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證據

2020-12-03 騰訊網

自從19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沉迷於在火星這個「紅色星球」上尋找生命的痕跡,但是「火星上存在生命」這一假設是否有任何真正的基礎依據,理察·A·羅夫特從數據中篩選證據。

證據的搜索還在繼續。美國宇航局的InSight著陸器於2019年2月12日在火星表面上放置了他的熱探針,也被稱為熱和物理的屬性包。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

187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範尼·夏帕雷利將他的21.8釐米的望遠鏡放在火星神秘的磁碟上——當時這是最好的望遠鏡。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火星本身就並不是一個單純存在於天空中的光點,而是一整個世界,但是夏帕雷利是第一個嘗試對其進行詳細繪製的人。

他觀察到了黑暗的區域,並且認為這些區域是海洋,由數百裡長的線性特徵相連。他將這些線性特徵成為卡納利,從技術層面上來講,這一術語的含義是:渠道,但是在英語裡被翻譯成「運河」。

在19世紀的70和80年代,夏帕雷利一次又一次地繪製了火星的地圖,並說服自己說運河系統正在迅速地擴張——就像先進的文明正在拼命地試圖在乾旱地情況下保持其供水一樣。

圖為火星地圖變化

來源:騰訊新聞

甚至是在當時那個年代,夏帕雷利的許多同事還是十分質疑他的這一假說,美國天文學家戴維·溫特勞布,在其2018年發表的 著作《火星上的生命》(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中提到,這些特徵是否僅僅是夏帕雷利的望遠鏡存在光學上的設計不良或者是他的錯誤猜想導致的。

但是夏帕雷利的觀點激發了公眾的想像力。其他人甚至表示,這一顆「紅色的星球」,之所以有這樣紅的顏色是因為它富有茂盛的植被,就像它被日本的楓樹覆蓋了一樣。1938年,奧森·威爾斯的電臺改編的《世界大戰》的廣播劇使成千上萬的聽眾驚慌失措,該廣播劇使聽眾們堅信火星的使人致死的「魔法棒」就要出現在自家門口了。1976年,當美國宇航局的維京1號人造衛星拍攝了第一張火星的清晰的圖像的時候,一個被稱為是「火星上的面孔」的照片作為「類似人類的外星人曾經存在於我們的相鄰行星——火星」的證據,刊登在小報上,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並製造了巨大的反響,甚至使古埃及人蒙羞。

現在我們知道了,所謂「火星上的面孔」,像是運河一樣,也是光影和我們玩的「小把戲」。但是,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過程仍在繼續。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已經證明了,火星曾一度與地球存在諸多相似的地方,一樣有海洋、湖泊和河流,此外,火星上還擁有比今天地球的薄膜還要濃密的大氣層。

現在,關於這顆「紅色星球」,最早的紀元被官方命名為「挪亞人時期」——這一命名來源於使人想起大量的水的圖像。

如今,關於火星最迫在眉睫的問題不是是否曾經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實際上,在遙遠的過去的各個時期裡,它確實是適宜人類居住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火星是否可以在氣候變得過於寒冷和乾燥前,使得生命得以延續和生存。如果火星可以的話,那麼這將是天體生物學家稱之為生命「第二個起源」的證據(第一個起源是源於我們自己)。

即使是第二種起源,也永遠不會超出單細胞微生物的範疇,這也意味著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生命的數量增長了至少兩倍。如果這發生在這裡,它將多久會在天文學家們一直尋找的行星上,圍繞著遙遠的恆星旋轉著發生一次呢?以及,其中的某些微生物大概多久才能演變成我們這樣的生物呢?

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最簡單的方法是,是否存在一個,來自科幻小說家的夢中的類似有多個觸手的什麼東西,從巖石背後跳出來,向我們招手:「歡迎光臨,地球,我在這裡!」第二簡單的方式則是,是否流浪者可以挖出一些土壤樣本,並有一堆蠕動的微生物存在於在這些土壤樣本中。

但是火星的表面是一個極其惡劣的環境,如果存在或者曾經存在過生命的跡象,可能都很難發現。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一點可行的尋找方法都沒有。

1 |尋找巖石中的結構

在地球上,這意味著化石,也就是「恐龍的骨頭」,歐洲航天局ExoMars項目的科學家喬治·瓦格說,「如果能看到任何類似的東西,這就可以表明他還活著。」

但是可悲的是,這並不適合微生物。因為瓦格說,「我們需要一臺電子顯微鏡才可以觀察到微生物,然而火星上沒有電子顯微鏡。」即使我們可以把電子顯微鏡帶到火星上,「微生物們也都是很小的杆和球,並且與生命無關的所有過程都能產生杆和球。」

迄今為止,對火星的密集檢測至今都無法為「火星上存在生命」這一假設提供證據。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

1984年,科學家在南極的艾倫丘地區發現了一個1.9千克的隕石,而這一隕石被證明是古代小行星從火星表面炸掉的碎片。

然而當電子顯微鏡的圖像顯示出類似於化石微生物的棒狀結構時,科學家對這一結果感到十分興奮,甚至於當時的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在白宮簡報中也提到了這一點。然而這一切都落空了。

「它很快就被證明這與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無關。」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澳大利亞地質學家和天體生物學家阿比蓋爾·澳爾伍德說,「這要麼是巖石的陸地汙染,要麼就不是生物汙染。」

這件事之後,澳爾伍德說,艾倫丘隕石的其他特徵被認為具有生物學起源,但也可能因為,被認為是地質過程的結果而被科學家們否定。

她認為,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火星隕石僅僅只是被從其地質環境中剝離出來的巖石。澳爾伍德還補充說:「如果我們對巖石形成的背景有所了解,那麼我們將能夠確定生物學或非生物學假設是否正確。隕石的問題是我們在地球上沒有那樣的形成環境。」

但是,此問題不適用於在火星表面運行的漫遊者,漫遊者可能能夠檢測到整個微生物菌落留下的痕跡。瓦格說,「不僅僅只有一種微生物,而是數十億種的微生物。」

在地球上發現了這樣的地層,澳爾伍德領導的團隊正是在諸如西澳大利亞的皮爾巴拉地帶等地方,在34.3億年前的巖石中發現了稱為疊層石的特徵——由單細胞生物墊形成的丘狀結構。

瓦格表明在火星上也可以找到類似的地層,特別是在曾經是湖底、靠近噴灰火山的地區。他說,「如果有生命,菸灰的沉降方式會有所不同,各個地層將會形成大致水平的地平線。」

但是,如果湖底有微生物菌落,那麼這些微生物就會捲起來,將沉積物的顆粒捕捉到疊層石狀的結構中,「會有一種印跡表明,微生物們就在那裡。」

2 |古代巖石中的生物特徵

能找到含有與生命有關的化學物質的巖石,這幾乎和發現化石一樣,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科學家們並不是要尋找與我們自身存在的脂質、蛋白質、DNA同類的化學物質,相反的是,他們將會尋找火星上的生命用來替代此類化學物質的殘留物。瓦格和其同事們在2017年發表稱,這些殘留物質可能難以保存數十億年,但是即使它們與地球上的生命的化學構造完全不同,他們有四個特徵可以使他們長存。這四個特徵分別是:

同手性:

許多有機分子都是不對稱形狀的,這意味著它們有「左手」和「右手」兩種形式。非生物過程往往會產生相同數量的生物。而生物的過程則只會產生一個或者其他的生物。儘管好奇號漫遊者在火星上發現了有機化學物質,卻沒有檢測它們手性的能力。

分子結構和質量的「聚類」:

地球的生命傾向於在限制的尺寸範圍內構建基塊。例如,儘管沒有理論上的缺陷,脂質不具有更多或者更少的碳原子,但是它們的碳原子數量都傾向於在14-20個之間。同理,我們的DNA和RNA使用的五個核苷酸鹼基(四個用於DNA,另一個在RNA中)的分子量在112到151之間,而我們用來製造蛋白質的胺基酸的分子量則是75-204。瓦格說,「如果您發現有化合物的『孤島』,那麼這種聚類就是一種生物特徵。」

重複分子亞基

正如我們所知,生命將化學物質製成碎片,一次添加一個子單元。我們在蛋白質和DNA中看到了這一點,但它也以較小的分子(如脂質)的形式出現,它們以兩個碳原子的單位組裝-意味著它們傾向於具有偶數個碳原子(14、16、18等)。類異戊二烯-精油和色素的成分,包括葉綠素-被組裝成五碳亞基。即使這些化學物質隨時間分解,它們的降解產物仍保持相似的模式。瓦格說:「除非涉及生命,否則這一切都是不會發生的。」

同位素的比例

至少在我們所認知的範圍內,生物過程的各種工作方式略有不同,其化合物包含重要原子——比如碳原子,的不同同位素。非生物工作過程則不會有這種傾向情況。在地球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碳的兩個穩定同位素:12C和13C,而較重的13C的同位素則不受歡迎。這種影響雖然不大,但通過測量這兩種碳元素的同位素的比率,就足以確定含碳化合物的來源是生物來源還是非生物來源。這甚至可以用來確定懷疑,運動員使用藥物作弊的相關物質:類固醇和激素是實驗室合成的還是由自己的身體產生的。在火星上,任何相較於背景水平的,12C/13C的比率變化都將是有生命存在的跡象,而不是地質活動的標誌。

3 |甲烷吸氣

當然,未來的漫遊者可能會挖出活的生物體,而不是古代巖石中降解出來的化學物質。但可以很確定的是,「如果你的有效載荷可以檢測到過去生活中更具有挑戰性到跡象;如果你想要採集到含有微生物的樣本,那麼僅僅是在公園裡散個步就可以檢測出其中的化學成分。」瓦格這樣說道。

但是尋找到現存的生命跡象的另一種方法則是:測試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在地球上,甲烷主要是由生物活動產生的,包括牛放的屁到正在分解的植物等等。但是甲烷也可以由地質的活動過程產生,例如水和一種叫做橄欖石的礦物在蛇化過程中產生相互作用,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綠色的巖石,被稱為蛇紋石。

圖為:火星大氣

圖源:新浪

JPL科學家克裡斯·韋伯斯特說,2004年,ESA的火星快車軌道飛行器在地球各處發現了甲烷的痕跡,但令人沮喪的是,因為每一次勘測到甲烷都是一次性事件,沒有可辨認的模式。

緊接著,在2018年,韋伯斯特報告說,好奇號火星車經過了六個地球年(三個火星年)的測量,發現甲烷的大氣水平在夏季達到峰值,並會在秋季和冬季有所下降——但這並不一定是在表明甲烷可以產生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則在溫暖的天氣中醒來,在冬天的時候進入冬眠狀態。韋伯斯特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甲烷的產生過程中看到多次重複出現的東西,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是來自巖石化學還是微生物。」

但是這一發現出現了一些問題。幾個月後,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2018年會上,瓦格的團隊報告說,自2016年以來,一直在火星上空飛行的ESA的「痕量氣體軌道飛行器」無法在火星大氣中的任何地方找到可測量的甲烷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不可能出現局部膨脹的現象,例如好奇號火星車在大風火山口中觀察到的,但這確實引發了人們對甲烷在全球範圍內的顯赫性的疑問。

4 |繼續深挖

科學家們一同認同的一件事是,如果火星上存在甲烷,則可能是由於微生物活動的季節性變化,或者更可能是由於地表允許氣體從更深處逸出的能力,在隨著季節發生變化,導致甲烷從地下滲出。

我們還知道,火星的表面是極度荒涼的,這是由於火星的大氣太過於稀薄,以至於無法阻擋強烈的輻射和高濃度的氧化性化學物質(例如高氯酸鹽)。 「我們使用高氯酸鹽進行滅菌。」加拿大安大略省約克大學的行星科學家約翰·摩爾斯這樣說。

科學家在土衛二和火星上定殖微生物

圖片來源:SPACE

我們所需要做的是關注火星表面上下面的物質,而不是破壞性的輻射和氧化劑。 美國宇航局的InSight著陸器於2018年11月26日降落,將通過監測火星地震的地震回波開始這一過程,地震回波的振動可以揭示火星內部的許多情況。但是這一過程的結果將是深部地球物理學家最感興趣部分。JPL的行星科學家和物理學家弗拉達·斯塔門科維奇說,下一步就是使用遙感技術尋找可能有水的地方,然後儘可能深入地進行鑽探。

這聽起來就像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但實際上,我們並不需要將數噸的建築材料運到火星上,也不需要設置類似於石油井架的東西。相反,斯塔門科維奇說,這可以通過稱為「電纜鑽」的方法來完成。他說:「我們可以深入到和導線一樣的深度。」「有些電線的長度不到一公斤。」斯塔門科維奇和他的同事在今年1月的《自然天文學》上寫道,還可以通過減輕重量的方法:具體的做法是壓縮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用它代替傳統的鑽井液將物質衝洗回地面。

可能有人會猜到。但是在《自然地球科學》2018年的一篇論文中,由斯塔門科維奇領導的另一個團隊認為,我們可能會鑽探到一個不僅有能夠生產甲烷的細菌,而且還能支持有氧生命的地區。目前,氧氣僅佔火星大氣層的0.145%(相比之下,地球佔21%),但是斯塔門科維奇的小組通過計算得出,在已知地表附近發生溫度和壓力的條件下,令人震驚的是大量氧氣可能會溶解在如鹽水般的火星地下水中——這遠遠超出了支持像地海綿一樣複雜的需氧生物的能力。

並不是說氧氣是這些生物唯一需要的東西。 「有氧生活還有許多其他要求,」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戴維·卡特林說。但是,今天那裡可能有足夠的氧氣來支持相對複雜的生態系統,而這一想法,著實令人興奮。

5 |原始空氣中的痕跡

無論您是要尋找現今的生活還是長壽的徵兆,主要問題是火星大氣層是否足夠厚,足以加熱地球,使其有形成現在生活的機會。

有大量的地質證據表明,火星曾經具有十分高到溫度,到存在大量液態水。但這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的現象還是僅僅是在短期內發生的?摩爾斯說,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這是美國宇航局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繞地球運行的太空飛行器:火星大氣層和揮發層演化(MAVEN),這一太空飛行器主要用於研究火星大氣層與行星際空間如何相互作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布魯斯·雅科斯基說:「我們已經能夠確定的是,火星的溫度現在已經沒有那麼高了。」

這聽起來像是,火星在最初存在十分厚實的大氣層的證據,大氣層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侵蝕,而被侵蝕後的大氣層則足以使地球陷入深度冰凍。但這目前並無定論。火星大氣有時可能很厚,有時又很稀薄,這也就是為什麼摩爾斯會提出火星存在間歇性變暖和變冷現象。

「把火星的大氣層視為我們錢包裡的錢。」 捷克斯基這樣說道:「我們可能會付出很多錢,但這並不能決定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我可能會不斷地從ATM機中提取現金,但是我們的錢包裡依舊有可能,隨時都只有幾美元。」地球是否足夠溫暖,一小段時間足夠長,生命是否有現實的開始生存下來的機會,這可能都是火星上可以存在生命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6 |選擇合適的地方尋找

美國宇航局的下一個發射器,即「火星2020」火星探測器,將前往一個45公裡寬的盆地,即火山口湖。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它曾經是一個湖泊,一條河流從周圍的高地流進來,形成了一個大三角洲。「三角洲非常善於保存生物特徵,而生物特徵的證據可能存在於湖水中,或沉積物與湖水之間的界面,或者可能是被河水衝刷的生物中的生命。根據天文在線發布的新聞稿,項目科學家肯·法利在2018年末的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道。

但是像火山口湖三角洲這樣的地方並不是唯一可以保留生命跡象的地方。新南威爾斯大學澳大利亞天文生物學中心主任馬丁·范·克蘭東克表示,也有可能是在類似起源生命的地點中尋找生命跡象。

科學家曾經認為,這些地方本來是海底熱液噴口,在那裡,有重要的化學物質從地殼深處排出。但是目前的理論認為,像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那樣的溫泉池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儘管海底通風口可能散發出許多有趣的化學物質,但它們沒有太多時間來形成更複雜的益生元。 範·克蘭東克說:「它們只是消散、然後消失。」

圖為:美國黃石公園溫泉池

另一方面,溫泉池沒有這種問題。他們還經歷了水位的波動,從而導致乾濕循環的變化——實驗室通過實驗表明,正是這種情況使小分子連接到越來越大的鏈中。範·克蘭東克說:「它們是複雜的機器。」

這些溫泉還產生二氧化矽礦物,範·克蘭東克將其描述為「地質世界的埃及墓」。它完美地保留了特徵,包括生命的跡象。」

此外,據稱它們還存在於火星上,發現了2007年美國宇航局的「精神漫遊者」漫遊者在古瑟夫撞擊坑哥倫比亞山地區的一個名為本壘板的位置發現了其中的一個殘餘物。範·克蘭東克說:「我們認為生命的第二次起源可能是在火星上發生的,因為它具有與現在認為的,地球大氣組成成分有關的成分。」

那麼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第二個起源?我們目前擁有的唯一證據是我們尚未找到它。

如果生命仍然存在,它很可能已經退至地下十分遠的地方,以至於我們迄今使用的那種軌道工具和漫遊車是看不見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古代生命的真實特徵,也沒有任何事實證明它不存在。即使在地球上,古代生命的痕跡也很少見且分散。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了這樣的痕跡,那麼科學的頌歌之一就是,非同尋常的主張需要非同尋常的證據。對於火星上的生命,JPL的艾爾伍德表示,這意味著「必須接受的每個生物學假設」都必須被排除在外。沒有如果、但是和或許。關於火星生命的證據將需要絕對證據。

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艾爾伍德認為,這不可能。她說:「我認為只要生命在那裡,證據就在那裡。」 「這取決於我們能完成的工作。」

作者: Richard A. Lovett

FY: milktea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讓我們評估一下證據
    自19世紀以來,人們一直痴迷於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尋找生命,但是否有任何真正的基礎來假設它存在,或者曾經存在過? 調查仍在繼續。在火星上發現生命的最簡單的方法是,一個多觸手的東西從一塊巖石後面跳出來,向我們招手:「歡迎,地球人,我在這裡!」「第二理想的情況是,探測器採集土壤樣本,發現一群蠕動的微生物。但是火星的表面是一個極其惡劣的環境,生命的跡象,如果它存在或曾經存在過,可能很難探測到。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更多的好方法來尋找它。
  • 火星上有水,能說明火星存在生命嗎?
    而此前,已經有相關研究在火星表面發現有水流動的痕跡。而液態水是科學家們尋找系外生命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發現液態水是否可以證明火星存在著生命呢?火星存在生命嗎?和地球一樣,火星也誕生了40多億年,而且在40多億年中,火星的環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 火星上曾經有生命存在過嗎?
    當我們問「我們在哪裡可以找到外星生命」時,許多科學家會首先轉向火星,因為它與地球相似的地方很多。火星的過去或許像地球一樣適宜生命的存在。儘管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跡象,但科學家們從未放棄對它的尋找,因為他們知道在極端環境中生命的潛力是很強大的,一切都有可能。
  • 勇氣號出現故障,卻找到了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真有生命?
    火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為了探索出火星生命,早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們就對火星展開了探索,起初科學家發現火星環境惡劣後,對它能夠孕育生命充滿了懷疑。不過勇氣號在火星的探測上卻有了重大的發現,並且還找到了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這是怎麼回事呢?
  • ​勇氣號出現故障,卻找到了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真有生命?
    不過勇氣號在火星的探測上卻有了重大的發現,並且還找到了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這是怎麼回事呢?勇氣號將機械臂伸到火星表面的一道淺溝裡,找到了火星上曾有水存在的證據。經過科學家對礦物質成分的分析後認為,該巖石在形成過程中或剛剛形成之初曾有水。
  • 火星上是否真有生命存在?
    火星一直是各國科學家最為關注的一個星球,同樣處在太陽系中,還跟地球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前段時間又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這更加讓人們堅信了火星上是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不過猜測終究是猜測,至今為止,現在咱們還是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比如說話的生命物質,或者是曾經的生命裡留下來的化石,這些鐵證才能說明火星上是真的有生命的,不然就是猜測!
  • 火星上生命存在的證據也許被摧毀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猜測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海盜」號在火星表面著陸並發回了第一張火星地表照片,人們才知道,火星上沒有所謂的運河和建築,只有布滿了巨石的沙丘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火星可能曾經存在過生命。
  • 酸性液體或摧毀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證據
    近日,金星雲層中首次探測到大量磷化氫,意味著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而此前,科學界一直對火星曾經擁有生命寄予極大希望。Rosalind Franklin號漫遊車將鑽進火星表面,收集土壤樣本並在原地進行分析。 在火星上尋找生命時,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粘土土壤是首選收集目標,因為粘土可以保護內部的有機分子物質。然而,過去地表上酸性物質的存在可能削弱了黏土保護之前生命證據的能力。
  • 中國科學家發現火星曾有生命證據:隕石有碳顆粒
    (資料圖片)  「火星上有生命嗎?」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尋找火星表面的生命跡象。  落到地球上的火星隕石非常少,目前全球也就發現了120多顆。我們此次研究的這顆火星隕石2011年落在摩洛哥沙漠,形成於6億年前,被稱為「提森特(Tissint)」,是最「新鮮」的一顆,受到汙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我們有兩個重要的證據,證明這些碳顆粒是來自火星的。第一個證據是有一部分碳顆粒被包裹在一種我們稱之為「熔脈」的地方。
  • 科學家稱:「甲烷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
    科學家稱:「甲烷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據新華社電 歐洲和美國的三個獨立研究小組分別探測到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氣體
  •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來自火星的隕石是否能夠給我們答案?
    羅賓·貝克/AFP/Getty Images在一顆來自火星的隕石中,真的找到了生命嗎?來自火星的隕石上並沒有發現生命。在火星隕石上看到的是被認為可能是生命的化石證據的物體。對於火星隕石上發現生命這一重要發現,需要強大的證據來支持。也許未來當我們對火星了解了更多之後再重新審視這些隕石,我們將能夠確定上面是否確實帶有生命的痕跡。但當下,沒有人可以下定論。至少至今還沒有人發現確鑿的證據能證明。
  • 也許我們在太陽系裡並不孤單,太陽系其它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嗎?
    除了地球以外,太陽系其它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嗎?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常說:「非凡的斷言需要有非凡的證據」。地球之外有生命的斷言,必須是明確的,還需要充分的證據,這樣才會有人相信。火星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來看看證據。證據一:起初科學家認為火星和月亮一樣,布滿隕石坑、荒蕪、沒有生命。
  • 金星上存在生命?磷化氫並非生命存在的確切證據
    磷化氫在地球上是與生命有關的有毒氣體,這種氣體被認為是潛在的生物信號,可以作為其他行星和天體上存在生命的證據。地外生命這個神秘又經久不衰的命題,也是現代科學研究的前沿。「我們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嗎?」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菂看來,探索地外文明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傳統之一,目的在於「幫助了解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 美國教授表示火星上存在昆蟲,專家卻質疑,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
    人類早就已經在火星探測器上發現了火星表面存在生命的痕跡,卻找不到直接證據來證明火星真的有生命,因此有很多人還不敢相信火星上有生命。在前段時間,美國教授表示,火星上或許存在昆蟲,不過,其言論並沒有得到科學家的認可,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質疑,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
  • 火星上有生命嗎?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其表面特徵讓人聯想起月球上的撞擊坑,以及地球上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英語中,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分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
  • 美科學家發現「火星昆蟲」,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存在嗎?
    從人類開始對火星的研究開始,人類就發現其實火星上的氣候條件非常的惡劣,根本就不適宜人類居住,甚至不存在任何的生命跡象,這是毋庸置疑的一些結論。但是最近有美國學家卻發現稱之「火星昆蟲」的一些所謂的生物,這又讓人們產生了大大的疑問:火星上真的會有生命存在嗎?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或許看完你就知道了呢!
  • 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地球上的生命是不是從火星帶來的?
    千百年來,當人們仰望星空時,總會禁不住地發出這樣的疑問:在這個無垠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是孤獨存在的嗎?我們是多麼的想知道,地球之外,還有沒有生命的存在。當時並沒有定論,只是認為,不排除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這種可能。我們在追尋地外文明的過程中,這種一驚一乍的「發現」,並非僅此一次。推測火星上存在生命,最早的是,1877年火星大衝時,義大利的天文學家斯基亞帕雷利,利用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發現,火星上一條條的暗線,連通著一塊塊的暗區,看上去就像一條條的河流連通著大海。於是,他稱這些暗線為「水道」。
  • 火星上有生命嗎?
    眾所周知,我們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冥王星2006年被劃為矮行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除名),在整個太陽系中,唯有火星與地球的情況相似度最高,那麼火星究竟有沒有可能誕生生命,或者有沒有存在生命呢?火星上擁有地球生命所依賴的水和空氣火星有空氣,但非常稀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而且主要是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而同時行星科學家們火星的表面發現了存在液態水的證據!
  • 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嗎?
    浩瀚星海之大,很多人堅信地球並不會是唯一的生命家園,而近幾年宇宙探索的焦點,除了月球,幾乎全是鎖定在火星上,這個無數科學設想寄於希望的人類目標移民行星,一個在衰敗前可能存在過生命甚至有可能正在發育第二生命的火紅的星球。
  • 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早在19年前,就已經發現證據
    人類最早探測火星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64年,但有關於「火星生命」的猜想,卻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1877年,一名天文學家在觀察火星的時候,表示自己在火星上找到了一條大運河,認為這絕對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開鑿的。這意味著,火星上或許是曾經存在過智慧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