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探測器再次立功!發回數據,月球發現一大威脅

2020-10-03 猩猩科學頻道

說起月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早在1969年,我們人類就已經將多批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還帶回了一些月球的樣本,科學家通過對這些樣本進行了研究,對月球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雖然在過去幾十年內,我們人類並沒有再次踏上月球的表面,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對月球的探索。

因為載人登月項目很複雜,耗資巨大,危險性也很大,相比之下,無人探測器就不需要考慮登月太空人的安全問題,也不需要搭載複雜的生命系統,所以無人探測器的技術門檻、成本等多方面都比載人飛船低得多,所以在過去幾十年年內,我們人類探索月球以無人探測器為主。

目前在月球表面正常運行的月球探測器是我們國家的嫦娥四號探測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自2018年12月8日發射升空以來,探測器、月球車已經在月球背面正常運行了1年多時間,不斷發回月球的數據、照片。通過分析這些照片、數據,也讓我們對月球背面有了更多的認識。

月球發現一大威脅

發布在《科學進展》的研究報告指出,著陸在月球馮·卡門隕石坑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攜帶了一種新型劑量計,測量了月球每小時的輻射量,結果發現登月太空人在月球所受到的輻射量大約是地球上的200倍。相信大家也知道,超過一定劑量的輻射對於生命來說是一個威脅,難道月球不適宜我們人類的生存嗎?

雖然月球的輻射相對較高,但是我們人類在這樣的輻射下探索月球還是安全的,也就是說,這個威脅不會阻擋我們人類登陸月球、甚至開發月球。因為我們人類在登陸月球時,會穿著可以防輻射的太空衣,現在探測器對月球表面的輻射進行了詳細測量,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太空人需要穿著什麼程度的太空衣。所以這個發現對於後續的探索月球、開發月球來說是很重要的。除了太空衣可以為太空人提供保護以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月球建立的月球基地如果能夠覆蓋至少50釐米的月球土壤,就可以保護太空人免遭這些輻射的威脅了。

從距離來看,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很近,按理來說地球受到的輻射量與月球受到的輻射量的相近的,為什麼我們人類在地球表面不需要穿著太空衣呢?這是因為我們地球有濃密的大氣層還有磁場保護,而月球並沒有磁場這些天然的屏障,所以來自宇宙的各種輻射可以直達月球表面。如果太空人不穿著太空衣直接暴露在月球表面,後果不堪設想。當然,這樣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在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之時,就會考慮到這些安全問題。

新的載人登月計劃將實施

阿波羅載人登月項目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在進入21世紀以來,探索月球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越來越多的航天機構參與到月球探索中,有一些航天機構甚至已經制定了載人登月計劃,如NASA計劃在2024年將一名男性太空人和一名女性太空人送上月球,我們國家也有載人登月的計劃。除此之外,我們還計劃在月球打造月球基地、月球村等設施,屆時太空人就可以在月球表面常駐了。而太空人長駐月球,就需要考慮到輻射等問題,所以現在嫦娥四號探測器可以說是又為我們探月立下了大功。

相關焦點

  • 登月1周年,嫦娥四號發回大量數據!美國人自願給中國航天做宣傳!
    1月20日,中國探月工程網站發布了大量數據,包括嫦娥四號著陸器的地形相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上的全景相機拍攝的高解析度月球圖像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去月球背面?
    自去年12月8日從地球出發後,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26天約38萬公裡的「長途跋涉」,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  當年,馮·卡門及其愛徒錢學森共同工作過的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實驗室已經成為赫赫有名的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如今,以馮·卡門命名的月球撞擊坑也迎來了第一位訪客——來自中國的嫦娥四號。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前,人類的航天探索從未抵達過月球背面。
  • 嫦娥四號創造歷史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12月8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20多天環月飛行,縱覽了月球表面星羅棋布的環形山,領略了高山峽谷、層巒疊嶂,終於等到目的地南極-艾特肯盆地這個太陽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隕石坑迎來曙光。1月3日,研製者們決定,是時候讓嫦娥四號去擁抱月球背面那片傷痕累累、隕坑遍布的陌生土地了。
  • 「嫦娥四號」探測器今年著陸月球背面
    其中廣受關注的航天任務包括:「大火箭」長徵五號將實施第三次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著陸,北鬥衛星組網高密度進行。  此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已公布了一次快舟十一號火箭發射計劃。這意味著,我國今年將實施至少36次宇航發射任務。
  • 月球背面有多少秘密,嫦娥四號探測器正在解開謎題,全世界都關注
    大家知道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探索,是人類史無前例的壯舉,不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很多研究和發現,也是人類第一次,所以這些研究發現,無疑是科學界的關注重點,因為月球背面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近期國際上最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對於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的新發現,專門發布了一個文章,這篇文章詳細地說明了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重要發現,其實嫦娥四號探測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相互的配合十分重要,這兩個探測器作用十分重要。
  • 嫦娥四號終於「落月」,傳回第一張照片!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根據官方消息,北京時間 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 10 點 26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經過 26 天的等待之後,終於著陸在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中國航天也因此在 2019 剛開年就摘下了一枚含金量極高的「金牌」。
  • 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奔月一年了!一起回顧自豪時刻
    來源:央視網距離地球40多萬公裡的月球背面,被稱為「秘境中的秘境」。2018年12月8日,承載著中國人探月夢想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奔向神秘的月球背面。直到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騰訊科技 文/喬輝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嫦娥四號將對月球背面環境進行研究,對月球背面的表面、淺深層進行研究,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 嫦娥5號發回月壤照,俄發現中俄月壤圖片顏色同美國差異
    12月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的背景下發回地球一張五星紅旗的照片,這是中國國旗第三次出現在月球上,是第一次動態展示,這張圖片在全球各大網絡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刷屏。目前為止,美國仍舊是全球在太空探索中擁有最強大技術實力的國家,但中國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展現出了中國完全不一樣的技術路徑,而且這種技術對未來月球的探測更具有可持續發展性。 同時,全球的科學家和一些人觀察中國探月工程的一舉一動,他們觀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想學習,有的想找出問題來刁難,有的是想共同分享中國的喜悅。
  • 嫦娥四號再次立下大功,傳回一組重要數據,轟動了整個航天界
    現如今世界上航天發展最強的就應該是美國,而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比較晚,和美國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隨著我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就,甚至有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要比美國強,如今嫦娥四號再次立下了大功,傳回一組重要的數據,轟動了整個航天界。
  • 變推發動機再次立功!探月工程第三次成功落月,美國這次選擇沉默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29期12月1日晚上23時11分,我們國家探月工程三期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風暴洋成功落月,西經51.8°,北約43.1°!非常振奮人心,著陸之後已經開始傳回圖像數據!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指出,這是我們第三次成功在月球實施軟著陸,無人探月成功率100%,世界第一!
  • 嫦娥四號發回月球神秘背面超清照片 外媒驚嘆史詩級畫面!
    嫦娥四號發回月球神秘背面超清照片 外媒驚嘆史詩級畫面!圖片來源:CNSA/Techniques Spatiales據外媒CNET報導,經過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後,一批來自月球遠端的新圖像於本周登陸網際網路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同濟大...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同濟大... 本文原標題:《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同濟大學為其著陸避障提供技術支撐》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 嫦娥四號登月後都做了啥?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已經過去近兩年時間。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的人類探測器,從成功著陸至今,嫦娥四號已和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度過22個晝夜,折合630個地球日。在中國的探月工程裡,「嫦娥四號」的意義尤為特殊。
  • 人類首個在月球神秘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
    月球的背面一直背對著地球,關於月背的傳說有很多,比如上面有外星人、有納粹黨……在嫦娥四號著陸前,還沒有一臺人類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過。2018年5月21日,清晨要想在月背著陸,首先就要解決通訊問題,月球自身完美的屏蔽了所有來自地球的電磁信號。
  •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攜嫦娥三號聯袂破紀錄
    資料圖: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據介紹,「月球車1號」是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的月球車。從1970年11月17日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到1971年10月4日停止工作,它在月面進行了十個半月的巡視移動,累計運行321天,考察了約8萬平方米的月面,拍攝照片2萬餘張。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隨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共同登陸月球背面。
  • 嫦娥四號登月後都做了啥?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已經過去近兩年時間。2004年我國的繞月探測工程「嫦娥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其中「落」的第二階段,會發射嫦娥二號、三號、四號完成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的任務。在嫦娥四號著陸前,嫦娥三號已實現在月球正面著陸,但由於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導致它只有一面對著地球,探測器如何在月球背面著陸成為世界前沿技術。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到底什麼水平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起飛,開始踏上奔向月球的旅程!根據新華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喚醒
    解放軍報北京1月8日電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記者8日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伴隨著月球背面新一輪曙光到來,玉兔二號月球車於1月7日10時29分喚醒,著陸器於1月8日03時13分喚醒,進入第26月晝工作期。截至目前,「鵲橋」中繼星、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已安全運行超過2年。
  • 月球的背面到底藏有多少秘密?嫦娥四號探測器發現2100萬億噸異物
    而這一現狀被我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打破了,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個成功登陸月背的探測器,本次登陸點位於月背的馮·卡門隕石坑,接近月球南極。為何會選擇馮·卡門隕石坑作為嫦娥四號的登陸地點呢?這是很有講究的,科學家們猜測,這個地方極有可能隱藏著關於太陽系形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