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作為地球的姊妹星球,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的探索目標,由於火星的環境與地球環境十分相似,同樣作為處於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火星的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平均火星日為24小時39分35.244秒。
從這些條件上來看,火星的環境還是非常不錯的,曾經人類一直都把火星當成是人類的「第二家園」,儘管火星一片狼藉,土地貧瘠,乾旱缺水,但是人們對於火星生命的探索依然滿懷信心。
火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為了探索出火星生命,早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們就對火星展開了探索,起初科學家發現火星環境惡劣後,對它能夠孕育生命充滿了懷疑。
不過勇氣號在火星的探測上卻有了重大的發現,並且還找到了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這是怎麼回事呢?勇氣號將機械臂伸到火星表面的一道淺溝裡,找到了火星上曾有水存在的證據。經過科學家對礦物質成分的分析後認為,該巖石在形成過程中或剛剛形成之初曾有水。
水是生命資源,水的發現讓科學家對火星生命有了很大的信心,後來勇氣號的車輪出現故障,它行駛在火星表面上,在火星上留下了深深的車輪印記,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科學家在這裸露的土壤中,發現了大量的矽,但是這種成分只在遠古熱水系統中形成,與地球早期孕育生命的情況很相似。
因此這也意味著,在遠古時期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勇氣號發現的矽就是最好的證據。2008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宣布,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加熱土壤樣本時鑑別出有水蒸氣產生。
另外好奇號在對火星巖石樣本進行分析時,發現了樣品中含有磷、氮、氫、氧、碳,而這些都是支持生命存在的關鍵化學成分,並且調查發現遠古火星是個溼潤環境,因此有科學家表示,火星環境宜居的可能性很大。
2013年「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有重大發現,在火星上發現了存在古湖泊的證據,並且湖裡的水可能是可以飲用的淡水,這是當地曾經長期存在溼潤環境,並有簡單生命出現的證據。當時「好奇號」號探測任務的首席科學家格羅茨格爾表示,如果將地球上的微生物放到火星上的湖泊裡可以存活並生長。
雖然我們並沒有找到火星生命,但是我們已經找到了火星可以孕育生命的證據。後來科學家又在火星上發現了甲烷氣體,可是甲烷氣體是不可能由非生命方式製造出來的,因此有不少科學家都認為,火星表面大氣甲烷濃度較高的地區或有微生物存在。
2018年法新社消息稱,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湖,科學家們在火星上發現了巨大的地下蓄水層,這增加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期望。 2019年「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還發現了富含礦物鹽的沉積物,表明坑內曾有鹽水湖。
這一系列的發現都讓人們不得不懷疑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即使我們並沒有找到火星生命,但是至少可以證明火星環境是宜居的,或許在未來人類真的可以實現移居火星計劃。那麼大家對於火星生命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