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一直都是個讓人敬仰的領域。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夢想——成為科學家。但隨著年齡際遇的不同,能夠堅持初心的人並不多。
在科學領域做到極致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由於自身外在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科學家行列中,女性的比例並不多。但不能否認的是,那為數不多的優秀女科學家,所做的成就,更是旁人無法企及的。
今天就一起來走近中科院3位優秀的美女科學家,她們很好的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女人能頂半邊天。不僅才能出類拔萃,並且還都是貌美如花一頂一的美人。
今年7月,北鬥導航的正式開通,無疑是今年的高光時刻。這第一位要說的,正是一位研究北鬥導航美女科學家,徐穎博士。
比起後面兩位歲月沉澱更多,人生閱歷更多的科學家,徐穎博士就比較年輕了,她是個妥妥的80後。
雖然年齡小,但徐穎博士做出的貢獻可一點不小,她從事研究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標誌著我們終於擁有了可以和美國GPS定位系統相抗衡的系統。
她是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建立以來,最年輕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導師。不僅如此,徐穎博士還注重對科學的普及,拉近普通人和科學的距離。
2016年,為打破網絡上對北鬥導航的謠言,徐穎博士還特地在百忙之中,錄了一個科普視頻,向大眾講解北鬥意義。
由於出色的相貌和成就,她還被冠以「北鬥女神」的稱號,一時紅極網絡。
不過,徐穎博士說,比起這個稱號,她更希望大家能把她當做一個普通的研究員。
身居優秀高位,卻仍能保持謙遜與踏實,徐穎博士年少有為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果你去過吉林大學,就一定會在吉大的走廊牆上,一眼看到這位漂亮又優秀的于吉紅院士。
于吉紅院士在吉大攻讀的化學專業,畢業後又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與博士生,吉大和于吉紅院士,是相互成就的關係。
吉大給于吉紅院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于吉紅院士以自身成就壯大輝煌了吉大。
在取得博士學位後,于吉紅院士選擇了教書育人,留在了自己的母校,並開始了擔任教師之路。
不得不說,優秀的人在任何領域都是優秀的。在擔任老師中,于吉紅院士勤勤懇懇、對待學生知無不言,是學生們的良師益友。
于吉紅院士是首屆青年高校教師的獲得者,這個獎項也是對她教學能力的肯定。
在科研上,于吉紅院士不忘初心,在分子篩多孔催化材料的研究上,做出傑出貢獻,她所研究的多種新型分子篩對國際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她還帶領團隊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布了文章,這也是吉大首次在《Science》上發布的化學領域文章。
于吉紅院士所作出的成就,不僅是她個人的榮譽,更是國家的驕傲。她被多個頂級學術機構授予院士的學術稱號。
于吉紅院士是中科院的院士,是世界科學院的院士,也是歐洲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目前,于吉紅院士仍是吉大的博士生導師,還擔任了中國化學會的副理事長一職。
她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做中國化學路上的指路人,用自己的光與熱,溫暖每一個對化學有興趣的人。
典型的魚米之鄉江西,是個出「神童」的大省。第三位要說的優秀美女院士,正是來自江西。
李蓬,中科院和世界科學院的院士,在生物領域創下輝煌成就。她研究的脂肪與代謝性疾病,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
李蓬院士是在北師大攻讀的生物專業,在校成績優秀,獲得了中美合作獎學金後,前往美國繼續研修生物學。之後又去往了新加坡學習,取得了博士學位。
李蓬院士年輕時在國外積攢的經驗,一點一滴鑄就了她回國後的優秀成就。李蓬院士在生物領域做下的研究,對人體脂代謝的調控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僅科研上成就矚目,李蓬院士還樂於施教。回國後她進入了清華大學任職,在清華大學做導師的期間,她促進建立了一個分子生理學的研究平臺,手把手的帶出了第一批研究生。
這3位科學家,才華與美貌並駕齊驅,由於長期從事科研工作,她們身上的美麗更被籠上了一層科學的光輝。
雖然中科院中的女性比例僅有6%,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相信女科學家的行列會越來越壯大的。過去我國女性身份地位都低於男性,但是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性,她們並不比男性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