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和地球差不多,但地球的生命,能否幫助我們,找到火星生命?

2020-10-18 博科園

在人類尋找宇宙其它星球生命的過程中,有一個地方看起來總是很有希望,它就是離我們比較近的火星。火星和地球一樣是一顆巖石行星,圍繞著同一顆恆星太陽運行,距離行星上可能存在水的地方很遠。然而火星是一片貧瘠的荒地,數十億年前火星表面上曾經有過的任何水都早已不復存在,而火星大氣則是曾經可能更厚的屏障。但或者在過去可能存在生命嗎?

火星上有沒有可能有今天倖存下來的生命?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回答這些問題,但現在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找到答案。隨著一系列新的火星探索任務到來,新的線索或將開始浮出水面。在地球上,從撒哈拉沙漠到南極洲冰凍的冰川,生命在很大範圍內得以生存。火星表面與地球其中的一些地方有相似之處,所以如果我們能在地球上的這些地方找到生命,那麼它可能也適合在火星上生存。

德國柏林技術大學的Dirk Schulze-Makuch博士協調了火星環境宜居性(HOME)項目,該項目研究了從南美阿塔卡馬沙漠收集的土壤,並檢查了存在的微生物(如果有的話),結果表明,生命具有誘人的彈性。研究發現,即使在極度乾旱的核心地帶,那裡仍然存在活躍的微生物生命,發現了幾種生存機制。例如,一些微生物直接使用大氣中的水,因此它們不需要任何雨水。

地球和火星環境差異

研究小組還創造了不同的土壤和鹹水,模擬了火星上的一些條件。通過將微生物引入到這些火星類似物中,他們可以計算出今天火星表面下可能存在什麼樣的生命。研究人員最感興趣的是極端生物(生活在地球極端地區的生命)。在鹽水實驗中,我們使用了嗜鹽平撞球菌(一種可以在非常鹹和非常冷的條件下生活的微生物),發現它真的有很高耐受性。然而,雖然可以模擬火星上的條件,但不能精確地複製它們。

火星表面的輻射水平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高得多,而火星上可用的水比地球上最乾燥的沙漠少得多。令人驚訝的是,有很多微生物可以在非常接近火星的條件下存活,但必須在火星上進行測試才能絕對確定。了解過去火星上有多少水,對於了解其潛在的宜居性至關重要。在地球上,幾乎在任何我們能找到水的地方,都能找到生命。因此,如果火星曾經比現在潮溼得多,那麼宜居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探索火星有多少水

現在各種火星探測器在不同的地方發現了火星上存在古代水的證據,美國宇航局(NASA)好奇號火星車發現了一個古老的湖床,而火星的北半球似乎曾經有一個大海洋,現在科學家們想要讓這些研究更進一步。西班牙馬德裡西班牙天體生物學中心的阿爾貝託·費倫博士負責協調MarsFirstWater項目,這個項目的目標是計算出火星在最初10億年裡可能有多少水,這是液態水還是冰,它在那裡存在了多長時間,以及它在哪裡。

該項目利用過去、現在和未來在地球和火星任務,例如美國宇航局即將於2020年7月發射的「毅力號」火星車和計劃於2022年發射的歐洲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火星車,旨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建和繪製古代火星表面。在45億到35億年前,火星被認為擁有活躍的表面水圈,其中包括冰川、河流、湖泊、三角洲,甚至可能是地中海大小的半球海洋。

初現的火星景象表明,火星夏天類似於冰島的冬天,冬天類似於南極的冬天。之前一項名為IcyMARS的研究得出結論:古代火星可能比人們預期的要冷,但仍然足夠潮溼,可以居住。在火星歷史上的某個時候,當火星核心由於未知的原因冷卻時,這些水被從火星上剝離,它的大氣層被太陽風吹走了,結果,火星變成了現在這個極端寒冷的星球,MarsFirstwater項目將在火星上尋找任何可能的生物標記物。

尋找火星生物標記物

如微生物脂質,這些生物標記物一旦在這個更適宜居住的古老地點生存下來,就可能成為生命的證據。例如,檢查火星巖石上發生的化學過程,可以告訴我們存在多少液態水,可以計算出那裡可能存在什麼樣的生命。該項目還將在火星地質記錄中尋找與地球上微生物產生生物標誌物相似的生物標誌物。研究團隊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結果:

發現在地球上發現的一些微生物類型,可以阻止火星上的水,由於它們的生物過程而凍結成冰。而一些古代生命的跡象,可能會保留在火星表面下的潮溼粘土中,這些跡象可以由火星車進行研究。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下一階段,將是將所有這些線索拼湊在一起,並使用即將到來的火星探索任務數據來尋找新的生命跡象。火星是宜居的,下一個要回答的問題是,它是否真的適合人類居住?

堅持不懈和探索火星可能是不夠的,相反,可能需要一項可以直接對火星進行採樣以尋找生命跡象的生命探測任務來確定。

博科園|研究/來自:Horizon: The EU Research & Innovation Magazine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的生命證據,在地球上找到了?
    當年勇氣號著陸火星時,曾有吃瓜群眾P了一張火星人抗議的照片。而現在,勇氣號似乎真的在火星上找到了疑似生命的證據。如今,地球上找到疊層石很快,時間的箭頭就指向了2016年,坐標也從火星移回到了我們的地球。來到南美洲,來到智利,來到一片叫做El Tatio的地區。
  • 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地球上的生命是不是從火星帶來的?
    千百年來,當人們仰望星空時,總會禁不住地發出這樣的疑問:在這個無垠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是孤獨存在的嗎?我們是多麼的想知道,地球之外,還有沒有生命的存在。我們捕獲各種從宇宙傳來的信號,把探測器發射到火星上,宇宙飛船飛往遙遠的太陽系之外,一心想找到地外生命與文明的蛛絲馬跡,可是,至今卻杳無音訊,也沒有找到任何外星人充分的證據……
  • 地球生命起源於火星?
    早期地球大氣中的氫氰酸溶於水會生成甲醯胺。甲醯胺的沸點比水高,因此在環境溫度很高時,水或許已蒸發殆盡,甲醯胺卻只是變得更加濃縮而已。而作為「腳手架」的硼酸鹽廣泛散布於今天的地表。貝納在當今的地球上找到了一處地方,那裡既酷熱難當又出產硼酸鹽,這就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死亡谷。貝納認為,誕生生命的搖籃可能和那裡的條件非常相近。
  • 40年前就找到了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可有機物並不是地球的特產
    比如說好奇號在火星上找到了硼元素,而因為硼元素又是屬於穩定生命RNA的關鍵元素,若沒有硼元素的存在,RNA也就無法穩定的存在,因此會有人說,硼元素的發現又成為了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標誌。可誰不知道,硼元素的本身是就是太陽系內普遍存在的一種元素,除了地球之外,不止是火星,其他星球上也同樣能有硼的身影,那怎麼不說這也是其他星球有過生命存在的標誌呢?
  • 生命的起源——火星!
    事情是這樣的:當生命在地球表面爆發時,火星上的一切是背道而馳的,真的是完全相反,大氣被太陽風一揭而散,火星失去了他的磁層,接著宇宙射線和紫外線衝擊了地表,然後水資源逃離到了空間中和地層下,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如果我們想要在火星表面找到那些生命印記的蛛絲馬跡,如果他們在那裡的話,我們需要了解這每一個事件,對於火星保存的記錄有過怎樣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那些生命的印記藏在哪裡了,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將
  • 人類是否可以移民火星?首先,我們要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李博士的出版書籍《我們是火星人?》中,曾提到地球生命可能是乘著「火星開往地球的隕石列車」來到地球的,這意味著我們人類可能是「火星人」。而當下人類文明發展快速,認知度已遠超地球範圍。那麼,就生存角度而言,人類可能脫離地球,跑到火星上居住嗎?
  • 火星或存在生命?好奇號發現,火星湖泊與地球海洋有相似之處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尋找外星生命、宜居行星,是我們探索宇宙的主要目標之一。雖然我們暫時還沒找到宜居的行星、外星生命,但是發現了一些疑似具備孕育生命潛力的天體,如離我們地球較近的火星,還有泰坦星、歐羅巴等。
  • 火星和地球曾經有交換過生命嗎?
    地球和火星時不時地會遭受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其威力足以炸掉地球和火星上的巖石,並讓這些巖石碎片擴散到太陽系的空間中。有些地球巖石會落在火星上,而有些火星巖石則會落到地球上(這就是火星隕石的來源)。如果地球和火星能夠交換巖石,那麼它們之間也能夠交換生命嗎?
  • 地球生命來自火星?科學家:可能性很高,我們或許是火星生物
    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為: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並非是土著,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生物祖先,可能來自於外太空,也就是說,我們多年以來苦苦尋找的「外星人」,可能就是我們自己,這就是關於生命起源的著名理論——有生源說。其中,尤以火星最被關注,最有可能是地球生物的故鄉——我們可能都是「火星人」!
  • 40多次火星探測,人類能在火星找到生命嗎?
    導語: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40餘次火星探測,2020年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開啟奔火之旅。與此同時,美國和阿聯的火星探測器也先後升空。火星,是人類探索宇宙星空的關注焦點。有關火星的前世今生、火星生命的奧秘、火星與地球關係的猜測,一直是縈繞在人類文明歷史中的亙古之謎。
  • 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如果兩者位置互換,火星會有生命出現嗎?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正是因為地球人類才得以生存,世界上才會有如此之多的生命存在,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他也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個孕育出生命的星球,而在八大行星當中,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正是因為如此巧妙的位置,地球才有了適宜的溫度和大量的液態水。
  • 火星能否成為「第二地球」?水冰、甲烷物質的發現或表明有生命
    近些年來,人類不斷的進行火星探索,並且制定了未來可能實行「火星移居」的計劃,可以說已經完全是存在改變現有火星狀況的思維了,希望建立出人類的「第二個地球」,但是從已有的科學探索數據來看,火星的改變可能並不是那麼簡單,即使未來人類有能力進行登陸,要想讓「火星」變「地球」,少說可能都是得上百年吧,況且暫時也不知道火星有沒有支配人類或者地球其他生命支配的元素,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我們來看看如今的一些發現。
  • 尋找地球和火星上古代生命跡象的新方法
    火星2020任務,包括向火星派出名為「恆心」的漫遊車,以尋找該星球過去的生命的證據。還將收集30億年歷史的巖石樣本,地球科學家認為這些樣本可能包含火星上古老的生命跡象。後來,美國宇航局將執行一項任務,以檢索這些樣本,以便地球上的研究人員可以查看它們是否確實包含古代生命的跡象。
  • 火星曾經被撞擊,地球也遭遇到碰撞,為什麼火星就不能誕生生命了
    地球、金星和火星這3個物理尺寸非常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一起組成了一個創造生命的、夢幻般的豪華鏈條。終於就在這裡,宇宙中的奇蹟終於發生了,就在這三顆星球當中,宇宙實現了生命的創造。不過這三個星球當中,最終僅僅只是地球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擁有生命的星球。
  • 勇氣號出現故障,卻找到了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真有生命?
    火星作為地球的姊妹星球,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的探索目標,由於火星的環境與地球環境十分相似,同樣作為處於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火星的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平均火星日為24小時39分35.244秒。
  • 生命能否存在於火星的地下深處?
    該研究分析了附近巖石物體的地下區域的「厚度」(原則上可能存在水和生命),以及其中的高壓是否可以完全排除生命。勒布認為,答案可能不是。「無論是月球和火星上缺乏一種氣氛,將允許液態水在其表面上存在,但在表面之下的溫暖和加壓的區域可以允許生命的化學液體的水。」該研究還限制了深層地下環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材料的數量,儘管答案很小,但令人驚訝。
  • ​勇氣號出現故障,卻找到了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真有生命?
    火星作為地球的姊妹星球,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的探索目標,由於火星的環境與地球環境十分相似,同樣作為處於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火星的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平均火星日為24小時39分35.244秒。
  • 地球上微生物生命的發現為火星上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
    簡介:研究表明火山巖冷卻時產生的裂縫填充的粘土內微生物密度幾乎和人類腸道的微生物密度相同,鑑於這和火星地表的組成有較高相似性,科學家對能在火星找到生命有了更大期望。 「我現在幾乎能想像到我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 地球上微生物生命的發現為火星上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
    簡介:研究表明火山巖冷卻時產生的裂縫填充的粘土內微生物密度幾乎和人類腸道的微生物密度相同,鑑於這和火星地表的組成有較高相似性,科學家對能在火星找到生命有了更大期望。太平洋海底發現的一小群微生物與1.3581億英裡外的星球的新可能。「我現在幾乎能想像到我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 火星生命證據找到了!NASA機器人在火星表面找到了大量噻吩化合物
    雖然有機化合物本身並不一定代表著生命本身,但這些發現對於未來探索紅色星球表面和地下的任務來說,可是個好兆頭…這些火星表面的有機分子含有碳和氫,也可能包括氧、氮和其他元素。這類有機分子通常與生命有關,但也可以由非生物過程產生,但它們一定程度上可被視作生命能否存在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