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進化存在一個確定的方向的話,那么女性比男性要走的遠那麼一點點。
所以有很多比如男人都是進化不完全的動物哈,再過多少多少年Y染色體就會變得看不見,繼而男人從生物學上徹底滅絕哈的結論,曾風靡一時。
這些結論,站在特定的視角下,並沒有什麼錯。
這個視角就是最開始說的,假如人類文明的演化存在一個確定的方向,那麼文明和協作是未來的趨勢,而女性在基因上比起男性更加容易發起協作,也更能體現現代文明的人文優勢。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換個視角來看,女性的優勢就會變成劣勢。
比如傳說中女人的第六感,女人的直覺天然比男性強,因為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上,女性有一個重要的職責——撫養孩子。
這就意味著,她們需要處理大量的抽象信息,嬰兒不會說話,所有的哭鬧、蹬腿、揮手等等抽象信息作為母親都得讀懂,同樣的,面對比自己更加強壯的男性,她們也必須讀出對方的情緒,知道為什麼生氣,什麼時候具有攻擊性,為自己規避風險。
這個和男人在野外遇到野獸的不確定性,進而進行預判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直覺,男人是對整體環境的熟悉,然後慢慢建立直覺,而女人在人際關係上更具有直覺天賦。
而比起環境,人際關係的信息則抽象的多。
第六感能讓你規避危險,但是也讓你對外界過度敏感,尤其在今天這個人際關係更加複雜的環境裡,女性就會天然缺乏安全感,明明能感知到很多問題,卻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就會導致輕度的憂慮,從而影響身心健康。
這也是為什么女性更容易引發焦慮的原因之一。
再比如共情能力,女性在人際關係中的優勢,能讓她們容易成為團隊的粘合劑。
但是強大的共情能力意味著更大的大腦負擔,一旦你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感受上,你在做決策時,就會不自覺的考慮別人怎麼想。再加上現代社會,協作交流越來越普遍,跟你產生關聯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女性的大腦負擔就會越來越重。
大腦更大的負擔,意味著過度透支身體的能量,於是女性失眠、食欲不振、情緒低落的發生概率也比男性高的多。
最後一點,我們經常用來對比男女差異,說男人是進化不完全關鍵點,就在前額葉皮層,也就是我們說的理智腦。
女性的前額葉皮層天然比男性大,作為大腦的控制系統,意味著女性的自控力是天然優於男性的。
所以女性吵架中,演化成肢體衝突,把自己置於險地的概率就會低的多,畢竟在進化歷程中,女性不僅帶孩子要注意安全,打架也完全不是四肢發達的男性的對手。
也許你會認為這個優勢都是好處呀?!會有什麼壞處呢?
這個我們得從自控力的源頭說起,在我們的身體裡,有一種物質叫做5-羥色胺,它是樂觀的良藥。
一旦你遇到什麼負面信息,它會讓你產生一種事情並沒有那麼糟,一切都還好的感覺。而男性體內的5-羥色胺是女性的兩倍。
這就意味著男性往往比女性更樂觀,遇到危機是,男性的危機感並沒有女性那麼強。
所以,更強的自控力的代價,背後是更少的5-羥色胺,這就導致女性的樂觀傾向要比男性低得多。一旦遇到什麼事,女性更傾向於為了規避風險,把事情想的更壞。
而且還沒完,5-羥色胺還有一種促進劑——睪酮。它能讓5-羥色胺更好的發揮作用,而女性體內睪酮又比男性少,這就進一步拉開了男女之間的樂觀能力差距。
所以從這個視角,我們對於糖就有了一個新的認知,那就是處在巔峰狀態的年輕女孩子,一定要少吃糖。
吃甜食,吃冰淇淋的確能讓我們開心起來,但是那是非常短暫的反饋,長期來說,糖會破壞你的睪酮,從而降低你的樂觀能力,讓你長期處於悲觀傾向中。
這也是很多人對甜食上癮的原因,當你的樂觀能力被破壞了,那麼只能通過甜食——多巴胺的短期反饋刺激來獲取快樂了。
有利就有弊,今天單純從優勢背後的視角重新看待這件事情,但是我們的確無法忽視女性在未來社會裡,越來越具備的優勢。
而看清優勢背後的風險,不正有利於我們去避開這些劣勢,從而更好的利用好我們的優勢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