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實驗:人類不適合長期太空旅行,地球是我們的囚籠?

2020-12-09 李論科學

人類是在地球上誕生的,而且已經進化了數百萬年,我們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地球上溫和的環境,例如有合適的重力、有合適的大氣壓、有合適的空氣成分、有合適的溫度、有較低的輻射危害;

如果人類離開地球這個伊甸園進入外太空,那麼我們就會因為環境的劇烈變化,而瞬間死亡。按理來說,人類以肉身之軀是根本離不開地球的。

但是我們憑藉聰明才智,開發出了太空飛行器以及太空衣,它們可以為太空人在一個很小的空間內提供類地環境,這使得我們人類可以在外太空停留、以及太空行走;

但是太空飛行器和太空衣只能保證人類短暫的停留在外太空,因為還有兩個問題無法解決,就是外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以及較高的輻射問題。

這兩個問題是現在制約人類長期在外太空居住、太空旅行、殖民其他星球最大的問題。而且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解決。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NASA在進行阿波羅任務期間,就多次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繞地球軌道飛行、以及載人繞月飛行,目的就是想知道外太空環境對太空人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影響。

經過多次實驗,太空人短期內表現良好,沒有特別嚴重的危害,才進行了載人登月。不過NASA深知長期的外太空生活,太空人的身體是無法承受的。

在登月完成以後,NASA開始建立國際空間站,除了進行生物科學實驗、大地研究以外,NASA近些年來一直在關注外太空長期對人類的影響。

其中最為有名的一次實驗就是一項對雙胞胎太空人的研究,讓我們更為清楚的認識到外太空是如何影響人體的。

雙胞胎太空人名字叫科特·凱利和馬克·凱利,2015年科特·凱利前往國際空間站在那裡待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這是美國太空人在外太空停留時間的最長記錄,它身體的變化就成為了科學家研究的對象;

而它的雙胞胎兄弟馬克·凱利則留在地面上,是科特·凱利的實驗對照組。這樣科學家可以清楚的知道科特·凱利身體產生了哪些變化。

我們知道國際空間站一直都有太空人居住,但每位太空人在空間站裡最長時間不超過6個月,就要回地球進行恢復訓練。

所以說讓太空人在外太空待一年,已經是超過了正常的時間範圍。在太空人科特·凱利前往空間站之前,科學家就採集了他和馬克·凱利的尿液、糞便和血液樣本。

科特·凱利還在太空中收集了自己的一些樣本,返回地球後,科學家就對其進行了醫學分析 。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了太空環境對科特·凱利身體的影響,一些是我們意料之中的,一些則讓人感到驚訝。

科學家說:離開地球以後微重力會使得人類身體的所有代謝發生紊亂,而且地球之外沒有磁場保護,來自太陽輻射,以及銀河系中的高能射線會對人類造成輻射傷害。所以對這對雙胞胎的研究是迄今為止對人體在太空飛行反應最全面的研究。」

在地球上我們身體體液、血液的流動方式已經適應了地球重力,如果到了外太空的微重力環境,那麼我們體液就會四處移動,這就影響到了人體心臟向全身泵血的方式;

因此長期的太空旅行會使得心臟健康成為主要得風險,而且在以往返回地球的太空人中我們已經發現了他們出現心血管方面的問題。

微重力也會影響眼部的肌肉,從而導致太空人的視力發生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每位從國際空間站上返回的太空人都需要戴上特質的眼鏡來使得眼部肌肉恢復。

還有長期的微重力也會使得太空人的肌肉強度降低,骨骼密度降低。這些問題都在科特·凱利身上表現的非常嚴重。

論文還指出,科學家在凱利兄弟中發現了基因變化,這對人類來說是最不好的消息。因為基因畢竟是生物體的藍圖,基因發生了損傷、變異,這對生物來說是致命的。

原因是外太空的輻射,也就是那些帶電粒子穿透人體的時候,會使得人類內的分子被電離,當然這就會導致DNA鏈發生斷裂,導致染色體發生相互擠壓,甚至是位置交換。

這些變化可能會使得某些基因過多的自我表達,而使得某些基因停止表達,出現這樣問題,都會導致人類出現癌症或者其他疾病。

令人意外的是科學家發現科特·凱利的染色體端粒也發生了變化,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結構,隨著生物的衰老,染色體的端粒會變得越來越短。

按理來說科特·凱利的端粒也會變短,而且變短的速度可能會加快,科學家認為太空人在長期任務中所經歷的獨特壓力(營養、生理、心理)和極端環境暴露(微重力、太空輻射)肯定會加速端粒縮短,從而增加衰老以及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風險。

但令所有人驚奇的是他的端粒非但沒有變短,而且還變長了,這與科學家的想法完全相反。

但是當斯科特·凱利回到地球修養了一段時間以後,科學家又發現他的端粒迅速的縮短了,並且比以前還短了很多。

也就是說,在長達1年的太空旅行以後,其實加速了科特·凱利的衰老。科學家現在搞不清楚的是,為什麼為什麼端粒的長度變化會如此劇烈的波動,這與太空的飛行到底有什麼聯繫?

由於樣本量太小,科學家很難找出其中的原因,未來還將會繼續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這也需要更多的太空人在太空待上更長的時間,才能真正有機會讓科學家找出答案。

不管是微重力對人類身體的影響,還是輻射對基因的傷害,都說明了人類不能長期待在太空,就算我們以後建立月球基地,建立火星基地,這些問題都不可避免。

這也意味著人類可能很難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生存,我們只要離開誕生自己的地球,結果都是死路一條。

所以這就限制了人類進行星際旅行的幻想,殖民太陽系、甚至銀河系的幻想。除非我們能時時刻刻模擬出地球重力,時時刻刻能讓人體被磁場環繞來阻擋外太空的輻射。

這對人類來說,短時間內是很難辦到的,所以從目前來看地球就是人類的囚籠,也是人類最好的、唯一的歸宿。

未來想徹底擺脫地球的束縛,還需要經歷幾次比較大的科技革命。

相關焦點

  • NASA 的雙胞胎研究證實:太空旅行會影響基因表達
    在所有上過太空的太空人中,Mark Kelly 和 Scott Kelly 是比較特殊的兩位。他們是一對雙胞胎,2015 年 3 月 Scott 被送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生活了 340 天,而 2011 年就已經退休的 Mark 則停留在地球,通過對比兩個雙胞胎在這段時期的身體變化,NASA 想了解長期在太空生活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 美國雙胞胎太空實驗,人體發生神秘變化,出乎科學家意料
    2018年SpaceX籤下了環月旅行的首單,標誌著商業太空旅行落地。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類星際移民也有可能成為現實。但是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宇宙射線、封閉的太空艙都有可能對人類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產生影響。人類如果在太空長時間生存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 美國雙胞胎太空實驗,人體發生神秘變化,出乎科學家意料
    2018年SpaceX籤下了環月旅行的首單,標誌著商業太空旅行落地。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類星際移民也有可能成為現實。但是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宇宙射線、封閉的太空艙都有可能對人類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產生影響。人類如果在太空長時間生存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 人類走不出太陽系?科學家進行雙胞胎實驗,地球在「控制」人類?
    因此有人認為從本質上來說,以人類的能力是沒有辦法離開地球的。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我們創造出那個火箭和太空衣,不僅可以帶太空人離開地球,而且厚重的太空衣還能夠阻礙大部分的輻射,這樣可以使得太空人在外太空停留,並且開展太空任務。只不過人類仍然有兩個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那就是宇宙的輻射問題和微重力環境,太空衣和太空飛行器也只能是人類在宇宙中停留短暫的時間。
  • 太空旅行造成基因突變?不會的! 美國宇航局發現太空人與他的雙胞胎...
    多少年來,人類一直生活在地球,和諸多動植物一樣,在這個蔚藍星球上完成生長和進化。隨著人類向太空進發,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和在太空中生長的變異植物那樣,如果人類也長時間在太空停留,我們的身體會不會發生變化?
  • 雙胞胎太空人弟弟太空呆了一年,7%的基因變了
    ,兩人擁有幾乎相同的 DNA,但 Scott 出任務返回地球後,7%的基因卻變得不太一樣。然而,研究團隊發現,Scott 的端粒卻在太空環境中明顯變長他回到地球後,多數端粒均恢復正常長度,但有些在兩年後依然沒變。
  • 太空旅行安全嗎?史上最大太空人數據集揭曉答案
    作者 |唐鳳射線、缺氧、失重、寒冷,甚至孤獨,茫茫太空給予太空人的可能遠不止這些。但是,為了登上火星、探索深空,了解長期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健康影響及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可謂至關重要。著名的雙胞胎提到太空旅行對太空人身體的影響,不得不提及著名的雙胞胎實驗
  • 想要火星旅行?還需理解人體在太空中會怎樣變化
    只是去往太空,遠不止把人類安全送離地球。離開了地球的生物和重力環境,人類的身體會在太空中發生怎樣的變化?如何保證長期深空旅行中身體的健康?這些都有待航天生物學解答。一份最特別的 「樣本」 來自 Scott Kelly 和他的雙胞胎弟弟 Mark Kelly。在 NASA 的 「雙胞胎」 實驗中,哥哥 Kelly 在太空中漂浮近一年,弟弟則在地球上如常生活,以此收集兩人的生命數據做對比分析。
  •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長時間太空旅行不嚴重影響人類基因組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華盛頓4月13日電 (記者劉海英)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人類基因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發現,太空旅行不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重大的表觀遺傳變化。
  • 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科技日報華盛頓電(記者劉海英)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人類基因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發現,太空旅行不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重大的表觀遺傳變化。這或可稍稍緩解人們對長期太空旅行的擔憂。
  • 飛上太空的兩位雙胞胎兄弟發生了什麼變化?現在怎麼樣了?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已經進行了幾百年,1961年4月1日,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太空人被送上太空,之後的十一年內陸陸續續的有六次載人登月飛行計劃的實現,為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未來,人類進行星際航行是不可避免的,一次去往火星的旅途就要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那麼,長時間在太空的停留會對太空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 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 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老鼠大腦進行了一些調整,使它們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深度睡眠狀態,可持續一周時間,該發現在太空探索領域引起很大的轟動。幾十年以來,專家們一直認為,冬眠是人類實現太空長途旅行的唯一方式。人類會是下一個太空冬眠者嗎?
  • 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幾十年以來,專家們一直認為,冬眠是人類實現太空長途旅行的唯一方式。人類會是下一個太空冬眠者嗎?長時間睡眠(僅僅是睡眠)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睡眠與之不同,冬眠狀態下生物體需保持睡眠新陳代謝和健康體溫,這兩種過程能使清醒的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
  • 太空生活讓他的身體發生了意外變化!NASA發布雙胞胎實驗研究成果
    這個實驗中,哥哥 Scott Kelly 被安排在太空中生活將近一年,而弟弟 Mark Kelly 留在地球上。最終,Scott Kelly會像電影《星際穿越》中那樣,在回到地球時比他的弟弟更年輕嗎?這個關於太空生活對人體影響的最全面實驗的結果近日發布在 Science上。
  • 上了太空的人可能老得更快?
    然而,上述這些症狀也可能是由一些不太常見的原因引起的:太空旅行。   太空飛行對生物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太空中的人似乎比地球上的人更容易衰老。現在,科學家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了解太空旅行對生物的影響。
  • 星際旅行狂想曲:飛出外太空 我們該怎樣做?
    當他們意識到那些點綴在黑夜幕布上的亮片是和地球一樣的天體時,就開始了不斷的遐想與思考:怎樣才能擺脫地球的引力,穿越那無窮無盡、黑暗空蕩的星際空間,跨越數以萬億計公裡的遙遠距離,到達另一個星體、甚至另一個文明世界?  日前,美國科學家和科幻小說家們熱烈討論了與星際旅行相關的熱門話題,提出了許多看似荒誕的想法。有研究者預言:這項探險終將成功。因為從理論上講,這項任務並不違背任何自然定律。
  • 雙胞胎一個在太空一個在地球,誰先老?
    1911年4月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設想了一個實驗:一對雙胞胎,一個留在地球上,另一個乘坐火箭到太空旅行。飛行速度接近光速,在太空旅行的雙胞胎中的一人回到地球時只不過兩歲,而他的兄弟早已逝去了,因為地球上已經過了200年了,這就是著名的雙生子佯謬,就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推論的演化。
  • 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原標題:NASA證實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甚大 乘坐太空飛船長時間「旅行」,對太空人的影響遠非此前所想。據《科學美國人》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胞胎研究」項目的初步結果顯示,太空旅行強烈地影響著基因的表達方式。
  • 人類能在太空生寶寶嗎?美俄太空繁殖實驗,令人喜憂參半
    人類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高瞻遠矚,按照人類航天事業目前發展的情況來看,不出數百年我們一定會在月球上建立一個長期可以居住的生活基地。
  • 太空人長期在太空飛行,會有哪些危害?NASA的結果讓人害怕
    據報導,近日,NASA聯合多家航天機構,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大調查,設計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檢查他們的身體情況,通過大數據對比,來看看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下,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這項研究也是為了未來飛去火星做準備。著名的雙胞胎實驗自從上世紀60年代,人類進入到太空時代以來,一個全新的職業——太空人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