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言教語
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學歷,985、211高校也隨之變成了越來越多考生心中的理想學府。
甚至有部分考生為了進入985重點高校學習復讀數年,只為了今後在人才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不過學歷頂多是一塊「敲門磚」。
並不能決定我們的現在,更無法決定我們的將來。
普通本科畢業的學子照樣能收穫燦爛的未來!
被稱為「北鬥女神」的徐穎雖是普通本科畢業,現在卻成為了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導,成為很多人的偶像。
01從小就天賦異稟的徐穎
大多數孩子6~7歲才會上小學,而徐穎4歲時就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
徐穎從小便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在多數女孩都熱衷於看言情小說的年齡階段,她卻對偵探小說、推理小說情有獨鍾,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了大量課外書,見識比同齡人更加廣博。
徐穎在理科方面頗有天賦。
相比較而言文科成績反倒不佔優勢,因此她在高中選文理時果斷選擇了理科。
並在16歲那年考入了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前身)通信工程專業。
雖然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是位於北京的一所高校,但是由於北京是全國知名的名校聚集地。
所以並非985、211高校的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在北京的眾多學校中並不亮眼,是一所很普通的本科學校。
大學畢業後,成績優異的徐穎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學讀研,並選擇在北京理工碩博連讀,想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
不得不說,徐穎的學習能力遠超常人。
她僅用22年就完成了小學到博士的求學歷程,26歲就已博士畢業。
而多數人那時剛剛研究生畢業,甚至還在為了考上研究生奮鬥著,換句話說,徐穎此時直接贏在了起跑線上。
02科研教學兩不誤
相比於理論,實踐也不容忽視。
尤其是如果無法將理論轉化成實際應用成果,哪怕學再多理論也只是泛泛而談,毫無價值可言。
徐穎自然對這點理解甚深。
在讀研究生期間,她就跟隨導師對中國北鬥衛星導航項目有著一定的接觸,並且成為了該項目的一員,主要負責製作接收機。
博士畢業後,成績優異且科研成果突出的徐穎收到了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拋出的橄欖枝,成為了中科院的一名助理研究員,後來又被升為副研究員。
雖然那時的徐穎僅有26歲,此前並未接手過大項目,經驗不足。
但由於徐穎的科研態度認真且讀博期間曾跟隨導師接觸過北鬥項目,所以她也被編入了北鬥系統的研究人員名單裡。
為了完成任務,儘可能地與同事們一起做好北鬥項目,徐穎養成了極度自律的生活習慣。
每天7點準時起床,8:30前就要趕到單位,然後一直工作到凌晨,有時會直接睡在辦公室裡,雙休日常常變成工作日。
儘管如此,徐穎也從不覺得辛苦。
畢竟她是真的熱愛衛星導航項目,也想儘快做出些成果,不負這些年在專業方面的努力。
更難得的是,其實那時徐穎已經成為了一名博士生導師。
這就意味著她要兼顧導師的工作和項目研究,壓力之大遠非常人所能夠想像。
或許很多人會說:
徐穎年紀太小,做項目尚且可以,讓她擔任博士生導師是不是為時過早了?
其實大家的擔心並不是不無道理,畢竟徐穎只是比她的博士學生大兩三歲而已,基本等同於同齡人,沒什麼年齡差。
但這就是徐穎的能力。
她是航天信息研究領域的佼佼者,迄今為止已經發表了24篇SCI檢索論文,擁有了16項已被授權的專利發明。
這足以說明徐穎擁有帶博士學生的能力,也正是因為她的研究思想與眾不同,才能夠更好地帶給學生啟迪,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03成為北鬥系統項目中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
是否具有替代性是衡量一位科研工作者價值的重要尺度。
正如我們所見,大多數科研工作者都是可以被替代。
這不是說他們的研究毫無價值,指的是他們所做的工作其他科研工作者一樣可以做到,所以他們並不具有不可代替性。
但徐穎就不一樣了。
她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北鬥系統項目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還是北鬥系統成長的見證者。
自2006年至今,徐穎先後經歷了二代系統、三代系統首顆往組衛星發射、PNT體系等一系列重要項目。
並且還曾擔任分系統的設計師。
這足以說明她是北鬥系統得以研發成功的一位功臣,在北鬥系統項目中發揮的作用無可替代,這也是徐穎能夠獲得重視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與大多數人想像中的科研人員不同。
徐穎並不是個穿著老舊、思想古板的姑娘,與之相反,徐穎長得很是清秀,穿著也非常時髦,像很多女孩一樣熱衷於喝奶茶,下班時也要靠奶茶續命。
而且徐穎的思想也很是先進。
此前她就曾對大家說過,別盲目追求名校,普通大學畢業的學生照樣很優秀。
毫無疑問,這與現如今家長、學校強求孩子考入985、211名校的思想截然相反。
比起孩子考入哪所大學,家長和學校更應重視的是孩子的興趣在哪方面。
只有了解孩子的興趣和志向,才能幫助他們制定更切實的未來發展藍圖,幫助他們達到理想的彼岸。
正如徐穎所說的那樣:
我能取得現在的成就靠的主要是興趣。
徐穎高中時期就格外偏愛理科,理科思維非常優秀。
大學報考時也遵循自己的意願進入通信工程專業學習,到現在還在為通信工程專業做貢獻,這足以說明徐穎此言絕非虛言。
可是反觀大多數孩子,他們不是為了自己而學,而是為了家長學,大學專業大多也都是由家長決定,這怎能讓孩子對專業產生興趣呢?又怎能幫助孩子擁有一個理想的未來呢?
所以,讓孩子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進行學習,他們的未來會更加光明!
本文內容由【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