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資料圖: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郭文彬 攝

人類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此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人類火星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火活動。

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中,為何總顯得對火星情有獨鍾?一個比較簡單、直接的答案就是「像地球」。

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介紹,火星的自轉周期和自轉軸傾角與地球相近,這就導致了它也像地球一樣,有一年四季的變化。

2019年,有媒體報導,美國航天局表示,「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發現了富含礦物鹽的沉積物,表明坑內曾有鹽水湖,顯示出氣候波動使火星環境從曾經的溫潤、潮溼演化為如今冰凍、乾燥的氣候。

「綜合來看,在太陽系的幾大行星中,火星距離地球比較近,更容易到達,探測條件也相對好一些。」不過,朱進說,金星雖然離著地球更近一些,但環境太惡劣,並沒有得到類似火星這樣的關注。

一顆遙遠的類地行星

火星屬於類地行星。在太陽系中,類地行星按照與太陽從近到遠的距離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火星和地球的最遠距離超過4億公裡。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7月25日,義大利羅馬,科學家召開新聞發布會。法新社7月25日消息稱,研究發現,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湖。報導稱,科學家們在火星上發現了巨大的地下蓄水層,這增加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期望。

類地行星的大小尺寸都較為接近,從結構上說,最裡面有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核心,中間一層是地幔,外面一層很薄的是地殼。

雖然跟地球「長得像」,但火星的環境要比地球惡劣很多。朱進說,首先是大氣層,火星上雖然也有大氣層,但比地球上的大氣要稀薄很多,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

「這就使得火星上的溫度很低。和地球比起來,它本就離著太陽更遠,幾種因素疊加,火星上是十分寒冷的,表面平均溫度在零下60多度。」朱進解釋。

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外表呈現橘紅色。沙塵懸浮在大氣層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其強烈程度令人膽寒。

火星上是否曾存在生命?

曾經出現過類似於地球的溫暖潮溼環境、曾經存在水……這都讓人們對火星充滿著好奇:這裡是否曾有生命存在?我們在太陽系中有「同伴」嗎?

「研究結果表明,火星上以前很可能有水,這一點是比較確定的。」朱進說,也有研究稱,火星上現在可能也存在液態水,依據是在火星某些斜坡上有類似水流的痕跡,而這些地方鹽分含量比較大。

他解釋,火星上雖然特別冷,但也有像夏季這樣溫度比較高的時候,而且含鹽量高時水的冰點會降低,就有可能存在液態水,但這項研究發表後,馬上也有新的研究質疑它,所以類似問題,一直有不同看法。

資料圖:2018年5月4日報導,火星深測船「洞察號」預定在本周末送入軌道,而洞察號將會鑽掘火星表土直至地下,植根於著陸地點並探索其周邊事物。

現在的火星,看上去一片荒涼、孤寂。沒有地球上常見的動植物,也看不見特別豐富的水流、風霜的衝刷、腐蝕痕跡。

「現有研究成果,不能完全排除或證明火星上是否曾經存在生命,許多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測來研究。」朱進稱,此外,也不能排除火星上現在仍存在生命的可能。

移民去火星?現在還不行

火星上惡劣的環境,並不妨礙人類大開腦洞,展開各種想像,「移民火星」就是其中之一。那麼,人類有沒有短時間內移居火星的可能?

在朱進看來,答案是否定的,「有些人很樂觀,計劃在五到十年內移民火星,但我個人來看,就目前技術手段而言,這並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

首當其衝就是環境因素。地球表面有大面積海洋,可以調節溫度、穩定溼度,孕育了大量的海洋生物,這個條件火星上就不具備。

另外,朱進提到,火星的磁場也非常弱,無力阻擋一些強大輻射,如果人類到了火星上,這都是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想把它的磁場改造得跟地球一樣,幾乎做不到。

「火星上的環境不可能像地球上這麼好。」朱進稱,也許隨著科技進步,有可能在小範圍內建造實驗室,實現室內的局部氣候調節,但人類在火星上,無法像在地球上一樣生活。(記者 上官雲)

相關焦點

  • 探測火星 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人類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
  • 火星南極或藏有4個「湖泊」,人類移居太空希望更大了?
    人類移居太空希望更大了?在發現新的3個湖泊之後,科學家們也明確指出了,儘管在火星南極的冰川底部溫度極低,但高鹽水含量仍能保持水的液態。同時在火星南極溫度最高的時候,火星基地冰川也可能出現融化,但是這不太可能形成一個新的湖泊,那麼唯一的可能性也就只有原始湖泊的存在,也就是在之前就已經有一個湖泊的存在。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能移居火星嗎?
    對此,中國航天集團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如果最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意味著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並且這還是人類向火星發射的重量最大的探測器。
  • 人類移居太空的首選地是火星?
    現實中,浩瀚星空,人類都爭相選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那麼,人類為何如此執著於火星?有人說,我們的生命原本就是來自火星,也有人說,地球的現在就是火星的過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堅稱在火星上發現的人臉和金字塔都是真的,而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成功在火星上種出土豆的片段更是深入人心。
  • 火星探測迎來新高峰,近兩個月內三個國家將分別發送探測器至火星
    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動信息,包括火星過去、現在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以及對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測。為人類是否可以移民火星做基礎性調研。計劃在2030年實現火星的採樣返回。本次任務,標誌著我國在空間探測領域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天問一號已​飛​約1.6億公裡,人類為何要探測火星?移居嗎?
    作者:文/虞子期在2020年,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可以說也是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多個國家同時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在2021年都會著陸在火星表面,展開對火星的探索,當然如今到底有幾個探測器能夠成功著陸到火星表面,一切都是未知數。火星的探測難度不在於發射,而是在著陸的最後階段,所以我們拭目以待吧。而下面我們要說說我國的「天問一號」情況。
  • 地球生物未來有多大可能性移居其他天體?科學家:必然結果
    人類有著野心和好奇心永遠都不會偏居一隅,被困在地球之上。隨著人類在航天上的探測與發展未來必然會飛出地球,不說飛出太陽系至少要去火星上、金星上建個基地耍一耍。即使人類像恐龍一樣滅絕在地球之上,還會有新的文明出現。
  • 火星存在遠古生命?科學家發現重要線索!或證明火星宜居的可能性
    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的唯一生命體星球,人類作為太陽系中的智慧生命,一直都想探索宇宙中的其他智慧生命,儘管人類並沒有任何突破性的發現,但人類對智慧生命的探索依然沒有放棄。火星宜居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我們知道,要想一個星球能夠孕育生命,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水資源,可是火星是一顆沙漠行星,地表環境比較惡劣,乾旱又缺水,火星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孕育生命。但是根據科學家的發現,科學家表示,遠古時期火星的環境擁有著與地球一樣溫和的環境,並且還存在火星生命。科學家能夠說出這樣的結論,主要是因為科學家發現了重要的線索。
  • 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無非就是有幾個常規化的原因存在第一、探索地外生命第二、尋找地外資源第三、看看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為未來人類前往地外星球做好準備這就是最為基本的原因,而金星確實距離我們地球比較近,但是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 8月傳火星發現「啤酒瓶」,火星到底有沒有生命?人類能移居嗎?
    ,可能並不是他所描繪的火星表面上有一個「綠色啤酒瓶」的證據。所以在如今火星極端條件下,我們如今還無法判斷這個問題。而對於火星的探索其實人類如今還在針對火星做一些「特殊」的事情,那就是提供基礎條件探索結論,為火星移居提供幫助。
  • 外星人探測地球,人類探測火星方案雷同
    大家好,這裡是【把話說】,今天我來說:火星。火星是目前人類最有可能移居的一顆行星,它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它的名字雖然叫火星,但其實一點都不「火」,它上面很冷。火星和地球一樣都是繞著太陽轉,火星的公轉速度是地球的一半,地球繞太陽轉一圈是一年,那麼火星繞太陽轉一圈的話就是地球的兩年。
  • 未來人類可能移居火星,或許需要100年,才能成功改造火星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於能源的消耗也是逐漸增加,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世界上人口數量急劇增長,有專家預測,在未來地球可能負擔不起人類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如果到了這個地步,人類將何去何從?,同時對太陽系外的行星進行探索,這是因為這些星球距離地球較近,想要移居星球也會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火星和地球十分的相似,不僅同處宜居帶,更重要的是火星距離地球相當的近!
  • 中國計劃2021年登陸火星 專家:未來人類或移居火星
    楊宇光說,我國所以會選擇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很重要一點就是要考慮火星和地球的最佳接觸點,因為這決定著發射窗口問題。  楊宇光透露,「一般來說每過26個月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軌道轉移有一次最省能量的發射窗口,我們也需要等這樣一個周期來進行發射」。  看來想要登陸火星,在時間點的選擇上餘地並不是很大。但對火箭的發射運載能力方面卻有較大需求。
  • 馬斯克表示人類有望移居到火星,在火星上面發現水分子
    太空有太多的奧秘值得我們探索,太空當中有太多的奧秘,也太過於神秘,每年很多的國家都發射很多的衛星到太空就是為了探索太空的奧秘,不光是國家,近日SpaceX就準備再發射到火星探測;月球離地球的最近,對於月球表面的研究也就從來沒有中斷過,近日美國宇航局
  • 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的可能性有多大?研究者給出答案
    除了「天問一號」之外,因為今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所以,阿聯、美國等也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雖然發射時間、發射任務等都不大相同,不過有一個探測任務卻是一樣的,那就是去火星上尋找生命,並且看看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地球」的可能性有多大。
  • 火星或還有3個湖泊!人類移居希望可能更大了
    在發現新的3個湖泊之後,科學家們也明確指出了,儘管在火星南極的冰川底部溫度極低,但高鹽水含量仍能保持水的液態。同時在火星南極溫度最高的時候,火星基地冰川也可能出現融化,但是這不太可能形成一個新的湖泊,那麼唯一的可能性也就只有原始湖泊的存在,也就是在之前就已經有一個湖泊的存在。
  • 人類將移居火星,在改造火星計劃中,它們被定為火星首批「居民」
    人類經過百年探索,最終選定火星為移居目標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古人就有移居外星球的想法,但局於科技的限制,只是想想而已,並沒有付出行動。大家都知道,火星上的大氣十分稀薄,早晚溫差也在50攝氏度以上,想要移居到火星,大氣試需要人類最先解決的問題。
  • 火星上發現「人類腿骨」!火星上真的有人類居住?
    但是很遺憾,以我們的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尚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有外星生命存在,甚至就連最基礎的生命形態都未曾發現過!火星是被認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因為火星上有大氣層,而且很有可能存在生命賴以生存的液態水!所以火星是除了月球以外人類探測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