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要到火星上去,必須穿上密封的太空衣以抵擋由害的紫外線,因為火星上的空氣很稀薄,太陽輻射很強;同時還得帶上氧氣瓶,因為那裡的大氣主要有二氧化碳構成,而且氣壓只有地球的1%。火星上也有雲,但是比地球上的雲稀薄多了。火星上空氣乾燥,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即便在赤道,白天的氣溫也很少高過冰點;到了晚上,氣溫會驟然下降到-100度左右。火星表面一片荒蕪,塵暴頻繁且猛烈,甚至可以籠罩整個星球。
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有生命存在嗎?
火星一直是各國科學家最為關注的一個星球,同樣處在太陽系中,還跟地球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前段時間又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這更加讓人們堅信了火星上是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不過猜測終究是猜測,至今為止,現在咱們還是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比如說話的生命物質,或者是曾經的生命裡留下來的化石,這些鐵證才能說明火星上是真的有生命的,不然就是猜測!
雖然科學家一直認為火星有生命的概率很大,但概率歸概率,沒有找到直接證據、化石之類的東西就代表沒有。
不過,在火星勘測軌道器的圖像中,科學家發現了一些會移動的東西,這就是移動沙丘。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認為,這些沙丘位於Hellas盆地以西,該地區被稱為Hellespontus區域,沙丘隨風移動,有時合併或延伸形成新的沙丘。
那麼沙丘為什麼會有生命證據?
通過進一步的觀測,科學家們就發現了這些移動的物體就是一些火星沙丘,它們位於盆地地帶,受季風的影響,經常會形成新的沙丘,過段時間就會分開,而正是以這些移動的沙丘或許能夠揭秘火星上到底存不存在生命跡象的可能!這些沙丘會形成一些月牙形的凹狀的形態,而就是這些特殊的形態就很有可能保存一些火星上的生命,甚至是幾十億年之前的生命物質,它們就依靠在這些沙丘裡繁衍生息著!
另外,1976年,美國發射了兩個海盜號探測器,即海盜1號和海盜2號,用於探索火星上有無生物。這兩個探測器都裝有一個可以挖取火星表面之下土壤的手臂,把挖得的土壤放到著陸器的特殊實驗室中,用碳14作示蹤原子,並用氣相分析分光儀來尋找有機化合物的痕跡。
萊文是當時一項名為「標記釋放」(Labeled Release,簡稱LR)的項目負責人。這項試驗的任務是在火星上收集土壤樣本後,讓樣本與營養物質接觸,以檢測二氧化碳、甲烷等代謝產物。
檢測到二氧化碳,是LR背後的邏輯。在LR實驗中,火星土壤樣本在被施加營養液後,所有的營養物都被放射性碳-14標記。然後放射性碳-14將被代謝成放射性二氧化碳,只有在生命存在的情況下才能檢測到放射性二氧化碳。
此外,美國的一項研究也認為,如果在一顆星球上同時檢測到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這個星球便很可能會存在生命。
在萊文主導的這項試驗中,取得了四個陽性結果,間接表明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跡象,這一發現令人雀躍。
但是,由於同期的試驗並沒有探測到有機物(有機物是生命出現的必要條件),因此NASA最終向公眾宣布,LR試驗發現了「與生命類似」的物質,而不是生命本身。也就是說他們沒有發現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直接證據。
令人遺憾的是,在此後的43年中,NASA發射了一系列火星探測任務,試圖尋找宜居的環境、甚至將樣本帶回地球做生物檢測,但卻從未在火星車上再次裝配生命探測裝置。就這樣,海盜號曾經令人歡欣鼓舞的發現就此戛然而止。
萊文在文章寫道,在火星上發現生命存在的直接證據看上去比較渺茫,但是,如果說能證明火星上完全不存在任何生命,這也將是一大奇蹟。
NASA科學家克裡斯·麥凱(Chris McKay)曾經表示,在幾十億年中,火星與地球一直在「交換唾沫」。無論火星還是地球,如果被小行星或較大的隕石擊中,一些物質會被拋射到太空中。其中一小部分,會剛好落在另一顆行星上。而一些微生物,可能搭了次便車,降落在近鄰行星上。
大量實驗室工作已經證實,一些地球微生物可以在火星環境中生存。甚至有報導稱,在國際空間站外的太空環境中,也有微生物存在。
除了海盜號外,隨後的火星任務和在地球上進行的一些試驗也發現了一系列指向火星生命的間接證據:火星探路者號、鳳凰號和好奇號等火星車相繼發現,火星的表層水足夠維持微生物生存。
2004年初,美國「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先後在火星上成功登陸。環火星軌道運行的歐洲「火星快車」首次發現火星南極存在冰。隨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又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曾經有水存在的線索。2014年12月美國航天局宣布,美國「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的大氣中發現了來源未知的甲烷氣體,並在火星巖石樣本上首次確定性探測到有機物。到底火星上有生命嗎?人們深信,人類在未來的探測中,將會對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給出一個圓滿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