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再次立下大功,傳回一組重要數據,轟動了整個航天界

2020-12-05 絕對觀察

如今時代在不斷發展當中,科技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進步,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一直在持續,我們和太空的距離在不斷縮進,大家對於外太空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太空已經不再那麼神秘。現如今世界上航天發展最強的就應該是美國,而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比較晚,和美國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隨著我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就,甚至有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要比美國強,如今嫦娥四號再次立下了大功,傳回一組重要的數據,轟動了整個航天界。

中國在航天事業上的創作一直在持續,很多人聽過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大家對月球有了嚮往,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對於航天的探索不斷深入,成功的我國和世界先進航天水平接軌。尤其是嫦娥四號成功地在月球背面著陸,更是讓我國在航天界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我國是第一個成功實現在月背軟著陸的國家。而玉兔二號在月球表面活動了一年多的時間,這也讓它成為了全球最為長壽的一輛探月車。

根據我國相關專家的預測,玉兔二號探月車的壽命應該為三個月,按照一般的航天計劃而言在使用壽命達到期限之後,探測器的是無法繼續使用的,但是我國的玉兔二號卻不是如此。去年玉兔二號就在月球表面發現了一種特殊的膠狀物,這對於人類日後對於月球表面的探索提供了有利的方向,不少人都認為這一特殊膠狀物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隕石對月球表面進行撞擊之後形成的撞擊玻璃,但是具體情況還要等到嫦娥四號低頻無線電頻譜儀對其進行再次測試,最終測試的結果才能是最終的答案。

嫦娥四號對月球表面進行的測試,從2019年11月開始,一直在持續工作當中,並且還部署了三個5米長的天線對齊進行探索發現,現如今世界各國都在關注嫦娥四號帶來的最新消息,因為這個膠狀物非常特殊,如果真的是撞擊玻璃,對於人們研究隕石對月球的撞擊也有著一定的效果,這是非常寶貴的資料。嫦娥四號線如今的新發現已經轟動了整個航天界,大家都將目光集聚在中國,一旦嫦娥四號將關鍵數據傳回來,這必然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四號還在月球表面種植了植物,這對於世界各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在月球表面種植植物是一場巨大的挑戰,嫦娥4號為了完成此次任務,搭載了重達3.6公斤的環境生態實驗室,並將6種在地球上生存能力比較強的植物種子以及生物異同帶上了月球,這些種子生物分別是棉花,土豆,油菜,擬南芥和果蠅。此次實驗中棉花種子在月球上一共活了20天,在月球零下100多度的低溫當中棉花種子死亡。雖然此次棉花種子並不能夠在太空當中成功種植,但是這也是在太空中種植植物的一次新突破有著巨大的意義。

此次人類在月球表面發現這種凝膠狀物體,也是近47年來人類首次在月球表面發現新物質,它具有巨大的意義,這也保障了我們國家在航天事業上的突破,相信在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們也會知道這個凝膠狀物質到底是什麼,而在日後的發展中,中國的航天事業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突破。今年我國會發射長徵5號遙三火箭以及長徵5號壁火箭,而嫦娥5號探測器也在等待時機,中國航天發展將會給世界各國帶來一個嶄新的篇章。

相關焦點

  • 登月滿1年,嫦娥四號新發現轟動全球航天界,關鍵數據讓各國期待
    與之相對的是,成功在月背著陸的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截止到1月9日,「玉兔二號」在月表活動時間已經滿一周年,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長壽的探月車。就在去年8月,玉兔二號攜帶的光譜儀顯示出馮·卡門內一個小環形山的獨特材料,這一發現公布後迅速轟動了全球航天界,相關專家都認為這一獨特材料很可能是「膠狀物」,這或許可以為人類了解月球構成提供新的方向。
  • 繼發現凝膠狀新物質後,嫦娥四號又傳回一組數據,震動全球航天界
    國家航天局3月3日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十五月晝科學探測工作,進入第十五月夜休眠期。據了解,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3月2日凌晨4時、3月1日20時6分完成月夜設置,進入月夜休眠。
  • 嫦娥四號又立功了,傳回的數據研究結果出爐,揭示最大撞擊坑秘密
    嫦娥四號在11月10號的時候結束了月夜休眠,在光照的自主喚醒下迎來了其第24個月晝而在此,之前的嫦娥四號,在月球上的工作時間已經達到了677個地球日。嫦娥四號也順利地將重要的圖像和數據傳了回來,這些研究數據也揭示了月球上最大撞擊坑背後所蘊藏著的密碼。
  • 玉兔二號不負眾望,再次傳回重大捷報,曾在月球背面盛開生命之花
    而幾乎就在美國公布這一重大成果的同一時間,「玉兔二號」從月背又傳回一項最新成果。在我國第五個「航天日」節日上,「嫦娥工程」項目部發布了人類首張長近500米、深近50米的月背地質剖面圖,還包括部分月球礦物組分、空間環境、地形地貌等寶貴數據。
  • 歷經21個月晝,嫦娥四號傳回大量關鍵數據,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自從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創造了多個航天記錄。歷經21個月晝的累計,嫦娥四號先後傳回大量關鍵數據,經過地面控制中心人員的努力,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 我國嫦娥四號有重大發現,傳回重要數據,影響深遠
    從神州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成功,再到如今建立的太空站,可以說,我國在航天這一領域的發展,已經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了。近日,我國的嫦娥四號也從太空裡,向我們傳遞了一系列重大發現。這項發現,不僅為我們今後在航天技術的建設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甚至還有可能會對登月造成影響。
  • 嫦娥四號探測器再次立功!發回數據,月球發現一大威脅
    雖然在過去幾十年內,我們人類並沒有再次踏上月球的表面,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對月球的探索。目前在月球表面正常運行的月球探測器是我們國家的嫦娥四號探測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通過分析這些照片、數據,也讓我們對月球背面有了更多的認識。
  • 嫦娥四號傳回數據,我國揭開了古老月球的成分特徵,為全球首次
    就在近日,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上刊發了一篇名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文章。​這篇學術論文中,我國科學家揭開了月球南極神秘面紗,發現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中存在斜長巖、蘇長巖等多種巖石類型,解釋了古老月球的成分特徵,這一發現為全球首次,創造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歷史。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這一刻,世界看中國!    1月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馮·卡門撞擊坑著陸,並通過「鵲橋號」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3日 20:01 A-A+   上午10點1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
  • 嫦娥四號終於「落月」,傳回第一張照片!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不過,這裡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嫦娥四號如此大費周章準備的「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任務並非在嫦娥工程立項之初就計劃在內,而是隨著嫦娥三號任務的推進狀況而變化。  從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人類向月球發射了 100 多次探測器,1959 年蘇聯月球 3 號拍下了人類首張月球背面照片,1962 年 4 月 26 日,美國「徘徊者 4 號」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硬著陸的探測器,但並未傳回任何數據。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登陸,傳回第一張月背影像圖!
    文/夕揚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成功在月背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月球背面影像圖。26天的漫長飛行,1月3日嫦娥四號進入距月面15公裡的落月準備軌道。11時40分,嫦娥四號著陸器獲取了月背影像圖並傳回地面。
  • 中國科學家再取重大成就,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轟動整個航天界
    根據環球網報導,中國科學家再次取得了重大成就,在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這一發現轟動了整個航天屆,使得整個航天界都沸騰了。我國天文研究團隊利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和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在獵戶座星雲附近看到了新的移動星群,由206顆成員星組成,74顆是主旭前恆星,其餘的都是G型和K型星體,而這些星體與獵戶座的恆星存在一定序列差異,也就是表示它們並非是獵戶座所衍生,根據專家觀察,這個移動星群目前還在向外擴散,但G型和K型星體卻在逐漸分散,而分散的原因是受懸臂密度波的影響,推測星雲的坍塌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理,這一發現可以說是對銀河系有了新的認知
  • 嫦娥四號陸續傳回數據,中美兩國科學家合作下,首次揭開月球成分
    就在近日,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上刊發了一篇名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文章。​這篇學術論文中,我國科學家揭開了月球南極神秘面紗,發現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中存在斜長巖、蘇長巖等多種巖石類型,解釋了古老月球的成分特徵,這一發現為全球首次,創造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歷史。
  • 一張照片轟動航天界,美國專家:不得了
    一張照片轟動航天界,美國專家:不得了近幾年來,我國在空天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各種先進的科研設備層出不窮,載人太空飛行器和無人太空飛行器,也都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而它們也為後續探索太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星球。
  • 嫦娥四號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影像圖
    嫦娥四號發回的首張月球背面影像圖。這是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巡視器將朝此方向駛向月球表面。國家航天局供圖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月3日10時26分,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 45.5 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
  • 「嫦娥四號」傳回好消息!月球輻射值正常,人類可以放心居住
    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要測算月球上的輻射值,只有掌握它的詳細數據,才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月球,並且及時找到應對的辦法。 「嫦娥四號」傳回好消息!
  • 嫦娥四號月球工作突破六百天 獲得了哪些重要發現?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計行駛519.29米。圖/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記者從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獲悉,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了諸多科學成果。其中,代表性成果有四項。第一項為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研究。
  • 嫦娥四號月球工作突破六百天,獲得了哪些重要發現?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計行駛519.29米。嫦娥四號對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探測示意圖。圖/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記者從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獲悉,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了諸多科學成果。其中,代表性成果有四項。
  • 嫦娥四號月球工作突破六百天,獲得了哪些重要發現?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計行駛519.29米。嫦娥四號對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探測示意圖。