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火星」。在古代,火星一直被當作災難的代名詞,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熒惑」。在古籍記載中,往往每次火星表露都伴隨著中原大地的一場場戰爭與災難,但在現代,火星可以說是無數個科學家眼裡的香餑餑,誰都想掌握它!
科學家們為什麼對火星研究這麼執著呢?在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的作品【「不吉利」的火星為什麼是太陽系最適合移民的星球?】中,我們就能了解更多關於火星的知識還有地球各個國家對於火星的探索,感興趣的朋友快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吧!話不多說,下面進入正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的直徑是地球的一半,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二,相當於一個正常男子在地球上跳躍1米,就能在火星上跳三米之高。
上文中也說道過,人類對於火星的研究在古代就有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所記載,在現代研究中,火星是最適合進行太空移民的星球,因為它的環境大致與地球相似,更重要的是,天文學家們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水的存在,有水,就必定會有生命。
2008年7月,美國航天局發射了一枚火星探測器,就在火星的表土之下發現了水,13年九月,美國航天局表示,好奇號探測器發現了火星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水分,2015年又證明火星有間歇性流動的鹽水,隨後兩年,義大利航天局也表示,通過分析火星快車號勘測雷達數據,發現火星南極端也有一塊巨大的液態水體。
尋找到了水,就是尋找到生命的第一步,而且這也有可能是我們在火星上找到的首個可移民棲息地,自打發明火箭以來,人類一共發射了47次火星探測器,成功了24次,雖然失敗很多,但也成功的讓我們了解到了火星是一個什麼樣的星球。
2016年1月11日,中國火星探索項目正式成立,並且探測器將選用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完成輸送,2020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也依次編號,7月,長徵五號搭載著天問一號正式升空,從這一刻開始,我國也將躋身跨入行星探測的隊伍當中。
為什麼人類要不留餘力的探索外太空呢?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進行太空移民?這個問題就如同14世紀的歐洲一樣,為什麼各個大國要耗時耗力的將財力物力投入到新航路的開闢上?之後新大陸的發現,確定了這條路走的正確性,而我們現在就如同當時的境遇,只不過這次的戰場不在大海,而是在遙遠的太空。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遇到什麼?是新的可居住的星球,還是新的外星生命,我們能知道的只是對於太空發展的憧憬和世界各地人民的不斷努力,人類文明已經存在了二百萬年,如果我們還想繼續發展下一個百萬年,那麼走出地球是肯定的!在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的作品【「不吉利」的火星為什麼是太陽系最適合移民的星球?】中,我終於搞懂為什麼全球各地的科學家都要執著於火星研究了!說不定就在不遠的將來,人類真的可以克服困難登上火星,成功將火星發展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如果真有這麼一天,你會選擇移民火星嗎?上西瓜視頻搜索關鍵詞【不吉利的火星】,看看【捕月說】是怎麼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