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建好了,許其鳳院士卻走了!今年我國已痛失19位院士……

2021-02-26 央視新聞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其鳳,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日在京逝世,享年84歲。

在軍隊工作的人

許其鳳,1936年1月出生,天津人。1958年從解放軍測繪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開始從事衛星大地測量工作。

20世紀80年代,衛星定位技術是只被少數發達國家掌握的高級技術,也是確定大國地位的重要標誌。許其鳳決定將研究方向轉至衛星導航領域,成為我國最早從事該領域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學者之一。「我們作為在軍隊裡工作的人,主要是要考慮軍隊將來的需要。」

△許其鳳生前採訪畫面

當時全國從事衛星導航的研究人員非常少,許其鳳作為其中一員,想要攻破難題,必須在有限的資料裡淘金。1985年,許其鳳帶著第一篇學術論文前往美國,參加在那裡舉行的首屆GPS全球定位系統研討會,許其鳳撰寫的論文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1989年,在美國GPS系統尚未完全組網時,許其鳳出版了《GPS衛星導航與精密定位》一書,這是中國第一本全面闡述衛星導航系統的綜合性專著,它也成為日後培養國內衛星導航人才的基石。

北鬥參考GPS布設?

GPS、格洛納斯、伽利略,從20世紀後半段開始,美國、俄羅斯、歐盟爭相布局,開始佔領太空領域的軌道與頻譜資源,建立起一套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刻不容緩。

由於GPS系統提供的定位和授時服務水平較高,很多人建議我國參考GPS的衛星星座方案進行布設,但許其鳳在仔細分析判斷國家發展需求與國際態勢後,憑藉著對衛星導航和GPS的全面了解,認為必須要「另起爐灶」

經過嚴密計算推演,許其鳳提出了全新的星座設計方案,實現了立足我國本土設站即可實現對全系統的監控。同時,他還提出準實時校正運行方案,保障了系統的高精度導航性能和穩定性,並擁有獨特的短報文功能。最終,該方案被國家選定。

許其鳳推動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從0到1的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自主可控衛星導航定位能力的國家,並為國家節省經費20億元。

一生定位許教員

此外,許其鳳還是傾心衛星導航教育的親為者。1982年,許其鳳率先在國內開設衛星導航與精密定位課程,開始為國家測繪導航領域提供理論和人才儲備。

他曾說,衛星需要定位,人生更需要定位。他一生將自己定位為「許教員」,培養出的許多學員都成為了衛星導航領域的「頂梁柱」。他待人謙遜、堅持工作:「如果我還能編程序,還能推導公式,說明我還沒老,還能為國家、軍隊服務。」

2005年,許其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鬥建好了,你卻離開了」

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許其鳳院士逝世的消息傳來,許多網友留言「北鬥終於建成,你卻離開了」。

2020年至今,已有19位院士逝世,包括7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分別是: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

中國科學院院士、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李方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態學家孫儒泳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

中國科學院院士、分析化學家周同惠

中國工程院院士、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地測量學家寧津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學專家李道增

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

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專家盧世璧

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學纖維專家鬱銘芳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張乾二

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

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陳肇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殖內分泌專家肖碧蓮

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許其鳳

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2020年,我國已痛失19位院士
    2020我國已痛失19位院士】7月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許其鳳逝世;6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殖內分泌專家肖碧蓮2020年已有19位院士去世.包括7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
  • 今年我國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
    記者剛剛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王玉普於12月8日逝世,享年64歲。至此,我國今年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我國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
  • 今年我國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
    記者剛剛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王玉普於12月8日逝世,享年64歲。至此,我國今年已痛失19位工程院院士。一位「老石油人」王玉普院士逝世王玉普(1956.10-2020.12.8)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遼寧新民人。
  • 中科院院士曹楚南逝 今年我國已痛失24位院士
    2020年,我國已痛失24位院士。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Cellulos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和《高分子學報》等編委。張俐娜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 百歲院士逝世!今年已痛失26位院士
    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20年已痛失26位院士至此,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6位院士。記住他們的名字↓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我們今年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Cellulos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和《高分子學報》等編委。張俐娜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 據統計,共和國今年已痛失13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逝世的4位院士分別是:1月4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1月7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1月19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1月24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
  • 今年以來,共和國已痛失12位兩院院士
    據光明日報客戶端3月27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周俊,因病於2020年3月27日在昆明逝世,享年88歲。周俊,1932年2月生,江蘇東臺人。他曾擔任昆明植物所副所長、所長多年,並籌建了該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該研究室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植物化學研究中心之一。1999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幾十年來,他系統地進行了中國山毛櫸科、薯蕷科、人參屬、重樓屬、白前屬、烏頭屬及石竹科9屬的酚類、萜類、甾體、生物鹼和環肽的植物化學研究,發現新化合物296個,其中新類型5個。
  • 3年來,共和國已痛失102位兩院院士
    2020年,共和國已痛失38位兩院院士。38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專家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建設奠基人文伏波,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心血管病專家陳灝珠5人逝世。
  • 北鬥先驅許其鳳院士病逝:長年累月熬夜,餓了就吃一頓泡麵湊合
    這是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被稱為北鬥的收官之星,至此,我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個舉世矚目的消息傳來時,許其鳳正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病床上,因為病情惡化,他已入院半年之久。幾天之後的7月2日,許其鳳病逝。原本沉浸在喜悅之中的人們陡然悲傷,網友沉痛留言緬懷這位北鬥功臣:「許院士,北鬥終於建成,你卻離開了。」
  • 中科院院士曹楚南逝世,今年我國已痛失24位院士
    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曹楚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歲。2020年我國已痛失24位院士。曹楚南在中國領導和開拓了腐蝕電化學領域,出版《腐蝕電化學原理》等專著。
  • 今年我國已痛失32位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建設奠基人文伏波院士於2020年10月28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6歲。大師遠去,榮光永存。2020年共和國送別的兩院院士已達3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原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文伏波,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8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6歲。
  • 她曾創造「神話般故事」,今年我國已痛失30位院士
    據武漢大學官方微信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 3年來,共和國已痛失102位兩院院士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
  •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Cellulos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和《高分子學報》等編委。張俐娜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 2020年我國已痛失30位院士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Cellulos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和《高分子學報》等編委。張俐娜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 今年,已有30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今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包括16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認為在關鍵核心技術、途徑、方法的創新上,必須站在時代前沿,「二十年前走得不對,二十年後就沒有結果。」多年前,由於GPS系統提供的定位和授時服務水平較高,很多人建議我國參考GPS的衛星星座方案進行布設,但許其鳳堅持反對,力主「另起爐灶」,為推動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做出珍貴貢獻。
  • 清華教授李恆德院士去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十一位兩院院士
    清華教授李恆德院士去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十一位兩院院士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5-30 13:38 來源:澎湃新聞
  • 國家今年已痛失32位「兩院」院士!
    張新時是我國數量植被生態學和國際信息生態學研究的創始人,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植被數量生態學實驗室,創建的覆蓋中國關鍵生態區的兩條陸地生態樣帶(IGBP認定)目前已成為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核心樣帶。 許其鳳 1936.1.5-2020.7.2 7月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學院教授許其鳳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