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稱,美國宇宙探索技術公司總裁兼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首次對媒體透露了移民火星建立人類社區的計劃。他還說,他制定了一個長遠的目標,要把人類移居火星的成本控制在兩百萬美元左右。人們不用節衣縮食,在地球上買房攢下來的錢可以幫助他們在太空裡生活。這個想法聽上去非常的大膽,讓世人震驚。但這個想法並非憑空想像,因為地球上已經派出了多艘探測器對這顆紅色的星球進行了勘探。美國宇航局的火星登陸計劃已經啟動。根據白宮的計劃,美國人將在2030年登陸火星。俄羅斯向火星上輸送太空人的計劃也非常積極踴躍。雖然經過科學家的探索,火星上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表面平均溫度在零下55攝氏度,目前還沒有發現外星生命的跡象,當前的環境也不適合人類生存。但科學家們依舊沒有放棄對火星的探索,甚至希望在未來能夠實現移居火星這項計劃。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球環境越來越惡劣。近年來,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如果人類現在不著手準備尋找新的家園,當未來的某一天,地球環境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這個種族將會面臨滅絕的境地。因此,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探索太空,希望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地球。太空中有很多的星體,如果火星完全沒有移民的希望,他們也不會花費那麼多精力,耗費那麼多人力和物力,對它研究這麼多年。他們選出火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經過長期探測,發現火星上存在一個液態水湖,還存在巨大的地下蓄水層,有豐富的水資源,這是生命生存發展最重要的條件。
火星也和地球一樣存在大氣層,其中還有少量的氧氣以及95%左右的二氧化碳。科學家在檢測火星隕石樣本時還發現,火星表面大氣甲烷濃度較高的地方可能有微生物存在。此外,火星的古代環境以及這些環境下產生的沉積記錄都和地球非常相似。美國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發現了豐富的礦物鹽,表明曾經有鹽懸浮在一處已經乾涸的遠古淡水湖中,還發現了碳、氫、氧等關鍵性的生命元素。火星上的綠黏土和火山灰有利於植物的生長,還可以還原出氧氣。正是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們一直不死心,希望找出改善火星環境的辦法,讓它成為人類備用的生存基地。
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們擬定了很多火星環境改善方案。比如在火星上架起一面直徑超過120公裡的太空鏡,通過太陽光的反射讓火星升溫,或者讓直徑2.5公裡左右的小行星多次撞擊火星,利用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讓火星升溫。又或者在火星上建造解除化工廠,長期持續的製造四氟化碳讓火星升溫等等。以上這些計劃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都有很大難度,但相比其他方案,在火星上建立化工廠,是人類通過努力有可能做到的,這是目前公認最可行的辦法,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一直對移民火星心懷希望的原因。
科學家認為火星升溫後被土壤吸收,冷凍的二氧化碳會大量釋放,可以讓火星繼續升溫。火星升溫還會促使大量的冰融化成水,進而形成雨雪天氣,進一步改善氣候。一旦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能夠常年保持在零攝氏度,火星就可以生長出植物,通過植物的作用持續改善環境,同時還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此外,土壤中二氧化碳的不斷釋放還可以改變火星大氣壓,當火星上的大氣壓達到零點二一時,人類只需帶一個氧氣罩就可以在戶外行走。到時候普通飛機也可以在火星上降落,人們只需建立一個帶有穹頂的封閉型城市,就可以在火星上長期居住。上面所說的這些都是經過科學考證,有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