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男性不如女性?科學家:女性的身體有優勢

2020-12-06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當代的女性現在已經證明了,她們在任何方面都不會遜色於男性,除了天生力氣小一些之外,基本上男性能夠從事的工作都有女性的身影。

但是說到太空人這個職業,因為十分危險,並且對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從最初的航天事業開始太空人都是清一色的男性。

但是事實證明,女性同樣也可以完成這項任務,例如進入國際空間站、太空行走,甚至現在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女性甚至比男性更加適合外太空的長期生活。

因此現在的女航天員比例逐漸多了起來,未來甚至會超過男航天員的數量,因為未來人類要進行的太空探索都會是長時間的深空旅行;

例如去往火星,任務時間至少3年;殖民太陽系去往木星和土星的衛星,這個任務時間至少都需要7-8年的時間。

因此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太空人升空,她們會成為人類殖民外星球的中堅力量。這一切都要從女性的身體優勢說起。

1963年蘇聯的第一位女航天員升空,這也是人類的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她叫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她1937年出生,18歲的時候還是一個紡織廠的女工。

由於她熱愛的極限跳傘運動讓她有機會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航天員。1963年6月16日她乘坐東方6號進入太空,在地球軌道運行3天以後返回地球大氣層,在6000米的高空彈射成功安全降落在地球表面。

這個時候蘇聯將女性送上太空,並不是意識到了女性比男性在適應太空環境上有優勢,而是純粹的想和美國競爭,爭取個第一。

捷列什科娃返回地面以後創造了歷史,獲得了當時代表著最高榮譽的兩塊勳章(列寧勳章和蘇聯英雄獎)之後,再也沒有進入過太空。

直到上世紀的80年代之前再也沒有女性進入太空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太空20年間,一直都是男性太空人在前赴後繼,這也可以說明捷列什科娃升空就只是為了面子而已。

甚至是當時的大部分人認為女性並不適合從事這個職業,因為60年代的時候都有女性升空了,但NAS花了15年的時間才完全接受女性進入太空人的隊伍。

1978年,NASA批准六名女性成為美國太空計劃的女性太空人。其中就包括薩莉·萊德,她在1983年6月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女性,而且她也是第一個再次返回太空的女性航天員。

1984年10月5日薩莉·萊德與凱薩琳·d·沙利文再次升空,並且在太空中度過了8天的時間,這也是NASA第一次太空任務同時搭載兩名女性太空人,其中沙利文也成為了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太空人。

從此人們才認識到女性在完成太空任務的時候不遜色於男性,所以女性在往後也就成為了太空計劃的一部分,儘管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一直以來男性太空人還是佔了太空人總數的80%,依舊是主導地位。

直到2013年,新入職的太空人首次實現了男女比例各佔一半的情況。

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隨著人類在太空停留時間的增長,科學家發現女性的身體要比男性更加適應外太空環境,而且女性也成為了殖民遙遠星球的首選。

因為女性的體重更輕,像太空任務這種高耗能的事情,重量多一點點都會造成巨大的能源損耗,投資會大很多。因此女性太空人比例的增加可以降低旅行成本。

還有就是女性吃的少,也就是攝入的熱量比男性少的多,消耗的資源也要少的多,在短期的太空任務中這一點可能沒有多大關係。

但是你要想進行長時間的太空旅行,例如去往火星,這一去就是幾年,必須攜帶大量的生活物資補給,而一個女性每天需要的能量要比男性少15%到25%,這樣算下來可以減輕很多的重量。

更加重要的是,女性在吃很少的情況下,其實活動水平、以及完成任務的能力跟男性差不多。這一點是女性比較大的優勢。

再則,女性的體型要比男性小很多,這也意味著女性身體產生的廢物,二氧化碳和身體排洩物更少,這樣也會減輕太空飛行器的負擔,能夠將這些廢物充分的循環利用。

除此之外,女性更加適合完成長期性的任務,在這方面女性的耐心、心理素質更好,而男性則在短期項目中表現得更加優秀。

而且太空環境的微重力和輻射對男女的身體影響也不同,其中有一點對男性特别致命,就是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男性視力惡化的問題相當嚴重,而女性卻很少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NASA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已經在太空累計呆了520天,他眼睛面臨的問題就證明了這一點,他說:如果科學家一直弄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男性視力在天空中會受損,以及如果去預防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未來深空旅行可能就只有女性可以完成了。

雖然女性也會更多的受到太空暈動症的影響,以及尿路感染等問題,但是相比於男性的視力問題能好很多。

所以說,未來人類真的想要去往火星,科學家也估計,這個任務多半、或者會全部由女性航天員來完成。

這也是為什麼NASA計劃在2024年重新登上月球的時候,會讓一名女性航天員參加,因為未來女性會成為深空旅行的首選。

女性除了以上所有的優勢之外,還有一個男性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在遙遠的未來,人類要想完全致命其他星球,就需要在這個星球上繁殖。

這是男性所不具備的能力,而完全由女性組成的團隊就能完成,只需要攜帶男性的繁殖細胞、或者是胚胎就可以了,通過人工移植就能完成繁殖,不需要帶男性。

在這方面男性就完全多餘了。

所以說女性已經被證明是偉大的太空人。她們在未來會成為人類走向深空的中流砥柱。

相關焦點

  • 太空旅行男性不如女性?科學家:女性的身體有優勢
    因此現在的女航天員比例逐漸多了起來,未來甚至會超過男航天員的數量,因為未來人類要進行的太空探索都會是長時間的深空旅行;例如去往火星,任務時間至少3年;殖民太陽系去往木星和土星的衛星,這個任務時間至少都需要7-8年的時間。因此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太空人升空,她們會成為人類殖民外星球的中堅力量。這一切都要從女性的身體優勢說起。
  • 為什麼科學家大多是男性,女性卻很少?女性真的比不過男性嗎?
    我們常說巾幗不讓鬚眉,如今社會觀念已經開始發生改變,女性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向社會證明,他們也是能夠頂半邊天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類情況在很多的科學家中,男性佔的比例很大,女性很少,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女性真的比不過男性嗎?
  • 女性的方向感比男性差?其實女性很會看地圖!
    女性的方向感比男性差?其實女性很會看地圖!但最近,刊登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一則小型研究發現,關於「女性讀地圖的能力比男性差」的理論完全是錯誤的。本文為編譯,有部分刪節。
  • 太空旅行長達數月,女性太空人怎麼解決生理期?
    然而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女性或許更適合太空——因為女性身體更為嬌小、更輕,節約空間的同時,消耗的資源也更少。相同的資源,女性可以在太空生存更長時間。每一個太空人都需要經歷最嚴格的醫學檢查,女性太空人要額外進行「婦科檢查」。雖然女性太空人的檢查項目更多,但是通過率卻高於男性。男性通過太空人身體檢測的比例大約是56%,而女性是68%。
  • 要想成為科學家,女性必須像男性一樣思考嗎?
    女性主義科學史學者認為,在科學革命後,女性的身體逐漸成為科學研究的客體。比如,歷史學家託馬斯·拉克爾(Thomas Laqueur)認為在科學革命期間,男性和女性身體本質上相似的觀點轉變成了男性和女性身體有根本不同的觀點(Laqueur,1990)。男性的身體被視為正常的,而女性的身體則被視為病態的,也因此更需要醫學和科學的幹預。
  • 為什麼男性比女性更具攻擊力?科學家:男性身體專門為拳擊而進化
    這項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人類男性的上半身是為更強的攻擊力而進化的,這表明戰鬥可能早已成為我們進化史的一部分。「一般來說,在哺乳動物身上,」猶他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大衛·凱瑞教授(professor David Carrier)說,「在用作武器的結構上,雄性和雌性之間的身體差異通常是最大的。」
  • 女性比男性進化的更完整?
    這個視角就是最開始說的,假如人類文明的演化存在一個確定的方向,那麼文明和協作是未來的趨勢,而女性在基因上比起男性更加容易發起協作,也更能體現現代文明的人文優勢。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換個視角來看,女性的優勢就會變成劣勢。比如傳說中女人的第六感,女人的直覺天然比男性強,因為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上,女性有一個重要的職責——撫養孩子。
  • 女性擁有的10大健康優勢
    女性往往被稱為弱勢性別,然而在健康方面她們卻處於強勢地位。近日,美國《時代周刊》盤點了女性優於男性的10大健康新優勢。  1.預期壽命更長。美國健康統計中心2012年數據顯示,美國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1.2歲,而男性為76.4歲。
  • 揭秘:女性比男性長壽的三大原因
    根據美國2010年的人口普查,美國共有53364名超過百歲的老人,其中女性為44202人,男性只有9162人。女性比男性長壽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基因優勢自有記錄以來,就顯示女性一出生,其壽命就超過男性,每個國家似乎都是這樣。也就是說,由於基因的關係,從出生起女性就比男性更具優勢。
  • 為什麼科學家大多是男性,而女性很少?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我們熟悉的科學家中,大多數是男性,而女性很少。雖然我沒有詳細的數據,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象牙塔高處,玫瑰稀少。一、我身邊的案例我也算是跟科學刮邊的人,有幸進入了物理系學習。那幾年,我們班21人,19個男生,2個女生。
  • 男性平均壽命比女性短5-10年 有辦法補齊嗎?
    女性壽命普遍比男性長,近年來已被廣泛接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機構統計,男性平均壽命比女性短5到10年。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男性會比女性壽命短?究竟是先天原因還是人為造成?能否有「補救」措施讓男性也能「活久見」?
  • 男性衰老與女性衰老有何不同呢?
    簡單地說,把端粒酶注入衰老細胞中,延長端粒長度,使細胞年輕化,這是可能的,科學家們對此寄託了厚望。將來醫生給老人注射類似端粒酶的製劑,延長老者的端粒長度,達到返老還童的目的。 男性和女性之間激素的差異 新的研究顯示,女性壽命往往比男性長,關鍵可能在於雌性激素對染色體的保護作用。女性的端粒往往比男性長,並且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
  • 為什麼男性扛不住「分娩陣痛」,女性卻能?原來是天生優勢沒法比
    那麼,為什麼男性扛不住「分娩陣痛」,女性卻能呢?原來是天生優勢沒法比。生理上,女性分娩時面對陣痛有獨特優勢都說分娩陣痛最強時,相當於「十根肋骨被同時折斷」,但就是這種痛,很多女人都挺過來了。其實,這跟女性生理上的獨特優勢有關。首先,宮縮疼痛是有間歇的。
  • 科學家發現人類新性別群體 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
    這些模糊性別群體表示,他們有時會感覺到自己身體長有非生理性別的乳房或者生殖器官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聲稱發現一種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的新人類性別群體,他們甚至能夠感覺到異性生理的「虛位生殖器」。
  • 男性比女性高的真正原因,在這裡
    他們有寬厚的肩膀,發達的肌肉,粗獷的身體輪廓,還有更多的勇氣和鬥志,這些特徵是在生存鬥爭和配偶爭奪中產生並強化的。」,那男性和女性的體型就應該差不多。巴雷特說,性選擇假說有一種直觀的吸引力,即科學家認為,男性比女性高大,男性又喜歡打鬥,所以這兩件事必須聯繫在一起。但她補充道:「問題在於,性選擇假說的相關研究做得並不充分。」比如此前這些研究經常拿人類和其它靈長類動物進行比較,但忽略了人和黑猩猩共同演化歷史的程度。
  • 女性和男性的大腦,有差異嗎?
    對於這種說法,有科學家指出,如果僅僅按照尺寸的這個標準,大象和鯨應該比人還要聰明。所以,討論的焦點隨後轉移到了大腦區域的相對大小上。顱相學專家認為,位於眼睛上方的大腦的部分,也就是被稱為額葉(frontal lobe)的部分,對智力至關重要,對男性來說,額葉在比例上來說比較大,而對女性來說,位於額葉後方的頂葉(parietal lobe)則從比例上來說更大。
  • 女性也好色?外國研究表明,女性大腦對色情的反應與男性相同
    男性更好色,還是女性更好色,看起來,這不是個問題。因為,一般我們認為,男人都更加好色嗎?這還用說嗎?但是,事實就是事實,科學就是科學,它不是憑藉大家所謂的常識,而是要依據相應的理論依據,以及數據支撐。對此,有好事的外國人,專門進行了研究,而研究結果,讓大家大跌眼鏡。
  • 女性比男性免疫力高,為何卻更容易生病?
    生活中大家都認為女性更為柔弱,而男性更加強壯,但實際上女性的免疫力天生就比男性高。 因為,女性的雌激素較高,對免疫力具有促進作用,而男性雄激素偏高,則會抑制身體的免疫功能,另外,由於男女染色體不同,以及男性經常抽菸、喝酒的不良生活習慣,也是男性比女性免疫力低的決定性因素。
  • 男性是由女性進化而來?(組圖)
    如果真有什麼亞當的話,那他也是來自夏娃的肋骨。每個男性的胸部都能找到一個非常明顯的女性遺蹟,那就是乳頭。男性的乳頭是在睪丸素破門而入之前的胎兒期形成的,不過,只要一碰到睪丸素,女性就會變成男性。所以……我來說兩句  大自然給天地間的生物做了神奇而巧妙的安排,花朵有雌有雄,動物也有雌有雄,人類則有男女之分。
  • 調查稱女性更長壽優勢漸失 男女預期壽命差縮小
    但是,女性更長壽這一天生的健康優勢近年來似乎已不再那麼明顯了。近日,英國一項官方統計數據表明,由於來自工作與家庭生活的雙重負擔,女性正失去「預期壽命高於男性」的優勢,男女壽命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專家指出,其實只要男人女人都遵循「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四大原則,就有可能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