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繁衍後代到直立行走,人類用了數萬年的時間;從鑽木取火到衣食無憂,人類用了千年的時間;從上天入地到衝出地球,人類卻只用了短短百年時間。
此後,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開始了一個又一個的大膽想像,幻想著宇宙飛船在太空中翱翔,人類舉家移民到其它星球上去。
人類經過百年探索,最終選定火星為移居目標
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古人就有移居外星球的想法,但局於科技的限制,只是想想而已,並沒有付出行動。
不過呢,這種想法在近百年間得到了一些研究人員的大力支持,他們將宇宙飛船、太空梭發射上天,希望太空人和外星探測器能夠找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星球」。
首先,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但他們發現,月球並不適合人類移居。只有距離地球較近的金星、水星、木星也先後被排除,因為這些星球上的環境實在是太惡劣了。
最終人類將目光聚焦在了火星上面,一個與地球有著許多相似點的外星球。
試想人類是如何改造火星的?
就在不久前,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將載著無數國人的夢想,去探索遙遠的火星。大家都知道,火星上的大氣十分稀薄,早晚溫差也在50攝氏度以上,想要移居到火星,大氣試需要人類最先解決的問題。
對此,研究人員已經給出了一套方案,大致內容是,首先在火星上建造核電站和化工廠,並通過這些工廠不斷向火星上空排放氣體。
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將讓火星上空的大氣層逐漸變密變厚,達到地球誕生早起的初步狀態。
細菌將是火星上必不可少的「客人」
待大氣層建好後,人類最需要準備的便是大量的水。被人類改造過的火星,有了厚厚的大氣候,在一段時間後,很可能就會下一場大雨,這樣火星上便有了寶貴的水資源。
此後,人類便可以大顯身手,將地球上的生活和植物逐漸移居到火星上去。但最先移居的,並不是人類自己,因為此時的火星上空,並沒有那麼多的氧氣可供人類呼吸,人類一旦貿然上去,很可能就是自尋死路。
其實,早在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也是沒有氧氣的,不過在一些細菌的幫助下才逐漸有了氧氣。
也就是說,在火星改造的過程中,細菌和藻類將是第一個登陸火星的「客人」,他們將對火星上的環境進行進一步的改造,使得火星更適合人類的生存。
人類距離移居火星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將細菌和藻類移居到火星上,也只是生命開始的第一步,後續還要進行很多次的嘗試和演變。可能在改造火星的過程中,最後移居到火星上的才是人類,這期間需要經過幾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當然了,在整個火星改造的過程中,都需要有人類足跡的出現,也就是說必須有一小波的先遣部隊到達火星,在火星建造基地,並進行這些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