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2020-05-15 小熊綜藝秀

估計多數人一談到女科學家,就會想到居裡夫人,或者是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然而這次給大家講的是一位清華女神級別的科學家顏寧。

她30歲就成為清華生命科學院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而且僅用6個月便帶領團隊攻克了半個多世紀的科學難題,如此優秀的她,成為了國內年輕科研者的標杆。

那麼,大家肯定會問,她是如何做到這麼優秀的?所以,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她的人生歷程。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萊蕪,後隨父母搬遷至北京。由於家庭良好的教育氛圍,她從小便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加上自身的學習天賦,她妥妥成為了一名學霸。1996年,顏寧考上清華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但進入學校後,她發現身邊優秀的同學比比皆是,而且比她還要努力。於是她倍感壓力,在大一的時候常常夢到自己掛科被退學。

在高手如雲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裡面,不僅是學霸,就算是天才也會感到壓力巨大。直到大二,顏寧才適應過來。

當時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施一公來清華講座,顏寧受其影響便申請到普林斯頓大學深造,結果成功入讀並成為施一公的學生。在顏寧看來,實驗室的器材是那麼有趣和好玩,而且為了不落後於其他學生,於是她每天僅睡6小時,其他時間全部待在實驗室裡學習和研究。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顏寧在普林斯頓大學花了四年時間取得了博士學位,後來又用了兩年時間獲得了博士後。

在此期間,顏寧不僅在國際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還取得了許多科研成果,以至於普林斯頓大學想要用優厚的待遇留住她。

然而三十歲的顏寧毅然選擇回國,在清華擔任教授和博導,並且帶領國內科研團隊,斬獲多個科學成就及獎項,由此,顏寧被評為「中國科學之星」和「影響中國」二零一七年度科技人物等等。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她所獲得的科學成就中,其中最大的一個貢獻是,她帶領團隊僅用了6個月,研發出中國第一把「黑科技」雨傘,令大家驚訝的是,顏寧投資研發的成品雨傘,不僅外形酷炫時尚,而且渾身都是「黑科技」亮點,居然還只賣幾十塊錢!它一經推出直接被買斷貨,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研發成功,讓顏寧和其團隊從中獲利超百億!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別看僅僅是一把小傘,也會對100多個零件下足功夫,苛求雨傘結實耐用。包括傘面、傘骨、傘杆、按鈕等,都下足了硬功夫!

顛覆性設計抵8級颱風,堪稱雨傘界的「華為」!

左都傘業的設計師就應運而生設計了一把反向開合傘,顛覆傳統的弊端,而且還能照明,被譽為「雨傘界華為」!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全自動開合設計,只要一個按鈕,輕鬆開合傘,再也不怕上車被淋溼

我們平時用的大部分雨傘都是雙手開合的,而這把採用的是全自動開合,只要手柄處按鈕輕鬆一按,瞬間開合,單手就行,還能騰出一隻手來開關車門,很小的空間就能完成打開和收攏,上車前輕鬆收傘不溼身。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上車時體驗一把,就能知道這設計多省心!

不用一鼓作氣和雨水鬥爭,被車門卡住淋溼身體,進到車裡一按1秒收傘不溼身。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貼心兩大安全防護

1、反光條設計

考慮到夜晚雨天出行的安全,傘面人性化的設計了反光條,360°,即使晚上雨天能見度低,車燈一照到,傘四周就發出耀眼的反射光,保護你夜晚出行更安全。

站在60米開外,就能一眼看見打傘的人。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2、升級版的手柄處,增加了手電功能

手柄處因為有了LED手電功能,黑漆漆的晚上,可以做應急照明使用。不得不說是很貼心的設計。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加寬傘面,可以輕鬆容納2人,下雨帶接小孩再也不要委屈自己了

市面上的很多雨傘,在設計上都很「節儉」,只能容下一個人,下雨天接孩子上下課只能委屈自己,體現偉大父愛。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而左都這把雨傘,加寬到105㎝,比普通雨傘整整寬了15㎝,就算2個人使用也綽綽有餘。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優質高密度傘布,一甩、一抖就幹了

採用優質的高密度潑水傘布,就算雨水再密集,碰到傘面也是瞬間滑落,不會粘在傘上,收傘時,一甩就幹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更貼心的設計是,雨傘收起來時,內部沒有雨淋的地方,會翻折成外部,傘的溼面被包裹在內,這樣就完全杜絕傘弄溼家裡,車座的狀況。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每把左都傘均經過21道工藝,7道水壓測試, 即使是暴雨颱風天,傘面也不會漏水滲水。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超強傘骨 狂風暴雨也不怕

這款傘的傘骨是升級鋁合金的不鏽鋼中棒,非常堅韌耐用,即使在狂風暴雨中依然屹立不倒,不再會發生雨傘被吹翻的尷尬。

傘體採用10根玻璃纖維+高碳碳鋼傘骨。經過廠家抗風暴力測試,在戶外8級風力也能安然無恙。結實耐用~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關鍵是,人家還是有證書檢測的,能扛得住8級風(相當於車速70碼左右),這點速度還是小case~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晴雨兩用,防曬指數upf達到50+

不僅如此,最讓人驚喜的是,它的防曬指數upf居然達到50+,比專門的遮陽傘還牛逼,狂風暴雨,烈日高陽,輕鬆應對。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全自動收放,反向收傘,能抗狂風,能遮烈日,晴雨兩用,還自帶了反光條和LED手電燈,讓你輕鬆應對暴風雨夜中的各種窘迫。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曜巖黑端莊深邃】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墨爾本紅大氣高貴】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埃斯託藍簡約純淨】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雪松灰沉穩百搭】

多種顏色供你選擇,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品味。而且特別設計了精美的盒子,十分高端大氣。就算是買來送人,也完全不跌份~

她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6月發明「黑科技」雨傘,當選美國院士

在這個天氣多變的夏季,明明早上出門是豔陽高照,下午就是狂風暴雨,雨傘可得隨身攜帶應付。

左都的這款全新「黑科技」雨傘,解決了歷來傳統雨傘使用不便的問題 ,可謂是夏天出行的好幫手。

相關焦點

  • 還記得清華最年輕博導顏寧嗎?41歲成美國院士,如今卻被謠言圍攻
    2004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2017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2017年5月7日,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 她30歲成為最年輕博導,進美國科學院研發AR科技,如今身價百億
    她30歲成為最年輕博導,進美國科學院研發AR科技,如今身價百億從學習模仿到自主創新,從追隨者到領跑者,中國科技完成了令人矚目的「華麗轉身」。中國科技早已走出「山寨」,現在反而是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需要「模仿」中國。未來會有更多人來中國取經,也將有更多中國模式被複製到海外。今後,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科技的光芒將越發奪目,「中國創造」的知名度將更加響亮。從「落後國家」到如今的「超級大國」,中國可謂是越來越強大,在科技方面也是突飛猛進。
  • 師徒兩人相繼落選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顏寧當選美國院士
    施一公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1998年—2008年施一公曆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2008年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 清華女神級教授,落選中科院赴美擔任教授,如今成美國院士
    因為兩院院士的評選非常嚴格,所以我國兩院院士的平均年齡都在50歲以上,對於很多年輕的科研人員來說,在兩院院士中落選是很正常的事情。的女博導,女神級教授,她37歲就解決了世界生物學上的一大難題,在國際生物學界打響了自己的名氣。
  • 中國美女科學家,19歲考上清華,30歲成博導,卻為美再立大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方面的研究人員也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值得尊敬的一批人,有些人在祖國最需要他們的時候,選擇國外的浮華生活和優厚待遇,有些人選擇回到祖國,為祖國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與前兩種都有所不同,她的確去國外學習過,但是又回到了祖國,令人沒想到的是,最後她還是離開了祖國,在國外有了一番作為。
  • 她是施一公得意弟子,落選中科院院士,出走美國當選美國院士
    憑藉著豐富的履歷以及突出的貢獻,當選中科院院士,後為了創建一流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他選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專心擔任西湖大學校長,希望為中國高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一些改變。為了能夠學有所成,更加突出,她本科期間就嚴格要求自己,圖書館、自習室成了她最喜歡的學習場所。功夫不負有心人,四年的大學時光匆匆過去,而她也以優異的成績為自己的本科階段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她是我國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年近40歲就成就了院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雖然她的名聲很大,但是她卻是一位只有43歲的女科學家。顏寧為何會收到那麼多人的追捧呢讓我們一起開了解一下顏寧的傳奇人生吧!
  • 落選院士的清華女教授,後跑去美國科研,如今現狀怎麼樣?
    搜圖編輯今天要講述的是一名清華的女教授叫作顏寧,顏寧完對得起學霸的稱呼,她的成就是非常可觀的,她在生物學的造詣是無人能抵的。2019年顏寧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名單,她大學時期在清華大學學習生物學,她在30歲時就已經當選了清華大學的最年輕的博導,她率領自己的團隊花費了六個月的時間就就攻克了困擾了50年的膜蛋白難題,這個難題被破解在世界科學界引發了強烈的反響。她還獲得了國際蛋白質學會的「青年科學家獎」,因為她在蛋白質領域的突出貢獻被評為「科學之星」。
  • 42歲當選院士,一門三才子,他是2019年當選的最年輕科學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在名單之中,年紀最小的是42歲的孫斌勇,專業領域為基礎數學,工作單位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雖然從院士當選的年齡來看,不是最小的當選者,但是也是比較年輕的院士當選者之一了,並且這位新科院士及其家人也是當地的傳奇!孫斌勇,1976年11月出生於浙江省普陀區六橫鎮雙塘社區孫家村,母親是劉雅娣,提起這個名字,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誇她了不起,養育了三個優秀的兒子。
  • 當今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盧柯院士  2003年,38歲的盧柯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改革開放後當選年齡最小的院士,這個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在常人眼裡,今年51歲的盧柯一直在「驚悚地成長」——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40歲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科學》雜誌的首位中國評審編輯,48歲成為中國「萬人計劃」的首批傑出人才6位人選之一。
  • 「網癮少女」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微博畫風是...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中國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 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可她今早發微博的畫風卻是這樣的……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中國女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 落選中國院士的顏寧兩年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是實力還是運氣?
    一談起顏寧,大家的腦中就會浮現「清華大學最年輕教授」的這個稱號,而我想很多人認識顏寧也正是從2007年清華大學發布的一則「最年輕教授」的新聞中了解到的。作為西湖大學施一公校長的弟子,顏寧教授的成就依然是不遜色於老師的,在許多方面上還猶有過之。
  • 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成為美國外籍院士,單身至今喜歡追星
    可她不僅年輕,還非常漂亮,而且在生物學方面有著常人難及的天賦,這就足夠讓人眼紅了。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不僅是中國最年輕的提名院士,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外籍院士之一。顏寧從小成績就很好,老師教的東西她一聽就會,哪怕不會的,她再做一下練習也會了。所以別人放學後都在絞盡腦汁寫著課後作業,她卻可以毫無壓力的想玩就玩,不用擔心成績。
  • 北大傳聞中的黃芊芊成科學探索獎最年輕獲獎者,女神博導是如何煉成...
    去年,北大一位美女科學家博導就登上了熱搜。讓大家認識到了,開了掛的學霸也有生活,學霸的生活還過得很精緻。閒暇時,劉穎喜歡烘焙,喜歡玩旅行青蛙,還參與大眾馬拉松比賽,當然,身為一個母親,她也喜歡「曬娃」。讓大家看到了科學家「接地氣」的一面。今年,北大又有一位美女博導或將登上熱搜了。
  • 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在常人眼裡,今年51歲的盧柯一直在「驚悚地成長」——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40歲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科學》雜誌的首位中國評審編輯,48歲成為中國「萬人計劃」的首批傑出人才6位人選之一。  盧柯的人生就像安了加速器,每一步都走得比同齡人更快更受矚目。
  • 清華才女顏寧落選國內院士,去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主要有3點
    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有人猜測她是工作不順利,也有人說是因為評院士落選,所以負氣出走,但更傳奇的是, 去美國兩年之後她就被評為了美國院士,這是為什麼呢?,所以29歲入職清華時就是正教授職位,成為全民崇拜的科學界女神,但在清華任教十年後,她於2017年提出離職,然後前往另一所母校普林斯頓任教。
  • 清華校友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7月20日,國際宇航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IAA)2018年院士選舉結果公布,清華校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研究員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工程學部正式院士。
  • 遼寧副省長盧柯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院士副省長」,他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博士畢業後留所工作,30歲當博導,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改革開放後當選時最年輕的院士,這個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 離開清華後,她拿到美國院士頭銜,一舉攻克困擾國際50年難題
    如今中國的發展勁頭很猛,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和世界其他強國較量,很多在外留學的人才爭先恐後希望回歸祖國,但其中也不乏例外,2017年,全球學術界一度因為清華美女教授顏寧「棄國歸美」的消息引發轟動。顏寧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19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就讀於生物學專業,她在生物學研究領域有極高的天賦,在清華畢業後,她又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獲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