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鬥不如GPS?看徐穎解密北鬥靠什麼來「推翻前浪」

2020-11-26 AI財經社

文 | AI財經社 牛耕

編 | 張澤

徐穎聽到過一種說法:美國的GPS是正版,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是高仿,歐洲的伽利略是低仿,中國的北鬥則是淘寶「九塊九包郵」級別的產品。

如果是多年後的現在,她一定會氣得當場爭辯。但當時她還沒有與北鬥結緣,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天才少女:16歲考上大學,23歲碩博連讀,考試總比別人高几分,等待選擇人生的方向。

2016年,徐穎已經成了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但她仍舊無法釋懷那句話。她脫掉實驗室白袍,換上正裝,領口別著耳機,登上了中科院的一個內部論壇。這次演講讓她一舉成名,成為眾人眼中的「北鬥女神」。《人民日報》也稱讚說,「科普需要更多徐穎」。

有人告訴她,「你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科學研究上。」但徐穎反駁道,「但如果大家都不做科學普及,你研究出來的東西,誰能繼承和發揚呢?」至今,她仍然在科研之餘,奔波於每一個科普論壇上,為大家講述北鬥不為人知的傳奇。

天有北鬥,便無迷途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讓我們徵服太空」的招貼畫貼滿了建築物。次年,NASA成立,兩國開啟了舉國發射衛星的比賽。

很快美國人發現,衛星能從天上定位地面目標,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了雛形。到了1994年,中國想要發導航衛星的時候,寸土寸金的太空軌道上,已經插滿了美國和俄羅斯的「旗幟」。



由於太空軌道「先佔先得」,中國決定加入歐盟「伽利略」計劃,一起搶佔軌道和頻率資源。中國掏出7000萬歐元,相當於那年北京的一千套房子。歐洲人笑稱:中國比自己更愛伽利略。

但天有不測風雲。歐盟突然變卦,打算把中國踢出伽利略項目。這意味著中國將失去申請的頻率和軌道,永遠只能借用別國的「眼睛」。中國決定,要自研衛星系統,在2007年4月以前把衛星打上去。

這一年,徐穎正在讀研二。她的導師接下一個項目,參與設計北鬥的接收機,徐穎也與北鬥結緣。

2007年4月14日,成為徐穎記憶裡北鬥第一個「決定性瞬間」。由於申請的頻率和軌道將在3天後過期,中國領導決定提前發射衛星。「通常發射只有延遲,沒有提前。」

發射當天凌晨,距離點火還有3分鐘,工作人員發現一個供氣連接器沒能脫離,可能給發射場造成滅頂之災。指揮員在1分鐘之內下達了七道指令,終於將首顆北鬥衛星發射升空。

但入軌還不算完,還得接收到衛星信號。4月17日,離頻率失效還有4個小時,10多家研發單位聚集在操場,接收機一字排開,等待著屏幕上的光點。突然,一道亮光閃過屏幕,整個操場的人跳起來,互相擁抱。「頻率保住了。」

徐穎在騰訊新聞《眼界Talk》中回憶中的北鬥一號,還是北鬥中比較原始的系統。作為雙星系統,北鬥一號採用有源定位。也就是說,需要用戶向衛星發送一個定位請求,衛星會響應請求,才能實現導航和定位。這就有兩個缺點:一個是可能暴露用戶位置,另一個是用戶容量受限,衛星沒辦法同時響應很多用戶。

為了解決用戶容量受限的風險,研發團隊又開發了北鬥二號。北鬥二號衛星採用廣播形式發送信號,不需要用戶發送請求了。它成為覆蓋中國和周邊亞太地區的一個區域系統。

北鬥二號發射過程中還有過一個小插曲。當天,發射到第九顆衛星的時候,正逢雷雨交加,衛星需要推遲發射。但北鬥不是單顆衛星,而是一個組網的星座,如徐穎解釋的那樣,把衛星發射進特定軌道還不夠,必須處於軌道中的特定位置才可以。如果這一顆發射晚了,可能就要拖累北鬥幾個月甚至一年的進度。幸運的是,這顆衛星最終還是在雷雨中順利升空。

等到了北鬥三號,發射「一箭多星」對中國已經沒有什麼難度。2020年7月,北鬥三期組網完成,拼上了全球導航的最後一塊拼圖。

至於很多人問為什麼中國北鬥要採用一號、二號、三號這樣的建設方案,而不是一步到位,徐穎也在《眼界Talk》中給出了答案——北鬥其實有一個叫做「三步走」的階段性建設原則,這一原則是根據我國的經濟和技術實力的發展趨勢來的。最開始的北鬥雙星系統,也就是北鬥一號系統,它解決了我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有無問題,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具有衛導系統的國家;在這個基礎之上,研發團隊再做進一步的技術改進,從有源系統變成無源系統,從區域系統變成全球系統,直到今年北鬥三號發射成功,完成了北鬥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北鬥從此成為一個全球系統,能覆蓋全球每個角落。

走向世界,北鬥的下一站「野望」

今年,蘋果的年度旗艦手機機iPhone12開始支持北鬥導航,這也成為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後的重要節點。其實,在北鬥三號建設之前,由於北鬥還是區域系統,即使iPhone 12支持北鬥,在美國也是收不到信號的,這就極大限制了北鬥的發展。如今,隨著北鬥三號組網成功,北鬥也邁出了全球產業化的關鍵一步,從此北鬥設備和晶片都可以銷往全球。



現在,北鬥與美國GPS、歐盟伽利略和俄羅斯格洛納斯並列為全世界四大衛星定位導航系統,中國人終於可以用上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了。那麼相比其他系統,北鬥又有什麼好處呢?

徐穎談到北鬥最大的「獨家秘笈」就是短報文功能:它不只是導航系統,也是通信系統,能夠通過衛星收發文字簡訊。這得益於北鬥的建設路徑:因為北鬥一號是有源定位,本身就有做交互的潛力,北鬥二號和三號就繼承下來了。而其他國家的系統,最初就採用廣播形式,就沒有考慮通信功能。

關於短報文通信帶來的好處,徐穎有一個比喻:「假設一個人漂流到孤島上,如果選擇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無法通知別人來救援。如果用的是北鬥,他既可以知道自己在哪,還能把位置發送到方圓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公裡之外。」

「相信我,如果你選擇了北鬥定位系統,很快就可以在救援船上和你手持GPS的小夥伴說再見了。」隨著北鬥三號的發送速度和容量都有了很大提升,短報文如今已經在抗震救災、漁業和林業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除了短報文通信這樣的獨門絕技,北鬥系統也在行業與民用領域中大放異彩。

當你從智能手環上看到中午會有一場雷陣雨,或是用手機查詢附近的川菜館時,北鬥系統可能已經在為你服務了。2016年,全球首個支持北鬥系統的加速輔助定位系統上線,覆蓋200餘個國家和地區,日服務破2億次。隨著華為、三星、ARM等國內外主流廠商開始生產兼容北鬥系統的晶片,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份額還將繼續提高。



這樣悄無聲息的服務也存在於物流與客運領域,通過接入北鬥系統進行實時調度,我們得以更快地在雨夜中匹配到計程車,也能實時查看線上購物的包裹「身在何處」。以北京為例,截止到2016年,33500輛計程車、21000輛公交車安裝了北鬥系統,1500輛物流貨車及19000名配送員使用北鬥終端接入雲平臺。

北鬥衛星還可以用於氣象預報。因為北鬥的信號穿過了大氣層,通過信號做一個反演,就能推測出當前的電離層狀態等待,來做暴雨、颱風的預測。



儘管全球組網後的北鬥系統正大展拳腳,但對我們中的不少人來說,它仍是一個技術「黑箱」——人們使用它、依賴它,但並不了解它。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感受不到北鬥系統的存在。

這種現象源於北鬥系統「時空信息服務商」的定位。作為一個最基礎的時空信息提供者,它並不直接跟用戶發生交互,而是為電力、通訊、水文、氣象等行業提供服務。如同徐穎所說的那樣,「北鬥系統在我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像水和空氣一樣的存在。」



心懷好奇,打開眼界

小的時候寫作文,遇到理想話題時,徐穎班上70%的同學都會寫:「我長大了要當科學家」,徐穎也是這麼寫的。多年之後,她班上的同學各奔東西,徐穎卻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仍保持著自己那份好奇心。

讓徐穎感到擔心的是,年輕人對於科學世界的嚮往,到今天似乎正漸漸消失。現在孩子們很少會在作文裡寫「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這樣的句子了,他們都想去當明星、當偶像。再過20年、30年,「我們可能就招不到學生了」。

徐穎覺得自己和年輕人產生了代溝,就像自己和父母之間也有代溝一樣,徐穎發現自己和90後、00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並不順暢。在《眼界talk》節目中,徐穎提到,如果能向現在的年輕人提一個問題的話,她會特別想知道年輕人的想法到底是什麼,年輕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他們對科學當中的什麼事情感興趣,或者說他們對世界當中的什麼事情感興趣呢?



在中科院招生的時候,有一名女生來參加研究生面試。雖然女生對衛星導航了解不多,但她的一個問題讓徐穎決定留下她。「我就想知道衛星為什麼掛在天上不掉下來?我覺得這是一件特別酷的事情。」在她身上,徐穎看到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這是成為一個科學家的基本素養。

2020年11月,徐穎把這份對年輕人好奇之心的鼓勵,帶進了另一個舞臺。作為騰訊新聞發起的「眼界月」系列活動之一,《眼界talk》每期視頻會精選一個騰訊新聞網友提出的問題,邀請像徐穎這樣來自不同行業的大咖解答,為網友分享科技、經濟、文化、心理等多領域的知識。

這些知識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並不能轉化成物質財富,但它們蘊含著徐穎最重視的品質——好奇心。它們就像那名研究生面對徐穎時問出的問題,在行業專家看來很容易,但對普通人來說,卻像一束火把,點亮自己探索未知領域的道路。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誰說北鬥不如GPS?北鬥導航很快無處不在
    「北鬥女神」徐穎:目前認知度不如GPS,但北鬥系統很快會無處不在人稱「北鬥女神」的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導航部副主任徐穎接受《梨視頻》採訪時說:「北鬥現在的大眾認知度不如GPS高,是一個特別正常的現象,畢竟GPS比北鬥早出來這麼多年,而且它很早就有了成熟應用,北鬥系統是今年才完成全球建設,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情。
  • 北鬥女神徐穎:32歲成中科院最年輕博導,靠科普成為新進網紅
    碩博連讀期間,在導師的指引下,徐穎偶然間接觸到了北鬥導航的項目研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09年,徐穎順利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因為求學期間就已經開始接觸北鬥項目,所以畢業後她索性留在了中科院光電研究院,一直工作至今。2015年,32歲的徐穎被評為博導,並成為了該院自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 北鬥來了,怎麼看手機使用的是北鬥還是GPS
    隨著我國北鬥三星全球成功組網,北鬥已經開始全面為我國甚至外國服務。在北京地區,已經有公司率先利用北鬥導航無人送菜。作為國人,我為祖國的強大,為科技的先進,感到驕傲,感到自豪。不知道你們知道自己的手機正在使用的是北鬥還是GPS導航服務。不妨來看看我寫的文章吧,對你有很大的幫助哦。
  • 北鬥靠什麼來「推前浪」
    目前,世界上一共有4個相對成熟、知名度較高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分別是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NSS)和歐盟研製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SNS)。 其中,GPS可以說是知名度最高、技術最成熟、商業模式最為完善的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女神」徐穎:16歲上大學,32歲成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在多數女孩都熱衷於看言情小說的年齡階段,她卻對偵探小說、推理小說情有獨鍾,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了大量課外書,見識比同齡人更加廣博。徐穎在理科方面頗有天賦。相比較而言文科成績反倒不佔優勢,因此她在高中選文理時果斷選擇了理科。並在16歲那年考入了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前身)通信工程專業。
  • 打開手機導航的定位為什麼還是GPS,而不是中國的北鬥?
    出門一閉眼,全程靠導航的日子,為什麼我們卻從來沒見到北鬥地圖手機app,或者導航系統呢?觀念、推廣力度及戰略需要,是當前北鬥沒有在手機終端普及的關鍵。BDS全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手機上的定位一般理解成定位,或者定位服務,從字面上看,GPS的叫法相對更貼切一些,而GPS也叫習慣了,也可以理解成一個統稱。
  • 為什麼中國北鬥系統已完善,手機定位卻還用美國的GPS?長見識了
    如今北鬥已經可以為亞太地區提供導航服務了,關於,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之中我們一直都在使用北鬥系統,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北鬥系統從開始構想然後再達到現在的成績實屬不易,從剛開始時的試驗系統,一步步的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北鬥導航系統,然後再向更大的目標進發,成為一個可以讓全世界的中國同胞都可以使用的導航系統
  • 中國北鬥有多厲害?GPS的霸主地位動搖,歐美體驗什麼是中國速度
    2020年6月23日9點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即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北鬥三號的星座部署也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至此完美收官星耀全球。那麼北鬥三號到底是幹嘛的?它的發射對中國意味著什麼?而中國北鬥在世界又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 北鬥地圖APP上線就永別GPS了?別傻了!
    近日,有個刷遍朋友圈的「好消息」:然而,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系統青年科學家徐穎表示,北鬥地圖APP完全不等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北鬥地圖APP、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沒有直接聯繫!
  • 北鬥地圖APP將上線好不好用看手機 北鬥系統不等於北鬥地圖
    ­  據媒體報導稱,北鬥地圖APP將於5月1日正式上線。其導航功能可精確到1米以內,能夠清晰定位到具體車道。北鬥系統科學家徐穎對此回應稱,此APP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沒有直接聯繫,二者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大家不要被名字迷惑。並且,地圖軟體到底好不好用主要取決於其它的因素。
  • 請注意:北鬥伴APP和北鬥衛星沒關係
    7月31日,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正式組網成功,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也正式開啟了高質量的全球服務。隨著北鬥導航在民間熱度上升,好多朋友都在下載手機應用端的北鬥伴app和高清衛星導航的App,此兩類軟體全部在手機應用商店排名前三名。
  • 「北鬥女神」徐穎:人類移民火星需要以千年為單位計量
    網易火星知識官介紹:徐穎,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導航技術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人稱 「北鬥女神」、世界經濟論壇 2020 年青年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對導航信號體制、導航增強技術、高動態高靈敏度導航信號的快速捕獲和精密跟蹤技術持續開展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課題。
  • 北鬥導航是不是收費?
    近日,我國北鬥導航系統正式宣布全球組網成功。那麼,從自北鬥導航系統發布以來,很多人都這樣說:為什麼我現在用的還是gps呢?為什麼北鬥導航系統要收費,看米國的的gps為什麼不收費.......那麼北鬥導航系統到底收不收費呢?我們要有什麼條件才能用北鬥呢?其實,我們的生活或早已用上了北鬥導航系統,只不過是我們不細心地發現它。
  •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我們感覺到驚喜的是,北鬥導航全球系統正式開通,我相信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成功。我們已經有能力去取代GPS導航系統,甚至於我們的北鬥更有優勢,因為它是我們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這方面就不是GPS可以比擬的,我們也不用擔心美國將GPS關閉,影響我們的各方面的安全。現在,我們說說的是GPS和北鬥導航系統到底在精度方面有什麼區別呢?1.在精度方面,GPS全球定位精度水平9米,高程15米。
  • 別被迷惑了,你手機上的北鬥導航App和北鬥衛星導航沒關係
    7月31日,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正式組網成功,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也正式開啟了高質量的全球服務。從應用商店的評分及評論看,大多數下載這款應用的人是衝著北鬥的名號來的,大家紛紛表示要支持自家的東西。進入導航頁面後,可以看到高德地圖標識但澎湃新聞在使用這款應用時發現,在查詢具體目標位置後,App會直接跳轉到高德地圖的導航頁面,並沒有明顯導航精度提高。
  • 你手機上的北鬥導航App和北鬥衛星導航沒關係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8/416652.htm7月31日,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正式組網成功,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也正式開啟了高質量的全球服務
  • 中國的北鬥如此厲害,為什麼手機還是安裝GPS?看了您就明白了
    那時候我國雖然地廣人多,但是面對著那些經歷過多年工業革命浪潮的國家,我國深刻體會到了什麼才叫科技代差所帶來的國力差距。因此,在建國後我國痛定思痛,開始大力搞科研。到了現在,我國的科技水平不說超過美國,但至少不會落後太多,放在全球都是極為高超的水平。其中特別是軍工和信息方面的產業更是已經有了能夠和美國一較高下的趨勢。
  • 專家:北鬥系統≠北鬥地圖 地圖好壞與手機有關
    北鬥系統科學家徐穎對此回應稱,此APP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沒有直接聯繫,二者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大家不要被名字迷惑。並且,地圖軟體到底好不好用主要取決於其它的因素。 據悉,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進入全球組網的密集發射階段,迄今已累計發射29顆衛星,「全國一張網」一期已正式通過驗收,可在中國的21個省份提供實時動態釐米級精準定位服務
  • 為什麼要拼命研發北鬥?中國被逼急了!北鬥,關乎國家興亡
    來源:微博王義梔全文約3300字,非常值得一看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正式開通。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北鬥系統用20多年時間走過了國外衛星導航系統40年的發展道理。中國北鬥是個什麼星?它是「浪漫自星」,自古以來,北鬥七星就為人們指引方向;它是「創新之星」,有源定位和短報文通信是中國北鬥的創舉;它是「中國之星」,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導航衛星。
  • 同為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的北鬥相比於美國的GPS有什麼優點?
    6月23日,中國在深山內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第55顆同時是北鬥三號組網部署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自此北鬥全球星座部署圓滿收官。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人終於建成了屬於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是整個國家為之振奮的一刻。作為世界衛星導航系統的後起之秀,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著很多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