少量的氧氣以及95%左右的二氧化碳。科學家在檢測火星隕石樣本時還發現,火星表面大氣甲烷濃度較高的地方可能有微生物存在。此外,火星的古代環境以及這些環境下產生的沉積記錄都和地球非常相似。美國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發現了豐富的礦物鹽,表明曾經有鹽懸浮在一處已經乾涸的遠古淡水湖中,還發現了碳、氫、氧等關鍵性的生命元素。火星上的綠黏土和火山灰有利於植物的生長,還可以還原出氧氣。正是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們一直不死心,希望找出改善火星環境的辦法,讓它成為人類備用的生存基地。

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們擬定了很多火星環境改善方案。比如在火星上架起一面直徑超過120公裡的太空鏡,通過太陽光的反射讓火星升溫,或者讓直徑2.5公裡左右的小行星多次撞擊火星,利用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讓火星升溫。又或者在火星上建造解除化工廠,長期持續的製造四氟化碳讓火星升溫等等。以上這些計劃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都有很大難度,但相比其他方案,在火星上建立化工廠,是人類通過努力有可能做到的,這是目前公認最可行的辦法,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一直對移民火星心懷希望的原因。

科學家認為火星升溫後被土壤吸收,冷凍的二氧化碳會大量釋放,可以讓火星繼續升溫。火星升溫還會促使大量的冰融化成水,進而形成雨雪天氣,進一步改善氣候。一旦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能夠常年保持在零攝氏度,火星就可以生長出植物,通過植物的作用持續改善環境,同時還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此外,土壤中二氧化碳的不斷釋放還可以改變火星大氣壓,當火星上的大氣壓達到零點二一時,人類只需帶一個氧氣罩就可以在戶外行走。到時候普通飛機也可以在火星上降落,人們只需建立一個帶有穹頂的封閉型城市,就可以在火星上長期居住。上面所說的這些都是經過科學考證,有可能實現的。

相關焦點

  • 埃隆·馬斯克竟表示十年內可移民火星,移民火星有那麼簡單?
    2003年.美國召開了一次意義極為重大的國際會議——關於火星移民,同時提出了火星地球化的概念提議:在未來幾個世紀甚至上千年,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逐步將火星改造成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使其成為未來人類的第二家園。
  • 火星移民,科學家正努力把腦洞變為現實
    他認為,爆炸會使火星上相當大一部分的冰冠蒸發,釋放出足夠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同時核彈爆炸時會釋放大量熱輻射。好在這個天馬行空的方法不管從技術上還是倫理上都沒有得到科學家們的認可。相比之下,一種叫做二氧化矽氣凝膠的材料看起來更具有可實施性。將整個火星「地球化」難以實現,可以考慮先將小區域改造成適宜居住的環境。
  • 殖民火星不要怕,火星上吃飯問題已解決,大不了以這種物質為食
    趣味探索訊 若干年後一旦人類離開地球開始殖民火星,擺在火星人類面前最大問題是食物供應。要知道一顆荒蕪貧瘠星球很難實現自給自足,這比古人登天還難。不過一位科學家稱:火星人類完全可以用細菌來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歷經70年探索,火星移民已不再是夢
    1952年,移民火星的計劃由德國科學家馮·布勞恩提出,他認為到達火星總共分三步:登陸火星的路線讓飛船軌道接近火星公轉軌道,進入後不再使用燃料,讓飛船慢慢滑行接近火星;3. 燃燒啟動,讓飛船進入繞火星軌道,並最終降落火星地面。因為,火星旅行成本極高,但燃料只佔0.3%,這是馬斯克一直在致力於可重複利用的太空梭和火箭原因;所以,馬斯克認為每兩年運送一次,每次運送8萬人和必要的物資相對合理。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火星何時會成為「第二地球」,但火星迷們都相信人類一定可以做到,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人類若想移民火星,都需要完成哪些任務?火星該如何改造?我們都知道,按照火星目前的情況,顯然它並不適合人類。但是,未來如果對它加以改造,火星還是有機會變成「第二地球」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 想移民火星?得先解決這兩個問題
    人們自然想到了地球的鄰居,無數科幻作品的聖地——火星。但自從科技界奇才馬斯克宣布,自己要在火星建立殖民地,幫助人類移民後,無數和淼助一樣買不起房的人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紛紛表示:「地球套路深,我要去火星!」那麼,人類在火星居住真的能很快實現嗎?人類又怎樣才能把火星變得宜居呢?先來看看人類要在火星生存會遇到的幾大問題。
  • 人類移民火星真的可行?究竟有什麼辦法,火星能改造成宜居星球?
    ,不過科學家們提出這個設想也絕非是緊緊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基於改造火星的大前提之下。人類要移民火星,自然要先對火星進行一番改造。誠然,火星的確存在這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是朋友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解決一個,其他的幾個也將迎刃而解。
  • 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那麼和水熊蟲的基因改造是必然的嗎?
    但是對於將來移民火星不回家的人來說,要長期適應這樣的環境,並且保持安全和健康,那是一項難以攻克的難題,或許只有基因改造才能克服在過去基因改造只出現科幻小說裡,如今我們已經將這種技術運用到醫療科研中。而科學家認為,若道德層面允許,人類不得不基因改造,那麼最佳借鑑的基因,或許就是水熊蟲的基因。
  • 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那麼和水熊蟲的基因改造是必然的嗎?
    按照人類如此發展的勢頭,移民火星必然會發生,因此人類也將火星載人任務列入在本世紀計劃之中。然而,面對這項任務,我們還有很有問題需要克服,尤其是對於太空人。但是對於將來移民火星不回家的人來說,要長期適應這樣的環境,並且保持安全和健康,那是一項難以攻克的難題,或許只有基因改造才能克服。在過去基因改造只出現科幻小說裡,如今我們已經將這種技術運用到醫療科研中。
  • 火星糧食問題已解決,「人造肉」將成太空食品,味道卻不敢恭維
    在基本生活得到了滿足之後,人類便有了更高的追求,譬如說各種口味的食物,而人類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可以說地球上哪一種動物都難逃成為人類的食物。而在近年來,各種轉基因食品層出不窮,人類對於食物的追求也有了新的變化,就比如說一些人成為了素食主義者,它們拒絕從肉類中獲取營養,並且還如同草食類動物一樣只吃蔬菜。
  •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將火星改造成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近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在遙遠的未來,火星會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嗎?請聽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書香上海」名家之作系列講座活動中講解人類改造火星的方法。以下是演講的部分內容。『怎樣再造一個地球』人類為什麼對火星感興趣?
  • 「北鬥女神」徐穎:人類移民火星需要以千年為單位計量
    我們精選了大家最關心的十大火星疑問,特邀十大火星知識官,為網友做了一一解答。其中,對於人類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的話題。網易科技特邀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導航部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網友口中的 「北鬥女神」徐穎解答。徐穎表示,火星是我們的鄰居,火星也是我們離太空最近的一個夢想。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來生活的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 花20萬美元移民火星?馬斯克火星移民詳細計劃來襲!
    火星移民計劃的目的,是使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這也是馬斯克創立SpaceX公司的初衷。各位親,準備好了咩?宇宙飛船要起航啦!馬斯克打算建造一整套可重複利用的運輸設備,一次可將100人送到火星基地,耗時80天(最終減少到30天),花費控制在每人20萬美元以內(最終降至10萬美元)。這個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建造一個有100萬居民的火星基地,整個計劃可能需要耗時100年才能完成。目前的關鍵問題是降低火星飛行成本,從而吸引潛在的志願者。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火星的大氣層很稀薄,紫外線可以很容易地照射到火星表面,所以它無法保存熱量,以至於火星表面溫度低,最低時可達到零下133攝氏度。人類要突破這些認識了,因為已經有科學家在著手準備火星移民計劃了
  • 為何科學家說移民火星有望了
    數百張不同性質的照片被一次性送回科學家手中。根據科學家的計劃,火星大氣中的氬含量也被測量出來。雖然非常困難,且風險很大,「好奇號」作為花費25億美元的重大探索項目,在7年間取得了火星巨大的科學成果。「好奇號」號使用的核動力原子能電池,還是充滿了電能。如果沒有大的事故,在遙遠的火星上會長期工作。
  • 科學家:有大量水冰物質,可滿足移民需求
    移民火星假想圖火星水冰物質可滿足移民需求科學家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繪製出火星地圖,並在火星表面標註了一些區域。在標註的這些區域中,水冰物質存在於火星地下大約1英寸(2.5釐米)深的地方。所以當我們太空人未來踏上火星表面時,只需一把鏟子,就可以在火星表面開發水冰物質。當得到水冰物質以後,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一方面解決了用水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分解水獲得氧氣和氫氣,既可以用於呼吸,也可以為飛行器提供燃料。
  • 人類移民火星還要多久?
    在太陽系中,人類如果想要完成星際移民的壯舉,火星可以說是第一選擇了。如今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很多探測器,而更多的探測器也蓄勢待發。那麼,我們距離實現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呢?但是,這種方法的可行性極低,需要高昂的人力物力成本,火星上嚴酷的自然環境還會隨時威脅人類的安全。另一種可行的方法就是將火星改造成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移民。那麼,如何將火星改造呢?科學家認為,有三個關鍵點:人工引力、層厚大氣、生態系統。只有解決這三個關鍵問題,人類才有可能在火星生存。
  • 馬斯克要移民火星,為什麼不改造地球沙漠?
    有人問了個好問題,說馬斯克整天喊著移民火星,為什麼他不去移居在地球的沙漠裡呢?沙漠和火星的環境也差不多,生存條件比火星還好。 馬斯克如果改造沙漠,把沙漠變成宜居地區,比移民火星成本低多了,也更好實現! 好吧,終於有華生發現盲點了。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火星是目前太陽系中和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它的自轉周期和地球為相似,因此也有白天黑夜,自轉軸傾角相似因此也有春夏秋冬,它與地球相鄰,移民計劃選定了火星,因此改造火星將成為現實。包括如今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造宇宙飛船,培養火星條件下的植物等等都在「如火純情」的進行之中,同時科學家們在火星發現的冰冠等也為未來移民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 被稱為「熒惑星」的它,最適合移民,這是為何?
    全球變暖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溫度上升加速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上升,島國已經遇到滅國的危險,但是全球土地資源又十分緊缺,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開發新的「地球」。而這個待開發的「地球」就是火星。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不僅擁有分明的四季;一天的時長也只是多了40分鐘;擁有兩極,雖然主要是乾冰組成;擁有兩個衛星;豐富多樣的地形等等,雖然目前沒有穩定的液態水,但是科學家陸陸續續在火星上發現了曾經有液態水的痕跡出現。這就選擇了火星當作移民的首個星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