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8日,埃隆馬斯克和他的SpaceX 與太空探險公司宣布,預計將在2021年底或者2020年年中,SpaceX 的載人龍飛船,將從佛羅裡達州出發,載著遊客在400公裡的軌道上進行繞地球飛行。目前已經有4名乘客報名了這次旅行,在太空飛行前幾個星期裡,這些遊客除了帶好自己的旅行物品外,還要接受特別的訓練。
雖然這次飛行的價格在5200萬美元,但是隨著這項技術的成熟,價格將會越來越便宜,要知道在2009年,微軟的億萬富豪查爾斯·西蒙尼,可是花費了6000多萬美元。馬斯克表示,未來到火星的價格將會降至100萬美元/人。
旅途前的準備
星際旅行和地球環境是完全不同的,在失去重力的情況下,很多物體會漂浮在空中,所任何物品不可能放在桌子上,我們必須保證這件物品不會飛走,要有固定的方式。所以你要學會利用各種規格的尼龍粘扣和掛繩,還要養成一個好習慣,所有的物品使用之後立即用尼龍粘扣固定。
其次你在這次太空旅行過程當中,可能不能洗澡,因為在這種失重的環境下,任何漂浮物都有可能進入你的呼吸道。所以一般情況下,會用毛巾來擦臉或者身體。同時毛巾還用來捕獲飛在空中的小水滴,所以是非常實用的生活用品。
目前太空旅行的費用還是非常昂貴的,行李還是儘量少帶,現在把1公斤的行李送到國際空間站需要花費2萬多美金。當然太空旅行當中,大部分裝備都是統一配比的,比如太空服,氧氣罩等。
太空飛船起飛以及著陸的過程當中,你首先感受到的可能是極強的加速度,這要比飛機起飛感受劇烈得多。進入天空之後,由於失重,會導致血液湧入大腦,因此你的心臟和血壓都要受到挑戰。
在太空當中有眩暈感,是家常便飯,所以在太空旅行之前,一定要進行失重狀態下的眩暈訓練,類似於海盜船一樣的設備,鍛鍊自己抗嘔吐的能力,因為嘔吐物可能會讓你窒息。
同時你還要學會遊泳,潛水,飛船有時候會迫降在水中,因此這項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你還要鍛鍊身體,增強你的免疫力,否則太空船以及太空站當中極端的環境,讓你很難扛得住。
在太空站當中,任何灰塵,甚至口中的飛沫都可能四處橫飛,還有你每天流出的汗液也會漂浮在空中。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保證你不生病,當然生在太空當中,你唯一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自救,因此增強自身免疫力,顯得尤為重要。
除了強壯的體魄,你還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在目前技術水平下,如果你要去火星,旅途當中需要好幾個月。在火星上如果想要返航,就像早期航海家需要等待季風一樣,要等待火星到達近地球軌道,這需要大概2年多的時間,所以孤獨是你時刻要面對的。
在這個漫長的旅程當中,你在狹小的空間當中,窗外只有漆黑的星空。在這樣的幽閉環境當中,任何的機械噪音都可能讓你神志不安,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你要學會在幽閉空間當中的適應能力。
同時還會讓你睡眠紊亂,不再有規律的白天與黑夜,睡眠完全依靠鐘錶來提醒,所以要比跨大洋旅行,調整時差要困難得多。
太陽系旅行
通常我們太空旅行,最近的旅行點就是月球,月球只需要3天就能夠抵達。月球上沒有空氣,不會有氣流,更不會颳風,當然也不會下雨,所以我們完全不擔心下雨。
也是因為沒有大氣的包圍,月球失去了二氧化碳和甲烷這個地球空調的保護,所以晝夜氣溫變化非常大。白天100多攝氏度,到了晚上可能直降零下100多攝氏度,晝夜溫差達到200多攝氏度。
同時在月球上看地球,要比地球上看月球大上3倍,看著這個藍色的大玻璃球,而且這個藍色玻璃球上的雲層還在不斷變化,就像出國看著五星紅旗,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目前我們太空旅行都是在面向地球的一面著陸,而背向地球的一面只有探測器到達。
太空旅行的第二站是火星,到了火星才算真正離開了地球的懷抱,進入太陽系當中。
不過按照我們今天的技術,火星的旅行還需要等待時機,火星每2年才有一次靠近地球,也是在這個時候最節約能源與時間,去火星路程上需要200多天,一旦登上了這片陸地,你會發現和我們西北大沙漠非常象,異常乾燥,到處都是沙塵暴。
這些沙塵暴可能會阻擋太陽光以及無線電通訊,不過這裡的沙塵暴和地球相比,強度要小很多,更像是縮小版的沙塵暴。不過你可能在火星當中看到的太陽是藍色,而天空是黃色。這是因為沙塵把陽光當中黃色給散射掉了,只剩下藍色光穿透過來。
欣賞完火星,下一站是木星,這是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徑是地球的10倍。在木星上你能感受到巨大的風暴以及電閃雷鳴,這裡的風速要比地球快很多。
同時在木星上不能停留太長的時間,因為這裡放射性非常強,人體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放射量。
可惜我們不能登錄木星,因為木星就是一團氣,根本找不到著陸的地點。木星完全就是氣態的風暴球。
之後我們需要太空飛行3年的時間,到達土星,和木星相似,土星也是氣態的行星,這裡的風暴要比木星更加強烈,整個星球就像攪蛋器中的雞蛋,整個星球都被攪拌成了黃褐色。
對於我們來說,最奇特的就是土星上的大光環,我們可以看到土星周圍有一個黃色寬邊的光環。這些光環實際上是有無數數不清的小冰塊組成的,這個光環從內到外,有7個圈層,同時每一圈有成千上萬個更小的光環。
如果我們要逛完太陽系,逛完木星僅僅是這個旅程的1/3,從時間上來說,整個旅程還有90多年。所以接下來的旅程我們要考慮返回地球了,如果把有限的生命全部花費在這趟旅行上,實在是太過於奢侈了。
回到地球
太空旅行也是一場冒險,首先在太空當中,你要面對眾多的小行星以及彗星,當你降落到地球的時候,你會發現回到地球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首先你要穿越電離層。
這是大氣層當中的一層,裡面包裹著大量的帶點的粒子,會形成一個信號屏蔽層,飛船穿越這一層的時候,是無法接收和發送信號的,基本上處於失聯的狀態,如果飛船在此時出現故障,是無法獲得地面任何幫助與支持的。
此時地球會無差別對待你和那些隕石,地球會利用大氣層的摩擦發熱,讓飛船非常承受高達幾千度的高溫,你是否安全,完全取決於飛船外殼的隔熱材料。
當你平穩返回地球之後,你的挑戰依然沒有結束,由於你長期在太空當中生活,你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改變,需要經過訓練,才能重新適應地球上的生活。
特別是你要適應重力環境下的生活,比如你有可能習慣於把用過的筆粘在牆上,把水灑在空中,然後吸入嘴裡。這些生活上的還很容易扭轉過來,由於你長期的失重,骨骼與肌肉都發生了變化,長時間的失重會讓你的骨骼變得虛弱,肌肉變得無力。
在你回到地球上這段日子,你會發現走路特別吃力,尤其臀部厚重的脂肪纖維,在巨大重力壓力下撕裂。此外你會渾身疼痛,太空人們形容這種感覺就像昨天喝得酩酊大醉,今天會酸痛無比,而且還很容易情緒化,這種狀態要持續好幾個星期。
除了身體的變化,還要承受心理的變化,你可能都沒有發現,原來地球如此的吵鬧。相對於寂靜的太空,你可能要適應擁擠的人群,喧囂的街道。
曾經有人說,如果你想讓一個人愛這個國家,那麼就把他扔到國外去;同理,如果你想讓一個人愛這個地球,就需要把他們扔到太空當中去。
我們每日生活在地球上,一切都已經司空見慣。可是如果你去觀察整個宇宙,會發現我們的地球有多麼的獨一無二。地球的環境,以及地球的氣候與溫度,相對於生物來說,太舒適了,以至於我們會理所當然的享受著。
在我們沒有二氧化碳和甲烷之前,地球像月球一樣,晝夜溫差達到上百度,這是絕大多數生物都存活不了的環境。
只有遠離了地球,你才會發現,我們這個星球,有多麼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