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清華最年輕博導顏寧嗎?41歲成美國院士,如今卻被謠言圍攻

2020-08-28 孟華談史

2000年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2004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2017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

2017年5月7日,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她的人生堪稱一部現實版「學霸」小說,看客們給這位她的學霸「人設」添了無數標籤「天才女教授」「超級女博士」,「清華女神教授」。知性而美麗的她今年還未過43歲的生日。

關於她的消息從她30歲成為博導的幸運經歷到如今遭國內謠言圍攻、從17年離開清華,41歲的美國院士頭銜……從未停歇。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被命運之神眷顧的「科研女神」顏寧所謂的「開掛人生」,看看那些天才經歷的高低起伏和榮辱不驚。

愛學女娃,孜孜不倦

顏寧1977年出生於山東章丘的一個普通家庭,與一貫的書香門第「龍生龍,鳳生鳳」和尋常人家裡「笨鳥先飛」培養的孩子都不同,顏寧是屬於「天才型」的選手。

有人曾經打過一種比喻,如果當年樹下的不是牛頓,就算砸下來一百個蘋果也沒有後來的「萬有引力學說」。而顏寧正是其中一位像牛頓一樣擁有1%的靈感的種子選手。

「我爸媽對我只有兩個要求,第一健康,第二開心,除此以外他們沒有別的要求」從小顏寧就對知識有著巨大的渴求欲,並且不用拼命學習就能名列前茅。

別人家的家長是擔心孩子不用功,顏寧的父母則是擔心她太過用功,讀書把人讀傻了,因為從來不需要擔心孩子的成績,顏寧父母不允許孩子看電視,所以顏寧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作品及這類文學作品甚至讓她產生了攻讀文科的想法,幸好當時的老師給糾了過來,否則現在我們就會少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了。

這樣一位品學兼優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達大都是父母的驕傲,小學到中學都是班裡級裡的尖子,成績的「海洋」中浸泡了十幾年,結果卻被一個升學後的巨浪狠狠地拍在臉上。

進入清華,初嘗失落

1996,顏寧毫無壓力地考進了清華,進入了這一所中國一等學府的大學校園學習,在這樣高手雲集、人才濟濟的清華園內,顏寧一下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落差。

原來成績優秀的自己在大學首次面對了自身的弱項,在大一上學期微積分期末考試中拿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60幾分」的及格分數。

深受打擊她告訴父母自己考砸了,這對「別人家的父母」面對自責的女兒並沒有指責和憤怒,他們依舊對顏寧說道,不要太在意成績,只希望顏寧開開心心地過每一天。

有這樣開明的父母作為後盾,顏寧很快就調整了心態.她認清自己還不夠優秀的事實,及時調整了學習的方法。

大一的暑假,北京酷暑炎熱,顏寧留校自習,就這樣顏寧在父母的鼓勵下、同窗好友的幫助下,更在自身自強不息地努力下順利畢業,成功取得了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習的學士學位。

在國內的本科學習不足以滿足顏寧對分子生物學這一學科的探索,於是從清華畢業後的當年,她考取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生,遠渡重洋,赴美留學。

遠赴重洋,逆流而上

從清華畢業,顏寧的毛遂自薦成功入學讓她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充滿自信,然而顏寧入學時2000年,在課堂上第一個被教授提問關於上一節課發的一本五六十年代的經典論文集,顏寧沒有答上來。

班裡的另外一位中國學生回答了出來,這讓顏寧無地自容她憋的滿臉通紅,她下課後開始了論文不離手的課後學習生活。

入學第二年2001年,顏寧加入了「伯樂」施一公的實驗室,對著這一位把自己招來的嚴格導師,顏寧的壓力非常大,同實驗室的都是在同科目遙遙領先的同學,自己則是面對實驗老師「差一點」的後進生。

常聽到導師讚美其他的同學,這讓顏寧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狀況一直到2003年1月11日,導師施一公平淡地對她說「你終於會做實驗了。」自此,顏寧的科研實驗之路猶如疏通的河道,一瀉千裡好不順暢。

2004年12月,顏寧順利通過博士答辯。並獲得2005年度《科學》雜誌和通用電氣醫療評選的北美地區「青年科學家獎」;

2006年10月,顏寧帶兩個師弟師妹,僅僅一年多時間後,就做出了實驗室的第一個膜蛋白結構。

王者歸來,再度出發

2007年10月,不滿30歲的顏寧受清華生物系老系主任趙南明教授的邀請,從美國回到清華,成為清華副教授。不久,她成為了當時清華最年輕的博士導師。

在十幾年間,在開拓膜蛋白這個前沿領域她帶領學生從「零」到一,「平均每天12個小時的高強度實驗,恆溫4度的「冰箱」實驗室,團隊幾百個日日夜夜地研究。」

在一個70後的女博士導師帶領下,一群80後的青年科學研究人員,用集中、刻苦的專業態度攻克了業內的「天荒夜談」。

2014年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2017年2月,顏寧研究組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真核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同年7月又在《細胞》發表了更為經典的來自電鰻的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結構。

她用對待科學的謹慎和專注贏得了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籍科學家們的矚目和驚嘆,一盞巨大的聚光燈對準了這個站在了世界舞臺叫做「顏寧」的科學家。

小結:

2017年,顏寧又做了一個決定,離開清華大學,重返普林斯頓大學。這個消息一出,紛紛惹來了外界的質疑,不少網民和公眾號紛紛打出了「3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離棄祖國」、「顏寧曾說,想入選中科院必須做一個聽話的奴才?」

這樣的言論或者標文章對顏寧的決定作歪曲式分析。面對「鍵盤俠」「陰謀論者」對她的質疑,顏寧數次在微博直斥這些沒有根據的惡意揣測,她通常簡單而直接地轉發該條微博並且附上評論「扯淡、說瞎話不眨眼」。

不知道那些對顏寧不熟悉卻又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的人存在一種怎麼樣的心理,或許是嫉妒別人天資聰穎,有學識,有頭銜,看似輕而易舉地取得鮮花和掌聲。

所以一旦有一點稍微「逾矩」或者不同於他們的思考軌跡時,便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誣陷別人,裝作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而顏寧依舊堅持以她爽朗、實在的的個性,向世人展示她深愛科學,渴望在科學求真道路上越走越遠的美好願景,她的再次離開是為了到一個更純粹的環境從事更純粹的學術研究,每個時間段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

但是顏寧的選擇都由自己做主,她不會忙於長篇大論地澄清外界對她的惡意,質疑;她會把時間花在攻克下一個難題上,課餘的時間她也像普通人一樣愛上微博,愛追劇,愛講笑話,她幽默,並不刻板。

科學家哪裡真的有什麼固定的樣子,科學家的選擇也不是那些茶餘飯後無所事事的話嘮們所能理解的。

顏寧就是顏寧,那個離開清華,拿到美國院士頭銜;30歲成為博導,被國內謠言圍攻卻仍活得坦坦蕩蕩,為目標一往無前的科學戰士。

相關焦點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顏寧,是中國科學界一個比較傳奇的存在。她是我國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年近40歲就成就了院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雖然她的名聲很大,但是她卻是一位只有43歲的女科學家。顏寧為何會收到那麼多人的追捧呢讓我們一起開了解一下顏寧的傳奇人生吧!
  • 當今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顏寧  38歲最年輕院士:盧柯  在常人眼裡,今年51歲的盧柯一直在「驚悚地成長」——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40歲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科學》雜誌的首位中國評審編輯,48歲成為中國「萬人計劃」的首批傑出人才6位人選之一。
  • 清華女神級教授,落選中科院赴美擔任教授,如今成美國院士
    很多人認為,博士都是天資聰穎,學富五車的天才,能夠成為博士就已經是一輩子要追逐的夢想,但如果把科研界比作一個金字塔,那麼博士就是金字塔的最底層,兩院院士就是金字塔的最高端。兩院院士,就是科學家裡面最厲害的人物,也是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當然,我國對評選兩院院士的要求非常嚴格,除了本身科研實力強大外,還需要獲得兩院院士的認同才行。
  •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估計多數人一談到女科學家,就會想到居裡夫人,或者是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然而這次給大家講的是一位清華女神級別的科學家顏寧。她30歲就成為清華生命科學院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而且僅用6個月便帶領團隊攻克了半個多世紀的科學難題,如此優秀的她,成為了國內年輕科研者的標杆。
  • 清華學術女神—顏寧,10年的"清華情",猶換不來美國的一紙邀約?
    顏寧,曾任職於清華大學,是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之一,也是清華最年輕的教授。顏寧,因為她的美貌與才華,被國人稱之為&34;。顏寧,女,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章丘 ,結構生物學家 。2000年,顏寧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又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分子生物學,並於2004年獲得了博士學位,以及留校一年做研究。2007年她跟隨恩師--施一公毅然決然的回到了國內報效祖國。同年,她被聘任為清華大學的教授,她也是清華園最年輕的博導。先後發表無數論文,獲得眾多獎項。
  • 中國美女科學家,19歲考上清華,30歲成博導,卻為美再立大功
    ,她是清華的美女教授,可在2017年的時候,卻去美國成為了他們的終身教授。她從小家裡的條件就不錯,所以由於她有這方面的天賦和努力,讓她可以致力於生物領域的研究,甚至在19歲的時候就考上了清華,30歲就已經成為博導了,但如今卻為美國立下大功,那麼這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讓我們來看一看顏寧的經歷。
  • 師徒兩人相繼落選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顏寧當選美國院士
    哈嘍大家好,我是老王談教育99我們都知道現在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的速度很快,我們奮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醫生護士們都在盡職盡責地為人民服務,他們不僅僅沒有假期,而且還不怕危險困難,他們艱難而上,努力研製解藥出來。
  • 落選院士的清華女教授,後跑去美國科研,如今現狀怎麼樣?
    「出國熱」,這一詞在10年前甚至更早時是網絡熱詞,因為當時中國的教育、科學發展都遠遠達不到今天的成就,而去國外發展,似乎成了這些「懷揣夢想」的人群的「鍍金之旅」,一批又一批的中國頂尖大學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但本是希望他們學有所成後回報祖國,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則選擇留在國外,追求他們所想要的生活
  • 顏寧候選中科院院士 顏寧個人資料背景老公是誰介紹
    近日,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出爐,顏寧入選並為今年最年輕院士候選人,小編覺得中國科學界、文化界都需要年輕血液進入,希望顏寧會大家帶來更多的成就,現在跟小編一起看看顏寧的詳細資料吧。  · 顏寧入圍中科院院士候選人 ·    中國科學院官網昨天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57位初步候選人中,包括39歲的清華大學教授顏寧。中科院公布的初步候選人名單中,年齡最大的72歲,是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南仁東;年齡最小的39歲,是清華大學教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家顏寧。
  • 作為清華年輕的教授,顏寧去了美國工作,真的是這位院士在選舉中
    例如西湖大學施一公和清華大學薛其坤的院士。這篇文章主要是關於一位知名的研究人員,他的人氣不亞於一些娛樂節目明星。當然,她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熱情,除了個人能力強外,也與她在美國的工作有很大關係。這時,很多人一定猜到了她的名字,那就是施一公院士弟子顏寧。談到顏寧,很多人可能對她印象不好,甚至很多人都認為國家培養了顏寧,但她去美國服役,沒有達到國家和人民的期望和培養。
  • 13年前毅然回國的超級博士顏寧落選院士「負氣出走」?顏寧:扯淡
    顏寧說,她是幸運的,從小到大父母對她只有兩人要求,一是健康,二是快樂。今年41歲的顏寧仍然單身,夫妻尊重她不婚的選擇,只是擔心她以後會孤獨,但看到她和實驗室裡學生相處的模樣,他們放心了。顏寧不是不戀愛,她是一直在和科學談戀愛,把科學視為自己的終身。
  • 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在常人眼裡,今年51歲的盧柯一直在「驚悚地成長」——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40歲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科學》雜誌的首位中國評審編輯,48歲成為中國「萬人計劃」的首批傑出人才6位人選之一。  盧柯的人生就像安了加速器,每一步都走得比同齡人更快更受矚目。
  • 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成為美國外籍院士,單身至今喜歡追星
    可她不僅年輕,還非常漂亮,而且在生物學方面有著常人難及的天賦,這就足夠讓人眼紅了。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不僅是中國最年輕的提名院士,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外籍院士之一。顏寧從小成績就很好,老師教的東西她一聽就會,哪怕不會的,她再做一下練習也會了。所以別人放學後都在絞盡腦汁寫著課後作業,她卻可以毫無壓力的想玩就玩,不用擔心成績。
  • 作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顏寧赴美任職,真的是院士落選負氣出走?
    談到顏寧,很多人對她的印象可能並不好,甚至不少人認為,國家培養了顏寧,她卻赴美任職,辜負了國家和人民的期望和培養。有關顏寧最熱的一個話題,正是「顏寧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負氣而走」,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下面筆者就來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而且院士的名額也不多,很多優秀的研究人員都削尖腦袋想被選中。在這裡就包括顏寧和施一公,這兩個師徒倆。他們兩人先後獲得了院士候選資格,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二人都紛紛被落選。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他們兩人先後獲得了院士候選資格,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二人都紛紛被落選。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
  • 博士顏寧被美國挖走,少了顏寧我們發展依然快,所以顏寧不重要?
    提起顏寧,我們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她是當今世界最受矚目的女科學家,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的學術女神。這個自信美麗的山東女孩,清華博導,因為出走清華,遠赴美國,一直以來備受爭議。有人支持,覺得顏寧不欠任何人,但更多的聲音是批評,覺得顏寧沒有家國情懷!
  • 她30歲成為最年輕博導,進美國科學院研發AR科技,如今身價百億
    她30歲成為最年輕博導,進美國科學院研發AR科技,如今身價百億從學習模仿到自主創新,從追隨者到領跑者,中國科技完成了令人矚目的「華麗轉身」。中國科技早已走出「山寨」,現在反而是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需要「模仿」中國。未來會有更多人來中國取經,也將有更多中國模式被複製到海外。今後,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科技的光芒將越發奪目,「中國創造」的知名度將更加響亮。從「落後國家」到如今的「超級大國」,中國可謂是越來越強大,在科技方面也是突飛猛進。
  • 顏寧專心搞科研43歲單身,王延軼嫁人39歲功成,誰才是人生贏家?
    顏寧與王延軼是兩個相似的科研成功人士,兩位女博士已經超越了大部分學者的提升速度,他們的成長過程截然相反,顏寧一心搞研究做了美國外籍院士,43歲依然單身。而王延軼畢業後就嫁給了大自己十多歲的老師,後來做上了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正廳級),顏寧:一心搞科研,43歲不結婚,不欠誰一個解釋顏寧是最近一位頗受爭議的科學家,作為留美博士、清華博導,她擁有葡萄糖轉運蛋白和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等多項重要研究成果,被評為中國科學之星,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就,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很少見的。
  • 「網癮少女」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微博畫風是...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中國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