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在2020年,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可以說也是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多個國家同時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在2021年都會著陸在火星表面,展開對火星的探索,當然如今到底有幾個探測器能夠成功著陸到火星表面,一切都是未知數。
火星的探測難度不在於發射,而是在著陸的最後階段,所以我們拭目以待吧。而下面我們要說說我國的「天問一號」情況。
在7月我國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之後,如今已經在太空飛躍了一段時間了,當然大家也比較關心它如今的狀態,確實作為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我們時刻需要關心它的進度,同時世界很多國家也在關注,因為這是我國航天實力的一個體現。
根據9月21日發布的新消息指出,9月20日23時,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4臺120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120N發動機的實際性能。
這些一切正常(都正常),所以這是一個令人高興的事情,大家應該還記得美國火星探測器在行走的過程之中,還出現了「異常信號」的情況,所以如今沒有什麼問題就是最好的。
當然美國最後的探測器還是恢復了正常,分析可能是因為太空船短暫處於地球的陰影下時,造成太空船一部分的溫度比預期的要低所導致。所以我國沒有遇到這些問題,大家完全不用擔心了。
同時截止發布消息時刻,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這就是它的基本情況,這次修正之後,意味著我國火星探測器離火星更近了。
站在火星探測的角度來講,火星探測是人類進入太空的一個挑戰,同時當人類對火星的一切基本因素都掌握好了,那麼未來我們「進入火星」更深層次的探索就更加方便了。
除了最基礎的火星生態,大氣等環境數據收集之外,科學家們最為主要的就是好要進行兩個任務進行確定,那就是「火星生命」,「火星移居」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是具有相互的關係。
火星生命如今在人類的探索之中,都是持有懷疑的態度,但是到底有沒有生命,在2021年可能會有一個初步的結果,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的毅力號探測器基本都是針對火星生命而去的,所以初始的結果很快就要來了。而對於火星移居問題,也算是在火星探測之後的一項計劃,這樣來確定人類是否可以快速移居到火星上去。
從火星如今的條件來說,人類是沒有辦法移居到火星上去的,上面氧氣,水等基礎性的物質都沒有,更加別說直接性種植食物了,所以只有在人類探索火星之後,進行對火星改造才可能移居到火星上面去。
根據嫦娥之父表示,把火星改造為人類「第二地球」或者「第二棲息地」並非是天方夜譚,是完全可能的,依照人類現有的科學技術來看,需要2-300年。
所以從科學家的說法來看,人類是可能移居在火星上去的,只要將其變成「第二地球」就行了,這算是人類的「再造地球計劃」了。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人類為何要移居火星,這似乎比保護地球更加的難,有很多科學家十分擔心人類未來的命運,因為我們的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脅,再加上人類自身的一些行為,未來很可能把地球破壞得不能宜居了。
而如今人類看到這些狀態,似乎還是沒有將地球放在心上,始終保持持續破壞的態度,雖然有部分國家在逆轉破壞的局面,但是綜合情況來說,全球的破壞已經是遠遠大於了保護。
所以人類才想方設法地「再造地球」,不然真的當地球變成一顆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了,到時候再來進行想辦法離開地球,那就為時晚矣。根本就沒有機會,如今提前準備算是做了地球最糟糕狀態的一個打算,所以也是一個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