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冬眠」技術新進展,一覺睡到外太空不是夢?

2021-01-16 中國科學院

  在科幻電影《太空旅客》裡描繪了這樣一個腦洞大開的場景:5000名乘客乘坐飛船前往太空殖民地家園2號,每個乘客都被安置在睡眠艙中,進入冷凍休眠狀態,這一睡就是120年。

冷凍睡眠艙 圖源:《太空旅客》

  這一設定也不無道理,很顯然,在真實的太空任務中,降低太空人能耗可以讓太空旅行走得更遠,效率更高。美國宇航局(NASA)早前資助了一項「人工冬眠」技術的研發,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讓太空人進入短期冷凍休眠狀態。

  「人工冬眠」真的可以實現嗎?乘坐睡眠艙前往太空的旅行離我們還遠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所博士王虹分享其關於大腦對體溫調控的論文於2016年發表《科學》(Science)上該項研究的最新進展。

  人體是如何調節體溫的?全靠大腦裡的「空調」

  要知道如何給人體降溫,首先要搞明白人類是如何對體溫進行調節的。

  「我們可以把人體想像成一間屋子,而大腦中的神經元就像屋子裡的空調,37℃是大腦』空調』的設定溫度,當體溫高於或低於37℃時,大腦便會下達命令,通過血管、心跳、脂肪、肌肉等組織來調節體溫。」王虹解答道。

  研究體溫調節的關鍵就在於大腦中的設定點,例如,在發燒的時候,大腦中的設定點就被調高了,身體為了達到設定的溫度,出現強烈的產熱,進而導致體溫異常升高。

  那麼,究竟是大腦中的哪些神經元負責設定人體溫度呢?早在19、20世紀,人們就認識到下丘腦是體溫調節的中樞,然而,傳統電極實驗的方法無法精準地找出具體的神經元,王虹團隊通過遺傳生物學的方法標記出了大腦中的「空調」。

  被「欺騙」的小鼠:兩小時內體溫下降十度

  為了找出大腦中調節體溫的神經元,王虹在德國的同事宋昆通過實驗將新生小鼠下丘腦中的神經元挑出來,進行了單細胞培養,給它們一個熱刺激,看哪些神經元對熱有反應。

實驗顯示TRPM2神經元是大腦中的溫度傳感器。圖源:深圳先進院

  經過一系列實驗後發現,下丘腦中有20%的神經元對熱有反應,它們都是表達TRPM2基因的神經元,為了驗證TRPM2對小鼠體溫的調控作用,王虹團隊在正常的成年小鼠身上做了一個實驗:給小鼠的大腦注射特定藥物和蛋白質,激活TRPM2神經元,同時記錄小鼠的體溫變化。

  通過紅外攝像儀發現,激活TRPM2神經元後,小鼠的體溫在2小時內迅速從37℃降低到了27℃,隨著藥物的代謝,十幾個小時後,小鼠的體溫又回歸到正常水平,並且尚未觀察到實驗對小鼠的健康有損傷。

小鼠體溫在兩小時內由37℃下降到27℃。圖源:Science,2016

  王虹表示,激活TRPM2神經元相當於「騙」了小鼠,「告訴」它的大腦:你現在太熱啦!小鼠就開啟了自己的散熱程序,雖然真實的環境溫度沒有變化,但小鼠的體溫開始下降。

  這進一步驗證了王虹團隊標記出來的TRPM2神經元的確對體溫起到了調控的作用,而找到這一分子標記物,對下一步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有了分子標記物,便可以在不同的物種上重複這一實驗。

  實現體溫調控後,休眠太空旅行還遠嗎?

  小鼠的實驗結果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後,王虹在大鼠身上展開進一步研究。

  你一定會問,小鼠和大鼠有啥區別?實際上,小鼠在冬天本身就是間歇性休眠體質,而大鼠是完全的恆溫動物,如果同樣的實驗也可以降低大鼠的體溫,那麼就說明這一實驗沒有物種局限性,在其他的恆溫動物身上也可能實現。

  據王虹透露,初步的實驗結果顯示,激活TRPM2同樣可以給大鼠降溫,目前還在搜集更多實驗數據。與NASA研究「人工冬眠」的目標不同,王虹團隊的研究並不是為了把人類送上外太空,而是希望研發一種調控體溫的藥物,給心臟驟停、中風的病人迅速降溫,以此來保護神經系統。

  「數據證明,降低大腦溫度能夠給神經系統提供最大的保護。而目前的亞低溫處理方法以物理降溫為主,且儀器複雜,急救時無法便攜,我們希望找到藥物靶點,通過微創、無創的方法降低病人體溫。」

  至於人類能否以冷凍休眠的狀態前往外太空,王虹認為目前還不太現實,即便是已經成熟的亞低溫處理方法,低溫時間都不可超過24小時,否則會出現肺部感染及其他併發症,更不用說長期的太空旅行了。

  看來睡一覺醒來就到太空的故事,暫時還只存在於科幻電影裡。

相關焦點

  • 冬天這麼冷,人類能冬眠呢?
    人類與猴基因相似度高達98%,也必然擁有相似的冬眠基因。自然界,很多較原始的哺乳動物和靈長類都會冬眠,這表明相關調控低溫代謝的基因就存在於這些動物體內,包括人類,只是人類後來失去了冬眠能力。有科學家認為,其實人類並不是沒有冬眠基因,而是冬眠基因被關閉了,只需要一定手段激活這些「遠古基因」,人類就能實現一覺睡到來年。遠古人類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冬眠!
  • 全身都是刺,最愛吃白蟻,一覺能睡半年,卻被當補品快吃光了
    今天分享的主題:全身都是刺,最愛吃白蟻,一覺能睡半年,卻被當補品快吃光了。白蟻是人見人恨的害蟲,不僅是因為它長相很可怕,而且它的破壞力十分驚人,像農村種植的大樹或者蓋的木頭房子,如果被白蟻盯上了,那要不了多久樹木和房子都會被掏出一個洞,嚴重危害人們的生產生活。世間萬物的存在,不論它有多麼厲害,但一物降一物的準則是一直存在的。
  • 新思考:從自然冬眠到人類「休眠」
    這是因為即便是去到離我們最近的可登陸行星-火星,也需要500天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往返。而去到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單程就有4.22光年的距離。除了路途遙遠,長期太空飛行中航天員所面臨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問題以及太空飛行器上極其有限的資源等等,都是限制我們邁向深空的阻礙。在科幻小說與電影中,太空人往往會進入一個「休眠」狀態來完成長距離飛行。這並不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幻想。
  • 它是天然「安眠藥」,隔三差五吃,安神易入睡,一覺睡到大天亮
    現在很多人長期被失眠困擾,晚上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夜裡又多夢、常常驚醒,就再也睡不著了,一直坐到天亮。於是,很多人為了能夠改善睡眠都吃安眠藥,但是藥補不如食補,長期吃藥對身體肯定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
  • 冬眠動物的「秘密武器」
    加拿大山鼠冬眠長達半年,鑽進地穴內將身體蜷縮一團,呼吸幾乎停止,脈搏也變得極為微弱,體溫下降到僅有5攝氏度,簡直像死去一樣。松鼠睡得更死,把一隻冬眠的松鼠從樹洞中挖出,它的頭好像折斷一樣,怎麼搖都不會張開眼,用針也刺不醒,只有把它烘熱才能動起來。刺蝟冬眠的時候,簡直連呼吸也停止了。
  • 人類也可以「冬眠」嗎?是的
    人類能冬眠嗎?先別著急回答,也先不要鄙視我問出這種連小學生都能回答的問題。1900 年,《英國醫學雜誌》就曾經發表論文,稱找到了能夠冬眠的人類。根據論文,俄羅斯普斯科夫州有這麼一群農民,每到冬天,就需要面對食物短缺的困境。於是每到冬天,他們就會退回到室內,進入他們稱為「lotska」的深度睡眠。
  • 女孩用紙箱給貓咪做了個新房子,貓咪進去睡了一覺後……
    女孩閒來無事,便自己動手用廢舊的紙箱幫貓咪做了個新房子。雖然看起來不太精緻,但也是花費了女孩一番心思的。當女孩把新房子放到貓咪面前,貓咪主動進去瞅瞅看看。看起來貓咪還是挺喜歡這個新家的,這個小傢伙在裡面轉悠了一會,倒頭就睡,腦袋枕在窗口,爪子還抱著門框。
  • 時空穿越技術即將實現?科學家:打開「冬眠開關」是關鍵所在!
    如果時間可以被控制,人類可以回到過去,可以穿越到未來,那麼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穿越未來吧!從英國《nature》雜誌的兩篇文章裡(《含氧海洋沉積物中的有氧微生物生命持續了1.015億年之久》《離散的神經元迴路在齧齒動物中誘發類似冬眠的狀態》)可以看到,它暗示了一個即將實現的時空穿越技術。
  • 時空穿越技術即將實現?科學家:打開「冬眠開關」是關鍵所在
    而這項技術不是還未得到證實的蟲洞,也不是哆啦A夢的時光機,而是來自於生物學家發現的只能穿越未來冬眠其實就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技術,而這種技術在大自然中是非常普遍的。像青蛙、蟾蜍、蛇、熊、鱷魚、烏龜、松鼠、蝙蝠、蜥蜴、蝸牛等等,一旦到了冬天,這些動物往往就會自己找窩,爬進去冬眠了。
  • 人類也可以「冬眠」了
    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正在一步步向我們走來的現實:日前,美國探究動物冬眠基因的科學家認為,在人類體內或許也存在冬眠基因,如果該基因被激活,那麼人類也能進入冬眠狀態,這將對幫助太空人在睡眠中前往太空目的地和幫助患者保護大腦有重要意義。
  • 經常睡不好,眼睛乾澀!平常要多吃「它」,一覺睡到大白亮!
    經常睡不好,眼睛乾澀!平常要多吃「它」,一覺睡到大白亮!失眠是種病,失眠是指對睡眠時間和質量不滿足並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你會因為一件事情大喜大悲,導致晚上失眠。也可能就是因為年齡大,身體的一些原因;還有一種那就是環境的影響了。
  • 要去外星旅行 人工冬眠技術是必要條件?
    月球跟地球的距離是38萬公裡,所以火星比月球遠150倍到1,000倍以上。 即使像現在看得到的火星發射火箭,火箭到達時火星的位置也會出現變化,所以要以能使抵達時的太空船和火星的位置重合在一起的方式來讓太空船升空。 另外,要載人的太空船還得攜帶糧食等物資,因此飛行時必須儘量節省燃料。
  • 「天然安眠藥」是它,睡覺之前吃一吃,鎮定安神,一覺睡到天亮!
    「天然安眠藥」是它,睡覺之前吃一吃,鎮定安神,一覺睡到天亮!放假的時間長了,整個人都日夜顛倒了,每天一到晚上就肯定要吃夜宵,最近最常吃的就是泡麵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如果你想要吃夜宵一定要吃它,在晚上的時候吃能夠一覺睡到天亮,香濃的滋味是很足的,而且裡面添加了糯米更加的軟嫩和有米香,吃起來超滿足。用蒸的做法還能夠把營養更好地存留在食物裡面。糯米的香氣是可以飄到很遠的地方的,它裡面還有能夠增強人們脾胃的東西,通過吃來讓我們補充益氣,更有精神。吃下去舒服了身體,如果晚上經常睡不著,失眠的多,多吃它就會有一個更好的睡眠了。
  • 英國女孩患罕見睡美人綜合症:一覺可能連續睡3周
    (原標題:英國女孩患罕見嗜睡症 一覺可能睡3周)21歲的迪婭斯(上圖)患有「睡美人綜合症"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4日報導,來自英國英格蘭萊斯特郡的21歲女孩羅達?羅德裡格斯?萊文症候群,一天能睡22個小時,有時甚至一覺會連續睡3個星期,令人震驚。據悉,迪婭斯從小就飽受睡眠異常的困擾,卻一直未找到真正的病因。2018年5月,在其家庭醫生的建議下,她接受了專家診療,直到9月才被確診患上了罕見的克萊恩?萊文症候群,俗稱「睡美人症候群」。該病一旦發作,她一天可能會睡22個小時,甚至一覺睡足兩三個星期。
  • 蠍子冬眠技術,蠍子一年產幾胎
    蠍子冬眠期間怎麼做才能提高成活率。中國最大的蠍子養殖場郟縣塑料大棚蠍子養殖技術基地分享蠍子養殖前景。蠍子冬眠的溫度很重要,保持在10度以下0度以上最好了。人工飼養蠍子冬季冬眠期氣溫不能高於10度,不然蠍子會活動會死亡。最低溫度不能低於零下5度否則會凍死。
  • 從冬眠時間長短比較,哪種動物會成為「超級冬眠者」?
    冬眠,其字面意思大概是指為了抵制寒冷,而選擇躲在溫暖的城市睡眠。人類如果一直躲在暖暖的被窩中睡覺,通過一覺醒來就到春天,估計會有爽上天的感覺。可惜,人類永遠都不可能實現這一願望,而具體的原因,科學家們也沒有進一步的發現。人類不可以,但是在大型的哺乳動物中,熊當之無愧。
  • 人工冬眠離我們還有多遠?日本科學家小鼠實驗帶來希望曙光
    冬天來了,很多動物進入了冬眠。你是否想過,人類是不是也能冬眠?這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有著實際的需求。比如,幾乎所有涉及星際旅行的科幻電影,都有航天員進入冬眠狀態的情節。例如,西伯利亞花慄鼠在冬眠時,能量的消耗量只有正常狀態下的13%,心率從每分鐘400次下降到10次,呼吸從每分鐘200次下降到1至5次,體溫更是從37℃下降到區區5℃。而加利福尼亞金背黃鼠冬眠時,體溫則會從39℃降到2℃。有意思的是,雖然它們冬眠的時候體溫很低,但這個體溫卻始終保持恆定,就像體內存在一個可以在正常體溫和冬眠體溫之間相互切換的開關一樣。
  • 蠍子人工養殖技術
    ,蠍場管理的好壞與養蠍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關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蠍子人工養殖技術吧!蠍子的引種技術1、引種時間:常溫養蠍的引種時間應安排在春末夏初或秋季,其中以春末夏初引種為最佳,因為此時冬眠的蠍子已出蟄,度過了
  • 醫生建議:一碗「安神水」,你若經常喝,或能一覺睡到大天亮
    失眠的中藥處方,一碗「安神水」,你若經常喝,能夠一覺睡到大天亮有些人睡不著是因為身體所缺產生倦意的物質,像是芝寧多糖這類物質是一種天然的植物成分,經常用它泡水喝能夠提高身體免疫力,幫助延緩衰老。並且這類物質不同於褪黑素,是對人體來說是沒有傷害的,人上了年紀身體中的內分泌系統分泌的物質就少了,平時多注意補充必要的助眠物質是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
  • 倘若人類掌握冬眠技能,會發生什麼情況?
    其中,一部分動物到了冬天就會冬眠,例如松鼠、熊類、蛇等等。這些動物無論在體型、質量還是習性上都不存在太多的相似之處,那麼為什麼它們都會選擇冬眠來度過寒冷的冬天呢?雖然人類有方法抵禦寒冷,但如果人類像熊類那樣通過冬眠來度過冬天,會發生什麼呢?下面一起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動物冬眠的現象,從生存的角度來看待,這種行為更有利於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