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登月後都做了啥?

2020-12-04 品玩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已經過去近兩年時間。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的人類探測器,從成功著陸至今,嫦娥四號已和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度過22個晝夜,折合630個地球日。

在中國的探月工程裡,「嫦娥四號」的意義尤為特殊。

2004年我國的繞月探測工程「嫦娥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其中「落」的第二階段,會發射嫦娥二號、三號、四號完成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的任務。

在嫦娥四號著陸前,嫦娥三號已實現在月球正面著陸,但由於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導致它只有一面對著地球,探測器如何在月球背面著陸成為世界前沿技術。因此嫦娥四號的成功著落,讓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

「嫦娥四號」著陸器而之所以要抵達月球背面,是因為背面受電磁波幹擾較小,其地質情況也與正面有所不同,能監聽到地球上無法獲取的微弱宇宙信號,利於進行宇宙輻射探測、宇宙起源探索等科學研究。

同時對探索月球土壤成分、小行星活動乃至月球的形成都有重要輔助意義,未來的星際探索中轉基地或許能在這裡站腳。

2020年9月25日,嫦娥四號和其搭載的月球車玉兔二號進入月夜休眠,那麼已經在月球背面工作22月晝的它到底有哪些新發現?

「玉兔二號」月球車三大科學任務,完善月球檔案

從嫦娥四號著陸後傳回的第一張月球背面影像照片,到近期探測器首次詳細測量月球表面的強烈輻射,嫦娥四號在不斷完善著月球的檔案資料。

根據國防科工局的資料介紹,嫦娥四號的科學探測工作主要有三方面:

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空間維度上獲取縱向剖面,從時間維度上研究古老的物質成分;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了解宇宙輻射、太陽風與月面物質相互作用的情況,以及月面物質成分的太空風化作用影響。

嫦娥四號並非孤軍奮戰,科研人員為其搭載的月球車「玉兔二號」是它的得力助手。玉兔二號專為月球表面巡視探測而設計,車上搭載了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中性原子探測儀,好比一臺給月球「CT掃描」的設備。

而截止此次月夜休眠,「玉兔二號」的累積行駛裡程達到519.29米,為科研人員傳回了諸多數據輔助科學研究,以下為首次且重要的探測成果總結:

玉兔二號給月球做「CT掃描」首次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

電磁波譜的任何一個波段背後,都有天體的物理現象和機理,而月球背面乾淨的電磁環境,是全世界天文學家夢寐以求開展低頻射電探測的寶地。

嫦娥四號任務中的低頻射電探測計劃,由中國和荷蘭共同開展。嫦娥四號共搭載三種低頻射電探測儀器:著陸器上的低頻射電頻譜儀、中繼星上的中荷低頻射電探測儀、以及用於月球軌道超長波天文觀測的微衛星。

為了讓噪音更少信號更準確,嫦娥四號裝有三根長天線和一根短天線,近場信號長短天線共同接收,而宇宙天體傳來的遠場信號由長天線接收。

目前嫦娥四號工程中的兩臺低頻射電探測儀都採用了長壽命設計,在嫦娥四號任務期滿結束後,很可能會繼續工作數年,獲得更多觀測機會。

關於來自宇宙空間背景、銀河系、太陽、行星的信號,或許能從中得到獨特的解答,讓人類有機會聆聽來自宇宙更深處的聲音。

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質分層結構

「玉兔二號」搭載了多個科學儀器,其中的測月雷達通過無線電波穿透月面後所產生的回波進行對可見光波段無法探測的地下巖層進行掃描,且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可以探測不同深度的地層。這相當於一臺「CT機」不斷掃描月球背面的內部,分析其物質組成和結構,

今年2月,「玉兔二號」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這層結構主要由摻雜著不同大小石塊的多孔顆粒物質組成,並總共識別出三個地層單元。此外深度40米以下雷達信號微弱,無法推斷其物質特性。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可幫助人們了解月球撞擊和火山活動歷史,有望為月球背面的地質演化研究帶來新的啟示。

月背面地下三個地層單元首次詳細測量月球表面的強烈輻射

今年9月29日,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詳細測量了月球表面的強烈輻射,並發現在這樣的輻射下人類探索月球是安全的,而在此前科學家們不得不從外推法和模型估算太空人在月球表面受到的輻射量,因此此項研究有助於更好地了解未來太空人需要穿何種程度的防護服。

據了解,嫦娥四號通過新型劑量計裝置測量每小時的輻射率,它被放置於嫦娥四號探測器內。

通過此次的輻射數據,研究人員做出一些重要意義的計算結果,比如覆蓋至少50釐米厚月球土壤的月球基地足以保護太空人免受輻射威脅;一個深一點兒的艙室用大約10米深的水進行防護,則足以抵禦會導致輻射水平急劇上升的太陽風暴。這些數字對於未來太空人如何能在月球表面安全的停留多久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輻射數據報告圖參考資料:

《中國「玉兔二號」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質分層結構》-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2020-02/27/c_1125635129.htm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詳細測量月球表面的強烈輻射》-中國科學報

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00929/20200929616240.html

《嫦娥四號探路低頻射電觀測,推開射電天文學最後一扇窗》-環球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231176334136450&wfr=spider&for=pc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登月後都做了啥?
    2004年我國的繞月探測工程「嫦娥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其中「落」的第二階段,會發射嫦娥二號、三號、四號完成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的任務。在嫦娥四號著陸前,嫦娥三號已實現在月球正面著陸,但由於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導致它只有一面對著地球,探測器如何在月球背面著陸成為世界前沿技術。
  • 嫦娥4號著陸月球背面後,美國人告訴你:中國在月球背面做了啥?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在經歷了億萬年天長地久神奇磨合後,地球自轉周期恰好等於月球公轉周期,但造成的結果卻是月球永遠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儘管美國在上世紀將人類足跡第一次留在月球,但這也是在月球正面留下的痕跡,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從未被人類揭開
  • 中國登月任務:嫦娥四號飛船在月球背面登陸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26(英國時間02:26),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特肯盆地成功降落,中國國家媒體報導。探測器承載著各類儀器以用來分析未偵查過地域的地質情況,並進行生物實驗。此次登月被視為太空探索的主要裡程碑,近年以來,曾有大量的關於月球的任務,但主要的都是環月、飛過月球或者撞擊月球的任務,上一次真正形式登月還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
  • 嫦娥四號月背大捷,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有人問:何時載人登月?
    另一個好消息就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在1月3日完成了月背著陸,這不僅是我國的首次,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著陸之後,好消息更是一個接著一個,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人類歷史上首個腳印、月背首張全景環拍照片、兩器互拍、月球種菜,每項工作都開展的有條有理。
  • 嫦娥四號登月,美國提出一個請求,總設計師大氣回應
    說起中國航天在2019年發生的一件大事,估計大家都會想到嫦娥四號的登月之路,並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只因嫦娥四號將實現人類首次,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就在1月3日當天,嫦娥四號經歷了26天的太空跋涉,終於登上了月球背面。
  • 嫦娥四號登月圓滿成功,英國網友:將發現NASA的秘密
    2019年1月11日,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宣布: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達到工程既定目標,轉入科學探測階段。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嫦娥四號的圓滿成功,受到國內和國際網友的一致歡呼。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那裡有沒外星人?答案都在這了
    12月9日,在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後。  「嫦娥之父」、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來到西昌,在由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舉辦的首屆光華探月營啟動儀式上,進行了主題為「迎接第一個100年,中國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的演講。
  • ...啥樣?嫦娥帶你去瞧瞧——嫦娥四號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新華社西昌12月8日電  題:月球背面長啥樣?嫦娥帶你去瞧瞧——嫦娥四號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新華社記者胡喆、謝佼、荊淮僑  千百年來,月亮一直是人類心中的夢想之境。思鄉的情懷、探索的欲望,都交織在一汪皎潔的白月光中。
  • 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成功著陸,中國登月曾受到外星人警告
    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成功著陸,中國登月曾受到外星人警告 文/蠟燭 宇宙之大有著許多我們所沒有探索到的神秘,而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許多的國家都向宇宙發射過探測器,其數量也是不小的。
  • 我國嫦娥四號登月,俄羅斯回應四個字,讓許多網友感慨萬千
    迄今為止,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在我國廣為流傳。雖然說,這是是一則普通的神話故事,但是,卻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民眾對外太空的好奇以及對外太空的嚮往。只不過,在當時,由於缺乏相關的技術與能力。所以,登月始終是人類的一個夢。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圖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詳細 嫦娥四號著陸後要做什麼?    為完成科學探測任務,「嫦娥四號」把8臺有效載荷和1臺科普載荷帶到了馮·卡門撞擊坑。著陸器上安裝了地形地貌相機、降落相機、低頻射電頻譜儀、與德國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等4臺載荷;巡視器上安裝了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與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測儀。
  • 嫦娥四號要迎來「新朋友」,美國再次宣布登月計劃,引發世界關注
    阿姆斯特丹的那句「我邁出了一小步,人類卻邁出了一大步」依然讓每個人興奮,但登月並不意味著月球探測結束,而是人類探月的開始。隨著中國航天水平不斷提升,我們也開始探索月球。在2004年的時候中國就開展了「嫦娥工程」,共有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部分,目前進行到第一個部分。
  • 嫦娥四號登月,五妹整裝待發,將帶月巖返回地球
    提起中國在2019年初始完成的一大壯舉,當屬我們的嫦娥四號的登月之路了,作為首個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的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可謂是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展現了中國作為東方大國的實力與面貌。就在1月1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一場有關嫦娥四號的新聞發布會,其中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國家航天局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國平,以及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紛紛到場,現場講解了嫦娥四號的登月之路。
  •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為何嫦娥四號要去月球背面?那裡有沒有外星人?
    封面新聞記者 肖洋 徐湘東12月9日,在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後,「嫦娥之父」、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來到西昌,在由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舉辦的首屆光華探月營啟動儀式上,進行了主題為「迎接第一個100
  • 嫦娥登月後,美國急了
    近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遺蹟照片更為直接的證據,則是中國發射「嫦娥2號」探測器時,曾拍攝至今為止最清晰的月球全圖,解析度高達7米,阿波羅計劃的所有遺蹟,包括登陸器、
  • 不少人懷疑美國登月的真實性,我國的嫦娥四號是否能夠幫他佐證?
    引言:雖然美國的成功登月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也有不少人懷疑登月的真實性。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些人還能夠提出可疑的地方來。那麼美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的登月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假的呢?我國今年在月球成功登陸的「嫦娥四號」是否能夠幫助佐證呢?
  • 美航天局NASA為嫦娥四號站臺,中國登月實打實,西媒摔了一大跤
    西方媒體質疑中國登月「造假」代表人類第一次登陸月背,踏出人類新一步、並贏得全球讚譽的「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這次也沒能躲過被詆毀的下場,真是人在月球坐,鍋從地球來。一些西方媒體報導有人在中國公布的登月照上發現證據,以此證明嫦娥四號著陸月球是假的。也許是多年來同樣飽受各種登月陰謀論的騷擾、不勝其煩,NASA第一時間替中國嫦娥四號「站臺」,NASA科學家公布了嫦娥四號降落點的衛星照片,證明嫦娥四號降落在馮·卡門撞擊坑的平原。
  • 美國登月太空人拍到神秘一幕後再不登月,嫦娥四號也會遇到它嗎?
    上世紀70年代正是美國頻繁登月時期,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有幸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地球人,然而正當他就要完成地面指揮中心交給他的所有使命之際,前面不遠處有一個神秘的發光區域十分強烈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順眼望去,全面數百米外光華遍地,有如朝四周張開的巨大扇貝,裡面布滿了璀璨的珍珠,而每一顆珍珠都在發出耀眼的光芒。
  • 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羨慕!
    美蘇之間的太空戰場是在「冷戰」時期就已經打響,雖然蘇聯率先飛入太空,但是在太空戰場中蘇聯卻敗給了美國,美國的後繼崛起不得不讓人信服,但是他們的「阿波羅11號」登月也被認為是一個世紀騙局。現如今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是羨慕!
  • 嫦娥三號登月成功!
    北京時間12月14日晚9點12分左右,嫦娥三號在月球成功實現軟著陸,這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實現軟著陸的國家。需要注意的是落月前,「玉兔」月球車本身並不工作。前期飛行、動力下降及實施軟著陸過程,均由著陸器完成。本次登月成功後,著陸器將在充電完成後將釋放出月球車「玉兔」,各自在月面開展探測任務,時間大約是明天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