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土壤中富含有氧化鐵。由於長期受太陽紫外線照射,表面形成一層紅色和黃色的氧化物。所以火星探測器拍攝的一些火星照片遠看是一顆紅色球體。
火星赤道半徑為3395公裡,是地球的一半, 體積約為地球的1/6,質量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內部和地球一樣,也有核、幔、殼的結構。 火星自轉一周為24小時37分22.6秒,和地球十分相似。火星公轉一周約為687天,火星的一年約等於地球的兩年。
由於火星跟地球太過相似,科學家們一度認為火星上很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火星表面有移動的沙丘、沙塵暴,火星也存在四季交替現象。
火星南北極也有類似地球南北極的冰川,經研究這些冰川是由乾冰組成的。而且火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極高,空氣中佔比95%,還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氣。
火星距離太陽較地球遠,因此火星接收的太陽輻射較少。而且火星表面大氣層十分稀薄,密度不足地球大氣的1%,無法保存熱量。火星表面平均溫度要比地球表面溫度低30幾攝氏度,而且晝夜溫差大。
迄今為止,除了火星的基本特徵外,發往火星的探測器還有哪些其他發現呢?!1962年蘇聯發射火箭號系列火星探測器,隨後,美國發射水手號系列火星探測器。人類便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陸續向火星發射30多個探測器,傳回大量的數據資料。
經過大量數據分析,火星某些特徵跟地球相似。但空氣極其稀薄,二氧化碳含量高,溫差大,晝夜溫差可達到100多攝氏度。以現在人們認識,這種環境是無法有生命存在。但這並不能說明很久以前,火星上沒有生命存在。
1976年,美國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維京1號」,在火星表面發現巨大的「人面石」,金字塔等建築物。這些類似人類文明建築物的發現,似乎為火星在很久以前存在文明提供一些證據。
人面石
「人面石」是一個猶如人臉仰視著天空的巨大建築。經過一系列技術鑑定,專家認為:「人面石」是修建在一個極大長方形臺座上,鼻子輪廓分明,還有一對對稱的眼睛,略微張開的嘴巴。經測算「人面石」全長(頭頂至下巴)為2.6千米,寬度為2.3千米。
科學家還在「人面石」照片上發現的塔形物體、類似人工建築物,經過放大處理和仔細分析。結果表明,火星上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極其相似,都是面向正北方修建的。研究人員還在照片上發現,在類似古代都市遺蹟建築物和金字塔群附近,有類似人工修建的城堡牆體向前延伸。其牆壁的一面長達2千米,呈V字形聳立。
在一些火星照片中,人們還發現一尊尊石頭人像。五官,以及頭髮都清楚可辨認。
顯然,在久遠的火星歷史上,曾有過大規模類似人類生物的文明活動。這些生物是來源於火星本身,還是來自於外星球?目前,沒有任何數據可以考證。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曾經有文明活動的火星自然環境已發生過不可逆轉的悲劇性演變。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對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大量數據進行調查分析發現,距今5億年前,火星上有遼闊的海洋和大陸,大氣成分和現在的地球幾乎相同,很有可能存在與人類類似的生物存在。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火星問題專家曾說:「火星上的水,比一般人一度所認為的要多得多,而且火星上仍發生類似地球上的季節變化。火星的水足夠填滿一個10~100米深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