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女神」徐穎:人類移民火星需要以千年為單位計量

2020-12-07 IT之家

網易火星知識官介紹:徐穎,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導航技術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人稱 「北鬥女神」、世界經濟論壇 2020 年青年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對導航信號體制、導航增強技術、高動態高靈敏度導航信號的快速捕獲和精密跟蹤技術持續開展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課題。作為分系統負責人承擔二代導航二期重大專項課題一項,作為組長承擔了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光電研究院院創新課題。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將於今年 7 月擇機發射,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精細巡視勘查。

網易新聞在火星探測器發射之際,將策劃重磅系列報導《一起去火星》,為廣大網友呈現完整且新穎的火星科普知識,帶大家一起 「穿越」火星。我們精選了大家最關心的十大火星疑問,特邀十大火星知識官,為網友做了一一解答。

其中,對於人類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的話題。網易科技特邀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導航部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網友口中的 「北鬥女神」徐穎解答。

徐穎表示,火星是我們的鄰居,火星也是我們離太空最近的一個夢想。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來生活的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解決物理層的問題,解決火星環境問題,包括火星大氣問題。

其實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火星移民的整體改造方案。大概多少年可以對火星改造完畢,移民火星,我覺得這個單位要用千年為單位計量。」徐穎認為。

在眾多星球當中,人類為何選擇了火星移民而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據了解,相比人類探測過的其他行星,火星有更適合人類移民的居住條件,比如火星表面的稀薄大氣,火星的極冠之下 「古老水」的存在等等。

但是人類移民火星,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正如徐穎所說,科學家已經制定了多套方案,來使得火星更為宜居。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火星稀薄的氧氣。氧氣是人類呼吸的必須品,但天文學家們在火星上並沒有看到氧氣存在的痕跡。相反,火星上到處充斥著的是二氧化碳和氮氣,因此,我們在進行星際移民前必須要將此問題解決。

其次,還要解決食物供給問題。如何在火星貧瘠的土壤上種植出人類需要的糧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美國航空航天工程師、作家羅伯特 · 祖伯林認為,火星的轉變可以在 1000 年左右完成。這一 「千年改造火星」的詳細規劃,將使人類在 1000 年內,像 「愚公移山」一樣,逐步把這顆沒有生命的火星改造成供人類居住的綠色星球。如果 「火星改造」計劃能夠成功實施,或許 1000 年後,當溫室效應最終可能摧毀地球家園時,火星將成為人類太空 「諾亞方舟」的 「綠洲」。

相關焦點

  • 「北鬥女神」徐穎:16歲上大學,32歲成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被稱為「北鬥女神」的徐穎雖是普通本科畢業,現在卻成為了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導,成為很多人的偶像。01從小就天賦異稟的徐穎大多數孩子6~7歲才會上小學,而徐穎4歲時就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徐穎從小便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 北鬥女神徐穎:32歲成中科院最年輕博導,靠科普成為新進網紅
    早前,她因為向網友科普北鬥導航系統而走紅網絡,因為姣好的面容,她被稱為北鬥女神。碩博連讀期間,在導師的指引下,徐穎偶然間接觸到了北鬥導航的項目研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09年,徐穎順利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因為求學期間就已經開始接觸北鬥項目,所以畢業後她索性留在了中科院光電研究院,一直工作至今。2015年,32歲的徐穎被評為博導,並成為了該院自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 中國北鬥不如GPS?看徐穎解密北鬥靠什麼來「推翻前浪」
    但當時她還沒有與北鬥結緣,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天才少女:16歲考上大學,23歲碩博連讀,考試總比別人高几分,等待選擇人生的方向。2016年,徐穎已經成了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但她仍舊無法釋懷那句話。她脫掉實驗室白袍,換上正裝,領口別著耳機,登上了中科院的一個內部論壇。這次演講讓她一舉成名,成為眾人眼中的「北鬥女神」。
  • 人類什麼時候能移民火星?網易新聞《一起去火星》科普來了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中國微波遙感及航天應用工程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景山等將擔任火星知識官,向網易新聞網友科普火星知識;網易新聞平臺上7大優質視頻創作者《逆向思維》、《解釋X-PLAN》等聯合推出立體化的火星知識視頻矩陣。   8大火星知識官回答小問號   人類為什麼一定要去火星?為什麼去火星比登月還難?人類去火星幹什麼?
  • 老梁推薦:北理工畢業的「北鬥女神」,是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導
    —— 李安《少年派》被譽為「北鬥女神」的徐穎研究員在32歲就成為了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真是羨煞旁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要向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學習。徐穎、顏值、氣質、才華、幽默集於一身,被廣大網友譽為「北鬥女神」。我們先來看一下徐穎研究員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一段科普演講,感受一下徐研究員的獨特魅力。
  • 北鬥代碼被破譯交給美方?北鬥女神自信回應:想破軍碼,建議穿越
    在今年6月23日,北鬥系統最後一顆衛組網星發射成功。耗時26年、共59顆人造衛星全部升空,北鬥完成全面部署後,其作用還會愈發顯現。北鬥女神徐穎眼中的北鬥,是如水、電以及公路一樣的國家基礎,其應用只受到想像力的限制。
  • 四川「北鬥女神」:16歲高考,32歲成中科院最年輕博士生導師
    如今的她,32歲成中科院最年輕博士生導師,並被稱之為「北鬥女神」。她努力工作,每天早晨習慣在七點鐘起床,不堵車的情況下,從家到單位需要40分鐘左右。為了節省時間,她一般會買點包子在路上吃,八點半前趕到單位,開始一天的工作。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我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長徵五號 B 火箭首飛成功,為之後太空人常駐的天宮空間站和載人登月打下基礎。而「天問一號」的發射,則開啟了我國星際探索的新徵程。
  • 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速度_好奇號火星車 - CSDN
    國外媒體曾經發表文章稱,科學家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了液態水存在的證據。這一發現更是激起了人們對火星的探索熱情。「火星是太陽系內與地球特點最為接近的行星,是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地。」張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正如上文所說,登陸火星是如此艱難,但依然未能阻止人類探索的腳步。為何?作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火星與地球在環境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人們對火星探索一直抱有濃厚興趣。專家表示,火星不僅有大氣,也有適宜的溫度,和地球也有著相似的自轉周期。研究火星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啟示,極具價值的基礎研究。國外媒體曾經發表文章稱,科學家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了液態水存在的證據。
  • 因突出貢獻被稱為「北鬥女神」!請悉知!
    ,而因此被稱之為「北鬥女神」,這個人就是徐穎!也正是深造於此專業,為她以後能成為「北鬥女神」奠定了基礎!在2006年徐穎通過自己的導師首次接觸到北鬥衛星的研究工作時,她就被它深深地吸引,她心中也暗自下定決心,要努力研究,為自己祖國的科研事業貢獻一份力量!要將北鬥衛星導航事業屹立於世界之巔!而在後來她也付出了行動,並做到了這點!
  • 誰說北鬥不如GPS?北鬥導航很快無處不在
    「北鬥女神」徐穎:目前認知度不如GPS,但北鬥系統很快會無處不在人稱「北鬥女神」的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導航部副主任徐穎接受《梨視頻》採訪時說:「北鬥現在的大眾認知度不如GPS高,是一個特別正常的現象,畢竟GPS比北鬥早出來這麼多年,而且它很早就有了成熟應用,北鬥系統是今年才完成全球建設,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情。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火星,作為地球臨近的星球之一,它身上有著數不清的謎。在我國古代,人們稱火星為「熒惑,藉以說明它在人們心中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金星探測器,火星探測器,旅行者號等等,這些無不為人類太空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或許不再是夢想
    宇宙生活指南,隨著航天科技的迅速發展,世界上發達國家已經到了科技前沿,有實力的國家通過火箭和太空梭將一顆顆衛星送到了茫茫的宇宙太空,讓這些衛星為人類服務,例如美國的GPS和中國的北鬥,都在為人類的通訊定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巾幗不讓鬚眉:中科院3位美女院士,都貌美如花1位還是北鬥女神
    北理之光,中科院研究員——徐穎 今年7月,北鬥導航的正式開通,無疑是今年的高光時刻。這第一位要說的,正是一位研究北鬥導航美女科學家,徐穎博士。2016年,為打破網絡上對北鬥導航的謠言,徐穎博士還特地在百忙之中
  • 30年內,我們人類有可能移民到火星嗎?
    所以在未來我們是有意向把火星變成我們「第二地球」,而且也有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是具備成為人類第二個家園的潛力,那麼在30年內,我們人類有可能移民到火星嗎?由於在火星巖石中含有較多的鐵質,當巖石在風化作用下形成沙塵時,鐵質會被氧化成氧化鐵,因此從外表上來看,火星表面是呈現紅褐色的。火星的直徑大約為6779千米,大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6318×10^11 立方千米,不到地球的1/6,自轉軸傾角和自轉周期都與地球差不多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
  • 如果移民火星 人類需要做什麼準備 現在的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傾角、均與相近,平均火星日為24小時39分35.244秒,一周約為時間的兩倍。而大家平時看到的橘紅色,其實是火星地表的赤鐵礦,火星表面基本都是沙土,而且沒有穩定的水源,雖然它同地球一樣擁有大氣層,但是卻比較薄弱,空氣成分也主要以二氧化碳為主,由於引力較小,大部分沙塵懸浮於空氣中,導致經常有沙塵暴發生,但與地球相比,火星的地質層較為穩定,地面大部分為隕石坑、峽谷、荒原等。
  • 人類移民火星還要多久?
    在太陽系中,人類如果想要完成星際移民的壯舉,火星可以說是第一選擇了。如今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很多探測器,而更多的探測器也蓄勢待發。那麼,我們距離實現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呢?為什麼選擇火星呢,我們來看看火星的真實情況,火星上的光照只有地球的43%,而且沒有磁場,沒有臭氧層來阻擋宇宙射線,平均溫度為零下60攝氏度。而且晝夜溫差極大。沒有液態水,以目前情況的人類根本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所以,最初級的辦法就是在火星建設封閉的基地。
  • 2026年首批乘客送往火星,人類距離火星移民還需要多長時間
    火星一直是人類追求的宇宙星體,多年來一直在探索,從未間斷。這顆火紅的星球,為何讓人如此著迷,這背後究竟又是什麼樣的原因呢?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不斷被探討和研究的未來話題。2016年是火星移民探索的元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人類豐富的想像力,究竟能夠帶來什麼的創造和結局?
  • 埃隆·馬斯克竟表示十年內可移民火星,移民火星有那麼簡單?
    2003年.美國召開了一次意義極為重大的國際會議——關於火星移民,同時提出了火星地球化的概念提議:在未來幾個世紀甚至上千年,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逐步將火星改造成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使其成為未來人類的第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