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2020-12-05 華夏經緯網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這一刻,世界看中國!

    1月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馮·卡門撞擊坑著陸,並通過「鵲橋號」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乘坐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離開地球,經歷了27天太空之旅,並在太空中度過了新年。

    嫦娥四號開創了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歷史。布滿撞擊坑和奧秘的月球背面,迎來首個「地球行者」。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等到巡視器(月球車)駛下著陸器,在月面進行巡視探測,人類將第一次獲取有關月球背面地質等領域的一手信息。

    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NASA)吉姆·布裡登斯廷昨天在社交媒體向中國嫦娥四號團隊表示祝賀,稱這次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詳細 

    揭開月背神秘面紗

    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落月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了多張著陸區域影像圖。

    圖為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巡視器將朝此方向駛向月球表面。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圖為嫦娥四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圖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月球車命名「玉兔二號」

    嫦娥四號成功落月,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首次實現地月拉格朗日L2點中繼通信與探測,首次實現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為使承擔月球背面巡視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月球車名稱,充分體現廣大群眾乃至全球華人的意願,由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聯合相關單位,共同組織了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玉兔二號」最終以最高分入選>>詳細 

嫦娥四號首降月背難度有多大?

圖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這是人類第一次!1月3日,中國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歷史上與月球背面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之所以月球背面如此人際罕至,就在於這裡的特殊環境讓探測器登陸難度極大增加。相比於六年前嫦娥三號的那次月球正面著陸,嫦娥四號這次堪稱「盲降」。>>詳細

    難點一:至少數分鐘的通信延遲

    月球的一面對著地球,而另一面則永遠背對著地球。嫦娥四號任務與嫦娥三號任務的首要不同,就在於探測器降落地點由月球正面改為了月球背面,這就使得探測器與地球的直接通信信號受到月球遮擋,必須通過「鵲橋」中繼星進行信號中轉。隨之帶來的問題是,地球與巡視器間的通信延時大大增長。

    難點二:漫長月夜靠誰供給能量

    一個月夜相當於地球上14天。同時,月夜最低溫度可達到零下180攝氏度。在沒有光照的漫長黑夜裡,對於依靠太陽能提供能量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如何憑藉自身存儲的能量,安全度過月夜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難點三:著陸區地形崎嶇撞擊坑大且密

    嫦娥四號著陸區是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張玉花說,嫦娥三號的虹灣著陸區整體地形平坦,與之相比,嫦娥四號著陸區地形比較崎嶇,撞擊坑大且分布密集,這就對探測器著陸區的選擇和著陸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們為何要去月球背面?

    宇宙空間有來自各類天體發射的很多信息,特別是長波低頻輻射,地球接收不到。很多宇宙空間的重要信息,我們人類一點兒都不知道。這是因為地球的電離層的幹擾,不但幹擾了我們整個的地球,把月球的正面也幹擾了,所以科學家希望能夠在背面接收到這部分信號,這是唯一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一定要到月球背面去。

    其次,對月球正面的研究信息告訴我們,月球的歷史是30億年到40億年,就像考古一樣,有墓葬、有記錄,這是月球正面可以獲取的,但是大於40億年到45億年的最古老的歷史,在月球正面很難得到。在40億年前,月球背面遭受到一次巨大的小天體的撞擊,挖掘出一個直徑達到2480公裡的艾肯盆地,使艾肯盆地內裸露出40億年前月球最古老的巖石,通過一系列科學探測,可以獲得月球最古老的地質演化歷史,這樣月球的歷史才能進一步搞清楚,只有到那兒去才行。

    這是人類第一次實現探測器造訪月球背面,將為科學工作者提供月球背面空間的研究平臺,將獲得一批重大的原創性科研成果。>>詳細 

嫦娥四號著陸後要做什麼?

    為完成科學探測任務,「嫦娥四號」把8臺有效載荷和1臺科普載荷帶到了馮·卡門撞擊坑。著陸器上安裝了地形地貌相機、降落相機、低頻射電頻譜儀、與德國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等4臺載荷;巡視器上安裝了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與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測儀。著陸器還搭載了月表生物科普試驗載荷。

     這些儀器將在月球背面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巡視區形貌、礦物組分及月表淺層結構研究,並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研究>>詳細 

嫦娥一小步 人類一大步

圖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降落過程(示意圖)。圖片來源:新華網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背,書寫人類登月史和太空探索史上新的篇章。1959年前蘇聯「月球3號」傳回了第一張月球背面圖片,1966年「月球9號」成為人類第一個成功軟著陸在月表的探測器(著陸器),1969年美國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此次中國「嫦娥四號」成為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中國與前蘇聯、美國有了並列第一的榮譽。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是人類探索外太空的良好開端。探索月球表面和月下的物質資源,可以回答月球探索是否有實際意義。探索月球表面環境的輻射劑量,可以得知月球是否有利於人類生存,這也是探索生命起源,並回答人和生物「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的另一個線索和渠道。

    「嫦娥四號」對月球背面的探索,還要探清月球上是否有水、有氧氣,月球背面是否因為有天然的「屏蔽」而適宜在這種無比完美的安靜環境做天文觀測,以及月球礦藏組分、月表淺層結構勘探……所有這些都將拓寬人類的視野和想像,我們在仰望星空和認知月球之後,必須為人類文明發展探明方向和路徑,創造嶄新的思維和方式,開闢浩瀚無限的時空和未來。>>詳細 

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圖為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這一歷史畫面也通過「鵲橋」中繼星順利傳回地面。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它圓滿完成了第一期「繞月」使命。

    ●2010年,嫦娥二號發射,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發射。12月15日,「玉兔號」月球車與嫦娥三號著陸器分離,踏上月面。12月15日,著陸器與月球車互相拍照,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落月探測技術的國家。

    ●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5月25日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進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點的轉移軌道。6月14日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點的Halo軌道待命。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019年1月3日上午10時26分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

飛行40萬公裡690秒平穩著陸 嫦娥四號光臨月背大揭秘

嫦娥四號落月前20多天忙啥?可不僅僅是為等天亮

「嫦娥四號」這一落 為何選在月球背面?

嫦娥奔月為何先架「鵲橋」?揭秘中繼星特殊能力

月球背面那些等待嫦娥四號破解的謎團

升級版「玉兔二號」駛上月球背面,它與「玉兔」有何不同?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至此,嫦娥五號完美落月!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是空前的,需要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
  • 嫦娥落月-祝賀嫦娥三號落月成功
    玉兔驅輪留足跡,嫦娥伸腿立金容。距離十米相拍照,胸前星旗耀眼紅。2007年和2010年10月,嫦娥兩次飛向月球,對月球進行了探測,目標鎖定虹灣區,為實施落月奠定了基礎。2013年12月15日,是中國人民永遠值得記住的日子。因為嫦娥三號懷抱玉兔駕臨月宮,玉兔姑娘踏上了月球這片神秘的土地。一個人,幾十人,千萬人,一步一個腳印……中國的航天事業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2018-12  嫦娥四號的科學任務主要是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嫦娥四號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與嫦娥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有何不同?
  • 嫦娥三號今晚落月 預計時間21時40分[1]- 中國在線
    截屏圖:2013年12月14日,嫦娥落月,即將在晚9點多上演。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預計將於當晚在月球虹灣區軟著陸,這將是此次嫦娥三號任務最大的看點。安新/東方IC嫦娥三號探測器今日將接受「落月」考驗,以軟著陸的方式登陸月球。屆時,中國將成為美國和前蘇聯之後全球第三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備受期待的「玉兔號」月球車也將正式開啟月表探秘之旅。嫦娥三號接受「落月」考驗 將進行兩次懸停據悉,嫦娥三號預計14日21時40分落月,具體時間或因軌道而有所偏差。此次落月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的虹灣。
  •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來源:光明日報星河燦爛,深空浩渺,「嫦娥」一詞凝聚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探月的嚮往。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正常工作,並發回了清晰的互拍圖像,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我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
  • 人民日報發文: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
    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與嫦娥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是空前的,需要著陸區域內既沒有太高的凸起,也沒有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邊飛行邊找尋落點。
  •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嫦娥五號何以穩穩落月(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在經歷了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11分降落在月面預選著陸區。與嫦娥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有何不同?用到了哪些「神器」?
  • 嫦娥四號終於「落月」,傳回第一張照片!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落月」了!圖丨「嫦娥四號」升空(來源:中國探月工程)2013 年 12 月 14 日嫦娥三號帶著中國的第一艘月球車——「玉兔號」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虹灣著陸區),表明其既定的「落月」任務目標已經達成
  • GNC高精度關鍵技術 助力嫦娥五號完美落月
    GNC高精度關鍵技術   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   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是空前的,需要一個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戚鐵磊 發表於 2020-11-24 10:27:21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
  • 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曬出高清工作照
    關注1邊飛邊找落點落月只有一次機會  對於嫦娥五號來說,落月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  相比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要求是空前的。由於涉及到採樣完成後上升器要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挑選落點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其降落區域內不能有太高的凸起、太深的凹坑,坡度也需要符合任務要求。
  • 人類史上首次月球背面之旅!關於嫦娥四號,想知道的都在這兒了!
    2時23分,中國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四號探測器送上太空。隨後,器箭成功分離,嫦娥四號成功進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2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託舉嫦娥四號探測器飛天 嫦娥四號衛星簡稱嫦娥四號,或稱「四號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顆人造繞月探月衛星,主要任務是接著嫦娥三號著陸月球表面
  • 揭秘嫦娥落月地點:廣寒宮
    這種環境為嫦娥三號著陸、玉兔車巡視、開展試驗提供了較安全的天然保障。  相對平坦適合著陸  與蘇聯、美國首批近乎「盲降」的落月探測器相比,嫦娥三號做足了準備:嫦娥一號、二號以及近些年來多國的月球軌道探測器都對虹灣青睞有加,它們獲得的資料為嫦娥三號標示了諸多有價值的探索方向。
  • 嫦娥四號究竟有多難?美國航天局宣布一項決定,供應商如釋重負
    ,我國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定名啟動以來,迄今已經發射嫦娥一號、二號、三號、五號T1試驗器、四號共五艘月球探測飛船,以及一顆部署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鵲橋中繼通信衛星,成功率100%,其中難度最高的月面軟著陸任務成功率也是100%,嫦娥三號/四號連續成功登月的戰績已經讓我們成為人類21世紀無可爭議的探月先鋒主力。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動畫演示嫦娥落月技術原理:精準測距測速 推進器反推
    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 官方公布嫦娥四號最新全身照:彩色全景圖
    2月1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博正式發布了玉兔二號巡視器拍攝的嫦娥四號登陸器的全彩照片。此前在2月11日,央視新聞宣布玉兔二號巡視器再次進入月夜休眠模式,在休眠之前,玉兔二號落月後在月面累計行駛共計約120米,打破嫦娥三號玉兔號月球車的行駛距離記錄。
  • 嫦娥五號昨晚落月 驚險14分鐘背後有哪些「黑科技」?
    供圖/國家航天局懸停避障自主選好落月點嫦娥五號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由於採樣後上升器還需從月面起飛,落月的過程也是為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要求更高,著陸區域內不能有太高的凸起,或者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務要求。落月的過程就是邊飛行邊找尋落點,這一過程要在15分鐘內完成。為了實現「選址正確、落得準確」,嫦娥五號採用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研發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這一方式已在嫦娥三號和四號上應用。
  • 嫦娥五號昨晚落月 驚險14分鐘背後有哪些「黑科技」?
    供圖/國家航天局 懸停避障自主選好落月點 嫦娥五號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由於採樣後上升器還需從月面起飛,落月的過程也是為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